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业余体校处在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最基层,为各级体育训练机构输送人才,是我国体育事业的基础。近年来,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体育蓬勃发展,对体育资源的需求大幅度增加,致使体育资源突现紧缺。业余体校需要利用有限的训练资源为上级单位输送更多的体育优秀人才,因此业余体校的投入效益最大化就显得异常重要。通过层次分析法研究广州市业余体校评估指标体系权重,为业余体校训练工作的评估提供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评估促使广州市业余体校投入产出效益最大化;同时也为其他省市业余体校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采用专家访谈法与逻辑分析法,在讨论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指出: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工作是目前我国体育事业中唯一需要集中力量办理的大事。进而提出以下观点: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并完善举国体制的含义是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精髓,同时革除“举体育系统之力发展国家竞技体育”的历史模式,创建并实施“举体育财政之力发展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新型模式。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的开展对于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至关重要,在长久的计划经济背景下产生与发展的业余体育训练机制,存在着众多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实现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改变现有的培养观念和培养模式,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并且需要立法的不断完善,来保障业余运动员的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4.
为了认真贯彻体育事业“十一五”规划和《奥运争光计划纲要》实施体育后备人才精品工程,国家体育总局以奥运会四年为一个周期,在全国各级各类体校中开展“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认定工作。我校在2005年“基地”认定中被评选为“优秀基地”,但从2005年的基地评选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5.
后备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益是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建国70周年以来,各级各类体育运动学校作为我国创建最早、规模最大、基础最牢的青少年体育训练组织,以发现、挖掘、培养和输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为我国体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研究认为,依据我国体育事业发展转型与各级各类体育运动学校改革的重要政策支撑和时间节点,其经历了创建开端期(1953-1971年)、体制机遇期 (1972-1990年)、地位凸显期(1991-2008年)和改革挑战期(2009年至今)四个时期。受社会治理环境和体育治理改革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以及各级各类体育运动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滞后、办校理念陈旧、体教融合障碍、文化教育不足等内部问题障碍,我国体育运动学校走到了十字路口。在“体校管理”转变为“体校治理”理念下,体校应形成以开放、多元的公共体育事业参与机制,实施精准破解瓶颈、精准培育人才、精准扶持发展、精准履行职能、精准释放功能的改革举措,促使其朝着政策跨域化、培养精英化、布局重点化、层级体系化、功能多元化的精准治理趋势发展,从而使我国各级各类体育运动学校可持续发展,适应新时代背景下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体育事业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学校体育是整个国民体育的基础。学校“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积极开展业余体育训练”,是新时期学校体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学校体育课余训练是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贯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一项重要措施,是体育教学的纵深发展,也是体育“第二课堂”的范畴。中、小学是孕育体育苗子的苗圃,培养优秀体育队伍强大后备军的启蒙基地。抓好学校体育业余训练的教育、训练工作,不仅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发展我国体育事业,提高民族素质,具有重大意义;也是为  相似文献   

8.
研究主要采用比较分析法,通过对广州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案例分析,探讨如何在“举国体制”的框架下,改革和创新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其目的是论证在新形势下如何构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的、全面统筹的、适宜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成长的培养模式,使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纳入系统化、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9.
我国大中小学优秀体育后备人才一体化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根据我国大中小学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具体实践,描绘出了大中小学优秀体育后备人才一体化培养的“实践模式”,同时针对“实践模式”要求解决和力求解决的问题构画了“理论模式”,并通过两种模式比较,提出了个人对我国中小学优秀体育后备人才一体化培养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10.
摘要:面向2016年、2020年和2024年奥运会,2012—2020年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期,必须科学规划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组织实施“明日新星工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本文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实地调查等方法,在对辽宁、山东、浙江、湖南、河南、江苏等省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部分省市座谈会研讨内容,以后备人才培养机制为主线,设计提出“明日新星工程”,包括新苗工程、竞赛制度改革工程、青少年选材示范工程、青少年业余训练科学推进工程、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工程、教练员队伍建设工程、质量提升工程、组织开展改革试点工程等。为此,要重点改革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管理体制,健全统筹有力权责明确的后备人才培养管理体制;机制上完善依托教育系统的运行机制,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机制,完善业余训练配套奖励机制,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保障机制,并建立青少年体育发展基本标准、统计制度和绩效评估制度。  相似文献   

11.
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中学运动训练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点中学担负着为我国培养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的重任,研究试点中学运动训练现状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有重大意义。从运动训练学角度,对我国试点中学运动训练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充分挖掘试点中学在培养体育后备人才上的潜力,找出试点中学运动训练方面存在的问题,提高运动训练水平,为我国有关部门制订试点中学今后发展的目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调查访谈、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和美国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探讨了美国在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方面的优势.结果得知:我国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体制上整体不如美国,应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构建教育系统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同时引入市场机制,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从而改进我国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分析,揭示了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深化体制改革、树立大人才观、走“体教”结合之路的建议,以促进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向"体教结合"模式转变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解决中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问题,就要走“体教结合”之路。教育系统只有主动和体委系统共同挑起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重担,才能解决我国竞技体育所面临的种种问题。教育系统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运行机制及政策方面的研究趋向将是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方面,它的试行将有助于解决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种种弊端,并且有助于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良好局面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农村少数民族地区蕴藏着大批能吃苦耐劳的运动人才,是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重要来源地。针对目前此领域研究甚少,揭示这一地区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成功之路,有力地指导我国农村民族学校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课余体育训练对于学生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提高运动能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以及为运动队伍输送后备人才都有重要意义。如何搞好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充分发挥课余体育训练的功能,值得学校体育工作者去总结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中外学校课余体育竞技目标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余体育训练对于学生全面发展身体素质 ,提高运动能力 ;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以及为运动队伍输送后备人才都有重要意义。如何搞好学校课余体育训练 ,充分发挥课余体育训练的功能 ,值得学校体育工作者去总结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摘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生态化培养,是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方式生态转变的关键环节和体育强国建设的基础保障。主要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生态系统结构角度对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进行分析探讨。研究表明:生态化的后备人才培养系统,必然具有良性结构以及高度耦合、协同的组分和要素;空间和时间维度上无序发展、框架与运行结构分离、二元对立结构,是当前我国竞技后备人才培养系统的结构症结;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多元化”结构,具有“立体型”“渗透化”“交融式”特征,是竞技后备人才培养系统生态发展的基础;通过树立生态化培养理念,完善政府主导功能,立足全局、统筹兼顾,优化、整合后备人才培训要素等途径,来促进竞技后备人才培养系统结构的生态化。为提升人才培养系统生态效应及竞技体育生态化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国外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在综述国外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培养模式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国情,通过逻辑分析得出结论:“后备人才试点学校”是“体教结合”的最佳载体,2008年奥运会后,应尽快建立健全以足球后备人才试点学校为主体,以职业俱乐部青少年足球梯队、足球学校、业余俱乐部、业余体校、竞技体院为补充的多种培养渠道共存的多元化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0.
学校体育既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国民体育的一支重要力量。是提高全社会体育水平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学校体育工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广大教育工作者努力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使学生体质有了明显增强,体育业余训练有了相当发展,培养了不少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但是,也有一部分人认为体育活动会影响学生的文化课学习,因而限制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造成一部分学生整日埋头读书.使身体素质下降,眼睛近视,形成了带眼镜的一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