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文献资料法、归纳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分析了影响高职类院校体育教师专业化的因素,并为高职类院校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了解山西省中学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运用理论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对现状进行分析,补充、拓展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容,揭示了影响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因素。理论结合实际,提出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为促进其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分析法对师范教育改革中体育教师专业化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教师专业化问题是师范教育改革的核心,也是世界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共同趋势。我国是师范教育起步较晚的国家,教师专业化尚处在初级阶段,由于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观念和盲目追求升学率思想的影响,体育教师专业化问题更是差强人意,推进我国体育教师专业化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对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标准,分析了课程改革对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要求以及影响其专业化发展的主要因素,阐述了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若干建议,以期加速推进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新课改背景下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化的现实困境,并重构了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化的路径,即尽力争取社会的支持,但专业自主发展是其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6.
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从职业、专业及专业化的概念解读入手,重新审视了何为"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并对当前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分为职前教育、入职教育、职后培训的三段论提出了质疑。然后,从风险管理的视角分析了当前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中存在的风险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背景下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解析和阐释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论基础、科学内涵的基础上,对新时期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进行探讨。认为学习是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培训是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途径,创新是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灵魂和关键点,实践是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高校体育教育是培育中小学体育师资的摇篮,只有在抓好我国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工作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整体推动我国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采用文献综述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有关我国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的成果进行梳理、归纳与整合,结果发现:近年来针对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的成果很少,这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推动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的大环境很不相称,呈现出相关理论研究明显匮乏和滞后的态势。本研究旨在理清脉络,形成思路,以期抛砖引玉,为今后我国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调查法、逻辑分析法从体育教师科研能力和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内涵入手,对体育教师科研能力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及对策、科研能力与其专业发展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旨在对于学校体育发展、体育教师科研能力及其专业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摘要:徐一冰的体育教师教育思想在中国近代学校体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与影响。通过文献资料法,以培养对象、培养内容、培养方法为主线,对徐一冰的体育教师教育思想进行了梳理和分析。研究认为,徐一冰的体育教师教育思想聚焦在:对培养专业体育教师重要性的认识、对男女体育教师培养过程的设想、对体育教师培养内容的划分和方法的探索等方面。徐一冰的体育教师教育思想对于我国当前完善体育教师职业准入制度,实现体育教师持证上岗,加强体育教师岗位培训力度,深化和活化体育教师考核机制与策略,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启示。徐一冰的体育教师教育思想涵盖面广,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对我国近代体育教师教育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教师素质与理念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首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进行着一系列的尝试。但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并没有完全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事实证明,改革首先要转变教师的理念、提升教师素质。围绕着高校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等方面对体育教学改革的影响进行了综合的分析与论述,以此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各类体育院校的体育教育专业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大中小学体育教师,但是目前面对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体育教育专业如何改革呢?从教师教育的角度、从体育教育专业的性质以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等方面,探讨了体育教育专业改革的方向:办学思想逐渐要向教师教育过渡与改革;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要改革;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模式要改革。  相似文献   

13.
运用实地调研、文献资料查阅、逻辑分析对比等研究方法,对美国休斯顿大学运动与健康教育学院和密歇根大学运动科学学院,大学体育教师绩效评价模式、评价标准、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价程序、评价结果的使用等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美国大学严谨和规范的大学体育教师绩效评价体系,对保证大学体育师资质量及教学质量、促进大学体育教师职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我国高校在此方面尚属薄弱。学习、借鉴美国大学体育教师绩效评价的经验,对构建促进我国大学体育教师自主发展的科学性、多元化绩效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社会转型期带来一系列的社会变化,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职业价值取向是否会受此影响。文章运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普通高校体育教师为调查对象,对其职业价值取向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在职业道德、工作投入、专业提升动力、学术追求、精神成长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和偏离。导致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包括:社会转型期多元价值观的影响,高校在体育教师管理制度上的不足,体育教师自身存在不足三个方面。提出了转变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职业价值取向的建议:加强社会舆论监督,促进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规范职业价值取向;规范教师管理,提升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发展动力;完善继续教育,提高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15.
为了使高校体育教师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章运用献资料综述法,在正确理解个体素质结构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体育教师的职业素质特点,并提出现代高校体育教师的个体素质结构应是由非智力因素、能力结构、知识结构所组成的一个系统的复合结构,并建立了相应的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16.
通过查阅献资料,在论述了高校扩招后公共体育课教学质量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后,提出了“加大体育教育投入力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灵活安排教学时间;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教材以及强化教学管理”是保障提高高校扩招后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技能型人才培养是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时代需要,已成为体育教育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地方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技能型人才是由服务地方体育基础教育的定位决定的,同时也是顺应教师专业化改革的必然要求,是体育专业人才的内涵要求.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三个方面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设计,并重点构建了"五大平台(九个模块)"的课程体系.指出,应完善技能型人才培养保障制度,建立相应的运行机制和人才培养质量考核评价体系,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营造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为该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8.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新疆高校少数民族体育教师职业倦怠和工作压力的状况进行研究,旨在了解新疆高校少数民族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总体状况和工作压力来源,以期引起社会、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新疆高校少数民族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状况的关注,并为相关部门制定缓解少数民族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目前新疆高校少数民族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整体上并不严重。主要表现为较高的情绪衰竭和较低的个人成就感。高校少数民族体育教师工作压力较大,在工作中感受到较高的来自科研、职业期望及自我发展的压力,同时还感受到相当程度的来自工作因素、组织气氛及学生因素的压力。  相似文献   

19.
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专业化发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作用于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具体表现在:增建了相关的教师专业化发展制度,强化了教师的专门训练、进修意识和进修能力,扩大并提升了教师的专业自主权,有利于教师掌握体育学科方向,增加了教师的专业知识,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技能和道德素养。这些变化都与教师的专业化标准一致,说明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专业化发展具有同一性。  相似文献   

20.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在专业知能方面最欠缺的是教育专业知识和科研创新能力;在专业道德方面缺乏爱岗敬业的精神;在专业发展方面,大多数普通高校教师都参加过培训;在专业训练方面,从学历化逐步走向资格化;在专业组织上,没有一个专门的组织能为其提供优质的服务;在专业自主方面,虽有一定的专业自主权,但是与义务相比,显得微不足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