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牛耕沃野留祥去,虎越青山送福来".在人们心中,虎一直是百兽之王,人类祖先与虎共同生存于中华大地300万年.中华虎文化源远流长,虎很早就成为中国的图腾之一,是中华文化中被崇拜的生肖代表,更象征着中华民族勇敢无畏的精神追求.壬寅年,从天干地支来说,寓意着万物生长的转折之年.在民间方言中,"虎"与"福"谐音,无论是"除夕画...  相似文献   

2.
右江流域瑶族民间信仰图景的形成是瑶族原始崇拜与儒释道文化交融的结果,道教、佛教的进入并与儒家文化以及瑶族自身的原始崇拜交融涵化,迭代生成了儒、释、道和原始崇拜四位一体的民间信仰格局。儒释道文化是右江流域瑶族与其他民族共同构建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纽带。在实践中既要突出中华民族的一体性营造,也要注意对各民族场域的关照,推动各民族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3.
彝族,中国四川西部一个崇拜火的民族。这里的彝族人口计150多万,他们居住在6万余平方公里的大小凉山。彝族人民繁衍生息在这片有着悠久历史、古老文化、神奇传说的土地上,至今还保留着最古朴、最浓烈、最独特的文化传统。他们祖祖辈辈崇火、尚火、恋火,认为火是生命的起点,火也是生命的终点。他们是火的民族,火的子孙。  相似文献   

4.
从"圭"到"鼋":女娲信仰与蛙崇拜关系新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支持女娲信仰源于蛙崇拜的观点,并按照语义相关和文字构型原理,追溯女娲原始本相。“圭”、“鼋”等都是探究女娲原型的重要依据。女娲名称之缘起不仅与“蛙”、“娃”等在语音上相关,而且是与作为重要礼器的“圭”有深厚的文化渊源——圭文化本原就是象征繁衍生育的蛙崇拜。“天鼋”是姬周天族与姜戎蛙族的复合图腾族徽,称之为“天鼋”是历史的误读。女娲之神是这种“鼋”图腾符号的象征转化,由于“龙蛇化”进程,在后世发生了形态变异。  相似文献   

5.
彝族,中国四川西部一个崇拜火的民族.这里的彝族人口计150多万,他们居住在6万余平方公里的大小凉山.彝族人民繁衍生息在这片有着悠久历史、古老文化、神奇传说的土地上,至今还保留着最古朴、最浓烈、最独特的文化传统.他们祖祖辈辈崇火、尚火、恋火,认为火是生命的起点,火也是生命的终点.他们是火的民族,火的子孙.  相似文献   

6.
晋东南成汤崇拜的巫觋文化意蕴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东南古上党地区的成汤崇拜是现代社会里原始遗风犹存的特殊民俗文化,其表现形态是神庙群落众多,扩布范围广泛,以阳城析城山为核心形成了一个"成汤祭祀文化圈",包含着深厚的巫觋文化意蕴.这些丰富的原始文化意蕴是以男权为主导的农耕文化的产物,其渊源却是对殷商先祖——母系氏族社会习俗的承续.本项研究结合田野调查资料,以"成汤祷雨"为论述中心,探讨成汤崇拜形成的深层原因及其丰富样态.我们认为研究成汤崇拜不应以现代国家行政区域划分的概念去诠释,而应以历史地理观念,把它置放到其产生形成的文化生态环境中去解读,方可接近其发生发展的真实状态.  相似文献   

7.
傩是中国最古老、生命力最顽强的一类文化现象,起源于史前社会原始初民所信奉的驱赶巫术。在万物有灵观的驱使下,融汇自然崇拜、祖先崇拜、鬼神崇拜等意识形态,在传承流变中滋生出傩戏、傩歌、傩舞等文化形式,形成丰富深刻的傩文化体系。还傩愿属于傩文化支系,是盛行于湖南湘西苗族地区的一种酬神还愿仪式,具有明确的仪式主题、庞杂的信仰体系及完整的仪式流程。本文主要对湖南省凤凰县禾库镇龙角村还傩愿仪式进行调查研究,并介绍湘西苗族地区还傩愿的仪式主题和信仰体系,为深入研究傩文化、还傩愿仪式以及湘西苗族地区的区域文化做出有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虎年遐想     
虎是大型猫科食肉类动物,只有一个亚种。所以天南地北的老虎外观、皮毛、体形大致相似。华南虎、孟加拉虎也就比东北虎、西伯利亚虎略小一点,不像其他种类的动物那样呈现出相当大的差异。虎崇拜由来已久,传说中的西王母是半人半兽的形象,根据其虎齿、豹尾、善啸的特征,可以猜测她是虎图腾与母系氏族社会部落女首领的合并。西王母掌管人间的刑罚、瘟疫和灾难,俨然是最高司法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中国十二生肖中的蛇年.蛇作为爬行类动物,人们既熟悉,又惧怕.因为它的形态给人的印象是丑陋、狰狞,让人害怕.毒蛇咬人后有剧毒,会要人的命,曼让人害怕.所以,蛇便成了阴险、凶恶、狠毒的代名词.在成语如"佛口蛇心"、"牛鬼蛇神"、"蛇蝎心肠"、"毒蛇猛兽",歇后语如"蛇和蝎子交朋友一一毒上加毒"等词语中,蛇都是丑恶的象征.然而,先人却把蛇列入十二生肖之中,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在中国古老的民俗文化中,蛇曾经是美好的象征,是受人崇拜的对象,因为它是华夏民族最早的图腾,是一种原始宗教神,后被称为始祖神.  相似文献   

