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相位信息在旋转机械的振动监测与故障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获取多路信号正确的相位信息 ,必须采取同时刻采样保持。介绍了一种能够实现多路信号同时刻采样保持的并行采样方法 ,给出了硬件连接电路 ,并就两种不同的软件结构和编程思想讨论了门控信号对于提高采样频率上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电能质量数据采集和谐波分析方法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了电能质量分析装置的总体结构。在讨论了非同步采样造成的影响后,介绍了同步采样的实现方法。为提高计算的准确性,采用基于加窗插值的FFT算法分析电力系统谐波,对算法的实现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3.
压缩感知理论是在已知信号具有稀疏性或可压缩性的条件下,对信号数据进行采集、编解码的新理论.压缩感知理论指出,当观测矩阵满足等容性原理时,可以通过远小于奈奎斯特采样点数的信号点数去重建原始信号.本文将压缩采样的框架应用到信号检测模型中去,提出了一种使用minimax准则对压缩采样的信号进行检测的方法,并从理论上证明了这种方法有很好的检测性能,最后采用蒙特卡罗仿真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基于中频采样的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数据处理技术及其FPGA实现. 常规星载SAR系统对模拟解调后的视频数据进行采样,然后对数据进行压缩和格式化处理并下传. 采用中频采样技术实现星载SAR数据的正交解调和处理,对数字正交解调算法和合成孔径雷达BAQ压缩算法进行分析,完成FPGA的硬件设计和仿真. 结果表明,基于FPGA实现星载SAR中频采样的数据处理方法可行. 与传统模拟方法相比,中频采样系统性能和可靠性都有提高,是未来星载SAR数据处理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该文分析了非线性系统知识,总结了非线性采样控制器设计方法,进一步探索了连续时间设计、离散时间设计和数据采样设计的相关方法.  相似文献   

6.
粒子滤波过程中通过引入重采样消除粒子匮乏现象,但是重采样过程却削弱了粒子的多样性,导致粒子贫化.为协调粒子多样性和样本贫化之间的冲突,提出一种多尺度重采样粒子滤波算法,粒子空间重采样划分多个尺度,然后重新定义各尺度粒子权重并重采样,用尺度熵值度量重采样粒子的多样性,指导重采样.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多尺度重采样粒子滤波算法有效提高了精度,适用于高精度系统滤波计算,并将应用于精细果业中数据同化。  相似文献   

7.
入侵检测是信息安全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通过详细分析计算机网络中传输的网络数据包进行入侵检测。由于检测速率与数据包采集速率不匹配,以及检测所需成本的限制,在收集用于检测的网络数据包时,必须选择有效的采样策略。本文引入博弈模型框架上的原始入侵数据包采样策略,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分析和扩展。本文针对单一采样策略的缺陷与不足,引入风险管理的思想来分析在决策者不同效用偏好情况下的采样策略选择问题,并且通过具体的实例,说明了基于风险差异的采样策略选择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在持续增长的居民贷款消费需求刺激下,互联网贷款业务的规模呈现出持续快速扩张的发展态势,发挥机器学习模型在个贷违约预测的作用,控制和防范互联网贷款违约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不同数据集的样本特征进行详细分析,构建个人信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利用具有普适性特征和可解释性特征的Logistic回归模型对个贷违约进行预测。针对原始数据集存在不平衡样本的问题,分别采用过采样和欠采样的重抽样方法获得平衡样本集,调整正则化惩罚力度,选择最优结果的参数来进行建模,得到模型预测结果。最后对如何防范互联网贷款违约风险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设计了一种直接射频采样的L波段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数字接收机.适当选取射频采样频率,优化了数字正交解调结构.为减轻数据存储和传输的压力,实现了压缩比可变的分块自适应量化模块.直接射频采样简化了电路设计,提高了SAR系统的精确性和灵活性,仿真结果证明该设计技术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10.
城市交通排放污染实验及关键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影响城市交通污染的关键因素,通过交通污染的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选取上海市杨浦区的路段进行污染物浓度、交通流性态和气象条件的观测,并运用软件对采样数据进行主成分回归,结果表明交通流量和交通流运行状态是影响城市交通排放污染的两个关键因素,并提出减少交通污染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传统谱聚类算法对大尺寸海洋图像难以进行有效计算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谱聚类算法.采用分块方法将原始图像分割成多个子图,同时结合随机采样算法利用采集的样本估计全局样本,在保证分割精度基础上大大降低计算复杂度,有效地处理高维图像,针对随机采样的不稳定性,采用多次采样聚类并结合大多数投票的方法,得出最终的分割结果.仿...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一种高性能CMOS采样/保持电路,在0.35-μm工艺、3.3-V电源和18-mW功耗下,实现了50-MHz采样频率,输入直到奈奎斯特频率仍能达到10位精度的要求。电路采用全差分结构、底极板采样、栅压自举开关技术、增益自举的折叠共源共栅跨导核心运算放大器和钳制共模电平的电平控制放大器。  相似文献   

