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强迫症以反复出现的强迫观念或强迫行为为主要特征,是一种病因复杂、病情多变的常见精神疾病。本文对强迫症的心理治疗方法的最新进展进行了回顾总结,主要介绍了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析疗法、森田疗法对强迫症的治疗方式,并在最后介绍了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发现对于强迫症的治疗多采用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大量的研究表明心理治疗的理论与实务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同时心理治疗理论又被认为是心理治疗实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试从存在层面解释这种现象 ,论证在理想的心理治疗中 ,治疗理论和治疗实践在治疗师身上合而为一 ,成为治疗师当下的存在体验。它与案主的当下体验相互交融 ,产生具有治疗性的神在 (therapeuticpresence) ,从而治疗籍以发生。  相似文献   

3.
叙事心理治疗受到后现代影响,持有积极的人性观,基于独特的心理治疗视角,发展出具有叙事心理治疗特色的治疗方式帮助当事人,叙事治疗师开放、积极、平等和合作的治疗态度,与当事人一起重构生命故事,激活当事人心理资源,发展丰富的生命故事。  相似文献   

4.
人的认识和理解在心理治疗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不同的心理治疗理论,对人的认识和理解不同,并形成各自不同的人性观,指导和影响各自的治疗过程。本文阐述了三大心理治疗理论流派的人性观,并描述了不同的人性观基础影响下的不同的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5.
存在——人本主义疗法种类较多,发展时间较长,对心理治疗的影响也比较大。了解其心理治疗的贡献和存在的问题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意义。存在——人本主义疗法对心理治疗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治疗过程中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高扬和对人性的深切关怀,强调人内在体验和意识的重要性,强调现在。不足的地方主要表现在语言的晦涩和偏激、反对理智主义、现象学方法的模糊性、对评估诊断和治疗技术的忽视以及研究的缺乏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系统思维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精神分析、行为疗法和认知疗法的理论都具有决定论色彩、直线因果式的思维方式和单线性的动力学描述的局限。在心理治疗过程中应用系统思维是吸取和综合运用认知理论、行为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方法的有用成分,形成一种包容众长又优越于传统方法的整合的系统治疗方法。系统治疗方法代表着心理治疗发展的整合趋势,是一种在融合了各种治疗思想和技术基础上产生的新的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抑郁心理的矫治及调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抑郁心理是大学生群体中一种比较普遍的不良情绪表现。其诱发原因主要是大学环境不适应、人际关系矛盾、家庭贫困及失恋等。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治疗和心理调适等手段进行矫治和积极的自我情绪调理。这是防止有抑郁倾向的人发展成心理异常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中神经症的心理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症又称神经官能症,是一种不同于精神病的非器质性精神心理障碍.它可表现为多种症状,包括躯体及精神症状,躯体症状有头痛、头昏、消化不良、肢体疼痛等;精神症状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情绪不稳,易疲劳,失眠,焦虑、恐惧、多疑、强迫思维和行为等.它可分为癔症、抑郁性神经症、恐怖症、强迫症,焦虑症、疑病症、神经衰弱等.神经症的发病常因个体心理素质及心理社会因素共同作用而得病.其在我国的发病率高达22%以上,发病年龄多为16—40岁;病人自知力良好,内心十分痛苦,迫切要求治疗.治疗是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同时并重,后者不能代替前者,并且在治疗阶段和康复阶段心理护理和治疗非常重要.笔者从1995—1996年曾先后分别遇到过1例焦虑症和抑郁性神经症的大学生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一定程度的心理治疗,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不适感觉消失了,基本达到康复.现将心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人性观与心理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心理治疗理论领域 ,人性观是最为重要的课题之一。咨询师对人性的理解将直接影响咨询的进程及效果。不同的心理治疗学派基于不同的人性观 ,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心理治疗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10.
沙游疗法即沙盘游戏疗法,是目前国际上影响较为广泛的一种新型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和技术,在心理治疗、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高校心理咨询工作中也日益体现其优势。沙游治疗能给大学生提供一个安全与受保护、被接纳的空间,助其有效地宣泄消极情绪、释放压力,还能有效地帮助那些早年受到心灵创伤的大学生在深层表达中修通曾经受创的早期人格结构,完善人格等。  相似文献   

