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中国古代体育养生文化和理论传承千年,博大精深,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现实意义,其中国古代体育“身心一体”,“身心合一”的养生思想历经数千年,仍然散发着不朽的光辉。古代体育养生思想及方法与现代运动处方理论及实践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指导思想、功能、研究内容及方法上也有历史延续性。挖掘古代体育养生理论与实践方法,对于现代运动处方研究具有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法对孔子养生思想进行新的挖掘,阐明孔子从生命关怀意义上重视养生,以生为乐,将道德修养和提高生命的质量作为养生的根本,并认为"天人合一"是养生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3.
1挖掘传统养生观的价值与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突飞猛进,人们的收人有显著增加,余暇时间的相对充裕,使得人们对直接影响到自身生活质量的健康状况越来越重视,在个人和家庭养生上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我国传统养生观重新受到审视。面对21世纪,人们的生活方式日趋个性化、科学化,养生的作用越来越突现出来,客观上需要学校体育教育中也应有相应的养生教育的一席之地。 目前,从学校体育教育的目的上看,引导学生树立“终生体育”的观念是学校体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其目的与我国传统养生思想有许多相融相通的地方。挖掘整理我国…  相似文献   

4.
韩非的思想本于老子,其养生思想归于道家,主要是老子养生思想的继承与发展.韩非对养生思想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啬"其精神,"重积德"以养生的思想上.韩非养生思想的特点是强调尊法,其对象只限于圣人和人君.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大学生体育教学中实施传统民族体育项目太极拳教学后,就大学生健康保健意识中的有关我国传统养生观的接受程度等作了广泛的调查,结果证明:接受了长期接受太极拳教学和习练太极拳的大学生,其对我国传统养生观的认知与认同上与不经常进行太极拳系统学习与习练的大学生群体间存在着差异:1)在运动养生观方面,长期习练太极拳的大学生群体与普通大学生认识基本一致,前者更乐意接受此养生观;2)长期习练太极拳的大学生对于身心合一的养生思想,平衡养生思想以及放松身心养生思想方面的认知与认同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大学生。  相似文献   

6.
太极拳健身思想的形成、发展与应用受老子养生思想的深远影响,其“气与阴阳”、“以‘静’制动”的思想源自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和“道法自然”、“专气致柔”、“至虚极,守静笃”的养生思想;其以“气”、“德”健身的思想是继承发展老子“天人合一”和“道生之,德畜之”养生思想而形成的;其“静”、“气”、“德”是老子“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思想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法,从动物行为仿生学的角度,对导引养生形成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进行深入分析。进一步挖掘传统导引养生模仿动物行为的仿生学原理,以及在当代社会和仿生学的现实意义。研究认为:人类模仿动物行为的目的是为了寻求"长生"。传统文化为导引养生的动物行为仿生提供思想源泉。导引养生中的动物行为仿生行为包含有动物觅食行为、动物运动行为等仿生行为。导引养生的动物行为仿生的现代价值表现为:促进健康长寿的时代价值、拓展仿生学研究领域的科学价值和缓解社会压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8.
孔子不仅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注重个人养生、养性的专家。其健身养生思想除对人体的气血、饮食起居颇有研究外,还主张身心并修、动静结合,并身体力行。其丰富的健身养生思想内涵、健身哲学理念和健身之终极目的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是我国传统健身养生思想的起源之一。根据孔子和其它古代思想家关于健身方面的论述,对孔子的健身养生思想进行系统的比较性的评析。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中国部分高校开展传统体育养生课程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发现:高校开展传统体育养生课程并不普及;高校体育学院(系)内部的传统体育养生技术与理论课时比例安排不甚合理;担任该门课程的教师专业水平较低。另外,所存在的问题还集中表现在起步晚、规模小、范围窄、意识弱等方面。同时提出了增强传统体育养生与保健意识;拓展和挖掘传统体育养生内容,丰富教学素材;充分利用学生喜欢传统体育养生课程的优势,研究传统体育养生课程的特点及授课方法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养生哲学的内容异常丰富且有不同的思想派别之分,以儒、道、佛、医家为代表的中国养生哲学,奠定了中国传统养生思想的基础构架。其养生内容不但与现代养生科学的研究成果相一致,还形成了一种具有崇尚节制、简约的独特养生文化,它所包含的人生哲学、人生艺术、人生美学等精深内容也是现代休闲观的重要内容,在今天仍然颇具启发意义与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王奥娜 《美育学刊》2020,11(2):102-107
阿多诺其人一生都在音乐和哲学之间徘徊往返,这不仅体现在其思想逻辑里,更显现在其著作中,然而相较于阿多诺的哲学思想研究,对其音乐理论研究却是少数。从《启蒙辩证法》的文本入手,深入挖掘“启蒙”的内涵,明确“启蒙辩证法”自身的逻辑线条以及其中的启蒙精神与批判逻辑在《新音乐的哲学》中的自觉贯彻,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阿多诺的哲学、美学和音乐思想。  相似文献   

