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通过查阅参考民族史学、体育史学、体育理论、考古学等文献资料,对我国夏代干戚舞的内容、性质、表现形式与功能等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认为:夏代干戚舞主要以朝歌乐舞形式存在,用于祭祀祖先、天帝,充满巫术气息;其表现形式融舞蹈与鼓、石磬等乐器伴奏于一体;干戚舞在夏代有《九歌》、《万舞》等具体形式,其内容完整地反映了古代社会变革、祭祖的史实,以及用舞蹈宣扬历法文明的深厚文化底蕴和浓郁的民族风格。  相似文献   

2.
干戚舞渊源考(一)——干、戚考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干戚舞干、戚演化与象征进行考证。结果认为,干、戚均为礼器化的实用兵器,干即舞用盾,由具有图腾性质的特殊材料装饰;戚即舞用斧、钺,一般为玉质材料。干象征神权,戚象征王权、军权、父权。干戚舞干与戚的结合,象征神权与王权的结合,在“王权神授”时期显示其王权的权威性与正统性。  相似文献   

3.
干戚舞渊源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文献资料、出土实物的研究考证,指出:“干戚之舞”源远流长,“干、戚”均由实用兵器衍化,“戚”除与?干”同有神权象征外,还有王权、军权的象征意义。干戚之舞滥觞于黄帝红山文化时代的黄河中下游河东(今运城)一带。干戚之舞初为傩舞,是一种具有宗教性质的图腾舞蹈,祈祷天下太平。原生态干戚舞具有“娱神、娱人”的娱乐特征、功利和实用性突显的巫术特征、“缘物寄情”的原生态准艺术美学特征、代表部落族团意识的集体特征。  相似文献   

4.
通过历史文献资料、专家咨询等研究方法,结合中国武术产生的原因对武当山武术活动的形成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禹侵伐三苗之战促使了武当山原始部落武术器械和技击技能的发展;宗教祭祀活动的武舞“干戚舞”在促进部落武术发展、普及的同时,更标志着武当山武术的诞生。  相似文献   

5.
萨满跳神是滦河流域古老的宗教信仰,是引领北方文明发生、发展的历史逻辑与现象逻辑,开创了滦河原始体育文明,成为仪式体育的符号象征。通过历史发生学、哲学和宗教文化图式理论,对萨满与北方巫傩之间的统摄关系加以简化澄明,并对滦河流域仪式体育宗教祭祀文化哲理进行深层考辨。认为:萨满跳神是北方巫傩文化的分支,可追溯到红山文化时期;从体育“巫术说”角度提出滦河体育文明“萨满说”;巫傩与萨满跳神仪式体育的哲学意义在于用身体现实“在场”与“不在场”实践对原始体育宗教阴阳哲学观的深层逻辑支撑、克服与精神超越;巫傩面具与萨满跳神面具符号充斥着原始二元神论宗教思维,是假面阴阳哲学“能指”与“所指”的本义表达,在巫统与血统构成的关系谱系中确立“天、地、人”三界宇宙空间相通的哲学命题;巫傩向萨满跳神仪式体育推演的文化图式实践着自然宗教向神教、自发宗教向人为宗教、部落宗教向民族宗教变迁的文化程式。  相似文献   

6.
体育人文精神的内涵、作用和地位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为进一步认识体育人文精神在体育文化中的作用和地位,消解因体育人文精神的缺失对体育发展的影响,分析和论证了人文精神和体育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阐释了体育人文精神是体育产生和体育形式多样的根源、体育从巫术与宗教活动及生产劳动中显现和独立出来的主要动因、体育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动力源泉、评价体育效益的根本尺度和指导体育发展的航标、体育终极价值的本源与核心等观点.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干戚舞产生的时代背景、时间、性质、原因等进行考证。认为:干戚舞是一种反映上古历法制度的傩舞,起源于"万物有灵"的图腾时期,缘于部落争王,是黄帝与蚩尤大战的结果,滥觞于黄河金三角古河东解州一带。  相似文献   

8.
孔子继承了三代时的"六艺"教育宗旨,使礼乐教育成为儒家教育的主要内容.礼乐教育的内容反映了一定程度的体育观.随着儒学思想内容的变化,礼乐教育中的体育观也发生相应的演变.今人应以积极科学的态度来对待礼乐教育,以古为今用.  相似文献   

