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通过辨析先秦"乐"的含义,指出否定者对墨子"非乐"思想的误解,探究墨子"非乐"思想的真谛,挖掘墨子以及墨家在制定和发展中国古代城市军事防御"礼乐"制度方面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墨家教育哲学具有显明的现代性特质,因其精神内核与现代性暗合共通。墨家教育哲学的核心是"教天下以义"。"义"是管理国家和人间世俗事务的通行规则,其培养目标"义人"可以获取可见物质利益和外部社会奖赏。墨家教育教导人们彻底投身于人与人共同生活的世俗世界,脱离古典教育把人的心灵引向美好高贵事物的范畴。墨家教育哲学中的实用理性取向,教育承诺实现人的功利价值和理性,为"尚同"国家培养适用人才的政治抱负,都暗合共契于教育现代性的价值诉求。以已经完成的墨家教育哲学,去反思尚未完成的教育现代性问题,应当能够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3.
墨学的中衰就其根本来说是由于自身价值目标体系的内在缺陷。墨家过分强调人的生存需要 ,排斥、甚至否定人的其他社会需要 ;价值目标实施中把希望寄托在君主的高度自我约束上 ,方法上的平均主义、价值典范的可望不可及、实施中的模糊性以及“兼爱”、“尚同”中太多的超现实成分 ;服务对象的不确定性 ;所有这一切从根本上导致了墨学的中绝。  相似文献   

4.
"X什么Y"构式有两种构成方式:一是X和Y为同一单音节行为动词,形成"V什么V"构式;二是由动宾式结构VN中间插入"什么"构成,形成"V什么N"构式。该构式可归结为拷贝式"话题—情态"构式,这是一种语用否定构式,其核心构式义为"否定",非核心义为"责备"和"提醒"。  相似文献   

5.
杨武金 《职大学报》2011,(1):7-11,22
墨家称推理或论证为"说"。"以说出故",是讲推理论证的目的是要将理由或原因揭示出来,推理为论证服务,逻辑为哲学服务(揭示事物存在的原因主要属于哲学的范畴)。前提(故)和结论(辞)之间具有"所得而后成"、"有之必然"的"必然地得出"的关系。推理的有效性是指当前提真时结论不可能为假,即当前提真时结论必然为真。推理的有效性也就是推理的形式有效性,即正确的推理必须是在结构上合乎逻辑的。墨家将推理论证的有效性称为"效",正确的推理为"中效",不正确的推理为"不中效"。然而,墨家逻辑中的有效推理不尽针对形式演绎,而且针对归纳和类比。墨家将可靠的推理也归于有效推理,有效推理的概念进而也变得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6.
生与死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人生课题与人生矛盾。先秦墨家的生死观涵盖了三方面的内容,即"强力、非命"的生命观,"万事莫贵于义"的生死价值观以及"节葬、明鬼"的丧葬祭祀观。墨家的生死观既体现了对人生命存在的肯定,又强调了"舍生为义"的献身精神,同时更着重突出了"节葬、明鬼"对生人之利的意义,具有功利主义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公共哲学是拯救个人的,以开化公共性的活私开公为其理念。墨子是以社会公共利益为目标,设定大同理想社会的公共哲学始祖。他站在人民的公共立场,以民意为公共的准则,追求公利,主张兼爱的哲学。兼爱是为公共的"利他",同时也是为了个人的"利自"。兼爱即是克服活私开公的公私二元论。墨子批评该当于公的统治阶级的奢侈与浪费,为了公共的人民基本经济生活的保障,主张"节俭",这也是立足于公共性的。并且,现代公共哲学上重要的主题是和平。为了实现国际公共世界,兼爱非攻的和谐精神是必要的价值理念。墨子为了实现兼爱的大同社会,成立了墨家集团。墨家集团批评属于公的统治者的蛮行和独裁,专在扮演为民的公共利益代言的角色。墨学的最终目的是追求世上的公利。这是与今日新上场的公共哲学在目的上的相通之处。于是,墨学是定立公共哲学的理念的学说,笔者认为墨学对公共哲学的实现有重大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马克思"人的发展三阶段"理论为视域来探索竞技秩序史,把竞技对秩序的追求历程划分为"群体本位"阶段——古代对竞技秩序的追求,和"个体本位"阶段——现代对竞技秩序的追求两大现实阶段,而"类本位"阶段——当代对竞技秩序的追求,则是目前世界竞技正在力求实现的状态。随着这一进程的展开,人在竞技中的全面自由个性将不断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9.
墨家的逻辑规律思想是其逻辑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墨家在关于"辩"的定义、规则等有关论述中揭示了四条基本逻辑规律的内容。在探寻墨家逻辑产生背景的基础上,阐述墨家的逻辑规律思想,并指出研究墨家逻辑规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佐良诗歌译论与生态翻译学的巧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比较王佐良先生独特的选材观与生态翻译学理论的"适者生存"、知"义"论世的诗义理解与翻译的生态环境、"神似"原则与语言维的转换、译诗的文化意识与文化维的转换和坚定的"诗歌是可译的"信念与交际维的转换等五个层面发现,王佐良先生的诗歌译论与胡庚申教授提出的生态翻译学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两者的主要观点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1.
肖群 《职大学报》2013,(5):68-74
高行健的长篇小说《灵山》,就其主题而言,是一部关于一个人寻找内心的安宁与自由的小说.个人自由与个体主体性密切相关,《灵山》之旅是一个寻求个体(自由主义的个体)主体性的过程.寻找灵山的过程在小说中以两条线索展开:“我”沿着长江漫游,“你”找寻去灵山的路.在这个过程中,作家想要确立的自我是一个远离政治、社会的,自由的,具有自身独立价值的个体.但是,在寻求过程中,寻求者把个体生命从现实社会中抽离出来,回避对意义、目的的追寻,最终走向虚无主义.  相似文献   

