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现有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中难度动作评判方式的不足,提出在武术套路比赛中运用难度动作"数字裁判"并对其可行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基于光学运动捕捉的人体运动分析系统,可以对运动员的难度动作进行实时捕捉并解析,将直观的难度动作转变成抽象的可以量化的数据,实现对难度动作的"数字化"裁判。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第11届全运会武术套路长拳决赛中运动员的技能表现进行分析,旨在研究《武术套路竞赛规则(试行)》在长拳项目比赛中的实施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国内优秀男子长拳运动员对套路竞赛规则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动作质量和难度两部分在男子比赛中的评判效力明显减弱;套路竞赛规则在女子长拳比赛评判中仍具有很强的评判效力.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主要运用运动生物力学三维影像解析法,对十运会女子太极拳决赛(自选套路)的前6名优秀运动员高难度323B+3进行定量分析与讨论。研究发现,武术竞赛规则中对太极拳旋风脚转体单脚落地动作转体度数的确定方法及连接难度的分值设置欠合理。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竞技武术套路向“高、难、美、新”的方向发展和现代武术套路规则的实施,使武术套路比赛更加具有竞技性、可比性、观赏性,在太极拳套路自选比赛中也加了A、B、C三级难度的指定动作,指定高难度动作已成为整个套路的核心。旋风脚7200接叉、摆莲540°接雀地龙、旋子720°接叉技术动作是目前武术套路比赛中运动员选择较多的难度动作,也是在训练和比赛中最不易完成的动作,动作完成的成败与否直接影响成绩的好坏。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据统计法等,对这三种难度动作进行研究,探索武术指定动作的科学领域,提高我省运动员在今后全国锦标赛中的成绩,促进武术运动项目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武术套路运动向着"高、难、美、新"的方向发展,新规则对难度动作的规定明确了难度动作在套路比赛中的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定点定机摄影摄像测量法、三维DLT测量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河北省高水平女子武术套路运动员跳跃难度旋风脚720°动作进行运动学分析,探索优秀武术运动员难度动作的技术要领和运动规律,对我省高水平武术运动员的难度动作技术进行评价与诊断,达到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为合理制定训练方法、完善武术训练理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中有关难度动作创新的条款分析,评价了“难度动作创新”条款出台后对武术套路技术发展的作用和价值;论述了难度动作创新将对创新群体提出的新的要求;介绍了进行难度动作创新的普遍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宋伟  刘玉萍  王丽娜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8(5):135-140+封三
摘要:为了提供我国武术套路运动员最新的、最高水平的技术发展特征,为我国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训练和比赛提供最新的、可靠的数据,也为我国武术套路运动今后的技术训练与竞赛规则的进一步完善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以2011、2012年全国武术套路冠军赛以及2013年十二届全运会武术套路决赛为研究对象,运用录像观察和专家访谈等方法,对男子自选长拳、刀术、棍术、南拳、南刀、南棍、太极拳、太极剑、剑术、枪术项目前12名,共358名运动员比赛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结论:1)武术套路比赛的最终成绩,自新规则试行初期,主要由动作难度决定逐渐转向由演练水平决定;2)近三年各项内容评分比较中,除 2011年与2013年男子南刀演练水平得分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男子枪术最后得分具有显著性差异外,其它各项内容比较都无显著性差异;3)在动作质量与动作难度均获得满分的情况下,裁判员已经很难通过演练水平去区分、衡量各运动员的最终比赛成绩,因此必须要制定与时俱进的竞赛规则。  相似文献   

8.
新版武术竞赛规则的修改实施,使武术套路比赛更加具有竞技性、可比性、观赏性,在武术比赛中指定高难度动作已成为整个套路的核心,其完成的好坏与否直接影响着运动员的成绩。提高指定难度动作的训练质量对提高运动成绩至关重要。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法、专家访谈法等,对吉林省武术队的运动员进行调查研究,用科学的理论方法对动作加以指导训练,以此提高我省运动员在今后武术竞赛中的成绩。  相似文献   

