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明清世情小说在中国古代小说类型中,以其特有的视角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市民的家庭日常生活、世态人情、社会人生,艺术地展现了人间万象。世情小说产生后,传统的伦理观念被打破,对人们的道德意识、价值取向都带来极大的影响;明清世情小说对人性的张扬,较之其它类型的小说更有其认识价值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
哥特式文学是一种文学派别,起源于罗马帝国时期的日耳曼部落,盛行于英美十八世纪,大多都具有恐怖阴暗的氛围,主要反映了人性的消极面以及社会的罪恶和阴暗层面,在一定程度上探究了人性道德和社会制度等问题。哥特文学在文学层面上展现了当时英美社会的宗教文化,探究哥特式文学的艺术性和精髓,能更深入的了解英美文化和历史风俗。  相似文献   

3.
托妮.莫里森的每一部小说几乎都涉及到了黑人社区与个人的关系、他们之间存在的问题。莫里森认为,黑人个人一定要回归社区,回归黑人性,因为黑人社区是黑人传统文化的发源地。莫里森对于黑人社区与个人关系的思考较为明显地反映在了她的第二部小说《秀拉》中,本文拟对这一关系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4.
在小说《哈克·芬历险记》中,马克·吐温使用第一人称的叙事手法,利用哈克批判了南方腐朽、堕落的文化。哈克沿密西西比河逃跑的过程,也是其他对南方社会的认识与批判过程。南方堕落文化中人性的弱点以及宗教的堕落、被滥用是哈克批判的焦点。  相似文献   

5.
沈从文的性爱小说,通过性爱描写,一方面反映湘西民间那种勇敢、慷慨、诚实、热情,即朴素的人性;另一方面反映了现代都市文明束缚下形成的那种庸俗、虚伪、怯懦、自大、自私,即扭曲的人性。  相似文献   

6.
乔治·奥威尔的《1984》是著名的反乌托邦、反极权的政治讽喻小说。小说深刻地反映出极权主义对人性的摧残,充满了作者对未来社会的忧虑之情。象征手法的运用增强了作品的文学性和可读性,不仅有利于揭示作品主题,还能增添读者的审美愉悦。本文拟通过分析文本中典型的象征物来展示《1984》的独特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
从1956年开始写作,到1987年结束创作,张弦的小说创作时间只有十年。在这十年内,张弦共发表二十几篇小说,所写作品涉及的题材和反映的主旨是多方面的。他惯以个人真实感受为出发点,反思社会,参悟人性,使其小说在主题揭示上呈现出情感的真实性和鲜明的反叛性。以张弦十年的创作为研究对象,条分缕析出张弦小说创作主题的阶段性演进与流变。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张弦的小说世界。  相似文献   

8.
唐五代文言小说中刻画了大量性格鲜明、敢爱敢恨的妒妇形象,她们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敢于主动争取自由幸福的生活,表现出了对人性的自觉.对爱情、婚姻自由的渴望与追求.而在文化、国力极度繁荣的唐代,妒妇的出现是存在其特有的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原因的.  相似文献   

9.
9?11后产生新的社会形态与个人及文化想象的互动,为9?11小说的创伤叙事文本注入了新的文化意义和现实意义.拟从创伤角度分析后9?11文学作品中的多种创伤,并进一步从人性的角度探究作品所展现的人文主义关怀.  相似文献   

10.
权力和人性在官场小说中的关系对抗是小说《沧浪之水》的主要体现形式,主人公池大为在面对权力体制约束和现实功利社会的挑战时,被迫逐渐放弃操守、信念和价值观,人性在与权力的不断对抗中被一步步异化。  相似文献   

11.
运用弗洛伊德理论,采用心理分析创作是张爱玲小说的核心内容。其小说能自觉地以情欲、非理性、潜意识来刻画人物、阐释人性。被视为张爱玲心理分析代表作的《金锁记》则将性压抑带来的变态和破坏性推向了极致。主人公曹七巧的人性异化内因在于其情欲、金钱欲逐步抗争、异化,最终导致了人性的全面剥落,可细析为情欲的异化、金钱欲的异化、人性的全面异化过程,映衬出中国几千年男权社会中女人生存的原生态。  相似文献   

