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有不少学生在国外留学,都会说起留学生活的紧张和艰苦。但有一位在美国读博士的学生告诉我,他的一位非洲同学却常说:“你知道吗?每天早晨起来我都有一件最高兴的事——我眼睛睁开时就会想到:我有一位伟大的老师。”因为有一位伟大的老师,因为每天都能见到这位伟大的老师,也因为能从这位伟大的老师那里汲取精神源  相似文献   

2.
案例: 星期五下午放学后,我正在批阅学生的作业.忽然听到一声"报告",我回头一看,发现有三位学生站在办公室门口,我问他们:"已经放学了,你们有什么事吗?"三位学生你看我,我看你,都不说话,后来还是一位男同学对我说:"王老师,你这里有废纸吗?""废纸?你们要废纸干什么?"我一时不知道他们的意思,我想,我没有请他们来帮忙清理废纸呀!看到我发愣,三位同学连忙补充说:"我们是五(6)班‘废纸工程'的志愿队队员,为全校老师和同学服务.""好!谢谢你们,你们五(6)班为教育活动和环境保护开了好头."我一边说,一边将纸篓里的废纸给了他们.  相似文献   

3.
一次考试,有位学生考得很糟,于是我怒气冲冲地把那位学生叫到我面前,当着全班其他同学的面,用轰炸式的语言,劈头盖脸地向那学生砸去:"看你那么笨,不知道你怎么学习的,这么简单的问题都答不上来,也不觉得难为情?"当时我只感到自己有一种发泄的痛快感,但被批评的学生呢?看我那火药味很浓的样式、对立的态度、嘲笑的言辞,也很难接受我的教育.事情偏偏就这么巧,第二天我看了一本杂志,它上面有这样一则寓言:一位穿大衣的人在路上行走,北风和南风要比武,看谁能把那人的大衣脱掉.  相似文献   

4.
在语文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堂,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其实是有一些捷径可走的.如教学<挂花雨>一课,一位教师就走了这样的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5.
笔者在新生入学之际做了一道测试题:拿着"0"的图画来到教室,询问正襟危坐的学生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一个学生回答:"这是数字"0";另一位学生回答:"这是英文字母"0";还有一位学生这么答道:"这是个大鸭蛋".顿时,全班学生一阵大笑.再看那个学生红着脸嚷嚷:"我开玩笑呢!我开玩笑呢!"  相似文献   

6.
我叫文丝丝.是位美丽、活泼的西宁女孩.从中医大学毕业后先是在西北一所大医院里当医生,1998年到德国不莱梅州留学.  相似文献   

7.
研究生班学习期间,教授给我们讲了他在日本留学时所听的一位小学老师的课,我被这位老师的敬业精神和对学生的爱所感动。那是一堂美术制作课。上课后,老师对学生们说:"我给大家30分钟,每人先做  相似文献   

8.
中国留学生变基督徒? 到了加拿大,情况还是有些出乎我的意料.房东劝我信教可以理解,学校里竟然也有个教会办公室,而且主要工作就是发展国外学生信教.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经过漫长的文化浸染而发展起来的,每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点,与当地的风俗息息相关。英语也是如此。在教SEFCBOOK1AUNIT6GOODMANNERSTHEWORLDOVER一课时,我特意邀请我的两个美国朋友来听课。上课时,我先请两个学生上台用中文表演老朋友在街上相遇的情景。学生A:嗨,很久没见,吃饭没?学生B:没。你呢?学生A:没。去哪啊?学生B:随便逛逛。学生A:最近有什么打算?学生B:能有什么打算,混口饭吃呗。这些话在中国文化中起到了寒暄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常用问候来表达礼节。接着,我请那两位美国朋友表演同样的情景。…  相似文献   

10.
周彬 《湖北教育》2007,(11):41-41
一次非常真实的听课体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上课的是一位可以与我直面谈话的朋友,听课的学生中有一名和我非常亲近的孩子,基于这种人际关系,使得我们可以更为真实地对这堂课进行对话与反思。课后,我问那位孩子:"你觉得这堂课上得怎么样。"他说:"就那么回事  相似文献   