13.
系统地阐述了采样数据系统的故障诊断问题,分析了其核心所在,并简要介绍了目前的主要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4.
对基于边缘的算法进行了改进,综合考虑了边缘和能量结构. 首先利用非下采样contourlet(NSCT)变换,对图像进行多尺度和多方向的分解;然后将低频系数按边缘能量大小划分为边缘和平滑2部分,边缘部分采用边缘能量取最大的融合方法,平滑部分使用基于局部能量的规则进行融合,高频子带使用相关系数和局部方差相结合的重要性测度法进行融合;最后对融合系数进行NSCT反变换得到融合图像. 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融合效果较基于边缘算法有所改善,是一种有效兼顾细节和能量结构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了用尽可能小的蒙特卡罗模拟样本来反映模型模拟结果中的不确定性,把拉丁超几何体采样引入地统计随机模拟的LU分解算法.首先把拉丁超几何体采样与普通随机采样在LU分解算法中的表现进行比较,然后把基于拉丁超几何体采样的LU分解法应用于空间直观森林景观模型LANDIS的模拟.结果表明,与普通随机采样相比,拉丁超几何体采样能捕获更多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在蒙特卡罗模拟次数较少时.LANDIS模型的模拟结果表明,由地统计学随机模拟所引入的不确定性在象元尺度上随模拟时间增加而增加,但是在景观尺度上并没有受很大影响.这表明由地统计学随机模拟所参数化的LANDIS模型可用于大时空尺度森林景观变化的预测  相似文献   

16.
针对远程多点、频繁、实时的监测对象,设计一种太湖水总磷、总氮在线自动采样分析系统.采用近红外光谱NIR作为核心监测技术在线监测太湖水总磷(TP)、总氮(TN)含量,并同步将采样点的水质数据在线显示在太湖矢量地图上.监测太湖水质中与蓝藻相关因子并拥有大量有关数据,为分析、预测、治理水环境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种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回波中频采样后直接分块自适应量化(BAQ)的设计.从理论上证明了中频BAQ的可行性.与中频回波数字下变频后再BAQ的典型结构相比,该设计将数字下变频放到地面进行,简化了电路结构,节省了硬件资源.采用免混频结构时,仿真结果表明:下传数据率相同的情况下两者的性能接近,新方案所耗费的硬件资源不到前者的1/3.  相似文献   

18.
针对水下采矿导航系统所面临的噪声具有非高斯性和频率随机性的问题,提出基于粒子滤波的深海采矿导航算法,并针对粒子滤波的粒子退化和贫化提出一种新的重采样算法。结合湖试数据,仿真实验表明新的重采样算法在获得更好的滤波精度的同时可以避免粒子贫化现象。最后,将基于改进的粒子滤波的深海采矿导航算法与基于无迹卡尔曼滤波算法的导航算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和优良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9.
为更好地获取舰船检测的图像信息,通过对雷达图像中舰船目标与相干斑噪声的分布特点进行分析,提出1种基于非下采样变换(Nonsubsampled Contourlet Transform, NSCT)与蚁群优化(Ant Colony Optimization, ACO)算法相结合的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图像舰船目标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对SAR图像进行NSCT自适应阈值去噪,再应用ACO进行边缘检测,实现舰船目标的精确检测.仿真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在复杂相干斑噪声背景中有效提取舰船目标的轮廓信息,很好地保持图像纹理和舰船结构,具有理想的抗干扰性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多环芳烃(PAHs)是中国土壤中广泛存在的一类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等危害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其在环境中降解缓慢,具有生物累积性,并可通过食物链传递、放大,对人体健康构成很大威胁,因此迫切需要开展其生物有效性及生态风险相关研究. 本文研究了农田污染土壤中14种中到高疏水性PAHs在植物体内的吸收、累积及从根部向茎叶部分的传输. 结果表明中到高疏水性的有机污染物如PAHs可在植物体内发生从根向茎叶的传输,向茎叶传输的量与化合物的疏水性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定量关系;同时,一种新型半渗透膜采样装置--三油酸甘油酯-醋酸纤维素复合膜(TECAM)被成功地应用于土壤中PAHs的采集及其对植物(Triticum aestivum L.)和蚯蚓(Eisenia andrei)的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TECAM对土壤中PAHs的采样可在48h内达到表观平衡,大大缩短了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采样时间;TECAM可反映PAHs在土壤中的残留时间、土壤有机质及溶解有机碳含量对PAHs生物有效性的影响;TECAM内PAHs浓度与蚯蚓体内浓度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与化学提取方法相比,TECAM采集的PAHs不仅在浓度上与小麦根中浓度存在显著线性相关关系,而且TECAM采集的PAHs量也与小麦根富集的量相当;进一步提出了"土壤-孔隙水-TECAM"三室模型,并成功地描述了TECAM采集土壤中PAHs的三相平衡过程;此外,TECAM采样对土壤扰动小,操作简单,因此是采集土壤中有机污染物以及评价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生物有效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