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法并结合哲学、美学与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探讨美学视阈下国际跳水评分规则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变化情况。研究如下:1)从美学角度理性地审视国际跳水评分规则,可以发现近百多年规则的不断修订和完善体现了人们对于审美由朦胧到确定,最终有了具体可操作的量化指标;2)美学原理中的形式美与国际跳水的形式和内容高度统一及契合,体现在:审美主体对于难度的掌控和开发自始至终与跳水动作技术美所融合,跳水动作技术美始终制约着跳水的完成情况;3)竞技跳水"难"与"美"是对立统一的,竞技跳水运动的基础在于"立美",无论多么难和尖的动作,首先应该具备美的价值。而"立难"代表着竞技跳水动作符号的结构新奇和新颖,不断开发新的难度就会创造出新的动作生命力从而显示神韵。未来竞技跳水发展的主要方向还是"美"与"难"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法、哲学方法和历史学等方法并结合哲学、美学与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探讨竞技跳水动作的"美感阈值"。1)诠释了"美感是衡量竞技跳水技术完善程度的标准":美的追求与"形式美"的组合规律;规范性是形式完美的发展趋势;艺术性是技术完善的标志。2)提出了跳水动作的"美感阈值",即表现力所属的象征符号,内容与形式结合的紧密程度,竞技技术动作的创新想象力,技术风格的关键特征以及审美评价的主观倾向等。表明,竞技跳水形式美是人在竞技比赛中中活生生的艺术展示,其意蕴和魅力非其它艺术品可比,它常常借助于运动所产生的力量、速度、稳定、节奏、造型还包括技术环节和身体姿态等等因素来表现其独有的美学特征,这些美学特征的"综合表现性"决定了"美感阈值"感受的强弱。对于竞技跳水运动的审美以及美感裁定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3.
人体运动美是身体的运动之美,是人在运动中表现出来的美,是社会文化生活的反映。运动是体育的基本手段之一,也是人健身的主要手段之一,人体经过运动才能实现健身长寿的目的,人是运动的主体,又是运动的客体。"健康、力量、美丽"是人类所追求的身体状况的最高境界,而健美操运动,无论是健身健美操还是竞技健美操无不处处表现出"健、力、美"的特征;在健美操运动过程中既遵循对称、和谐、统一、整齐等美学的形式法则,又体现体育特定的健康、力量、速度、协调、灵敏等运动美学与锻炼的价值。为此,本文通过对人体运动美进行探析,针对如何在健美操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运动美感,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帮助学生在学习健美操的过程中提升自己审美能力,实现健美操特有的美学与观赏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引入马克思主义人类学说、美学基本理论对体育属性、功能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体育是人类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是人类特有的具有"崇高"美学特征的身体运动的总称。身体运动是体育的表现形式和必要手段,"崇高"美学特征是体育与其它身体运动相区分的本质特征。体育作为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可以作为生活资料、享受资料满足人们的生存和享乐需要,还能够作为发展资料满足人们发展需要。对体育与体育教育的关系、身体活动和身体运动的区别、体育属性和体育功能的关系、体育美学特征的认识等问题进行了辨析研究,提出了建设性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现代竞技体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如"缺乏对竞技体育生命特性的认知"、"缺乏对竞技运动员生命价值的尊重"等问题。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不同视角的哲学、自然科学以及人类学等对人生命特性的认知不同,故而形成了不同的生命观。竞技体育作为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一种重要的生命文化和精神现象,它具有丰富的生命特性。