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杂志5年,有的栏目走了,新的栏目又来了有的还成为咱们的招牌栏目。就请咱们来一次——编辑部经常收到小读者的来信,他们喜欢和编辑们要照片,并希望得到编辑们的签名。我想孩子们对编辑部的生活总是充满好奇感,他们渴望了解编辑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我觉得这是一个和小读者们沟通的好机会。于是我开创了一个栏目,叫《编辑部的故事》(后来更  相似文献   

2.
梁蘅 《贵州教育》2012,(9):25-25
近几月来,学校狠抓班级建设,以展示学校风采。我思之再三,决定从学生整队开始,创队列特色,以展示我班风貌。 此前,我班学生在学校开运动会、集会、课间操中,学生整队总是锣齐鼓不齐,稀稀拉拉的。有的要上厕所,有的摆龙门阵,有的勾肩搭背,有的嘻嘻哈哈……实在令人忍无可忍。尽管无数次说教,甚至厉声呵斥,或者好言相“励”,还是没有什么起色,不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3.
马敏-朱英,在史学界总是被人们连在一起的两个名字。盖因都出自章开沅先生门下,其学术又都发端于商会研究。两人有共同的成果,但后来的发展有所不同。本刊访谈的第一位中青年学者侯建新教授倾心研究的是西欧社会转型问题,由此解读中国的现代化问题;本篇朱英教授关注的是中国近代社会转型时期的商人社团等问题,由此解读中国的资产阶级及其活动的空间。我们认为,他们的研究有异曲同工之妙,也反映了新一代学者广阔的学术视野。提到中国的资产阶级,人们头脑中的反应往往都是维新派、革命派和软弱、妥协的两面派特征等概念,倾听了朱英教授的一番宏论,令人耳目一新,原来还有如此之多的未知领域。其实我们对中国资产阶级的了解十分有限。如同听了侯建新所谈一样,历史其实并不那么简单。  相似文献   

4.
知己     
正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但对于写作者而言,笔下总有许多东西是共通的。本期我所推荐这组文章的作者有的在塞北,有的在江南,有的在汉地,有在藏区,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心思都那么缜密柔软,笔下的世界总是充满温情遐想。无论是写物事和人事,都会让读者静下心来,通过文字回溯到作者的内心,感受作者的日常起居和所思所  相似文献   

5.
我是一名教师。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认识了《现代教育》杂志。拜读了“自学笔记”栏目中自考学子们那些谈自身苦学经历“我手写我心”的文章后。说句实在话,我很佩服这些在自考旅途跋涉的莘莘学子们,我为他们的精神所感动,他们真的不易。而对他们来说,英语考试则更是通往胜利路上的一块大绊脚石。为了对这些我感动着的学子们尽自己的微薄之力,现在我想根据自己的经验,把一些自认为英语学习中的常见误区跟大家交流。  相似文献   

6.
智障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大都有对学习缺乏主动性、求知欲极差和精神不稳定的问题。我作为一名培智班的美术老师,曾深深地感到痛苦:不管我的课前准备多么充分,教学结果总是令人失望;不管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卖力,学生都不会积极响应;不管在学生作业过程中我如何指导,结果出来的作业总是“四不像”。新课程改革的出现虽然不是针对特殊教育的,但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却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也是我们需要的。既然原有的教学方式和注重教学结果的思想让教者和学者都那么痛苦,也许一堂让学生喜欢的课就能解决这些矛盾。  相似文献   

7.
《当代学术史研究》是近几年来《云梦学刊》“当代学术史研究”栏目论文选集,也是该刊特色栏目建设成果的一次汇集。文集对当代学术史与当代学术批评、“当代学术史”的学科建设以及当代“学术史的周边”问题等进行了全方位的深入探讨。尽管有些并不详尽,但终究不失为当代知识界的真实心声。回顾当代学术发展的历史,对于清理当前的学术生态,找回学术和学者本有的尊严,推进当代学术史研究的深入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 :王先生 ,您好 !我受《历史教学问题》杂志主编王斯德教授的委托 ,对您进行专访。该杂志设有“史家访谈”栏目 ,刊发过不少著名学者的访谈录 ,很有一些影响。您的史学理论研究和 2 0世纪中国史学史的研究很长时间以来即为人们所瞩目、关注 ,在史学界有一定地位。下面就请您介绍一下您的学术成就、治学经验以及您对当前比较重要的史学问题的看法好吗 ?● :好的。其实在这之前我就曾读过这个栏目的一些访谈 ,例如去年对齐世荣先生和高敏先生的访谈 ,很受启发。与他们相比 ,恐怕我是不够格的。但《历史教学问题》杂志在我治学的起步阶段给予…  相似文献   

