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从宏观管理、内部经营及健身俱乐部之间三个维度对四川省经营性健身俱乐部管理机制进行了调查,剖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宏观管理上:相关政策法规滞后、缺乏优惠政策的支持和扶持;内部的经营管理方面,经营者素质整体水平不高,营销手段和方法传统,体育俱乐部专业指导人员较繁杂、水平参差不齐、技术指导难以满足会员的个性化需求,场地选择与价格制定欠科学,经营项目趋同,科技含量总体水平较低;俱乐部之间相关横向联系较少,行业协会有待建立、完善等,并探讨了四川省经营性健身俱乐部进一步发展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
西安市经营性体育健身俱乐部经营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市的健身俱乐部是在改革开放后逐步发展起来的。是我市竞技体育发展中的制度的创新,是有待进一步认识的新生事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竞技体育项目的商品价值不断得以开发利用的产物。目前的大众体育健身俱乐部可以分为三类:以经营性为主的健身娱乐性俱乐部、非经营性的体育健身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健身俱乐部消费群体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程度消费群体的消费兴趣与价值取向存在明显差异;区域间健身消费群体的消费动机、购买模式、消费形式、消费频数、持续时间、消费时段和季节的行为选择不一致;区域间消费群体对教练服务质量的满意度、对场地环境器材的满意度、对健身结果的满意度不一致;经济因素、体育健身组织、体育锻炼认识、体育健身知识、体育健身环境、文化素质是制约我国健身俱乐部体育消费的6个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中国体育健身俱乐部价值链管理状况及其实施对策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首先对体育产业价值链管理进行了阐述,同时深入分析了健身俱乐部运营中最重要的三个价值:顾客价值、俱乐部价值和产品价值的内涵,出健身俱乐部管理的实质既是俱乐部资源的最大化.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体育健身俱乐部价值链进行评析,指出了我国体育健身俱乐部价值链管理中存在的几个误区,探讨了我国体育健身俱乐部价值链管理的基本思路和分析原则,对体育健身俱乐部科学化管理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研究目的在于对中国体育健身俱乐部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起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大连市经营性体育健身俱乐部消费者行为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大连市经营性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健身消费者为调查对象,对他们的消费行为特征进行研究,选取其中的几项指标研究消费者在不同社会背景下的差异性,为健身俱乐部的经营管理者提供高质量服务和营销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从介绍营销理念的发展演变入手,分析了目前我国体育健身俱乐部的经营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产品营销、价格、营销渠道和促销等方面,提出了体育健身俱乐部的营销思路和建议,并指出了体育健身俱乐部在营销中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健身俱乐部会员体育健身需求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同时期,健身俱乐部会员体育健身需求表现出不同特征.通过对1999年和2007年两年中南宁市7家健身俱乐部的1000名健身会员到健身俱乐部体育健身的目的和对各种体育健身项目的喜好进行调查、对比与分析,结果表明:健身俱乐部会员体育健身的目的由普遍追求改善体型转向追求健康与情感需要,对体育健身项目的需求也由相对集中转向多样化与个性化.现时,有氧器械类个体练习最受男会员青眯,而健身舞类和瑜伽最受女会员喜爱.  相似文献   

8.
采用产业组织理论对西北地区体育健身市场进行分析得出:近年来健身俱乐部数量上升快、俱乐部经营规模逐渐扩大、市场容量增大致使西北地区体育健身市场属于低集中度.由于产品主体差别度低、品牌差异化低、促销差异化小、价格差异化小而导致产品差别度较低.俱乐部进入/退出市场的壁垒较大.综合分析发现西北五省体育健身市场结构属于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珠江三角洲群众体育活动点和经营性体育健身娱乐场所的调查与分析 ,探讨了在中国的国情条件下如何组建群众性体育俱乐部。  相似文献   

10.
中国体育健身俱乐部发展概况之研究   总被引:59,自引:3,他引:56  
运用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和文献资料法对我国22个省、市、自治区的528家健身俱乐部的发展进行了调查研究.透过一系列统计数字与表象系统的分析,总结出我国健身俱乐部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展望了我国健身俱乐部今后的发展前景;探索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大众体育健身俱乐部组建的基本态势.  相似文献   

11.
从商业健身俱乐部服务行为入手,采用文献资料法、扎根理论方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构建了基于商业健身俱乐部服务行为的服务质量形成模式的概念模型,并运用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模型进行了验证。认为,基于商业健身俱乐部服务行为的服务质量形成模式包括服务期望调查、服务规范设计、健身服务提供和服务内容传播4个要素;模式要素结构合理,要素之间具有高度显著性正相关关系;模式各要素与服务质量高度正相关,且具有显著的多元回归线性关系;模式要素对服务质量的形成各有作用,但影响程度有所不同。指出,管理者要深刻理解模式的意义与内涵,从服务期望调查、服务规范设计、健身服务提供和服务内容传播4类服务行为入手,提高服务行为质量,确保高水平健身服务质量形成。  相似文献   