12.
面对爱情与现实的抉择,该怎样做出选择?依笛·贺普,一个普通的女子,却有着坚强的意志力和坚定的信念,面对浪漫爱情与奢华生活的两难选择,依笛充满困惑与动摇。布鲁克娜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分析和刻画,用她优美的文笔,敏锐清新的思维,细致的描写,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完全与众不同的女性形象,她与当时的社会相悖,与道德相悖,但却令人欣赏与敬佩。本文全文洋溢着浪漫主义色彩,用一种独特的写法为我们诠释了一种崭新的爱情观。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理论是马克思发展理论的经典论述。邓小平理论既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在当代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反思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结果。邓小平关于“世界主题”的论述是邓小平发展思想的经典论述。邓小平“世界主题”的论述内蕴丰富,而核心乃是“发展”两字。邓小平发展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开放性、科学性与整体性特色。  相似文献   

14.
周作人作为现代文学理论建设领域的奠基人,他不但以文学即“人的文学”享誉理论界,而且,第一次提出了“宽容是文艺发达的必要的条件”,主张还文学以自由、以宽容的眼光来对待文学的发展以及反对文学的统一等,这些观点在今天仍有很深的指导意义。同时,他在中西文化问题上所秉持的“中庸”的态度也为解决中国文学现代化进程中的一系列问题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贝多芬是迄今为止人类所知的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所处的时期,正是欧洲的社会生活、政治宗教、哲学科技等领域发生重大转变的时期;是启蒙运动带来的思想繁荣时期;是德国古典文化崛起的时期;同时也是伟人频出的时期。贝多芬的一生都在不断地学习,而他所关心的远不仅仅是音乐,从很多史料记载中也能证实,在许多方面他也可算是博学,作为这样一个人,不可避免地会被各种相互激荡的思想意识所影响。然而,外在的思想冲击与他内心世界的自我感悟在他人生的各个时期和阶段肯定是大不相同的,本文也希望能结合对贝多芬影响较大的哲学、科学、宗教思潮等领域来考察贝多芬晚期作品所体现的艺术追求和思想表达;通过对特定时代中多种相互激荡的思想意识的考察,从人文角度尤其是哲学与宗教倾向方面,考察贝多芬的晚期思想境界,思考贝多芬晚期作品中、与其形式特点相对应的内省性、幻想性、宗教性等风格特征在形而上学层面的成因。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去理解和还原一个作为凡人的贝多芬的晚年心境,从人所可能产生的信仰力量中获得对今天、对自身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卢梭体育思想对后世学校体育的发展影响深远.为了更加深透地把握卢梭体育思想的内涵,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其体育思想的产生与发展进行考察,厘清了其体育思想的现实依据与理论渊源.认为:经济政治环境是其体育思想产生的理论土壤,文化环境为其体育思想形成提供了理论养分,教育环境是其体育思想发展的理论氛围,古希腊哲学、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理论、16~17世纪的经验主义哲学是其体育思想的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17.
王国维的美育理论是以中国传统的美育思想作为其深厚的土壤,并借鉴西方美育思想而形成的。王国维倡导美育应有其独立的地位,在美育的领域内,美育的育德功能是第二位的,美育自身的价值才是第一位。这一思想是王国维提出培养“完全之人物”这一观点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18.
在《人间词话》等著作里,王国维多次提到"天才""英雄"及其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他对"天才"非常推崇。文章基于先生的原作,结合作者思想历程,试图从天才的才情、作用、局限,以及天才论背后的动因等方面对王国维的天才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刹那缘起观是佛教摄持诸法而证解教理的基本观念,它能联系和生起抉择佛法的诸理论。王夫之依据刹那缘起观悟入唯识学八识流转还灭之义,体现他吸收、改造相宗唯识理论,建立刹那缘生与真如本体之二重法界,悟入诸法众缘生唯识现之世界的研究视角,分析和揭示《相宗络索》唯识思想特征,在于阐释王夫之援佛家思想入儒,尤其是吸收唯识思想为儒家伦理道德之学建立理论体系的思想目的及其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0.
柳宗元是唐代具有独特思想的文人,其忧心家国民生的思想多流露在文学创作中。论体文大都是柳宗元的政论性文章,包含着他与众不同的“圣人观”“天人观”与“国家观”;其逻辑严密,善用对话与故事阐述思想,以排比和反复增强语气,气势强大,令人折服。从柳宗元的论体文中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其政治观念,理解其文学创作的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