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狭义上的"晋商"泛指明、清两个封建时代的山西商人群体。晋商兴盛于明、鼎盛于清,而又在清末民初迅速衰落,其对近代商业、金融业乃至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经济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关于"晋商"有着丰富的研究资源,尤其近年来晋商题材影视剧的不断涌现,人们在认识这个堪比犹太商帮、威尼斯商帮的中国商人群体时,也从侧面了解到晋商中的女性,她们的意识决定了自身的命运、地位,并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明清时期晋商家族的生活、经营风貌。本文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晋商中的女性意识特征进行分析,以供相关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晋商是指山西商人,山西简称为“晋”。中国历史上的“票号”是由晋商首创。当时商人就是凭借“票号”进行通商,也成为商人们信誉的象征。晋商的本质是文化,这是晋商曾经辉煌的真谛,也是晋商曾经璀璨的底蕴。晋商经商之所以形成晋商文化,其基因是有文化的晋商。晋商的文化之道来自于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深刻认识。晋商理解自然、人生和社会的运行之道,  相似文献   

3.
晋商诚信为本的美誉流传至今,本文以晋商诚信文化为切入点,分析了晋商诚信文化的内涵和成因,重点论述了晋商诚信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启示。首先阐述了晋商诚信文化的内涵以及晋商诚信为本的事例,然后从三方面分析了晋商以诚为本商业文化的形成原因,以及晋商诚信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概括,展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作为山西地域文化的晋商文化也是如此。晋商深受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与关公信仰等因素影响,将传统文化贯之商业活动与家风建设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晋商文化。在新时代,我们应去粗取精,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为人、治学、处世、齐家等优秀德育思想,丰富高校德育资源,提升个人良好品德。企业文化也应在其中寻找借鉴,发挥晋商文化的当代价值,实现晋商文化的现代化转化。  相似文献   

5.
王家大院     
山西人善于经商,明清时期有许多山西人外出经商谋生,他们勤俭、诚信的作风和良好的经营之道,使晋商闻名全国,形成了晋商文化,一直影响到今天。晋商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那就是留恋眷顾家乡。往往他们是一人在外苦心经营,挣了钱都带回家乡,盖房置地养家,所  相似文献   

6.
开放精神是明清晋商的鲜明特质,也是山西历史发展的不竭动力,提炼明清晋商文化中的开放基因,有益于增强山西人的文化自信。弘扬明清晋商的开放精神,是山西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的宝贵财富,更是造福周边地区、增强山西影响力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7.
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跨入新世纪后,外宣工作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站在新世纪的角度回过头来审视,我们认识到,伴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对外宣传工作一定要加强。2000年的外宣工作,在山西省委外宣办的指导下,在晋中市委的领导下,晋中市委外宣办在建设旅游大区,弘扬晋商文化,促进小城镇建设,重塑晋中形象的对外宣传中都进行了有效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王云 《职业圈》2007,(2S):4-5
文章运用现代产业经济学理论中的SCP研究框架,从商帮这一商业组织的角度来分析和探究组织的建立在晋商垄断地位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晋中地区的外宣工作起步较早,1989年就设置了外宣科,并把它一直放在应有的位置上。几年来,我们的外宣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有些工作应当说还有了一定的创造性。如在文化旅游产品和晋商大院文化的开发上,我们与北京电视台建立了业务联系,拍摄、输送反映晋中民风民俗、风景名胜的专题片。电视片播出后,外界不仅知道了晋中有个大寨,而且还知道了晋中有两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4座晋商大院。通过参观这些名胜古迹,可以进一步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晋中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大”的召开,让九亿农民感到非常振奋,其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规划给人们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蓝图。日下,正在央视六套热播的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讲述了晋商昔日走过的繁荣之路,好像也昭告着山西大地将再次步入鼎盛与辉煌。  相似文献   

11.
2003年是山西省省会太原市建城2500年,太原市委、市政府将举行主题为“让吐界了解太原,让太原走向世界”的系列招商旅游活动,以文化交流为平台,向世界展示太原悠久灿烂独具魅力的历史文化、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及其优势项目和投资环境,把一个崭新的太原推向世界。太原古称“晋阳”,自古就是中国重要的文化、商业都会。此处拥有晋祠、永祚寺、龙山石窟等国家和省级文物保护旅游景点近30处。太原民风淳朴,自古重商、亲商、爱商,是晋商文化的发祥地,晋商向以诚信为本,纵横商海数百年。  相似文献   

