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3 毫秒
1.
运用测度职业联赛竞争性平衡的赢球率标准差、赫芬达尔HHI指数、TOP K ranking、四分位差、C5率及集中率C5CBI方法,结合SPSS11.0数据统计法,对CBA与NBA职业联赛的竞争性平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CBA与NBA职业联赛在2006-2009三个常规赛季中,竞争性平衡表现出较大的偏差,NBA联赛的竞争性平衡较CBA更加稳定。同时,HHI指数、TOP K ranking和C5率进一步证明了NBA顶级俱乐部之间的竞争实力更加平衡,竞争激烈。最后,比较了我国CBA联赛与NBA联赛竞争性平衡制度的建设,认为CBA联赛竞争性平衡制度还不健全。  相似文献   

2.
日本足球取得的伟大成就得益于该国职业联赛的成功举办,足球文化在此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为日本联赛的飞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保障;J联盟的成立为日本联赛的健康规范发展提供了最重要的制度保障;超强的学习能力为日本联赛吸收世界足球精华提供了坚实的文化保障。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在足球文化方面与之相比存在明显差距。建议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应明晰中国职业联赛所有权,保护俱乐部权益;加强制度建设,规范俱乐部发展;坚持依法治球与以德治球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欧洲职业足球联赛电视转播权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欧洲职业足球五大联赛电视转播权开发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欧洲足球五大联赛因电视转播的介入而不断发展壮大,许多电视台也因对足球联赛的转播而蒸蒸日上,在职业联赛和电视媒体间已形成了"双赢"的局面.英超,德甲、法甲实行电视转播权整体销售制度,强弱俱乐部之间收入差距不大,有利于维护联赛的稳定和竞争力平衡,英超模式被认为是平衡各级联赛的最佳模式.意甲、西甲实行俱乐部独立销售电视转播权制度,俱乐部间"贫富分化"的现象严重,矛盾日趋尖锐,严重影响了赛事的稳定性和公信力.五大联赛海外转播权一般都是采用整体销售的方式,目前英超的销售情况最好,其它联赛也在逐步加强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4.
足球俱乐部之间保持竞争力平衡对于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足球俱乐部竞争力平衡可以确保足球比赛结果的不确定性,直接影响足球职业联赛的赛事质量和精彩程度。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比较分析方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中国男子足球职业联赛的竞争力平衡状况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认为行政指令干预、转会制度缺陷、各足球俱乐部收入差距较大、产权形式不同、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足球俱乐部数量等是影响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的竞争力平衡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建设性参考建议以改善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的竞争力平衡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欧足球职业联赛治理结构差异及对我国足球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思维、对比分析等方法分析欧洲足球职业联赛治理体系,发现欧洲足球职业联赛普遍采用法人治理结构模式,具有规范的管理体制,清晰的产权关系、完善的法律制度、多元化处罚制度等特征,有效地遏制了假球、赌球、黑哨等足球违法行为。结果表明:只有完善我国足球职业联赛的管理体制,规范俱乐部内部治理机制,创造良好的足球联赛外部治理环境等措施,中国足球才能健康、有序而富有活力的科学发展,这是中国体育足球职业联赛制度创新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6.
产权、制度与公平竞赛--解读"假球黑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国足球职业联赛近年来屡屡爆出假球黑哨的丑闻或遭强烈质疑,令球迷和关心足球发展的各界人士痛惜不已.从产权和制度的角度去认识这个问题,认为:西方职业联赛中,各私有俱乐部本着追求长期利益的动机而进行的是长期重复博弈,重复博弈使得公平竞赛自我维持.而中国大多数职业俱乐部是国有资产,国有产权不可避免使俱乐部具有短期行为和维权意识弱等特点,这使得公平竞赛制度在中国联赛内部能内在维持,只能借助产生于政府的外在权威力量--中国足协来强制干预.但由于中国足协经常不能受到委托人有效的监督,足协在维护联赛公平竞赛的过程中也因而是经常缺位的,这使得外在的中国职业联赛公平竞赛制度也经常失效.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日本足球水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国家的职业联赛也已经成为了整个亚洲水平最高的联赛之一。如何更深层次地去剖析研究日本的职业联赛,对于提高我们自己国家的足球水平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中国和日本职业联赛的比赛为研究对象,找出其职业联赛在比赛停顿方面的规律,旨在为中国足球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归纳演绎法对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品牌效应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中国足球职业俱乐部塑造优势品牌观念不强,俱乐部名称随投资冠名商改换而变更,俱乐部的主场也会因为主赞助商的商业发展规划进行变换。对比分析英格兰足球俱乐部品牌塑造理念以及俱乐部文化无形资产的形成过程,进而对中国足球联赛俱乐部频繁更名与中国足球职业化体系、俱乐部联赛成绩、无形资产流失和俱乐部长效品牌树立的关系进行剖析,对中国足球职业俱乐部品牌塑造提出以下建议:改善职业化投资环境,塑造俱乐部强势品牌;加强俱乐部市场开发,降低俱乐部经营风险;提升赛事质量,增强俱乐部品牌效应;依靠寓意深刻的中型俱乐部名称,强化俱乐部品牌意识。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足球产业现状进行分析,找出中国足球产业发展坎坷的重要原因即产权关系不明确,主要表现为:俱乐部内部产权模糊;联赛所有权归属错位。对策主要是明确各俱乐部的产权;改革中国足协性质,将其彻底的变革为行业协会,明确我国足球联赛所有权。  相似文献   