竞技体育的生命特性表现为"身体性、游戏性、竞争性、创造超越性、整体性、和谐性"。奥林匹克主义是一种生命哲学,也是一种理想精神、一种提升现代人生命质量的文明运动。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从美学的角度,对广州亚运会开幕式主题演出所体现的"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自然美、"敢为天下先"的社会美、中国风点火仪式的形式美、绿色行动与体育诠释的艺术美、舞台与视听的科技美五个方面的美学特征进行了简要的剖析,并对口号与主题,主题表达的深度,音乐的选择,文化符号的筛选四个美学瑕疵问题进行评析。重新审视广州亚运会开幕式,有助于规避瑕疵,为以后再次承办大型体育盛会的构思和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视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NBA篮球中的扣篮及其美学特征作为研究对象,对扣篮所蕴含的动作本质和人文精神进行研究,并从体育美学的角度对扣篮的美学特征进行进一步的探讨与分析。研究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揭示扣篮的人文本质及美学特征。研究主要结论:身体暴力在体育规则的“规训克制”下弱化;体育本身具有的审美因素和价值以及现代影视技术和数字技术与体育的结合推动了体育暴力属性与体育美学的迅猛发展。在此视角下,扣篮具有的人类原始非道德性即攻击本能和合法的攻击态度进一步提高了扣篮的审美价值和审美体验。研究发现扣篮具有技艺化、野性美、力量美主导、喜剧化等美学特征。扣篮所蕴含的美学特征的研究以及对体育美学中关于野性成分的思辨和讨论对于受儒家传统思想熏陶下过分“文化”和严重“理性”而导致的体质下降和精神疲惫的国人来说具有重大社会研究价值。因此,加强对体育美学中野性美的研究和提高大众对体育的暴力属性的审美水平对我国对抗类体育项目水平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体育是美学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借助体育教学把美学教育贯穿到整个体育活动之中,体育教师应更进一步了解体育美学的重要性。美学的价值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美学以体育的表现形式,展现人类的自我健康美,力量美,形体美。体育教师只有明确体育美学的性质与特点,才能塑造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材。体育教师首先要具备一定的体育美学的能力,就得不断地丰富生活经验和运动实践经验,开阔眼界,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等,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去欣赏美和创造美。  相似文献   

9.
选取具有普及性和代表性的奥运项目,对竞技体育的美学形态与本质进行了分析。首先,从中国古典阴阳美学出发,按照各个项目对人体素质和技术环节的不同要求,将竞技体育美学形态归类为极阴、极阳、中阴、中阳等,然后再从中国古典"和"观念出发,对竞技体育美学本质进行诠释。  相似文献   

10.
由于思想渊源与文化传统、社会历史与背景、语言文字与文艺实践等不同生成原因的影响.中国美学主要是生命体验与超越美学、生态与意境论美学以及抒情美学,具有智慧美学、宇宙生命美学和和谐美学精神;西方美学则主要是审美知识与经验美学、艺术与典型论美学以及叙事美学,具有知识美学、人的生命美学和对立美学精神.  相似文献   

11.
诺贝特·埃利亚斯的体育社会学研究初始于莱斯特大学时期,他将"体育"这一社会学问题放置在文明化进程中予以研究,并提出"体育化"以模拟近现代社会竞技比赛的历史进程。跟随埃利亚斯考察古希腊时期的竞技比赛及其社会结构,文章指出古代竞技与现代体育并非同源,以文明化进程中暴力相关因素(国家机制及形成过程、暴力垄断的社会控制、暴力的内在化约束、良知等)为线索勾勒出一条连接古希腊奥利匹克竞技——中世纪比武大赛与民间体育——现代体育的文明化链条。同时,从人类学角度,以暴力和武士精神为切入点,进一步廓清埃利亚斯对古希腊竞技比赛和体育运动的分野论证,二者前后分别指向希腊武士和日耳曼武士(中世纪骑士)两种武士类型。而基督教化改革建立了普遍的内在和平性,彻底剥离了暴力作为生活样式的可能性,体育成为第三等级(大众生产者)"制造"和维系武士精神之道德和激情的现代路径。  相似文献   

12.
