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近几年来 ,东部发达地区、沿海地区高校竞相以高薪酬、高福利等优惠措施猎取骨干教师 ,造成西部地区高校骨干教师流动异常。面对异常的流动形势 ,西部地区高校应转变观念 ,以求得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知识经济与西部高校的教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在知识经济时代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西部地区高校与东部地区高校相比存在着许多劣势 ,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西部地区高校必须加快教育教学改革 ,以改革求质量、求生存、求发展 ,办出自己的特色 ,为西部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及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西部地区民族教育师资存在着骨干教师大量流失,教师培训严重滞后、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等问题。加强教师的培训力度,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加快培养“双语”、“三语”教学人才,增加公共财政投入,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4.
从目前全国经济发展的客观形势看,东西部的经济差距已越来越大,这一趋势的存在反映了两个突出的问题:一是西部人们的思想观念保守,在改革开放中只想等等看,学着他人的经验走,怕风险、不敢冒、不敢闯,等、靠、要的依赖感仍很严重;二是西部高校人交、社科的发展,能够起到推动西部地区的改革与人们转换脑筋,促进西部经济高速增长的作用。这两个问题具有很深的联系性,即前者对后者来说有明显的制约性和阻碍功能,而后者却对前者又有极大的改革作用和转化力量。所以,在当今条件下,加强西部高校人文、社科的发展,对于西部地区人们的传统观念转变和经济的腾飞是有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保护生态环境是实现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西部地区脆弱的自然生态状况长期阻碍着西部潜在优势的发挥 ,不仅成为严重制约西部地区区域发展的主导性障碍之一 ,而且给西部大开发带来严重困难。要实现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 ,就要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 ,同时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 ,做好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西部高校参与西部大开发的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的高等院校培育着西部大开发的生力军,如何参与西部大开发成为摆在西部高校面前的一个急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本文从西部高校观念改革、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技成果产业化等重大导向性问题出发,着力探讨西部高校为西部大开发提供人才支持、技术支撑以及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应对策略和主要举措。  相似文献   

7.
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着极强的思想性、教育性和竞技、娱乐、观赏等价值以及鲜明的民族特点,为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改革与弘扬、传播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文就西部边疆地区高校体育如何改革,融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传播优秀民族文化,丰富高校体育活动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西部地区财政困难是客观的、明朗的:导致西部地区财政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当前, 我国经济转向西部的开始阶段,西部地区财政困难的状况仍将不会得到迅速改善.一方面, 西部地区发展经济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不得放松;另一方面财政资金未能得到有效利用, 预算外资金管理松驰、资金浪费现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特别在一些地区存在着有预算外收费的单位和部门坐收坐支,私设"小金库",未按国家财政管理规定,依法纳入财政综合预算,大大降低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削弱了财政的宏观调控职能.因此,充分认识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重要意义,严格执行国家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各项规定,结合各地实际把预算外资金纳入规范管理轨道是缓解西部地区财政困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面向我国西部地区的知识服务将成为推动各市州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西部市州高校图书馆是当地区域知识资源的集散中心,开展对外知识服务具有可行性。在满足本校师生需求的基础上,西部市州高校图书馆开展对外知识服务的对策是: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站开展网络知识服务,组建并开放对外知识服务书库,搜集市州社科信息、提升信息服务质量,开展文化交流与传播活动。  相似文献   

10.
西部地区市域经济一体化指市域经济各个组成部分之间通过资源流动而日益相互开放、相互融合、经济联系愈来愈紧密的状态和进程。笔者认为 ,西部地区市域经济之所以发展缓慢 ,与未能理清市域经济的发展方向———市域经济一体化有关。西部地区市域经济一体化 ,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在西部地区市域这一较低层级的体现。这一进程有它别于东部地区的种种特征和发展路径。西部市域经济一体化的宏观目标 ,即建立外向型的、开发式的与全球经济接轨的市场体系 ,建立分区鲜明、特色突出、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经济分工布局 ,建立高效一体的生产、流通内循环系统 ,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经济形态。  相似文献   