12.
<正>纵观日本近代历史,教育在抵御西方列强的政治、军事和文化压力,以及迅速推进国家近代化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在"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的口号下,日本教育在明治时期得到了迅速发展,为日本国力的提升提供了动力。而另一方面,自明治时期起,近代日本学校教育开始将"忠君爱国"的国家主义思想作为教育领域的主要纲领,各级学校成为明治政府对学龄少年儿童进行"忠君爱国"的国家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自由主义思潮是西方自由主义思想与近代中国自由主义传统相结合的产物。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是新世纪以来的自由主义思潮研究进行述要,是研究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主要涉及到四方面的内容,即:自由主义的涵义以及中国自由主义的理论来源、近代中国自由主义的发端与发展历程、近代中国自由主义的类型及其特征、自由主义没有成为近代中国选择的原因及其评价等。我们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下,加强自身的理论建设,更好地揭示自由主义在中国的当代命运以及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4.
刘扬 《文化学刊》2009,(5):152-157
寺庙是中国最为普遍的一种传统公共空间形式,深深扎根于民众日常生活之中。近代东北区域社会公共空间发生极大的变化,但无论在偏僻的乡村,抑或繁华的城市,东北寺庙都是普通大众最重要且平等使用的公共空间。近代东北寺庙这种传统公共空间成为东北地区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宗教信仰空间、日常生活娱乐空间、商业活动空间,展现了东北区域民间社会日常生活状况和近代复杂历史背景下的社会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步入近代之前呈现出较明显的稳定性。但到了近代,随着国门被迫打开、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中西方文化冲突加剧,中国传统文化也发生了相应变化。本文主要对近代西方文化传入中国的方式和西方文化对传统文化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传统文化在近代中国演变的历程,并概括出传统文化在近代中国演变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文化学刊》2008,(3):9-9
赵凤玲在《中州学刊》2007年第6期撰文指出,从近代以来西方节日文化东渐的过程来看,中国近代节日呈现出多样性和融合性、近代性和古代传承性、世界性和民族  相似文献   

17.
我们要进一步深化中国近代思潮研究,第一,就必须对"思潮"的涵义进行研究和讨论,搞清楚自西方传入的"思潮"在西方的"本义",以及我们是在什么样的涵义下使用西方传入的这些"思潮"之概念的,二者之间的差异何在。至于那些学术界存在着不同理解的非外来的"思潮"概念,我们要经过讨论,达成基本共识。同时,要特别注意多种思潮在某一思想家身上的重叠。第二,要加强对中国近代思潮的中外思想资源的研究,搞清传入中国的西方思潮在西方的生成、发展、流派、演变,以及它们是何时和如何传入中国的,其生成、发展、流派和演变对中国的影响,搞清中国本土的思想资源是如何影响中国知识界对西方思潮的选择和接受的。第三,在研究思潮史时,必须把研究对象放置于历史发展的脉络中,动态地研究它们在不同历史阶段或时期的演变,这样才能对它们做出实事求是的科学评价,尤其要重视世界局势的变化,特别是西方局势的变化对中国近代思潮发展和演变的影响。第四,除了要动态地研究近代思潮在不同历史阶段或时期的演变外,还应加强对近代不同思潮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特别是相互影响、相互吸纳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90年代中后期,随着乔家大院的走红,位于祁县古城东大街路北的渠家大院、太谷县的曹家大院、灵石县静升镇的王家大院也相继整修布展开放。可以说,这4座晋商宅院犹如中国民居的四大名旦,是让游人大饱眼福的民居建筑奇观。  相似文献   

19.
五四时期中国先进分子对中国文化发展道路的探索,是在近代中国民族与文化双重危机的背景下展开的。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不仅对中国革命,也对中国文化发展道路的选择产生重要影响。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文化终于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中走上了正确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0.
在近代教育史上,国语(文)教科书选录外国翻译作品是一个具有标志意义的事件。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近代社会对西方文化的逐步容纳。反映在教育领域,促成该事件的主要原因就表现为:外国翻译作品在白话、思想主题和写作技巧等方面所具备的特点,能够满足近代社会对国语(文)学科的新要求。一方面,近代社会变革对国语(文)学科提出了新要求,即"学习普通语言文字,养成发表思想之能力,兼以启发智德"等,而传统作品的文言词汇、句法、主题、写作技巧等无法准确表达近代出现的新事物和新思想;另一方面,外国翻译作品的新词汇、新句法、先进思想、写作技巧等特点,使其能够满足近代社会对国语(文)学科的新要求。于是,外国翻译作品得以顺利入选国语(文)教科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