摘要:以体育参与和体育关系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通过传播学和社会学交叉学科的视角,揭示体育参与过程的实质,并深入探讨了体育关系这一核心概念。研究结果:体育参与的实质是建立和维护体育关系,体育关系指的是通过体育活动连接而成的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互动是传播的本质也是体育关系形成的条件,在互动中产生了三类基础关系维度:动作-竞技关系、体育规则关系和体育文化符号关系,它们构成了体育关系的内涵。副社会互动是大众传媒介入后形成的体育迷与体育媒介人物之间的互动关系,属于体育文化符号关系维度。研究价值在于力图从传播学视角重新审视新环境下由体育联结而成的社会关系,其创新意义在于从现实层面透视了体育参与的内部规律,从理论上对拓展体育传播学已有理论框架进行了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3.
关于现代篮球文化多样性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文化特质的基础上,探讨了文化多样性的具体特征,就篮球文化在社会不同领域的适应性改变作深入分析,重点阐述了以下篮球文化多样性的具体表现:1)在竞技运动领域,篮球运动是竞技体育文化的经典;2)在大众社会娱乐文化领域,篮球运动是社会大众文化重要载体;3)在教育领域,篮球运动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4)在运动时尚领域,篮球明星文化已成为现代篮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5)在世界体育文化领域,篮球文化的交流体现了中西方体育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以人类学、宗教学相关理论对宗教文化中的身体进行发掘和考证。研究认为,宗教文化内含清晰的身体线索:宗教崇拜中的身体偶像经历了从自然灵魂崇拜阶段身体的缺位,向图腾灵物崇拜阶段的身体隐现,再到祖先崇拜阶段的身体显现的演进。宗教仪式曾经对体育活动占据全面的主导地位。体育的世俗化倾向和近代宗教对体育的适应性促进促成了附属于宗教仪式的竞技体育向独立竞技体育的迈进。宗教与现代竞技体育的发展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现代体育有“类宗教”回归甚至发展成新的崇拜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人是生物体、智力体和精神体的结合。运动员作为竞技的主体,其尊严、价值、权利和地位应得到尊重,欲实现生物体、智力体和精神体相结合的"完人竞技",应建立竞技与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新方式,将人从极度的物质奴役中解放出来,最终实现奥林匹克运动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6.
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模式目前仍以运动技术学院为主体,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存在着竞技体育与非体育院校相结合的发展模式、竞技体育与体育院校相结合的发展模式、非体育院校办高水平运动队,创建“一条龙”的竞技体育体系发展模式等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研究法,从《人民日报》1990年"亚运会专版"与2010年"亚运特刊"比较分析入手,探析近20年前后我国亚运报道视角以奥林匹克观发生历史演变的路径。研究表明,随着时代背景的变迁和我国竞技体育实力的增强,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我国官方纸媒亚运报道经历了从1990年北京亚运会时呈现出的政治图景到2010年广州亚运会时的多元体育文化图景,从报道体裁的多样化到以体育评论和深度报道为主,从以关注我国优势夺金项目到重视对冷门项目以及非奥项目的报道,反映出近20年前后我国媒介对传播奥林匹克文化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18.
专项竞技能力特征是指运动员竞技能力在专项竞技过程中的综合体现,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的形态、机能、素质、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从竞技体育的角度对110m栏专项竞技能力特征展开研究,以更好地认识这项运动的本质,为开展运动训练和竞赛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包容性增长"虽然最初只是个经济学的概念,但其中所蕴含人文内涵与精神实质在许多方面与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相契合。基于这一理念,本文探讨了中国竞技体育发展中包容性增长理念的缺失,主要包括:运动项目发展的不均衡、竞技体育区域发展的不平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低效率、运动员文化水平的低下以及运动员社会保障的不足等。在此基础上,文章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竞技体育实现包容性增长的途径:1)实现竞技体育运动项目和区域的均衡发展,促进中国竞技体育的全面进步;2)兼顾效率与公平,实现中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3)全民共享体育发展成果,实现中国的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