11.
武汉市家庭体育现状与发展建议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周传志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2):162-163,194
为了解武汉市家庭体育状况 ,为家庭体育发展提供指导 ,通过问卷调查、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对武汉市居民的家庭体育观念、体育行为、体育消费和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进行研究。要促进武汉市家庭体育的进一步发展 ,必须改善条件 ,加强指导 ,提高认识 ,进行引导 ,相应立法 ,促进消费。  相似文献   

12.
在人类生活中,家庭是个永恒的话题.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家庭观念发生了很大改变,导致了家庭的一系列变化,其中有些变化正在影响着家庭体育实践的发展.以文献研究为主要方法,从对家庭体育概念的再认识入手,指出了目前家庭体育研究中存在的两个问题(数量偏少,质量不高;定量式的问卷调查主导着家庭体育研究,观察法的应用长期缺位),阐述了空巢家庭和新兴家庭生活方式给家庭体育实践发展带来的困惑.最后,在几点思考中提出:家庭是一个历史范畴,具有社会变迁的属性;问卷调查不是万能的;家庭体育不宜作为全民健身的突破口及其可持续发展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13.
家庭教育是一个孩子成长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家庭教育的环境将直接影响孩子对于文化的认同与认知。汉文化对其他少数民族有强大的影响力,这种影响不仅是经济上的,还有教育方面的。在这一影响下,少数民族在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上逐步发生变化。通过这种变化的规模和趋势,我们能够了解少数民族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家庭体育模式的构成要素及形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社会中,休闲逐渐成为家庭健康生活方式不可缺少的内容,体育作为家庭成员重要的休闲方式之一,以它能够使人们获得许多独特的体验与需要而备受关注。因此,对家庭体育模式构成要素、环境及形成机制进行研究,对提高政府部门体育政策的宏观决策水平,加快家庭体育模式形成,引导城市居民健康生活方式养成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家庭体育”新释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文献资料和理论分析法,运用社会学、体育学和逻辑学理论,对家庭体育的内涵进行研究。在明确了家庭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家庭和家庭生活的实际情况,剖析了众多的家庭体育定义中存在的定义不一和要义不准之处,将家庭体育内涵界定为一人或多人在家庭生活中安排的或自愿以家庭名义参与的,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获得运动知识技能、满足兴趣爱好、丰富家庭生活、达到休闲娱乐、实现强身健体和促进家庭稳定为主要目的教育过程和文化活动,并对这一新的释义给予较为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16.
家庭、社会与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和谐与社会和谐是互为条件的。家庭的结构和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呈现不同的特征。社会结构格局的不同也引起了道德观念的差异。现在我国正在经历具有伟大而深远历史意义的社会大转变。人口大流动。家庭大动荡,成亿的农民转入城镇工作、生活与定居,家庭成员长期分离,空巢老人、空巢孩子等现象显示出的家庭问题、社会问题都急待解决。实现和谐,既是源远流长的社会理想,也是我们面对现实的理智选择。要达到和谐,就要既能宽厚地容许多样化,又要努力地进行平衡与协调,从而实现各种合理的、优秀的因素都能共存、共荣,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如果我们无论在社会上还是在家庭中,都能积极地坚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也就能够做到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实现安定有序,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就家庭的地位、功能、构成以及当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进而阐述在重视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同时,也重视家庭教育的道理。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河南省城市家庭体育开展状况相关因素的分析,认为要加大家庭体育的宣传力度,并能针对不同的家庭类型提供相应的锻炼方式;要以高学历人群为主要消费对象,开发河南省体育市场;适当开放学校以及单位的体育场地设施,并鼓励社会及个人投资兴建。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家庭体育城乡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广东省家庭体育状况的调查,在分析家庭体育城乡之间异同点的基础上,指出要广泛宣传家庭体育,开发农村体育资源,鼓励企业或个人投资兴建体育场馆和设施,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推动家庭体育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20.
宋代东莱吕氏家族,自北宋吕蒙正至南宋吕祖谦,凡历八世。在为官从政和学术文化上,均取得了很大成就,成为有宋一代士人家族的杰出代表。吕氏家族的辉煌成就,与重视知识、读书,注重教育有很大关系,又与其家族母教密不可分。吕氏家族注重母教,母教兴盛并卓有成效,对传承吕氏家学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东莱吕氏家族母教也不可避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