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高静 《职大学报》2007,(1):89-90
针对钢琴演奏中力度层次设计的重要性,从立体力度层次、强弱及强弱对比、渐强渐弱和加强某音或某和弦的设计四个方面,论证怎样设计钢琴演奏中的力度层次。  相似文献   

2.
歌唱不是单纯追求歌唱技巧的艺术,而是十分重视歌唱表现力的艺术,它来源于生活,反映生活;它来源于歌唱对象,来源于物为我化,来源于主次结合、层次变化及情感表现的分寸、情感的再造。歌唱艺术的情感表现是歌唱艺术的生命线,是达到高境界的关键环节。歌唱是一门语言和音乐高度结合的情感艺术。情感是歌唱的灵魂和支柱,在歌唱中占主导地位,深刻而又生动的表现歌曲的思想情感,这是歌唱表现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3.
德国作曲家巴赫,被后人称为"古典大师"、"欧洲音乐之父",他创造了永恒的音乐艺术,他的钢琴复调作品更是音乐殿堂经久不衰的珍贵宝藏。他的钢琴复调作品成为现在学习钢琴的必修课目,贯穿钢琴学习的始终。但是,如何处理好好复调作品各声部的力度关系,是值得反复琢磨的重要问题。本文就此进行探索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社区教育是社会发展和时代变革的产物。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它更是对于现有的教育体系的细化、变革和创新。它打破了传统上对于教学的狭义理解,成为一种积极、新颖的教育教学形式。本文通过详细地阐述情感情绪的调动在社区合唱教学课程中的重要意义,深刻地分析和探讨了把合唱应用于社区教学的价值,并提出了在该门课程的实际应用中如何调动受教育者的情感情绪,提出了一些观点和看法,以期有助于丰富社区教学方式,陶冶受教育者的情操,充分挖掘受教育者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在情绪的共鸣中得到情感的升华,从而演绎出更加具有感染力的合唱作品。  相似文献   

5.
在新课程改革的现代化音乐教学中,童声合唱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要使孩子们真正感悟到歌唱的快乐,体验到童声合唱作品的美感.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为合唱训练创设情境,使孩子们轻松愉快地走进合唱作品.合唱训练课堂应该成为孩子们的精神家园,童声合唱作品应该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中,成为他们心灵中美好的东西.  相似文献   

6.
力度在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贝多芬的音乐对力度的使用最为频繁。本文从力度的意义和作用出发,简要分析贝多芬音乐中的力度符号,及其通过音量的发展变化达到音乐色彩斑斓,引人入胜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合唱艺术是用人声来表现音乐作品的声乐表现形式,也是一种表现力极为丰富的“声乐交响”音乐体裁。合唱是集体音乐的表演,是多声部的音乐,强调的是均衡、和谐、共性。现在的合唱形式普遍以“混声四部”合唱为主,要求每个声部都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音色,音色在合唱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  相似文献   

8.
在合唱训练过程中,一些指挥和合唱团员会把练习的重点放在音准、节奏、速度、力度以及咬字、吐字声音训练上,而忽视了呼吸、起音、收音、语气等细节问题,这是影响一个合唱团提升艺术表现水准与作品驾驭能力的重要问题。呼吸是重要的歌唱基础,解决好合唱团团员呼吸问题是每个指挥必须面对的课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清晰地认识到呼吸的作用绝不仅仅是为了换气,在演唱的过程中,呼吸还有其他重要职能,而这些细节容易在训练过程中被忽视。本文详尽地探讨了在合唱训练中应当注意的呼吸问题,包括意识、方式、原则等。  相似文献   

9.
通过论述合唱表演者在表演的过程中由于心理因素所产生的投情与想象,指出了表演者在合唱表演时不仅要具备丰富的情感知识和准确领会乐曲情感内涵的能力,还必须要做到情感与理智的结合。  相似文献   