11.
《留学生》2006,(Z1)
留学是人生大事,学生和家长都格外重视。前不久,一位学生家长在网上做了一篇关于海外留学的访谈,对于目前还处在比较盲目选择中的学生和家长确实很有帮助。我儿子的基本情况是:1998年入学,2002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国际经济法系专业,已于去年10月到白俄罗斯国立大学读语言预科。白俄罗斯国立大学是前苏联时的前三名学校,相当于中国的复旦,是白俄罗斯的头牌,也是世界名校,原来是总统兼任校长。我们打算硕士在圣彼得堡大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大学排名第28位)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有了烦恼,既要寻找聆听其倾诉的对象,又要求对方为自己保密。鉴于这种心理,部分学生往往选择异性作为聆听的对象。一位女学生讲到:“我有心事和他讲,他能耐心听,并且能给我保密,就连与父母都不敢说的事情,都可以向他  相似文献   

13.
黄慈华 《海外求学》2003,(21):60-61
假如你是一位高中毕业生,正在考虑出国留学,面对众多的国家和学校,你是否无所适从?作为一名从事爱尔兰留学咨询工作多年的咨询顾问,我在此向你推荐位于欧洲西部爱尔兰岛上的美丽国家——爱尔兰共和国,因为对于中国学生来说,留学爱尔兰有众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笔者曾经听说这样一个笑话:有一位教师通宵达旦地玩麻将,第二天行色匆匆地赶到教室上课,看到黑板未擦,该教师竟然脱口而出:"这次谁坐庄?"学生听后哄堂大笑.我听后不禁愕然.无独有偶,《人民日报》曾载文反映某校教师玩扑克、搓麻将进行赌博,连上课都忘记了.还有报纸也曾披露,某校有一位教师拾到学生遗失的钱,并且是学生一个月的生活费,拒不归还,在饭馆里一顿就挥霍殆尽.  相似文献   

15.
我认识一位在国外知名大学留学的博士生,她每年都能拿到最高奖学金。是什么原因呢?一般能想到的肯定是勤奋好学,成绩优异,我也是这样回答的,可是她却摇头否认了,她说自己有一个秘诀:导师经常会让学生帮忙复印资料,其他同学复印完资料,就一份一份摞在一起交给老师,而  相似文献   

16.
裘瑾 《班主任》2002,(11):43
读了《童言不应有忌》一文,触动了我心中早有的积郁,让我大有不吐不快之感。我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两年前开始注意到“要发言,先举手”这看似天经地义、似乎已成为老师口头禅的教学常规,实际上却有很多弊端。人们常常感慨:低年级学生抢着举手,小手一举,犹如一片树林,40位小朋友,却有可能举起56只小手;高年级学生举手寥寥,一只只手清晰可见;到了中学则都是沉默是金。于是有人埋怨:  相似文献   

17.
一天,在办公室前的走廊上,我遇见了一位学生.他看到我的时候,躲躲闪闪,欲言又止.我迎上去问:"你,找我?"  相似文献   

18.
和我教同学科的一位年轻女教师曾向我讲述过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该班一位学生在自己的读书笔记本上做了许多精美和谐的插图,她高兴之余在班里表扬了这个学生.没想到过了一段时间,该班学生群起仿效,好端端的读书笔记本全都弄成了猫不像猫,虎不像虎的漫画练习本!  相似文献   

19.
一天,我匆匆走在回办公室的路上,迎面走来-位学生和我打招呼:"老师好!" 我停住步伐随口回问了句: "你好!" 学生像捡了个宝贝似的笑嘻嘻的看着我.看着学生可爱的笑脸,这时<你认真还"礼"了吗>一文浮现在我脑海中.文章主要是说师生之间只有建立起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教师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学生才会诚心接受教师的教导.  相似文献   

20.
《初中生》2015,(31):26-27
暑假期间,有位同学留言给我: "老师,我感觉假期特别无聊!"刚巧,又有一位同学发信息给我,说她在暑假写了一篇作文,希望能在杂志上发表,我问她: "你觉得假期有意思吗?"她回答: "我认为假期非常有意义 第一我可以得到充分的休息,第二我可以把知识巩固加强,第三我可以预习下学期的功课."我有一种瞬间被灌满能量的感觉但是,两位同学在话语中用到的"感觉""认为"这类词汇也引起我的注意我特别想和同学们分享以下内容,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更积极乐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