11.
研究结果表明,现行课程设计具有注重教师参与,课程目标进一步主体化,注重骨干教师主体地位等优点,同时也存在课程目标制定不尽合理性;课程内容过于强调竞技运动技术,缺乏先进性、时代性、实用性;现行课程设计改革势在必行等不足;课程设计改革应走树立正确课程设计理念、构建合理的课程设计理论体系、构建科学的课程目标体系、调整课程结构和革新课程内容等道路。  相似文献   

12.
当前,由于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和科研比较薄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还不够规范等原因,严重制约了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发展。当前应以政策为导向,大力引进和培养思政课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切实落实科研奖励政策;树立教师的科研意识;切实加强党委的组织领导,规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等等措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切实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在对六盘水市数学新课程教学改革实验现状调查中发现,大多数教师对新课程的理念有一定的认识,并积极投入到课程改革之中,但总的来说认识较为肤浅,对课程的目标体系、内容结构、教学资源、教学方式和方法等方面的理解尚有偏差。在教学实施中没有真正体现新课程所提倡的教学方法。建议加强教师培训的力度和密度,建立骨干教师帮扶制度,把校本教研落到实处,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改革高师院校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数学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14.
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海南省六所本科院校网球运动开展状况进行调查,对网球课设置、网球教学师资、网球设施和网球运动业余组织机构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海南省高校网球课开设较晚,网球专职教师数量少;高校无室内网球馆等现状。就此现状提出相应对策发展海南省高校网球运动,为高校网球运动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对北京市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师资培养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是高等院校改革和发展中必须重视并加以切实解决的重点问题。为此,有必要对北京市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本文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北京市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情况以及学生对不同体育运动项目兴趣指向进行了调查研究。内容包括:教师的年龄、学历、职称以及进修培训情况等。研究认为:更新观念,学习新的知识,加强中青年教师资源的利用与培养,是北京市高校体育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6.
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几点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要搞好计算机基础教学,首先要了解教学对象,其次要将理论和实际紧密相连,更重要的是要使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最后介绍了5种教学方法:实例教学、互动教学、启发教学、任务教学和归纳总结教学,以供各位老师分享和讨论。  相似文献   

17.
研制《襄阳市2022中考体育方案》,是为更好地发挥体育作为中考项目的杠杆作用、导向机制,引导学生、家长、学校、社会关注学生健康,对健康中国2030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研究依据《2019年湖北省中考体育改革方案》《湖北中考体育考试项目及评分标准》的规定,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等方法,组织襄阳市体育专家、初级中学骨干教师进行研讨,分析国内其它省市中考方案,结合襄阳市初中体育实际,确定中考体育总分为50分,体育习惯形成占15分;学生自主选择考试项目占10分,规定测试项目占25分,并推出免试选择项目要求与条件的中考体育新方案。通过组织襄阳市初级中学骨干教师培训、调研,找出存在的问题,为新方案的贯彻落实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18.
我国竞技体育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但在欣喜这些进步的同时,也应看到我国竞技体育项目所存在的严重不均衡性,优秀运动人才的分布呈现出东强西弱、南北失衡、分布不均等现象,这使得我国的竞技体育在未来发展中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持续性。通过分析这些现象形成的原因,不难得出自然地理环境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但同时也要更加重视与地理学因素有关的其他因素的存在,如社会文化因素、政治经济因素等。充分认识这些因素,对于进一步促进我国竞技体育的高水平均衡发展、培养更多竞技体育运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文章针对如何加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重点从推进思政课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健全思政课教师队伍培养培训体系、促进思政课教师队伍能力提升、完善思政课教师队伍保障体系等四个方面介绍了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通过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探析,深化思政课教师内涵建设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基础物理教学把学生引入浩瀚的自然科学世界,但在教学中往往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特别是德育分割开,没有把德育教育贯穿于物理教学中,不利于学生发展和高尚的、美的道德情操的形成,在物理教学中应该把德育教育渗透进去,物理知识和物理学的发展都贯穿着大量的德育因素,教师只要注意挖掘教材中的这些因素,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就会很自然地渗透到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积极引导学生把爱好、兴趣升华,形成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把学生培养成为创造性的人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