9.
这节课,我讲《宋定伯捉鬼》。在疏通文意后,同学们开始讨论课文的内容。有的说:“宋定伯胆大,碰到鬼都不怕,而且机智勇敢地捉住了鬼,是一个令人佩服的少年英雄。”我颔首,以示肯定。有的说:“鬼在人们心目中,是邪恶的化身。这篇文章寄寓着人能战胜邪恶的思想。”我微笑,充满自信,学生的回答都在我备课的预料之中。“我不同意他们的看法。”一个男生憋红了脸,站起来说,“人有好人、坏人之分,论理鬼也应如此。文中写鬼与宋定伯同行,这个鬼既没有以青面獠牙的面孔吓唬他,也没有欺负他的行为,更没有丝毫加害于他的举动。尽管宋…  相似文献   

10.
曾经,我用微薄的工资资助过几位穷孩子上了大学,如今也还有两位在读大学生需要我的资助;曾经,几位“差生”的学海之舟桅折帆破,我满怀深情地为他们修桅补帆,他们都或早或晚地成了材;曾经,我为“偏科生”成功地治过瘸;也曾经,我为“特长生”去寻师拜友……曾经,我以为,对学生,“爱着就美丽着”。后来,乃至现在,我才真正懂得,师爱,竟是一把双刃的利剑……一位女生,作文写得特别的好,很自然地,她成了语文老师的宠儿。是的,她的立意总是那么清纯而又深刻,她的构思总是在不动声色中给你惊喜,她的语言总是那么熨帖而又多姿…  相似文献   

11.
李艳 《湖南教育》2006,(6):30-31
艺术是神圣的,也是美好的。为了踏上艺术之路,孩子们小小年纪就开始了他们的“艺术生涯”:背负着画夹,也背负着家长们殷切的期望,行走在炎炎夏日里;本应充满快乐的童年,他们却在狭小的琴房里度过;在假日里,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大自然的美景,而孩子们在练功房里挥汗如雨。如果说,在春寒料峭的夜晚,数百上千名参加艺术专业考试的学生及家长为“艺考”报名排队占位的情景让我们久久无言的话,那么,一些家长为了孩子去挤那么几所“艺术名校”以圆孩子的艺术之梦而节衣缩食甚至到了倾家荡产的地步则让我们无比心酸…… 艺术,带给无数学子美好的憧憬,也给家长、老师以无限的希望,然而,艺术之路,到底要如何去走?[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正2003年,我刊曾策划"中青年史学家访谈"选题,开展了一系列访谈,介绍了很多历史学者,及他们的研究与经历。16年过去了,这些学者已成为史学界的大家和中流砥柱,他们的学术成就广为流传,并为各个层次的历史教育者所接受、运用。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及转型,面临的问题日新月异,史学界及史学家们的关注点也不断变化,各种新理论、新视角、新观点层出不穷,史坛新秀不断涌现,他们的学术成果与学术思想也亟待被从事历史研究和历史教育的人员了解。在这种形势下,我刊第二季"中青年史学家访谈"适时展开。我们拟沿用访谈录的形式,把他们的学术关注点和最具突破性的学术成就逐一介绍给读者,并在封二对他们作简单介绍,列出他们的主要学术著作,以便历史研究与教育领域的读者了解学术动态,拓宽学术视野,创新教学方法,改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3.
正2003年,我刊曾策划"中青年史学家访谈"选题,开展了一系列访谈,介绍了很多历史学者,及他们的研究与经历。16年过去了,这些学者已成为史学界的大家和中流砥柱,他们的学术成就广为流传,并为各个层次的历史教育者所接受、运用。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及转型,面临的问题日新月异,史学界及史学家们的关注点也不断变化,各种新理论、新视角、新观点层出不穷,史坛新秀不断涌现,他们的学术成果与学术思想也亟待被从事历史研究和历史教育的人员了解。在这种形势下,我刊第二季"中青年史学家访谈"适时展开。我们拟沿用访谈录的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节七年级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是有关"父母的权利和义务"。为了使学生的理解更为深入,我发起了一个讨论"请大家讲述一件父母为我所做的印象最深刻的事。"学生们纷纷踊跃发言,有的讲父母总是把新鲜的饭菜、水果让给他吃,自己吃隔夜的;有的讲晚上做作业时父母尽量守在他身边,尽管他们自己已很累了等。由于学生们的发言与我所设计的教学目标相吻合,因此我感到很满意。然而,意  相似文献   