9.
《周易》是由我国上古先民的迷信占卜巫术逐步演变形成的,至夏代为《连山易》,到商代为《归藏易》。之所以称为《易》,是由于源于易水,易水流域是我国古老文明的源头之一。《周易》的许多《卦爻辞》与易水流域的社会自然环境关系密切,是易水人文物像的综合反映,是夏商及以前时期易水先民的文化创造。  相似文献   

10.
从社会学视角,以基础休闲学理论为指导阐述了休闲体育的概念与功能,指出我国休闲体育主要有:个人发展功能、社会化功能、社会象征功能、社会组织功能、经济功能;总结出我国休闲体育的发展水平还处于较低状态,我国的休闲体育发展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依据客观实际从休闲体育内容与形式、体育管理体制、体育经济等几个方面对未来休闲体育发展进行了预测,为进一步促进我国休闲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1.
甲骨卜辞反映的晚商体育文化是具有浓厚军事色彩的,包括射术、御术、骑术、田猎、奔跑等.晚商体育文化的发展与当时生产力的发展、学校的产生、战争的需要、文化的发展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2.
古代巴人体育--巴渝舞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民族史学、体育史学、体育理论、考古学等多种学科原理,结合文献资料、背景分析、综合分析法等,对三峡库区古代巴人体育的产生、内容、性质、表现形式等进行系统研究.结果显示:‘古渝巴人'天性劲勇、勤劳、善战、喜舞;巴人体育产生于生产、生活实践与战事之中,具有武舞和祭祀性、集体性舞蹈特征,其内容完整地反映了古代巴人征战、凯旋、祭祖等全部过程,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民族体育风格.  相似文献   

13.
传统解释古史所载周武王“乱臣十人”为周之治臣周公、召公、毕公、荣公等人的说法不确。梳理历代学者的注解,结合商周之际的相关史实研究表明,“乱臣十人”不是周之“治臣”而是殷商“叛臣”十人,他们在兴周和灭商的过程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正确理解这一记载的史料价值,对认识商末周初的历史巨变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西周时期,瞽、史、祝、宗等宗教人员同时具有谏诫王侯的世俗职责,其谏诫的方式与其宗教技能有关。这一点体现了西周政治形态的特征。瞽史等由于知天命、通鬼神的文化背景,拥有了超越世俗的权力;周公依神道设教而预设的政治秩序,为瞽史训诫王侯保留了足够的依据和空间。  相似文献   

15.
作为我国传统民俗文化活动的社火,包括武术,杂技,舞蹈,杂耍等.对陕西民间社火的起源以及发展历史与活动特征进行考证梳理,从体育文化的角度,诠释了三秦社火中蕴涵的体育文化价值,为体育文化研究提供一定的史料佐证与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历史时期编辑劳动形态的发展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学在我国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是20世纪80年代后才得到学术界广泛认可的,但编辑劳动作为人类自古至今的一项文化活动却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且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这种劳动形态亦不断发展变化。这种变化在我国大致可分作四个时期一、殷商至西汉;二、东汉至宋代;三、元代至清朝末年;四、近现代时期。  相似文献   

17.
我国民族体育乐舞的多元文化特征及社会价值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彭劲松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8):1033-1034,1037
民族体育乐舞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传统体育与音乐舞蹈艺术融合中情感、观念、信仰、文化交织的精神集合体,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社会功能.具体表现在:民族传统体育与舞蹈艺术融合,具有古朴的原始风貌与共同的历史渊源;与民族传统习俗相结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娱乐性;与宗教信仰相结合,在从娱神到娱人的转变中蕴涵各民族的宗教崇拜;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各民族劳动与生活的缩影.民族体育乐舞具有健身娱乐价值;具有教化价值;具有促进交流、培育民族情感和精神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法、口述史方法等,借助斯图亚特.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对木兰拳百万娘子军之谜进行文化解释。研究认为木兰拳吸引人、留住人的主要因素是:消费对象的明确化,技术生产的新体验,音乐节奏与技术动作的统一、舞武结合等健与美的完美表达。旨在丰富木兰拳理论,为国内外其他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