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对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提出了新要求,推进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是新时代背景下落实党中央总体战略部署的具体举措,是促进体育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基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视角,阐述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历程与判断依据,检视推进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的理论逻辑,提出推进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和破解新矛盾的方略举措。推进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新理念为引领,贯彻落实“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优化体育产业结构,提高人力、土地、资本、制度、创新等要素的生产效率,探索“体育+”发展模式与促进体育产业跨界融合,破解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多元化体育需求与不平衡不充分体育供给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分析“健康中国”和“互联网+体育”的内涵及时代背景。以“共享单车热”为切入点,探索共享单车兴起的原因及对健康中国建设的影响。认为共享单车具有丰富居民运动方式、缓解国家财政压力、促进全民心理健康等优势,能够有效推动全民健身开展,展现“互联网+体育”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但是联网和体育产业的融合还存在着制度层面、政府层面、市场层面的问题。健康中国背景下,“互联网+体育”产业的发展,需要完善互联网体育立法,构建法律保障机制;创新治理方式,实现线上线下协调发展;强化大数据平台建设,精准对接产业需求;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增强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3.
融合与创新:“互联网+”背景下的体育产业生态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为各行各业带来了颠覆性的影响,体育产业深处其中深受影响,“互联网+”使得体育产业的生态发生了以下变化:技术模式的连接性与数据化趋势,生产模式的社会化与智能化趋势,商业模式的融合化与共享化趋势.体育产业发展实施“互联网+”具有且应该着力于以下五个方面:政策动力:“互联网+”体育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思维动力:“互联网+”体育产业发展的思维嵌入;技术动力:“互联网+”体育产业发展的技术结合;实体动力:“互联网+”体育产业发展的本体中心;线上动力:“互联网+”体育产业发展的平台依托,基于这五大动力构建了“互联网+体育产业”的“五力模型”.提出在“互联网+”背景下要实现产从战术思维到战略思维的创新;实现体育产品与服务的生产以接触点为中心的生产模式创新;实现从资源与要素存量的整合到增量的突破的产业模式创新;实现“线上线下”互联与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4.
摘要:竞技体育的发展是一种生产与供给竞技体育产品的实践活动,基于供需关系的视角来审视我国竞技体育产品生产与供给的发展历程,及在此基础上梳理其在生产与供给方面的结构性调整思路与策略,能够就研究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战略问题,找寻到新的视角和切入点。为此,通过文献资料法从生产与供给对象、内容、主体、方式、资源配置5个方面分析了我国竞技体育产品生产与供给的阶段划分及发展特征,立足于这5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当前供需环境与条件的特点,提出了结构性调整的思路,规划了推进供给方面改革的路径,即以发展定位的调整服务于核心主体、以制度创新推进供给产品结构的调整、以政府职能改革促进民间力量的参与、以推进多元治理机制改革供给方式、以技术创新提升资源要素配置水平。  相似文献   

5.
培育和发展体育消费新业态,既是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适应和满足新时代公民不断增长的体育需求的时代必然。新时代体育消费新业态的生成机制,主要包括体育消费需求不断升级、体育产业转型发展、“互联网+”具体运用及体育消费市场活力增强。应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培育新消费理念,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创新驱动,优化体育消费环境,精心培育体育消费新业态。  相似文献   

6.
