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问卷调查、访谈与逻辑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参加 S省Z市“国培计划(2020)”乡村学校体育教师技能提升培训班的学员为调查对象,了解乡村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困境及“内卷化”问题,探究其成因和对策。结果显示,现阶段乡村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处于“中等偏下”水平,表现为虽然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增加,但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仍面临效能偏低的问题,已经陷入“内卷化”困境比较严重的状态。城乡环境差异、身份认同危机、职业吸引力低下和内生动力不足是其主要原因。提出了加强乡村学校硬件和软件环境建设、强化身份认同、唤醒发展意识和激发内生动力的破解乡村体育教师专业发展陷入“内卷化”困境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论证等研究方法,对体育教师被污名化现象进行分析,认为体育教师被污名化主要表现为道德形象、专业身份、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4个方面,进而从破坏性评议、负面性型塑、强制性施压和结构性偏见等角度,就污名化对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的负面影响进行阐释。认为,体育教师被污名化源于当代社会的信任危机以及学校体育的异化,且有显著的“泛污名化”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体育教师需要从行为自律、专业自觉、关系自为3个方面来构建身份认同,满足社会对体育教师的身份期待。  相似文献   

3.
摘要:研究以中学体育教师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探讨中学体育教师专业认同与社会地位知觉的现状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为体育行政部门、学校和中学体育教师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结果发现:中学体育教师自我专业认同状况属中上程度,社会地位知觉状况属中等程度;不同专业背景的中学体育教师专业认同程度呈现一定的差异;不同年龄与教龄的中学体育教师社会地位知觉呈现出一定的差异;中学体育教师专业认同与社会地位知觉之间的关系成正相关。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当通过形塑体育教师专业素质,维护教师地位尊严;认同自我角色,提升体育教师专业价值;精进自我,发挥专业知能,尊重自我与学生等相应措施进一步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认同。  相似文献   

4.
乡村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事关乡村体育教育全局,是乡村教育的重要支持内容,也是当前体育教育的研究热点之一。运用问卷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以场域理论为视角,以参加S省Z市“国培计划(2020)”乡村学校体育教师技能提升培训班的学员为调查对象,了解乡村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困境,探究其原因和对策。结果显示,现阶段乡村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不容乐观,陷入了“没有发展的增长”的“内卷化”困境。场域边界限制、资本累积束缚和惯习冲突是其主要原因。提出破解乡村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内卷化”困境的对策,应从构建合作场域、完善要素保障机制及推动行动惯习转换等方面入手,打造有利于乡村体育教师完成资本累积、惯习转换的场域环境。  相似文献   

5.
身份认同是个体行动的力量源泉,目前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身份认同的模糊与困惑非常不利于我国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和青少年体质的提高。作者通过对中小学体育教师身份认同危机表现的梳理,从制度和个人两个层面分析了造成身份危机的原因,并提出了制度变迁与自我重构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6.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逻辑论证等研究方法,运用身份协商理论分析了信息技术时代下体育教师传统身份所面临的困境,并就如何应对困境提出了对策。研究发现,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让体育教师的传统身份岌岌可危,主要表现在体育教育文化变迁导致的体育教师身份危机和体育教师教学实践体验到的身份尴尬。根据身份协商理论,体育教师需要从觉察力、身份认识、协商技巧三个方面通过身份协商来应对当前困境,满足信息技术时代寄予体育教师的身份期待。  相似文献   