10.
在参与性观察、深度访谈的基础上,创造性使用了录像回放与典型动作截图分析、原始身体动作文化符号归纳与解释等体育人类学身体动作分析法,全面分析了纳西族摩梭达巴舞蹈身体动作文化符号的文化意蕴、动作形态;同时,以达巴舞蹈为中介初步分析了早期自然崇拜、晚期自然崇拜及鬼神崇拜时期原始宗教舞蹈与原始身体动作互为发展的内在关系,为原始身体文化起源研究积累了具有中华民族独特原始文化价值的类比性实证材料。  相似文献   

11.
杰克·伦敦《荒野的呼唤》和《雪虎》两部小说都是以"狗"的生命历程为线索来叙述故事情节。这两部小说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动物小说,其对人类社会意识和生存意识有深刻的启示。人类是自然界中的一环,生存法则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论人化现象的文化源头不是中医理论,也不是汉代以后的相术。中医和相术固然对中国文论人化现象有深刻影响,但在文化发展中他们本身也只是流而不是源,它们都源于原始社会的巫风巫术。文学之生命力无非体现为精、气、神三个方面,而精、气、神三者也都是富于原始感觉和诗性特征的概念。万物有灵是原始思维的重要特点,这是诗性地把握世界和领悟世界的生动方式,也是后来的文学生命化的真正源头。只有把握住这一源头,我们才能真正理解文学生命化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3.
在云南省,彝族是一个人口比较多的少数民族,也是典型的拜火民族,可以说,火是这个民族的灵魂与生命。随着历史的积淀,彝族有着深厚的火文化,基于此,本文以云南彝族为研究对象,对云南彝族的火塘文化进行了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4.
对中国古代城市的演变史与规划思想进行了梳理和归纳,提出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根源于中国文化,中国本土文化和实践形塑了古代城市规划的传统,还提出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存在"天、地、人"三元制衡,分别以此为框架形成"以天为本"、"以地为本"、"以人为本"的并进的三条思想主线。中国本土城市规划思想有三个主要特征,一是以"王权"为中心,二是以传统文化为基础,三是对自然的崇拜;而此三特征则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地、人"三元制衡与演化的不同结果。最后提出"回归本土"将是当下城乡规划应对城市发展危机的一条可选道路。  相似文献   

15.
锡伯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个优秀成员,有着内容丰富、题材广泛的民间文学,其中不乏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探讨该类形象的形成及其文化蕴涵,是一个有价值的学术问题。通过梳理关宝学的《锡伯族民间故事集》,大致将其中的锡伯族女性形象归纳为五种类型,即:拥有神力的女性形象、善良贤惠的女性形象、才思敏捷的女性形象、命运悲惨的女性形象和"丑陋"的女性形象。揭示这五类形象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可以见出锡伯族人民群众对原始祖先的崇拜、锡伯族女性身上的传统美德,以及锡伯族女性自我意识的不断觉醒,同时对于深入地认识锡伯族的文化历史、对于进一步地了解锡伯族人民的社会生活风貌也有特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弥勒县西一乡的红万村,是一座彝族的分支阿细人聚居的村落。彝族是一个崇尚火的民族,在诸多的崇拜、祭祀活动中,他们对火神的祭祀最为隆重。红万村的阿细人至今仍保持着较为完整与原  相似文献   

17.
王琴 《文化学刊》2011,(1):76-82
凤、夔常常出现在中国古代关于古乐起源的神话传说之中,这并不是无端的想象或偶然的巧合,而是以象征的方式表达远古先民的乐观念,体现出以巫术信仰、自然崇拜与祖先崇拜为中心的原始宗教文化对乐观念形成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文化学刊》2009,(6):120-120
伏来旺在《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2007年第3期撰文指出:生态文化是尊重自然、维护自然的文化。在古老的蒙古人意识形态中,天地是父母,水草是衣食。从而形成了天地崇拜、山地崇拜、树木崇拜、水草崇拜等自然崇拜。这是一种与游牧相适应的大生态观。  相似文献   

19.
中华玉文化几千年的经久不衰,追根溯源,从玉的起源、形成到发展、成熟,始终伴随着神权和王权,尤其被封建统治者奉为统治的主导思想的儒家思想的介入,使玉文化提高品位,经久不衰.  相似文献   

20.
程骏俊 《职业圈》2013,(21):8-8
一、什么是企业文化 对于企业文化的概念,有许多不同的表达: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民族文化和现代意识在企业内部的综合反映和表现,是民族文化和现代意识影响下形成的具有企业特点和群体意识以及这种意识产生的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