12.
对于社会发展问题,人类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不在于其重要性探讨,而在于“寻求社会发展的力量之源”。中国古代社会关于社会发展力量之源的自然、人性与物欲等方面的探索虽然是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现实思索,反映了当时的时代性。但这些建立在自然、人、社会关系和地位基础之上的独特反思,蕴涵着丰富的社会发展方面的真知灼见,至今对于我们深入贯彻实施科学发展观仍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空想社会主义者和谐社会理论与实践的空想性并吸收其有益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科学社会主义关于“自由人联合体”的和谐社会思想。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和谐社会既不是一种既定的社会状态,也不是一种抽象的伦理诉求,而是一种辩证的自然历史进程;只有社会主义才是真正的和谐社会,这是一种人与自然、社会以及自身体智之间和谐发展,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协调发展的社会状态。  相似文献   

14.
论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高职教育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现科学发展,必须把坚持“以人为本”作为发展的核心,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始终把提高质量、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人的价值作为衡量发展水平的基本标准。调整发展思路,由单纯追求数量扩张、提升办学层次向更加注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转变。创新发展体制,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重点,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劲的推动力。创新发展模式,以实现又快又好发展为目标,推进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社会发展的动力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马克思、恩格斯从系统整体来说明了社会发展的动力理论,形成了社会发展的综合动力论;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基本矛盾这一科学概念,形成了社会发展的矛盾动力论;邓小平更加重视和强调发展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了社会发展的改革动力论;面对世纪之交的国内外形势,江泽民在新世纪新阶段提出了社会发展的创新动力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动力论,对于今天构建社会主艾和谐社会是具有借鉴意义和现实价值的.  相似文献   

16.
现代性是特指西方理性启蒙运动和现代化历程所形成的文化模式和社会运行机理,而现代化则是人类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过程。现代性具有相对稳定性,而现代化在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模式。当前,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过程就是对现代性的追求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吸纳现代性的优势,不断加快我国现代化的进程。也要对现代性进行反思,努力避免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17.
在人类发展历程中,对和谐的追求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目前,国家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战略任务,太极文化应该发挥其独特功能,为国策服务,为时代造福。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功能分析法,阐述了太极文化与和谐社会的内涵,并指出在创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太极文化将发挥其特殊的社会功能和意义,鼓励人们习练太极拳,达到修身、修心、养性的境界。  相似文献   

18.
古典文学中涉及婚变的作品,以其特有的魅力折射出时代风气下妇女命运的变迁。在专制礼教思想尚未产生的先秦时期,女性在婚姻中有较多的自由和保持自我人格独立的可能;在专制礼教社会,婚变后的女性则表现为更多的无奈,她们无力与残酷的时代风气进行有效的抗争,她们更多的选择结束生命来表达对自由爱情婚姻的渴望;当民主自由思想渐入人心,专制礼教思想被怀疑乃至否定,纯朴、自由民风回归,人文关怀复苏,求利实用主义思想产生时,婚变后的女性再次有了追求爱情自由、婚姻幸福的权利和可能。  相似文献   

19.
求真为中国史学之优良传统 ,历来为优秀史家所称道 ,陈寅恪先生在继承和发展这一宝贵思想过程中所具有的独特魅力深深令人折服。陈先生在治史基础上 ,强调对史料 ,尤其是原始史料的占有 ;在治史思维上 ,强调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 ;在治史心态上 ,奉行“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 ;在治史视野上 ,提倡“民族本位论”和“吸收外来说”对举 ,尤重“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艺术理论关于“南北”问题的探讨遍及乐、文、诗、词、书、画、曲等多个门类和领域。尽管不同门类艺术发展成熟次序不一,探讨“南北”问题的角度不尽相同,但古人区分南北差异的着眼点主要在于风格,通过简洁凝练的语词,概括南北艺术整体风貌,彰显南北审美特色。历经不同时代层累积聚,形成一系列的对立性“风格”范畴,体现出古人对艺术“南北”问题的深刻认知与多元思考。从艺术学理论学科视角出发,借鉴比较学方法探究艺术的南北差异,尤其是不同门类艺术风格范畴之间的内在关联,对当前建构中国特色的艺术理论体系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