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运用经济学供给与需求理论对北京市体育专业人才的供给和需求状况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并提出了未来人才培养的具体设想。  相似文献   

2.
21世纪前十年北京市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对策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前10年北京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体育专业人才需求发生了新的变化。依据这些变化,提出了培养适应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强能力、复合型的体育专业人才的战略目标和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措施有:确立培养目标;调整课程结构;完善学分制;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加强教材建设;扩大研究生教育等。  相似文献   

3.
随着北京市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和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不断深入,北京市对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由原有的对体育教师为主的单一型需求向健身娱乐指导、体育经营管理、体育新闻、体育社会指导员等多元型需求转变。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访谈调查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未来社会需求进行预测,并对社会需求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素质、知识和能力结构进行深度调研和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十二五"期间我国社会体育产业和体育需求的迅速发展,为社会体育专业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但目前我国高校的课程体系仍难以适应培养合格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要求,因此,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社会需要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素质、知识和能力结构为出发点,推进社会体育专业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大力建设以及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的迅猛发展,社会对体育专业人才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面对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趋势和要求,就业市场的巨大压力和发展动向,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向复合型人才发展,通过对国内外体育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审视与分析,为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6.
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因素,即社会需求人才的标准、体育的发展趋势、此学科的发展趋向及国外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等几个方面,总结了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目前人才培养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现状及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广泛的社会调查,了解到部分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的现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针对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田径课程改革方案,以确保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我国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模式及人才社会需求现状进行调查可知,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并未契合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本研究试图构建一个简便易行、便于操作的基于复合应用型培养目标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本研究构建了包含知识、能力与身心素质3个一级指标及16个二级指标体育教育专业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3个一级指标的知识、能力与身心素质的权重系数分别为0.38、0.39及0.23。在体育教育专业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应知识与能力并重。  相似文献   

9.
采用献资料综述法和分析法,对体育经济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规格、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等问题进行讨论,以便使中国的体育经济人才培养尽快走向正轨,纳入到国际行列中来,适应体育产业、体育中介、体育健身与娱乐业对人才的需求,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培养体育经济人才。  相似文献   

10.
根据当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在体育院(系)开设体育营销专业,培养适应体育事业和社会发展急需的高级体育营销专业人才,既能满足体育职业化、市场化、产业化发展的迫切需要,又是体育院校自身改革与发展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1.
扩大内需政策、环京津健身休闲圈和京津冀都市圈建设为河北省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了契机。河北省体育产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是前提,对接京津是关键。只有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大力推进环京津体育产业聚集区建设,做出规模与特色,才能吸引体育产业相对发达的京津地区的投资与消费。通过对河北省环京津8市体育产业发展规划的梳理,提出环京津体育产业聚集区建设的总体构想、功能定位与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冰雪体育运动发展迅速,冰雪体育方面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备受关注。三阶段六方向雪花式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当代冰雪体育人才需求为背景,以2018版《高等学校体育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为坐标,根据G-S理念设计形成。该模式将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三阶段分为基本能力培养阶段、专业能力培养阶段和职业能力培养阶段;在课程设置方面,提出北方高校运动训练专业学生冬季-夏季运动项目双(项)专项课或三(项)专修课(夏季专项、冰上项目专项、学生项目专项)课程设置方向及冰雪体育通才与冰雪体育专才培养的课程设置方案。  相似文献   

13.
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实施,为河北省少数民族体育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梳理河北省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和产业发展现状,认为河北省的少数民族体育产业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与京津联系不足、借力不够,社会认知度低、项目普及度不理想,缺乏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少数民族体育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指出,应该加强政策扶持和模式创新;加强人力资源队伍建设;加强项目传承与保护,推动其产业化发展;加大市场宣传和营销力度.旨在进一步提高河北省少数民族体育产业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4.
国外体育旅游管理学士学位课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体育旅游的发展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给我国体育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对澳大利亚南十字星大学和英国林肯大学体育旅游专业的学位课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最后还对我国体育旅游课程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大学体育是大学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作者从北京大学山鹰社等两个实例说起,阐述了其心中理想的大学体育应该为:1传承与创新体育文化的体育;2学生充分体验充满激情的大学生活,激扬青春展现活力的体育;3培养精英精神与领导能力的体育;4学生更为自主、更为自律的体育;5增进学生身体健康、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体育;6不仅使学生当下有益,而且能够是终身受益的体育。  相似文献   

16.
体育院校医学专业“医体结合”的改革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989年起,成都体育学院中医专业进行了“医体结合,体医渗透”的医学教育改革,经过近10年的实践和经验总结,形 成了“以医为本,面向体育”的办学宗旨,将医学为体育运动服务作为最重要的专业特色教育。在以医为本,确保合格学生的培养基础 上,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社会对复合型医学人才的需要,充分体现出医体结合,面向体育,服务体育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17.
摘要:京杭运河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体育文化建设问题将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将成为体育学术界研究的重点课题。采用文献研究、实地考察结合专家访谈法,对后申遗时代京杭运河体育文化资源现状进行调研。结果表明,京杭运河不同区段具有不同的体育文化特色,以中国运河命名的公园、体育公园的体育文化活动特色各异,运河体育场馆资源在服务体育赛事和全民健身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更好的推动后申遗时代京杭运河体育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促进体育文化消费升级,据此提出,通过建立京杭运河体育文化产业基地,创新民生型运河体育文化建设的运行机制,提升运河体育旅游开发动力机制、创新体育旅游文化新业态,提升运河城市体育文化广场建设的数量和服务质量等发展路径,实现京杭运河体育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摘要:体育赛事版权的价格近年一路飙升,由此出现的问题引起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特别是中超版权5年80亿人民币,震惊了国内体育界人士。为探寻当前体育赛事版权市场规律以及内在问题,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从经济学视角对优质体育赛事版权的供需状况、价格趋势、资本循环、影响因素4个方面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当前体育赛事版权市场供需失衡、供少需多,体育赛事版权价格持续增高,膨胀率居高不下;就我国而言,由于政策原因大型综合赛事版权市场动力欠缺、活力不足,而单项职业赛事版权市场竞争局面已经形成,市场活力尽显。从资本循环角度分析,得出体育赛事版权供方应合理配置资本,形成稳定良性的闭合系统;体育赛事版权需方应拓展渠道,形成全方位的资金回收路径。体育赛事的质量、国家政策和科技进步几个方面影响体育版权市场的发展。由此得到以下启示:加快培育国内赛事,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自主品牌;传统体育媒体应及时转型应对新媒体挑战;全付费观赛模式是我国体育传媒产业振兴发展的必然选择;政府应不断完善政策法规,营造良好的体育赛事版权市场外围环境。以期为体育赛事版权的理论研究提供参考,为我国体育赛事版权市场的良性发展提供指导方向。  相似文献   

19.
民营资本投资体育领域的积极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对比分析法,获得了民营资本投资体育领域的有利因素。研究表明:体育设施匮乏和资金短缺是制约我国群众体育运动开展的主要因素;在我国体育领域资金需求日益增长的情况下,民营资本投资体育领域有利于加快体育事业的发展;体育产业和消费的巨大潜在市场、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增长、北京奥运融资模式的成功运用以及法律法规的健全,为民营资本投资体育领域提供了契机和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