10.
鲁迅《野草》的创作,从情感指向到题材、构思、章法、技巧甚至语言表达等方面,都程度不同地接受了屠格涅夫散文诗创作的影响;但同时,《野草》在抒写情感的力度、反映生活的广度和表现思想的深度以及运用技巧的完美程度上,都远远高出了屠格涅夫的散文诗,从而实现了创作艺术上真正的超越  相似文献   

11.
在合唱比赛的表演过程中充分融入体态表情的做法日趋盛行。本文从体态与情感的关系、合唱体态表情与声音表情的关系、合唱体态表情的类型以及合唱体态表情的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Ⅰ .LinguisticsLinguisticsconcentratesitselfonlanguagewhichisaabstractitemdifferentfromthelanguagewereferetoindailylife ,suchasEnglish ,French ,etc ,whichisrealawonderfulinventionofhumanbeingafterpeoplefreeingtheirhandsfromwalking ,staightingthebodyandfeeli…  相似文献   

13.
《偷洒一滴泪》是歌剧《爱的甘醇》中最为经典的咏叹调,是多尼采蒂在创作即将进入极盛时期的成功之作。演唱者通过理解整部歌剧的剧情,以及此唱段在剧中的位置,深刻地体验到主人公通过歌声传递的情感和表达的意图。融入作品,反复吟唱曲调,揣摩歌词,理解歌词的意义,通过反复诵读歌词体会说话的过程之中气息和声带的搭配,运用想象去体会奈莫利诺的感情世界,正确地把握歌曲的情绪。同时联系生活,恰当地运用自己的情感体验,产生再造想象,对作品产生现实的共鸣和切身的体会,通过声音和表情动作将作品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14.
贝多芬是迄今为止人类所知的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所处的时期,正是欧洲的社会生活、政治宗教、哲学科技等领域发生重大转变的时期;是启蒙运动带来的思想繁荣时期;是德国古典文化崛起的时期;同时也是伟人频出的时期。贝多芬的一生都在不断地学习,而他所关心的远不仅仅是音乐,从很多史料记载中也能证实,在许多方面他也可算是博学,作为这样一个人,不可避免地会被各种相互激荡的思想意识所影响。然而,外在的思想冲击与他内心世界的自我感悟在他人生的各个时期和阶段肯定是大不相同的,本文也希望能结合对贝多芬影响较大的哲学、科学、宗教思潮等领域来考察贝多芬晚期作品所体现的艺术追求和思想表达;通过对特定时代中多种相互激荡的思想意识的考察,从人文角度尤其是哲学与宗教倾向方面,考察贝多芬的晚期思想境界,思考贝多芬晚期作品中、与其形式特点相对应的内省性、幻想性、宗教性等风格特征在形而上学层面的成因。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去理解和还原一个作为凡人的贝多芬的晚年心境,从人所可能产生的信仰力量中获得对今天、对自身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丹纳将“艺术作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和周围的风俗”归纳为艺术品产生的规律;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艺术品展现着时代特征、社会背景。因此两者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将这两种观点综合起来思考,可加深对艺术作品的认识和理解,亦能不失偏颇地全面认识和挖掘艺术作品蕴涵的深厚内涵。  相似文献   

16.
高速公路绿化工程监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当前高速公路绿化、生态恢复工程监理工作实践,介绍如何做好高速公路绿化、生态恢复、环境整治工程施工阶段的监理工作。  相似文献   

17.
王安忆的小说一贯长于凸显日常生活的绵远悠长,以此张扬个人的精神世界。她虽然自觉坚守知识分子的社会职责,但其作品和主观意图之间有很大的差距:早期的作品《流逝》便显露出故意回避“文革”的历史背景,沉醉于日常生活小天地的缺陷;她此后的作品更是不自觉地滑入了世俗沉入的道路,遵从了现实的合理性,对精神超越的追求也隐退其后了。  相似文献   

18.
白先勇自觉地追求独特的创作风格 ,他的短篇小说中浸透着沉重的历史迁逝感和浓烈的思乡之愁 ,同时也蕴含了他对传统文化所做的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