为厘清竞技体育内生动力的概念以及更好地审视我国竞技体育发展中的动力属性问题,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分析了政府与社会、市场在竞技体育发展中的动力特点。研究认为,竞技体育的原发性价值主体是人,人和人的需求是竞技体育发展需关照的核心价值主体与需求。社会和市场与竞技体育的内在价值主体和需求联系紧密,是竞技体育发展的内生动力。竞技体育的政治功能是被现代社会发展所建构出来的一种功能,当竞技体育被等同为“为国争光”的体育,政府成为了竞技体育发展的内生动力。但竞技体育不应当被等同为“为国争光”或“争金夺银”的体育,因为那将会窄化甚至异化竞技体育的意涵。研究建议,在满足人的需求基础之上,将国家需求与之同构,有利于建构竞技体育发展的内生动力链条,激发发展源动力,形成良性发展循环。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健康中国”的战略目标,提供高素质的体育人才支持必不可少,高校体育人才培养应该以“健康中国”的战略需求为目标,以体育产业市场发展为导向,不断调整体育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体育人才供给与社会产业需求的平衡,这不仅是实现“健康中国”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高校体育人才核心素养发展的必由之路。研究基于健康中国视域分析高校体育人才培育的必要性,探索高校体育人才核心素养的基本构成,并从创新培育理念、调整培养方式、完善课程结构、突出专业技能等方面创新健康中国视域下的高校体育人才核心素养培育路径,促进高校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体育人才。  相似文献   

8.
通过文献、实践观察等研究方法对"互联网+"的背景进行了简单梳理,分析了其与体育产业结合的现实基础,认为"互联网+"对体育产业发展具有以下意义:强粘性大规模潜在用户成就产业渠道优势,小众需求外显与汇聚促进体育产品长尾供给,大数据预测与创新提升体育产品与服务价值,平台与融合优势促进体育产业多维整合发展.分析认为"互联网+"带来了体育产业主体、生产流程和商业模式的解构.在互联网+背景下,要促进体育产业升级必须做到:1)以互联网思维引领体育产业发展;2)产品为王:推动传统体育业态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做强体育产业存量生态;3)运营升级:推动体育互联网化、企业联盟,优化体育产业商业生态;4)模式创新:搭建产业平台,践行跨界优势,做强体育产业融合生态.  相似文献   

9.
在消费不断升级的背景下,探析消费升级下的体育服务业发展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本研究紧密结合体育服务业供需矛盾的现实困境,围绕“消费升级背景下如何推进体育服务业发展”问题展开,以促进体育服务业发展为核心目标,通过对动力机制进行剖析,在有效梳理运行机制的基础上深挖路径机制,以探究体育服务业发展的行动方案。本研究认为,推进我国体育服务业发展要根植于体育消费政策制定与落实、体育消费市场开拓与创新、体育消费需求转变与升级关键动力因素;体育服务业与相关产业的互动、融合及其发展的创新是体育服务业发展的有效运行机制;政策引导下整合体育服务业资源、技术支撑下完善体育服务业体系、需求刺激下优化体育服务业内容是体育服务业发展的具体路径,以期通过关键动力机制有效执行运行机制,并在路径机制实施下不断形成体育服务业发展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是新时期通过互联网与社会行业融合发展的新形态和新趋势。基于产教融合视角,提出我国高等体育院校创新创业的基础上“互联网+”背景下高等体育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产教融合路径。该路径通过深度剖析高等体育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趋势,重新设置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体系,构建基于“互联网+教育”的产教融合教学模块,形成构建了以互联网为工具的 “企业需求导向+学生专业发展导向” 和“社会需求导向+学生专项实践导向” 相融汇以及“互联网+学校教育+学生实践”相融合的高等体育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运行机制。另外,以互联网为媒介的产教融合路径注重校内校外联动,形成校企协同推进高等体育院校创新创业产教融合培养的全新模式。旨在为高等体育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将对体育产业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现阶段,河南省体育产业现状还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身需要。因此,我们应理清现阶段体育产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并积极探索体育产业创新发展的路径,为缓解新时期社会主要矛盾而贡献体育智慧。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咨询法、实地调查法、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深入探析现阶段河南省体育产业发展现状与人民日益增长的健身需要还存在的矛盾,并在充分认识河南省体育产业发展优势、理清体育产业发展的矛盾基础上,提出中原特色体育产业创新发展路径:积极推进中原特色“体育+旅游”融合发展模式,满足人民群众体育旅游需求;大力发展中原特色户外健身休闲产业,满足人民群众的休闲健身需求;以中原特色体育竞赛活动带动体育产业发展,满足群众观赏赛事需求;积极建设中原特色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核心区,带动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体育文化精神需求;合理开发公共体育服务场地资源,满足人民群众健身场地需求;积极培育社会性组织管理体系,缓解政府体育组织管理体系管理职能压力。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公共体育服务精准化供给两者之间的关系。认为当前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侧存在官僚式供给模式中的沟通不畅、项目式供给模式中的信息不对称、运动式供给模式中的事本主义倾向等问题。在制度供给保驾护航、补短板提供价值导向、产业转型提供动力的情况下,公共体育服务精准化供给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提出,促进公共体育服务精准化供给发展,需要完善以政府体制机制创新为导向的公共体育服务项目,建立健全以社会为导向的第三方评估机制,构筑以市场为导向的反哺型体育服务机制。  相似文献   

13.
