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文化的现代化是我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重要保证。中国文化现代化问题提出与世界现代化进程有着密不可分的历史与逻辑联系,现代化进程的启动和现代民族文化的构建互为动力,现代化的深入推进客观上为民族文化发挥作用提供了历史机遇,现代化的目标必然包括民族文化本身的现代化。弘扬和培育中国文化必须着眼于现代化,落脚于人的现代化,对于中国文化的功能定位及其运用必须理性化。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占据主导地位。首先,依据国情把启蒙始终落实在"民族独立"与"大众解放"的救亡基点之上,促进了文学思想的现代化;其次,党的文艺政策使作家的思想感情以及对题材的选择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上都和人民发生了更加紧密的联系;再次,从现实生活出发,依据人民的审美需求,倡导文学的民主化和大众化,同时也顾及艺术形式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3.
教育学著作繁荣的背后凸现出教育学的危机,教育学的背向实践使教育学逐渐失去生命的光彩。由于对教育学体系逻辑起点的不恰当定位,导致教育学从建立之日起就远离了它的初衷。以教育问题为逻辑起点来构建教育学体系正好能够解决教育学的危机,还原教育学的本来面目。教育问题分真问题和假问题,在对教育学体系不关心真问题的思考之余,笔者提出了以教育问题为逻辑起点和编排线索的教育学体系构想。  相似文献   

4.
“猫论”:邓小平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60年代邓小平支持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实践及其“猫论”观点、70年代中期旨在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之“全面整顿”实践和理论,是邓小平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历史起点,是邓小平理论体系萌芽的根本性标志.蕴含于邓小平理论历史起点中的“猫论”,贯穿于邓小平理论整个发展过程和体系结构之中.“猫论”——生产力标准观的借代性指称——是邓小平理论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教学要求在数学教学时要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常常对学习起点的把握出现归零、太高、太低、错位等几种现象。教师必须把握好学生的逻辑起点与现实起点,实现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6.
文学的价值取向是文学价值论的一个重要研究范畴,中国现代文学的主流价值取向一直与特定社会阶段的主要矛盾密切相关。文学的社会人文性质和意识形态性质,也决定了它所涉及的价值问题,既表现为文学对社会历史本身所做的艺术解释及其体现,也表现为文学在对人的情感、道德甚至生命问题中那些不可理喻的问题的情感表现和艺术探索。中国现代文学主流价值取向呈现的发展演变是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特别是作家在特定历史阶段的价值选择演变历程的表现,具有深刻地思想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作为高校文科专业的必修课程,中国现代文学在专业学科建设上受到高度重视,其辐射性、实用性和针对性强的基础性特征也为广大学生理解和接受. 因此,无论是相关教材的出版,还是教师团队的建设、教学设备的改进以及教学方法的完善等,都有长足发展. 但是,在高校应用转型的背景下,中国现代文学课程面临着严峻挑战. 当前既需改革培养目标,转变教育观念,调整教学内容,拓展人才培养思路,建立一套适用于文科应用型专业的教学体系,也需在求新求变中坚守专业基础课教学的根本.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文学教学中的多重主体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代文学教学是融知识传授、审美欣赏、能力培养及人格铸造等于一体的综合过程,需要学生主体、教师主体、文学主体及研究者主体等多重主体相互交流、共同参与。传统中国现代文学教学偏重教师主体,近年来的中国现代文学教学改革则过于强调学生主体。或许正确认识教学过程中多重主体性的复杂状况,充分激发多重主体性,注重主体间的交流互动是解决上述偏向的重要关键。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现代文学精神,最集中最鲜明地体现在鲁迅身上。鲁迅并没有提出空洞抽象的口号式的理论,他的现代文学精神,蕴含在他的具体的文学作品和文论之中。可以概括为四点:一是以个体自由为原则的启蒙主义,这是他的现代意识最深刻的表现,也是他的现代文学精神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核心。二是质朴的平民情怀和自审意识;三是最清醒的现实主义;四是永不放弃人的解放理想。这种文学精神,至今是照亮我们文学前途的灯火。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通过对现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中需要重视的问题进行介绍,探讨了适应时代化发展的现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方法,希望能够为各大高校现代文学课程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国家对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当前,具备理论性知识的人才较多,但是多元化发展的技能型人才却很稀缺。中国现代文学课程作为一门基础人文课程,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等相关问题进行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12.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最为突出的优秀文化传统,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价值核心所在;依据中国现代文学课程内容的特点,从现代文学发生的根本动因、现代经典作家的人生选择、代表性文本的内在意蕴等三个方面加强课堂教学对家国情怀的强化与传承,这种传承既有助于彰显专业教育的人文内涵,又有利于凸显课程学习与个人价值实现、民族复兴的互动关联。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以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有极大发展:一是拨乱反正,公正评价作家作品;二是研究领域扩展,视角多样,课题翻新;三是重视史料建设。  相似文献   

14.
胡适是现代文学的开拓者之一。他对新文学的贡献不仅在于提倡白话文,推动文学形式的革命,更在于以此为突破口,进一步提倡文学内容的革命,阐述了他的“历史进化的文学”、“平民文学”、“人的文学”、“写实主义文学”等新的文学观念。他创建新文学的努力对当时及以后的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高校蒙授起点班"汉语听说"课的教学效果一直以来并不十分理想,针对这门课在师资、教材和教法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切实有效的改革措施,以期对全面进行课程改革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增强作品分析在教学中的地位,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渐成现代文学课程教改的共识。在实现这一教学设想的过程中,调整阅读观念、加强各文体的阅读基础训练、消除阅读隔膜是针对学生难点而展开的有效措施。作品教学对加强师生课堂互动、提升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文学创作就是作者用来表达自己情感与思维的一种形式。儿童文学则是针对儿童的心理状态以及情感状态形成的一种文学种类。目前,儿童文学作品的形式已经完成了从寓言式向儿童话式的发展和转变。在儿童文学描述的世界里,我们看到的是童年的美好,是童年的回忆。儿童文学的创造模式的多样性也极大地丰富了文学的内容。本文对现代文学中儿童文学的创造模式进行了浅层次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综合教育理念,要求各类课程均能与思政课程形成协同效应。由以文化人到立德树人,中国现代文学课程颇具优势。在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用辩证思维统摄教学内容,始终坚持文化自信,最终实现价值引领。  相似文献   

19.
师范院校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中国现代文学>教学存在着无视教学对象的特殊性、课程本身的特点以及沿袭套用传统考核模式的教学弊端.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只有重视教学对象的多层次性、细致比较当下的教学现状并进行针对性地整改,才能促进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才能符合党制定的民族教育政策的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20.
新闻传播和现代文学是高校两个相互独立的学科,其学科定义和发展历史都有着各自的特点,但是由于它们在表达信息时都用到了文字这一工具,因此两门学科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联系,这种联系随着时代的发展愈发密切.本文通过对新闻与文学特点的分析,来阐述新闻与现代文学相互融合的可行性,并明确了新闻传播与现代文学融合的意义以及新闻传播与现代文学在未来融合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