10.
在回顾中国足球职业化改革历程的基础上,从中超职业联赛建设的角度出发,对中超联赛的体制建设、组织机构、联赛管理、俱乐部、赛制、联赛水平、商业运作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职业足球联赛既定形象的形成是由于改革至今群体目标分异导致联赛的发展合力不强;创新滞后导致联赛的持续发展动力不足;治理结构的失范导致发展动力错位。通过对既定形象下的发展路径的剖析,提出群目标整合、系统创新、治理结构调整等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2.
从日本青少年足球发展策略的角度分析日本足球迅速崛起的原因,认为与学校系统的紧密合作,大力推进教练员培训,三位一体的普及强化体系以及青少年足球与J联赛接轨方面采取的诸多措施是日本足球称霸亚洲的重要原因。提出中国足球的发展必须扎实做好青少年足球的推广,并就大力推广校园足球、积极推进教练员和裁判员专业培训、改革业余体校,建立训练中心制度和青少年足球培养理念等方面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举国体制视野下的中国足球运动管理体制改革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我国足球运动管理体制改革一直是体育界关心的重要议题.从转换政府职能的角度出发,提出足管中心与足协分离,改变目前中国足协"一套人马,两块招牌"所引发的种种弊端,以达到政府和市场双轮驱动的效应;提出常设国家足球队及其梯队,国家队参与中超俱乐部职业联赛,改革足球人才流通体制以及改革联赛体系等的方案;旨在继续发挥足球市场化优势的同时,为迅速提高中国足球水平,打造一支强大的国家足球队,重拾国人对中国足球的信心而探索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4.
把足球融入文化,从基础设施建设、职业联赛机制和人才培养体系、足球文化的本土化创新等方面持续深化改革,是日本足球成功、崛起的根源和经验。这一经验启示我们,推动中国足球职业化改革,应把足球融入文化中进行改革和创新,着力发展足球物质文化,用规范的职业联赛体系完善制度文化,发展和繁荣新时代中国足球文化。  相似文献   

15.
在简要介绍日本职业足球市场发展情况的基础上,阐述了日本职业足球联赛的媒介战略、营销模式以及营销策略,认为电视转播为日本职业足球联赛发展提供了契机,欧洲俱乐部的体育运动治理体制和美国职业体育的商业模式的完美结合,形成了适合日本职业足球联赛的营销模式.日本职业足球联赛的媒介战略和营销推广,与国际营销经验、国内政策和国家的理想抱负紧密交织在一起,并在联赛体系与规则、商业模式、足球风格和市场机会等方面,形成了日本社会与文化的本土特点,与欧洲职业足球的发展经历形成了鲜明对比.  相似文献   

16.
2004—2010年实施职业足球外援优惠政策期间,西班牙足球的竞技成绩和经济效益得到显著提升。通过对西班牙职业足球外援优惠政策的深入分析,总结对我国职业足球外援政策的启示:高水平外援对职业足球发展有积极意义,我国当前应鼓励职业足球俱乐部引进高水平外援。我国职业足球联赛开展时间较短,影响力有限,必须付出适当高薪才能请到高水平外援;制定外援优惠政策可以减轻我国职业足球俱乐部的经济压力,促进我国职业足球的发展;定期组织外援对青少年足球人才进行指导,促进我国足球人才的培养;引进外援不仅注重竞技成绩,还要提高经济效益,利用外援的明星效应以及优秀表现提升职业足球俱乐部品牌价值,促进俱乐部相关产品的开发。  相似文献   

17.
我国职业足球联赛主场致胜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1994-2003年甲A联赛、甲B联赛及2004年中超、中甲联赛技术统计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从而对我国职业足球联赛主场致胜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职业足球联赛存在主场优势并对比赛胜率有重要影响;影响主场致胜的因素主要有赛场客观环境、观众因素、运动员比赛的动机和自我表现的欲望、裁判因素、球队战术的运用、比赛赛程安排与竞技状态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