基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在界定“双循环”新格局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基础上, 探讨体育产业的阻滞表现、畅通机制与保障措施。研究认为:(1)我国体育产业国内大循环阻滞表现在供给侧、就业要素层、资源要素层、需求侧4个方面,其中,供给侧表现在技术投入、产品与服务以及政策制度供给环境方面,体育产业国际“双循环”存在的阻滞表现在体育产品与服务、技术、资金3个方面; (2)“双循环”格局下畅通体育产业阻滞的作用机制体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体育产业供给体系机制、需求侧改革提高居民体育消费能力机制、创新驱动体育产业技术进步转化机制等方面;(3)“双循环” 格局下畅通体育产业阻滞的保障措施:持续深化体育产业“放管服”改革,加快实施体育产业需求侧改革政策,推动实施体育产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推进体育产业高水平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14.
摘要: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发展滞后是阻碍我国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政府对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已不能满足农村居民对体育公共服务的需求,要改变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现状,必要进行体制和机制的创新。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以钱养事”机制改革进行探讨,研究认为,“以钱养事”新机制可以有效的规避以往机制的不足,可以实现对体育行政服务人员的精简、可以提高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质量、可以转变体育公共服务人员的观念。目前,农村体育市场未发育、旧势力的阻扰、基层政府理性、农民需求表达机制不完善、农村体育事业性经费不足等影响到“以钱养事”新机制的实施。上下联动,推进体育行政服务体制综合改革、增加农村体育事业性经费投入、完善农民体育需求表达机制、不断拓展农村体育供给市场、激励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人才是保障新机制改革顺利实施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15.
在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探析互联网技术影响下体育消费发展的特征、趋势、问题与策略具有现实意义。研究表明:互联网影响下的体育消费呈现出智能化与高端化、场景化与碎片化、细分化与个性化、社交化与国际化、“体育+她”消费显著上升等特征。互联网技术影响下的体育消费呈现出从单一消费主体向社群消费主体转变、从单一消费模式向多元消费模式转变、从高成本低效率向低成本高效率转变、 从保守从众观念向开放精专观念转变等趋势。互联网技术影响下体育消费发展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市场监管不足、体育信息技术与体育消费融合不强等问题。互联网技术影响下体育消费的发展策略有:加快互联网与体育的融合发展,推动体育消费市场规模化发展;加强互联网体育领域立法与监管,保障体育消费市场有序发展;推进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壮大互联网体育消费用户群体;扩大智能技术在体育领域的场景应用,促进体育消费结构优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已成共识,百姓健身房是温州首创并在浙江全省推广的全民健身品牌工程,具有鲜明的公益属性,是体育社会化改革的“探路先锋”,是“放管服”改革的“体育实践”。温州市百姓健身房建设可以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优化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然而,其也存在场地建设质量不高、场地器材闲置普遍、工作人员素养参差不齐以及智慧管理平台不够优化等问题。为此,需要聚焦品牌塑造,通过差异化发展提升其竞争力;聚焦社区治理,通过嵌入式发展使其更好地融入社区;聚焦以人为本,通过内涵式发展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聚焦创新驱动,通过智慧化发展提高其服务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7.
