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云南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丽乡村是区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规划科学、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人居改善,宜居、宜业和宜游的可持续发展乡村。目前,云南乡村农业生产的自然环境渐趋恶化,农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升级技术相对落后,农业产业经营管理简单粗放,农民生活水平受到农业生产的严重束缚。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改良土壤,兴修水利,推广良种种植,保障农田基本建设,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发展潜力,促进乡村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着力提高乡村广大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水平,是推进云南美丽乡村建设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网络时代背景下,推动清远院校教学工作的转型和发展,并且对于清远院校传统教学工作创新提出新要求,为强化清远学生专业和学习水平,需要加强清远旅游人才的培养,有效推动清远院校人才培养竞争力提升。入珠融湾背景下,加强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也能推动清远院校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的全面发展。本文首先简述了专业提升的必要性,进而分析了专业提升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旅游人才培养与专业提升的有效对策,为清远院校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广东紫金县茶产业为例,运用田野研究方法,探析乡村农业空间的数智化转型过程。研究发现,乡村振兴视域下数智乡村建设仍存在数智技术应用环节单一、村民数智素养总体偏低和数智乡村治理路径滞后等现实难题。未来数智化赋能乡村振兴应推进数智技术创新供给、提升乡村居民数智素养和优化数字乡村治理路径,使数智技术引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全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由于对乡村旅游缺乏有效的全方位监管,乡村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表现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目前,我国关于乡村旅游环境法律制度存在立法滞后、执法监管缺位、司法制度不完善等问题。为解决乡村旅游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促进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应建立健全乡村旅游法律法规体系,严格乡村旅游的执法监督并建立全国性的乡村旅游服务网站,进一步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5.
近代乡村传统教育体制走向终结以及乡村新式教育发展滞后,促使了20世纪20年代乡村教育运动在江苏、山东、四川、河北等地的兴起与迅速发展,乡村教育的发展激活了乡村师范教育.1927年,陶行知先生率先创办南京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使乡村师范教育得以在江苏迅速发展.之后,河北以保定区域为代表,各县纷纷设立乡村师范教育机构,特别是河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则转型为农村师范学校,实施了一系列发展乡村师范教育的改革措施,河北成为继江苏之后近代乡村师范教育发展的典型区域.近代乡村师范教育不仅改造了学生,改造了学校,甚至改造了农村社会,推进了近代中国乡村师范教育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访谈法,对新时代乡村体育振兴问题进行研究。指出,乡村体育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基础内容、是打造健康中国的重要手段、是协调城乡体育发展的核心举措。新时代乡村体育振兴主要面临乡村体育健身文化发展滞后、乡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不足、乡村体育公共政策执行乏力等困境。应以体育文化建设为核心,提升农民体育内在需求;以供给侧改革为切入点,优化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以加强政府监管为手段,促进体育公共政策执行。  相似文献   

7.
在乡村社会中,广场舞健身活动作为一种休闲生活方式,吸引越来越多的村民参与其中。基于政策文本和实践观察的双重视角,以某个村庄内的广场舞健身活动为研究对象,探讨政策制度文本与广场舞健身活动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一方面,政策制度文本有助于促进和规范乡村广场舞健身活动的发展,增强乡村社会关联;另一方面,广场舞健身活动的发展也面临着组织基础薄弱、管理机制缺位、制度建设滞后等制度化困境。提出强化管理制度建设、构建多元参与机制、加强组织建设等制度化发展路径,旨在实现乡村社会广场舞健身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化进入加速时期,旨在解决"三农"问题的乡村空间重构和规划是当今中国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欠发达地区乡村社会转型滞后、小城镇空间集聚功能弱、村庄空废化等问题凸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乡村空间重构提供了契机,乡村空间重构是新农村建设的现实路径选择.城乡统筹规划是乡村空间重构的立足点,整合重点城镇发展空间是乡村空间重构规划的关键,整治村庄生产与生活空间是乡村空间重构规划的重点,改造传统农业是乡村空间重构规划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文化产业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具竞争力的产业.文化产业相对滞后的地区,大多是因为发展目标不稳定,发展路数不明朗造成的.为此,文化产业相对滞后的地区必须努力探求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规律,寻找文化产业发展的新途径,以五路并进的方法打开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公开出版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全国高职高专学报核心期刊,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1674-4896,国内统一刊号为CN44-1652/Z,刊期为双月刊,逢单月出版。主要栏目为百家论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专题研究、乡村振兴专题研究、粤北瑶壮文化研究、清远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科学技术应用研究、高等教育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相似文献   

11.