7.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相对贫困治理的关键在于激发低收入者的内生动力。农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是指在自我心理需求的驱动、乡村振兴文化氛围的感染以及脱贫致富和发展意识的相互作用下,相对贫困人口自发产生的积极行动,以发挥其自身发展潜力,持续提升自我以实现全面发展的动力形式。这种内生动力内在地体现为心理需求的驱动、社会认同与自我价值实现、自我发展意愿与能力提升三个维度。其生成和发展的逻辑顺序为:起始于脱贫致富的心理需求,形成于浓厚的乡土文化情怀,生长于乡村振兴实践,赋能于脱贫致富能力的提升,归宿于幸福家庭的营造。打造特色产业体系,加强乡土文化教育,开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技术技能培训,并构建科学合理的内生动力治理多维评价方式,是培育农村相对贫困人口内生动力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8.
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我国高校公体课教师的身份认同问题进行调查。发现公体课教师普遍存在身份认同危机,具体表现在自我定位的困惑、归属感弱、发展方向模糊及价值感消解几个方面,而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频繁的学校体育改革的冲击、自身文化素养不足等是其身份认同危机的重要原因。认为学校要加强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实现对应试教育的超越和扬弃;公体课教师应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主动应对学校体育改革要求,选择正确的存在方式;加强专业实践和文化学习,全面提升个人素养。旨在为公体课教师更好地实现身份认同和体育教师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了解教师当前专业发展水平状况是有针对性地开展对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基础。加强和提高对小学体育教师培训内容与模式问题的研究,是提升教师培训质量和健康发展的保障。本文通过对体育教师现状分析,找出教师培训的需求以及现在教师培训中尚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提出新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从培训透视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已经具备基本的教学能力,有一定的专业基础,但随着新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深入,对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采取全新的培训模式对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为期1年的专业化培训,其效果非常显著,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为更好地适应新一轮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教师职业认同是指教师个人对所从事的职业从内心里认为它有价值、有意义,并能够从中找到乐趣,是教师自我成长的内动力。它既指一种过程,又是一种状态,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行为。教师的自我认同对教师职业认同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长期以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体育教师在工作中出现"自我"的迷失,这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师职业认同,影响了体育教育事业的成败。伴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进,学校体育工作越来越受到各方的关注,对体育教师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师职业认同的唤起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从根本上提升体育教师的自我认同是提升职业认同的关键,只有让体育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体味、探求、反思自己的职责和意义,体验到自我的存在、认同自我,才能为其发展和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2.
为消解体育教师职业倦怠,提升体育教师职业认同,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剖析了体育教师职业情感生成的过程,即感觉-认知-体验-反应。研究认为:体育教师职业的自我感受是职业情感生成的缘起、客观认知是职业情感生成的关键、情感体验是职业情感生成的判断、情感反应是职业情感生成的表现,并提出从“怠倦”到“认同”的职业情感生成策略。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基于社会融合视角,在简要回顾我国足球归化工作的基础上,分析归化球员社会融合的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认为:当前我国足球归化工作和球员的社会融合面临着政策制度、经济、文化观念、身份认同等多重困境,未来应完善归化工作的政策法规与管理制度;做好本土人才培养工作,与归化球员社会融合协同共进;注重文化感召,加强满足归化球员需求的国际化公共服务建设;强化媒体宣传,履行社会责任,构建归化球员身份认同的良好环境。以提升归化球员在中国的社会适应能力与自我发展能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推动足球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14.
在职体育教师培训路径的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适应新世纪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需求,有效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对在职体育教师的培训必须综合考虑时间、经费和效果三方面的因素,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除校内交流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基本思路是拓宽专业口径,拔高专业水平的有效措施:以请进来为主的培训路径,辅之以形成学习型团队或组织、制定合理的培训考核制度,将会在短期内提高在职体育教师整体的专业水平,拓宽专业口径,以解目前体育教学中存在的燃眉之急。  相似文献   

15.
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事关乡村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也事关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了培养一支有乡村情怀、有能力素质的乡村教师队伍,组织适切于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培训活动是重要手段之一。目前,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工作进入瓶颈期,面临诸多问题,如培训目标确定较为模糊、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不足、培训重理论轻实践、培训模式单一、培训时间安排的工学矛盾突出等。为此,研究基于适切性视角,探讨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在目标、内容、模式和时间安排等方面存在的适切性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持续改进乡村教师培训工作,从而提高乡村教师队伍素质,实现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和乡村教育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中小学体育教师为调查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浙江省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职业压力、教学效能感和职业倦怠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小学体育教师在职业压力上问题严重;体育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强;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在低个人成就感问题上较为严重;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教学效能感与职业倦怠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职业期望、家长因素、工作因素、考试压力是引起职业倦怠程度加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关于培养新型体育教师的研究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体育教师具有特定的社会地位,新型体育教师角色行为表现为多种“两重性”,其主要标准是教书育人、育人为本;爱生尊师,以生为主;终身学习,提高素质;能力全面,创新为主;热爱事业,同行合作等。新型体育教师的培养要兼顾培养宗旨、课程教材、教育和教学方法、体育教育专业各种教师培训以及体育教育事业整体改革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职前体育教师处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起步阶段,其对“我是谁”即专业身份的认知是发展的基础。职前阶段教师的专业身份并不稳固,因此应帮助其建构作为教师的专业身份,从而获得自我认同感。本研究在理解职前体育教师专业身份建构内涵的基础上,提出建构的理论基础包括社会建构理论和批判性话语分析理论,影响专业身份建构的因素包括关于教师专业身份的前概念、大学期间的学习和实习期间的体验。提出应培养职前体育教师的专业信念、调整体育教师教育类课程、提供专业身份建构的协商平台、创设职前体育教师专业共同体,从而帮助职前体育教师建构专业身份。  相似文献   

19.
以互动仪式链理论为参照,建构体育赛事现场观众人际互动仪式模型,对现场观众的自我呈现进行剖析,探寻观众观赛的文化诉求及满足。以足球赛事为例,通过参与观察、文献资料及逻辑分析等方法,分析体育观众现场观赛的自我呈现机制及多重文化意蕴。认为,追求现场观赛,观众实现了身体同在的群体聚集;对比赛的共同关注,形成基于共同焦点的情境际遇;借由此际遇之上的互动,观众达成了高度的情感共鸣,并陷入匿名狂欢;此外,集体狂欢产生了仪式团结和身份认同,观众归属感获得满足。同时,观众进行高端热忱或低端沮丧的情感表达,彰显出多维情感;拥有团结感的观众对球队标志物尤为推崇,表现出类图腾崇拜的尊重,观众信仰获得替代实现;而对仪式团结和标志物的不敬会遭到严厉谴责甚至引发冲突,观众由此陷入非理性的沉沦。  相似文献   

20.
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逻辑起点是基于专业的体育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其内在逻辑意蕴体现为"体育教学中教与学的活动及其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分析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三维框架,即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是对话、规训与权力的三维过程。三者分别从工作对象、自我和外在保障等角度构成了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三角支架,三个过程的协同推进能够较好实现体育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