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调查访问法和数理统计法,从整体性、综合性角度,对全国86所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层次结构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指出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高级职称老化”“学历层次偏低”等现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50年体育师资队伍培养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建国 5 0年以来 ,我国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取得巨大的成绩 ,到目前 ,基本上形成了数量充足、质量合格、相对稳定的体育师资队伍。但从体育教师的培养来看 ,还存在着培养体制陈旧 ,注重数量 ,忽视质量 ;注重知识传授 ,忽视能力培养 ;注重术科教学 ,忽视学科教学 ;注重“专才教育”,忽视“通才教育”等问题 ,这不利于我国体育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 ,通过对 5 0年来我国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与发展的回顾 ,在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对未来体育教师培养模式提出新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体育师资队伍逐渐壮大。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与发展迎来新的历史机遇,步入快车道。总结和回顾过去30年我国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与发展历程,深入分析我国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和困境,积极探寻破解制约我国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运用调查访问法和数理统计法,从整体性、综合性角度,对云南省21所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层次结构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指出云南省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高级职称特别是教授比例偏少、学历层次偏低等现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云南省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我国社会体育发展严重滞后的现状,剖析了高校体育教育与全民健身运动的关系,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探讨了高校体育教育服务于大众体育主要途径:1)完善体育教学师资队伍建设;2)深化体育教学改革;3)终身体育思想的确立。  相似文献   

6.
粤港澳台地区学校体育物质条件和体育师资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粤港澳台四地区学校体育物质条件和体育师资队伍的发展历史与现状的比较分析,找出学校体育工作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为广东以至香港、澳门两地回归祖国后决策部门制定学校体育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摘要:我国体育艺术类专业建设的总体布局是决定我国体育艺术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我国体育院校艺术类专业建设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面临的主要困惑及进一步发展策略与路径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体育院校艺术类专业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还存在学科建设、课程设置、教材体系等问题;面临“体育艺术类专业与其它艺术类专业的本质区别”、“体育艺术类专业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等协同开展”、“体育艺术类专业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中的定位”等困惑;提出增设“体育艺术学”学科构想、全面强化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教材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培养、人才培养体系等切实可行策略与建议,为全国体育院系的专业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为教育主管部门对学科定位提供决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精品课程内涵的分析,阐述了体育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和可行性,提出其建设目标,对我国高校体育精品课程的建设进行分析和探讨,认为我国高校体育精品课程的建设,应以“五个一流”为核心,把握精品课程的目标要求并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从而进一步打造高校体育精品课程的品牌。  相似文献   

9.
广东药学院是以医药教育为主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校一直以来努力建设应用型师资队伍.在实施科学的“应用型”师资培养计划、拓宽专业教师来源渠道,建立应用型兼职教师资源库、制定利于教师向“应用型”方向发展的政策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改革.  相似文献   

10.
通过文献的查阅对我国中学体育师资队伍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新时期我国中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要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必须要在思想观念、教师职业能力结构以及教师人力资源配置等方面进行转变,并提出五个具体的转变趋势, 以期能为相关教育部门制定相应的方针、政策和发展战略来加强我国中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依据,推动我国中学体育教育事业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以我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作为时代背景,以广东省滨海体育旅游项目资源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研究法、逻辑分析法,从广东滨海体育旅游资源现状、体育竞赛类滨海旅游项目开发、文化休闲类滨海体育旅游开发、滨海体育旅游客源现状、滨海体育旅游从业人员现状等方面,对广东省滨海体育旅游资源与开发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深刻分析了广东滨海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在整体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专业人才数量、资源环境污染、特色品牌打造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希望为广东滨海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在广东省的文化大省建设中,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建设是文化大省建设的主旋律:广东体育文化已经取得了显著进步:建设文化大省背景下的广东体育文化发展策略包括:以先进文化建设引领体育文化发展、将发展体育文化融入到建设文化大省的各项目标中、在发展广东体育文化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岭南文化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必须建立健全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机制 ,建设教师培养快车道。培养“双师型”教师是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 ,开通多种渠道 ,为教师向“双师型”发展创造条件。兼职教师作为师资队伍的外延群体 ,重要的是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赋予中国体育院校新使命。体育强国建设需要体育院校培养一大批具有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能够当担体育强国建设大任的时代新人;需要体育院校具有“争创一流”的发展理念和品质追求,聚焦卓越师资队伍、卓越学生质量、卓越科学研究、卓越体育文化、卓越社会服务。体育院校应把服务国家体育强国战略、教育强国战略、健康中国战略,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自己责无旁贷的责任和在新时代应有的担当。  相似文献   

15.
广东体育有着光荣的传统,广东优秀的体育文化资源是广东体育事业不断发展进步所取得的一系列优秀成果的结晶,是广东社会的重要标识.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广东优秀体育文化不仅推动了广东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丰富和充实了中华体育精神的内涵.其所蕴含的时代精华、教育思想和创新精神是培养优秀体育新人的优质资源.将广东优秀的体育文化资源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融为一体,协同育人,不仅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体育强省、实现广东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并能为健康广东和幸福广东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是我们增强文化自信的最宝贵基石.  相似文献   

16.
审视岭南文化对广东大体育建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岭南文化源于博大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岭南文化的传统性是广东大体育建设的基础;岭南文化所具有的地域性和多样性、开放性和包容性将为广东大体育建设提供丰富的源泉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岭南文化的先进性和创新性将使广东大体育建设走在中国体育发展道路的前列.  相似文献   

17.
学校定位与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之间关系密切,师资队伍建设对学校整体定位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石河子大学在“十五”期间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体现学校定位、深化学校定位。实现学校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实践表明,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学校改革发展中的关键因素,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搞好学校定位和发展的根本。  相似文献   

18.
我国民办高校体育发展水平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为依据,对民办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外活动、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发展水平进行了细致的分析.通过分析研究发现,民办高校体育发展的状况令人担忧,建议民办学校体育的发展应建立科学的体育教育质量和管理机制,构建民办学校体育的目标体系,加强监督力度,建立健全体育课程的管理制度,将体育工作纳人民办学校办学资格的目标考核之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和体育设施、体育器材建设的力度,全面提高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双师型”师资队伍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对如何理解“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内涵进行剖析,重点分析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提出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在通过大量实地调查和参考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西北贫困民族聚居区学校体育师资队伍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贫困民族聚居区学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影响较大,主要存在体育教师数量相对不足、年龄和职称结构不合理、学历达标率低、教师工作环境差、待遇低下等问题,这些已经成为阻碍西北贫困民族聚居区学校体育的发展关键因素;同时,对贫困民族聚居区今后学校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