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创业"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代名词,而大学生是这个创业时代的中坚力量。本文从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从完善"保障机制"、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对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2.
在高质量发展导向下,高校改进创新创业教育是“双创”升级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质量就业创业的迫切需要,更是产业转型升级对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实践要求。但目前部分高校改进创新创业教育还面临着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有待优化、产教协同融合需要进一步深化、师资队伍建设需要强化、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有待完善等问题。对此,高校应瞄准地方需求,优化调整创新创业课程结构;深化产教融合,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多方参与;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能力;完善评价体系,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3.
在高校创业教育开展如火如荼的今天,我国创业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在艰难探索的过程中也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果。不可否认的是,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体系尚未完善,存在诸多不足和问题。本文在梳理和介绍了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历史和内容的基础上,着眼于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方面的问题,浅析创业教育的课程观、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和教材开发方面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我国高校创业课程体系的建设提出了创业课程模块渐进式教学、"全面普及——个性化发展"两个课程体系建设原则。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落地的重要方式,旨在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锻炼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当前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存在职能部门缺乏联动性、前期培育和过程管理不完善、教师指导缺乏实效性等方面的问题。坚持制度机制创新、做好顶层设计、强化前期培育和过程管理、优化教师队伍建设、整合协同合作平台、改革激励措施等,有利于优化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上,存在着创新创业机制不完善、实践平台和实践环境缺乏、保障体系不健全、课程体系不健全等问题。针对目前存在的这些问题,可以从顶层设计出发优化体制机制、深化教改并丰富课程、"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打造"双创"师资的长链条、构建多层级实践平台、培育"双创"校园文化氛围、推进精细化服务体系六个方面,提升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空间。  相似文献   

6.
美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有一支素质优良、忠诚、敬业、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借鉴美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些可取的方法政策,学习其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好的做法,吸取其先进理念,对于推动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是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提条件。以安徽建筑大学为例,为进一步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制定"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系统总结近年来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成效,提出了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有效路径和思考建议。  相似文献   

8.
当前民办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高校内部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不深入;部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缺乏内部协作平台,内部资源配置效率不高;民办高校与企业、地方政府的合作广度和深度需要进一步扩展。为此,民办高校需要构建更加高效统一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统筹协调校内外资源,民办高校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加强建设,第一、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组织管理,重视校级管理平台建设;第二、融合不同课程优势,建设科学统一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第三、拓宽与地方政府、企业合作路径,搭建多元化实践平台;第四、构建多层次的师资体系,强化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第五、依托民办高校优势,推动管理方式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9.
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对课程改革和实践,对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以系统耦合理论为基础,分析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耦合要素。以兰州财经大学长青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为例,介绍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专业群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实践情况。  相似文献   

10.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正处于发展和转型的关键期,如何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亟待解决研究的课题.通过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目前创新创业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课程设置、加强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建设等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双创教育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论述了高校双创教育课程改进的重要意义。进而分别从优化双创教育课程体制建设、科学规划双创教育课程体系、提高双创课程的创新实践性、强化各个环节间的紧密联系几个方面,提出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2.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升为国家新的发展战略。由于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一系列问题,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必须优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需更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健全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助力供给侧改革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的迅速发展给独立学院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带来了机遇与挑战,高校工作者如何利用新媒体来改变大学生的创业观念,提高创业能力,解决就业问题,无疑成为当前各独立学院所面临的一道难道。本文将立足新媒体环境,紧密结合独立学院学生特点,剖析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尝试从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改革、机制保障等方面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创业课程体系服务于创业人才的培养,是实施创业教育的核心。当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从总体上来说,普遍存在着内容单一、与专业课程相脱节、创业实践课程流于形式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对创业课程体系进行分析,以期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业课程体系,更好地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15.
摘要:体育强国建设包括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乃至学校体育等方方面面的发展,其中体育产业发展是加快体育强国建设、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大举措。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新时代中国体育强国建设中的体育产业发展逻辑进行深入探讨,主要从加快体育强国建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体育产业发展是推动体育强国建设的内在逻辑以及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中的体育产业发展逻辑路径等3部分进行论述。提出了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中的体育产业发展逻辑路径如下:加强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中的体育产业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和理论研究;明确把发展体育产业作为体育强国建设的新目标,夯实体育产业的地位和作用;深化体育产业领域机制体制改革,为体育产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促进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发挥政府、社会、市场三者协调推进;完善体育产业政策,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加强体育产业统计和监管。  相似文献   

16.
高校是优秀文化的传承地,是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阵地。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大运河山东段高校的传承状况良好,学生接受程度、开设课程满意度等方面均相对较好,但仍存在重视程度不够、专业师资匮乏、课程体系不完善、宣传不到位等问题。针对这一状况,高校应从营造重视氛围、健全师资队伍、优化课程结构、加大宣传力度等方面推进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相似文献   

17.
推动高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是国家教育改革发展、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就业创业、大学生全面发展等的需要。高校要在课程教学资源、课程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下工夫,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探讨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下高校体育价值迁移的实现路径。认为,高校体育具有促进应用型人才健康体魄的养成、铸就健全人格、实践能力培养等功能和价值;目前高校体育存在基础设施条件差、保障能力不足,体育学科地位边缘化,未贯彻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偏离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等问题。为保证高校体育价值迁移的顺利实施,提出应明确体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从课程目标设置、内容选编、方案设计与研制三方面深化体育课程体系改革,注重体育辅助课程功能的发挥,完善体育辅助课程运行机制,推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促进高校体育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发展,不断壮大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健全高校体育改革与创新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解决大学生就业和提升其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双创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的双创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出发,分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及其现状。从教育模式、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及双创教育质量的评估等维度给出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建议,以期为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在产教融合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应结合时代发展需求,积极发挥企业和政府的作用,以解决人才供给与社会经济发展人才需求匹配问题。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路径包括政府、企业、学校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优化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使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紧密相连,建立专兼职动态发展的创业师资队伍,共建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