12.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先锋小说的形式,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先锋小说的流变呈现出转入历史题材,但叙述语感和视点仍然是"现在时",从形式追求转向了对"故事"的重新寻找,热衷于文化、社会生命史的题材等几个共同特点。因此,先锋小说的审美流变呈现出的趋向主要是:作家们对人类精神质量的验证和拷问、对人的心灵处境的关怀与抚慰、对人性本质及其价值范式的重构与再建,正在取代对文本的建筑。  相似文献   

13.
托妮·莫里森是美国20世纪70年代最负盛名的黑人女性作家,《所罗门之歌》是她的第三部作品,也是她的成名之作。本文认为,这部反映黑人社会的小说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与其"寻根"主线故事背后构建的民族文化传统及小说女性角色争取权力的形象诠释有重要的联系,文化传统与女性主义成为建构小说经典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与现实变革的互动,当下文坛集中了一批单位题材小说,这些小说镜像般地展现了单位人多样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拟从人性、文化等角度对这些小说进行烛照,以期引起人们对单位中某些消极因素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浮士德》是歌德倾尽了毕生的时间、精力完成的一部时代巨著。歌德在《浮士德》这部作品中选用的题材为德国民间传说,小说的背景为文艺复兴之后的德国以及整个欧洲社会。小说中的主人公浮士德的形象为新兴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浮士德对现实充满了不满,不断地探索着人生的意义与社会的理想。虽然浮士德每一次追求的过程看似毫无目的,可在他追求背后体现的正是进取的人性。他否定了一种生活,试图开始另外一个层次的人性塑造过程。这个人物代表着一种进取的精神实质,是歌德甚至是整个欧洲及人类的人性发展历程的写照。  相似文献   

16.
在唐人小说的诸类题材中,爱情类小说所取得的艺术成就最为突出。除故事情节的哀婉动人,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外,更为引人注目的是这类小说在行文当中所展现出的性爱文化。此类作品善于将性爱描写作为烘托主人公爱情氛围的手段,这与当时的时代风气、妓楼文化和士子风流息息相关。性爱描写的出现不仅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社会观念,还寄托了一个时代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气息。唐人爱情小说中性爱文化的探析是一个很具有研究价值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的长篇小说《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是一部奇特的小说,具有多重释义的可能:它探讨了理性人生与感性人生之间的复杂关系;呼唤从父性文化向母性文化传统的回归;探求人性内部的和谐;但从总体上来看,它是一部在哲学层次上探讨生命永恒的意义的小说。  相似文献   

18.
老舍小说既善于在中外文化冲突和碰撞中揭示人性普遍的弱点,又能全面描摹人性的善恶,更不忘关注现代文明对人性的异化。这深刻地反映了老舍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批判,也是他面对传统和现代的抉择时给出的答案。  相似文献   

19.
纵观当代情爱小说发展演进的历史。从提倡妇女解放、讴歌婚姻自主到呼唤爱情的位置。从对左倾路线压抑人性的控诉到对爱情、婚姻与伦理道德关系的反思,从情爱表现到性爱表现的转移,无一不是当时社会政治风云变幻的折光,无一不受当时各种社会文化思潮的影响。自然地,当八、九十年代,西方各种现代主义思潮纷至沓来时,这一时期的情爱小说不可避免地或多或少地带有了一些现代主义的因素。本文试图从思想内涵和艺术追求两方面阐述八、九十年代情爱小说中的现代主义因素。  相似文献   

20.
明清长篇家族小说及其叙事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样态模塑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叙事模式及叙事视角。中国社会以家族为基本单位构成的社会结构,是中国文学特别是明清家庭家族类小说戏曲创作形成的历史基础。宋元时期的家庭戏对明代家族小说具有很大影响。明代家族小说的开山之作是被笼统称为"世情小说"的《金瓶梅》,以西门一家而及天下,以家庭交际圈来展现社会人生,呈现出家庭—社会半网络式叙事模式。《红楼梦》比《金瓶梅》有所发展,成为家族—社会立体网络式叙事模式的典范之作。《林兰香》、《醒世姻缘传》、《歧路灯》亦是这方面的代表作,以家族兴衰或衰兴反映社会人生。明清家族小说不是特意寻找一种网状结构来超越线性结构,而是这种叙事结构与中国社会结构、人们的交际方式相一致,与小说内容相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