12.
我国CBA联赛市场竞赛服务产品价格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社会调查法,运用微观经济学原理对我国CBA联赛市场竞赛服务产品的价格机制进行实证分析,得出:1、我国CBA联赛市场竞赛服务产品价格在需求方面具有一定的价格弹性,而供给价格缺乏弹性;2、我国CBA联赛产品的生产成本与市场收益之间的关联度较小,产品的质量是其价格主导因素;3、我国CBA定价策略主要有:二级价格歧视、三级价格歧视、高峰价格歧视、配售与搭售;4、我国CBA联赛产品供给主体营销策略的选择上,应注重提高其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即塑造联赛及俱乐部的品牌.  相似文献   

13.
采用多重属性模型方法,选取专业与效果、舒适与及时、安全与卫生、 价格与服务、物美与环境、礼貌和诚信六个指标,分别设立问题,经过统计,得出 结论,对俱乐部服务质量进行综合性的评定。  相似文献   

14.
以文献资料法,融合健身俱乐部的特色,发现健身俱乐部的竞争力,主要是体现在能提供健身服务感受并能持续自我发展获利的经营管理能力,结合实地考察的方式,创建出一个健身俱乐部竞争力的评价体系,可分为俱乐部特质、经营效率、硬件质量和服务品质等四个要素,涵盖了36个一级指标和40个二级指标,全面反映健身俱乐部的经营能力状况。同时以调研统计分析方式,比较两岸健身俱乐部竞争力的差异。再以企业战略模型对两地具有代表性的健身俱乐部,做为案例分析的对象,发现在综合竞争力前10名中,北京和台北各占7名和3名,与样本数分布比率相当;但北京的俱乐部排名普遍较前,显示北京健身俱乐部的竞争力较台北高,其中北京的硬件质量和俱乐部特质都排名较前,显示北京巨大的市场需求支撑起北京健身俱乐部的大规模设立,也提高了他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深度剖析了美国大众体育健身俱乐部的会籍营销系统,指出造就美国健身巨头企业强势业绩的决定因素是其完善的会籍营销系统,具体流程包括:来宾健体纪录、带客人参观会所、体成分检测与教练讲解、会籍介绍、报价、高层介入、首次私教销售。这套标准流程的每个步骤都有其独特的作用与价值,能够大幅提高会籍成交率。对我国健身俱乐部发展的启示:实行以顾客为中心的关系营销,加强与国际健身行业的交流与合作,加大并拓宽健身销售人员的培训力度与范围。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探讨了体验经济与健身休闲体育服务的关系、体验式健身休闲体育服务的特征,提出了在体验经济背景下,健身休闲体育俱乐部在提供服务时,要以顾客为中心,在服务产品、服务场景、服务过程互动的质量管理、扩展性服务供给以及提供个性化服务等方面下功夫,让顾客在健身休闲的过程中获得美好的体验,以增强顾客的忠诚度,从而提升自己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通过引进社会有资质体育服务公司对学校体育俱乐部进行社会化管理,购买课外体育活动服务的实证研究,探索高校体育俱乐部社会化建设途径.随机收取我院612名学生作为干预对象,实证结果表明:经过一年干预后,学生体质全面增强,身体形态、机能、身体素质都有明显改善;能调动学生参与锻炼积极性,每周参加锻炼次数、时间都有明显增加;学生对体育俱乐部引进社会化管理后满意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8.
调查了解了河北省高等体育院系体育健身娱乐服务经营现状,分析了河北省高等体育院系对外体育健身娱乐服务品牌经营状况和特点,认为河北高等体育院系对外体育健身娱乐服务存在品牌延伸不够、产业链条短等问题,认为河北高等体育院系在对外提供体育健身娱乐服务过程中,应当积极开展体育场馆设施经营,建立体育健身俱乐部,逐步扩大其影响力,广泛开展体育技术培训,深入开发竞技表演市场,为驻地各单位提供体育服务。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健身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服务创新也就随之成为各个健身俱乐部获取竞争优势的有力武器,也是推动我国健身服务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创新活动的开展需要健身俱乐部在组织形式上发生相应变化以适应创新要求,有效的组织形式也是提高创新效率和降低创新风险的重要保证。通过对服务创新的组织模式及服务创新组织的特点、分类进行阐述与分析,在对我国健身俱乐部的“顾客导向原则”进行理论探讨的基础上,对我国健身俱乐部服务创新的组织模式及其发展趋势进行研究与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