9.
通过观察十一运周期武术套路比赛,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对历次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中的武术评分部分进行了研究,发现其在量化扣分、演练水平、南拳系列的步型动作、传统套路的量化评分方面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为了使武术套路竞赛规则更加完善,提出了十一运后修改武术套路竞赛规则的意见。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回顾并分析了自近现代以来武术套路竞赛规则的发展历程,研究指出:在特定的时期里,武术套路竞赛规则的每一次修改和完善对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使武术逐步"竞赛化"、"国际化".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第一,国内外套路竞赛评判体系的非一致性;第二,未从根本上改观套路竞赛评价体系的"模糊评分";第三,套路竞赛规则过于复杂,"可操作性"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九运会、十运会、十一运会、29届奥运会前八名田径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及23~29届奥运会部分中国田径运动员的比赛成绩进行比较分析,了解中国田径运动当前的基本现状,清醒认识中国田径运动存在的不足以及与世界田径水平的客观差距,为中国田径运动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可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十运会女子太极全能项目的得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太极拳、太极剑的得分情况在预、决赛中出现颠倒,运动员加强了预赛中相对弱势项目的训练,预赛中的相对优势项目在决赛中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难度动作技术在女子太极项目中依然占据突前制胜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3.
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对十运会与雅典奥运会男子十项全能决赛的成绩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我国男子十项全能运动员总分、各单项成绩及技术等级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相比差距明显,在某些项目上差距更大;我国男子十项全能运动员各单项的得分率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相比基本一致。旨在通过比较分析,使相关人士认识到我国男子十项全能运动的现状,采取措施,尽快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相似文献   

14.
以参加2005年十运会武术套路比赛的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就运动员在动作质量、演练水平和难度动作方面的得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十运会套路比赛反映出了运动员良好的竞技能力,运动员的得分能力普遍增强;(2)套路运动员在得分能力和得分手段上存在着较大的性别差异;(3)高水平男子套路运动员的竞争,已由新规则实施之初的难度动作的竞争转变为动作质量和演练水平的竞争,而女子运动员得分能力的差异则较为分散.但与男子运动员相比,难度动作对于女子运动员得分的影响则明显高于其对男子运动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通过比较第十、十一届全运会吉林省代表团比赛的成绩和奖牌格局和项目分布,总结得出了吉林省竞技体育的传统优势项目。提出必须适度加大政府资金投入,积极吸收社会资金,充分利用体育彩票市场收入;大力发展和利用社会力量办学形式,特别是单项体育俱乐部形式;强化管理体制,保障体育后备人才输送渠道通畅;集中力量将有限的财力集中在重点项目和基础好的优势项目上。  相似文献   

16.
采用现场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比分析等方法,对第7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乒乓球比赛进行了调研,分析了比赛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以推动高校乒乓球运动的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17.
04-05全国女子排球联赛已经结束,出乎大家的意料,江苏女排在无一名国家队队员的情况下,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取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绩。回顾整个联赛,江苏女排表现可圈可点,淘汰了实力强劲的四川女排和辽宁女排;展望十运会,要想取得好成绩,江苏女排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结合联赛,通过对发球、拦网、二传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江苏女排在克服自身不利因素的情况下,应该在十运会上能走得更远。  相似文献   

18.
全运会作为一个体育事件(也是城市事件)主要吸引两类游客,被吸引游客的增加情况较难预计,已到达的游客流动会在特别时间和重要地点出现蜂聚现象;专门游客增加较稳定,他们是要求较高的游客,他们对举办城市的工作评价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9.
江苏体操十运会科技综合攻关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苏省体操队在十运会上取得了骄人的战绩,对江苏体操十运会科技综合公关进行了研究。研究显示江苏省体操十运会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了综合公关:运动生物力学技术诊断和训练研究;慢用力动作的力量训练研究;疲劳恢复方面攻关服务;心理训练和调控。实践表明:1)运动生物力学的技术诊断和难新动作攻关研究,能够有效帮助运动队攻克技术难题,缩短难新动作学习、训练的周期,提高训练效率;2)运动医学、运动营养学的研究,能够在帮助运动员消除疲劳、预防伤病方面发挥巨大作用;3)心理训练和调控应该贯穿在日常训练过程中;4)多学科、全方位的综合攻关研究是运动队金牌战略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我国九运会与十运会田径比赛前八名平均成绩以及十运会田径比赛前三名平均成绩与23~28届奥运会田径比赛前三名平均成绩进行比较分析研究,揭示我国田径运动的基本现状,明确我国田径运动存在的不足以厦与世界田径水平的差距,为我国田径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