15.
安塞腰鼓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上的一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的意味和浓郁的乡土气息,是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象征。自从它在1992年北京亚运会上一展风采,便令无数人为之倾倒,为之魂系梦萦。初中第二册课文《安塞腰鼓》就描述了这种民间艺术,文章的美点很多,择要赏读如下:1、画面变幻美。作者在文中创造了多种多样的优美画面。有的是慢镜头,如文章开头写后生和高粱地的画面;有的是快镜头,如“狂舞”的五个画面。有的画面是实写,如“后生们的胳膊”那一段;有的画面是虚写,如“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千里的雷声万里…  相似文献   

16.
为了贯彻“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促进学术繁荣,这里发表蔡贵华、丁晓山二位学者对《读整理本<藏书纪事诗>书后》一文中有关问题的学术探讨。两位学者在学术上精益求精,相互切磋,相互学习的精神,确应提倡和学习。编辑部欢迎读者对我刊所发表的文章进行探讨,并竭诚为学者们进行学术探讨服务,尽可能为大家提供学术探讨的园地。  相似文献   

17.
刊首语     
八月的金秋,将你们从春雨中迎来。《中学生理科月刊》怀着赤诚的心和真诚的爱,将作者和编辑们辛勤耕耘的秋实奉献给新学年的初三同学。愿本期中的篇篇文章,种种解题方法和技巧,象雨露滋润着每一位求知的学子.象乳汁溥育着每一位如饥似渴的攀登者。打开本期,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本期目次。目次中分有若干栏目.栏目的设置是根据文章揭示知识的角度不同来加以划分的:有的文章着重介绍某种解题方法和技巧;有的文章着重辅导同学们掌握和攻克课本中的重点。难点知识;有的文章是针对中考的常见题型加以分析、综合.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应…  相似文献   

18.
唐代兴是我所熟悉的一位学者,他的每本著作,总体现出新的视域,给予读者一种充满活力的敏锐、一种发前人所未发之深思卓见。所以,读他的著作,总能唤醒一种激动,一种深刻意义上的思想的颖悟。面对其书其思,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真正的学术、真正的思想和智慧是怎样得来的?唐代兴的思想探索总是充满思的新意,总要向作者呈现不断拓展的智慧张力,这之于他到底是怎样形成的?最近读他的新著《生态理性哲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出版),似乎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古人所讲的“修辞立其诚”。  相似文献   

19.
前年7月,在广州召开的纪念中山大学建校80周年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一位学者曾对我说,你们何不采访一下上海社科院的熊月之?他可是陈旭麓先生的开门弟子,学问很好。对此,我深有同感。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我刚从事历史教学编辑工作,就曾发过熊先生的文章,可惜从未谋面;说到陈旭麓先生,我多次在学术会上亲聆其卓论,学问见解令人敬佩;他的弟子如谢俊美、茅海建等也是我刊的老作者。现在熊先生的访谈录已和广大读者见面,从中我们不仅看到熊先生学问之深厚,见解之精辟,更喜陈旭麓老一代史学家事业传承有人。[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成人有闲暇,有八小时之外;学生却因过重的课业负担早已失去了闲暇。他们成天在作业堆上爬坡,在题海里挣扎,兀兀穷年,孜孜以求;他们没有足够的闲暇去消化、深化、细化所获得的知识,去发现知识之于个人的意义,去建筑属于自己心灵财富的知识。因为在时下的教育圈子里,有闲者是绝难想到被剥夺闲暇的学生的生存时空的。君不见,一些教师总是耳提面命地宣扬专家,学者.大师们是如何焚膏继晷.皓首穷经,却很少真实地介绍他们丰富而多彩的闲暇生活;君不见,一些教师总是欣赏学生的废寝忘食,夜以继日,而很少引导学生每天要坚持“八小时睡眠”,并努力为之创造健康良好的闲暇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