摘要:为了探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体育基本公共服务特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等方法,对其展开研究。研究认为:推进农村体育基本公共服务是实现“人的城镇化”的重要手段,关键在于农村体育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有效性;当前我国农村体育基本公共服务最主要问题在于供给缺乏针对性,供给中“竞赛”与“折中”并存;农村体育基本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应该是政府通过对其服务的“有限”和“有效”更为务实而准确的制度安排、精细的政策设计来推进;农村体育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有限性”和“有效性”是一对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辩证统一体,通过理顺农村体育基本公共服务畅通的需求表达渠道、规范的服务渠道和科学的供给流程,以及投入的资源整合机制,才能寻得均等化的出路。关键在于科学定位政府的农村体育基本公共服务职能;厘清各级政府的责任关系,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强农村体育文化组织体系构建和人才队伍建设;搭建社区化供给平台,强化针对性供给;建立农民需求、政府责任的绩效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18.
在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探析互联网影响下体育消费发展的特征、趋势与策略具有现实意义。研究表明:互联网影响下的体育消费呈现出智能化与创新化、场景化与碎片化、细分化与个性化、社交化与国际化、“体育+她”消费显著上升等特征;互联网影响下的体育消费呈现出从单一消费主体向社群消费主体转变、从单一消费模式向多元消费模式转变、从高成本低效率向低成本高效率转变、从保守从众观念向开放精专观念转变等趋势;互联网影响下体育消费的发展策略有加快互联网与体育的融合发展,推动体育消费市场规模化发展;加强互联网体育领域立法与监管,保障体育消费市场有序发展;推进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壮大互联网体育消费用户群体;扩大智能技术在体育领域的应用场景,促进体育消费结构优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观察法对“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影响进行了梳理,疫情的发展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全产业链带来了冲击,并呈现出分化影响的状态:线下场景为依托的业态受到全面制约,体育竞赛表演广泛延期或取消,体育旅游业经营惨淡,健身、培训、场馆服务冲击严重,体育用品制造与线下销售经受挑战;以线上为场景的业态喜忧参半,体育传媒产业全面爆发,线上培训、线上赛事开始喷发,线上体育销售呈现居家健身用品与户外用品销售的两级分化。“新冠肺炎疫情”促进了我国体育产业问题的爆发,凸显了我国体育企业的增长快、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的现实,也凸显了我国体育产业价值链偏低,供给侧短板依然突出的问题。疫情也促进了体育“整合营销传播”,培育了更多体育消费群体;压抑需求的同时也激发了人们新的体育需求,为产业的发展蓄积着能量。基于此,提出了实施多维扶持,加大各种扶持政策制定与落地,呵护产业基础;坚定产业自信,实施创新驱动,引领体育产业转型升级;加大要素培育,壮大体育产业发展支撑;线上线下融合,革新体育产业产品与服务供给等策略,以更好的应对影响并更好的促进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体育健康问题上升国家战略高度。“青少年体育健康公共服务”是一个在青少年体育领域内,由“体育健康”和“体育公共服务”综合而成的全新概念,学界还未深入探讨与挖掘。充分结合“健康管理”理论,基于对“青少年体育健康”和“体育公共服务”相关研究文献的回顾,归纳“青少年体育健康公共服务”内涵与特征。概念特征包括:“学校体育”“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是核心供给主体;健康医疗等事业、非营利性机构是重要支撑;始终强调青少年受众被动接受“体育健康促进”与主动应用“体育健康素养”相结合;供给产品具有“纯公共物品”性质,公共财政补贴是解决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矛盾关键方式;“互联网虚拟社区”是实现多元主体协同供给的技术基础与激励条件。最后,基于概念属性展望“青少年体育健康公共服务”的未来研究趋势,包括:开发“运动干预”“心理调试”和“营养膳食”三维评估指标体系;完善“学校”“社区”“医疗部门”“健康管理机构”和“家庭”的协同供给机制;深度开发“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青少年联赛体系”营造“体育健康素养培育”空间;实现“青少年体育健康公共服务”均等化局限,以及加快“青少年体育健康公共服务”互联网平台建设,破解公共服务资源闲置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