珠三角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集聚效应像一个巨大的吸盘,吸走了粤东西北地区的人力资本。清远农业生产经营青年人才缺乏,成为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制约瓶颈。既然人才不可能短时间回流,应充分利用省职教基地的高校人力资本,通过在基地建立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心的形式,以高校智库资源为引领,凝聚科研院所、农业生产流通社会组织和规模龙头企业等形成发展联盟资源体,推进清远农村电子商务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转型时期吉林省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基本现状进行系统的调查与分析。结论为:吉林省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规模上都有了较大发展,人均社会体育指导员比例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三位一体"的民生化、社会化、职业化发展策略促进了社会体育向自助型、福利型、消费型多元的发展方向转轨。但发展中也存在发展速度滞后、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指导效率低下等瓶颈因素的制约,使得吉林省各地市间、城乡之间、市场需求与服务方式等方面呈现非均衡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3.
豫东南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地区远离城市、经济相对薄弱、发展很不均衡。从整个教育发展的大环境看,农村学校体育仍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的豫东南地区,农村中小学学校体育课教学成为制约素质教育广泛开展的瓶颈,而广泛开展农村学校体育工作对于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对豫东南这一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的调查、分析,找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有关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试图为同类型地区的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三农”人才培养不仅能推进农业经济发展,同时还有助于实现新农村全面繁荣。清远农业种植业中“三农”人才培养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多元化的培养路径培养种植业人才。研究探讨人才培养问题的解决途径,以及“三农”人才对清远种植业的推动作用,旨在为更好发展清远农业种植业,确保农业产业经济的稳定,以及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云南省为研究区域,采用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评价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2017年云南省16个市州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两者的耦合关系差异显著:昆明市属于良好协调发展型;丽江市和大理州属于中度协调发展型;曲靖和玉溪等12个市州属于低度协调发展型;怒江州属于初级协调发展型。根据旅游与经济综合得分比较分类,旅游业发展滞后型的市州有12个;经济发展滞后的市州有4个。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社区教育从2000年进入实验阶段以来,不少省市的电大积极参与,为当地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广东省虽然经济发展领先全国,但是农村社区教育却较为滞后,各市县电大的参与也很不够。本文以广东省中山市的农村社区教育为分析模本,思考电大该如何服务于当地农村社区教育,提出的若干策略以期为电大服务于经济发展较好、城市化程度较高地区的农村社区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立足城乡统筹构建四川省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足城乡统筹发展的时代背景,根据四川省体育发展的现状,从公共管理的视角,分别构建四川省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组织体系、供给体系、监管体系和绩效考核体系,理顺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发展思路,为构建四川省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进而为促进农村体育健康、可持续地发展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农村体育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区域的角度对广东省农村体育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探析广东省农村体育的现实情况和区域性特点,结合广东省农村体育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农村体育发展趋势,以科学发展观的辩证思维提出了广东省农村体育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西部垦区与农区耕地利用效益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利用效益与土地经营模式有密切关系。基于2006-2015年黑龙江省西部垦区与农区耕地利用有关数据,从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入手构建耕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算耕地利用效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划分耕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耦合协调度等级,比较垦区与农区耕地利用效益差异。结果如下。1)研究期间,垦区耕地利用效益缓慢增加,农区耕地利用效益波动下滑。垦区及农区耕地利用经济和社会效益均高于生态效益。2)2015年,垦区耕地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综合效益均高于农区,生态效益低于农区。垦区及农区耕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间均处于拮抗耦合阶段。垦区耕地利用效益间基本协调,农区轻度失调。3)土地经营模式不同是两类地区耕地利用效益差异的重要原因。在耕地利用过程中,应探索土地经营模式并重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