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壮族是广西古老的土著民族,拥有绚烂多彩的传统文化,但随着当代社会城市化的推进,壮族传统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各种新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与壮族传统文化大相径庭,因此,壮族文化的传承要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首先要端正态度,正确认识文化传承是民族群体的一种自我完善;其次要大力培养年轻一代民族文化传承人;最后在保护民族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注重民族文化创新,使文化开发和传承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2.
《文化学刊》2009,(6):62-62
无极在《实践》2007年第5期发表《略论草原文化的底蕴、内涵和创新》一文,他指出,草原民族在与中原民族不断融合并受中原文化深刻影响的历史进程中,不仅在军事、政治、经济、法律等制度方面有许多惊世骇俗的创举,而且在语言文字、宗教哲学、天文历算、石窟寺庙、音乐歌舞等精神领域也有不胜枚举的独特创造。所有这些创举和创造,又几乎无一不在表明草原文化是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一致性和在整个世界文化系统中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3.
唐踔 《文化学刊》2010,(6):74-78
文化交往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带给中国民族文化的不仅仅是大好的机遇,同时还有更严峻的挑战。牢牢地抓住机遇,勇敢地面对挑战,多措并举,维护民族文化安全,发展民族文化,提升民族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4.
论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 ,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文化全球化、一体化具有现实性与不可能性。现实性在于物质性文化与表层的精神文化全球化、一体化是可能的、现实的 ;不可能性在于各个民族深层文化的原本的多元性特征和国家、民族赖以生存的文化传承、民族文化精神以及民族文化心理积淀、文化素质所形成的文化价值、精神使然。多元文化中存在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 ,两者相遇 ,通常是冲突与融会 ,当今则是冲突、融会 ,还有被快速的销蚀与消灭 ,存在不同文化的自身价值与其自卫 ,实在难以达到一体化的。世界文学是各个国家、民族优秀文学的汇集 ,很难说是某种独立的文学形态。不同文学之间存在趋同性 ,但并非一体性 ;文学在交往、融合中创新 ,获得新质 ,同时又存在民族文化的认同 ;文学受到现代性的制约 ,具有开放的世界性倾向 ,但又受到本土化、民族特性乃至民族主义取向的影响。文学的生命力在于民族性与世界性之间 ,而不是越是世界的就越是民族的 ,也不是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文学既是开放的民族的 ,又是世界的 ;既是世界的 ,又是民族的开放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进入脱贫攻坚的决胜期,肩负着2020年必须实现全面脱贫的历史使命,民族地区一直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点。广西河池市都安县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以都安瑶族文化长寿养生特色小镇建设为契机,探索在扶贫大背景下特色小镇在其中起到的意义和作用。提出了"民族文化+"的扶贫新模式,从民族品牌建设为引领,从"民族文化+旅游""民族文化+产业""民族文化+人才""民族文化+创业""民族文化+就业"5个方面为抓手,紧抓特色小镇发展优势,提出针对性的扶贫路径和扶贫模式,助推都安县扶贫攻坚战,也为全国其他民族地区的扶贫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乌兰牧骑,蒙古语意为"红色的嫩芽",意为红色文化工作队,是一个集内蒙古民族特色于一身的基层艺术表演团体,现已成为一支草原文艺轻骑兵,在祖国的文艺事业发展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新时代,分析乌兰牧骑"宣传党的声音""繁荣草原文化""服务人民群众"等对指导其他文艺团体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优秀的企业文化只有根植于特有的民族文化,才能形成强大的竞争力.文章在阐释民族文化与企业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结合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借鉴国外先进的理论方法,推动我国企业建设富有竞争力和活力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8.
杜华国 《文化学刊》2015,(2):121-125
基础概念的厘定是学科建设的基石。"少数民族电影"的概念自"少数民族电影"诞生起就有着所指的模糊。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民族电影、少数民族母语电影、影视人类学片等都在指称着"少数民族电影",其概念有过争议和讨论,但大多是在"少数民族电影"文化本体论下进行的。"少数民族电影"显然是类型视角下的称谓,本文以类型方法论初步界定"少数民族电影"概念,并对与之相关联、容易混淆的学科进行了区分。  相似文献   

9.
《文化学刊》2012,(6):11-11
金毅在《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3年第2期撰文指出,民族节日存在于一定的人们共同体中,在一年之中有固定的或不完全固定的活动时间,以开展有特定主题而约定俗成的社会活动日。在民族节日期间,民族文化表现得最具体、最充分、最集中。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民族节日文化是民族节日与民族文化内容的有机整合。民族节日文化之所以还广泛地存在着,是因为它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对社会经济文化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现时看来,民族节日文化大致还在以下九个方面发挥作用:民族凝聚功能、人际调节功能、心里制衡功能、生产导向功能、文娱体育功能、宣传教育功能、文化承递功能、文化传播功能、商品纽带功能。  相似文献   

10.
<正>先进文化的引领,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崛起的前提。中国必须有自己的话语,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穷兵黩武,而是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1)话语权指行为主体价值的影响力,话语权不是强制性的"硬权力",而是在话语得到广泛认同后产生的自愿服从和追随的"软权力",其实质是一种权力关系,具体表现为话语的建构权、解释权、掌控权。本文在系统分析西方价值  相似文献   

11.
城镇化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受生产力发展所决定的自然历史过程;二是人们的生存方式改变的过程。城镇化带给人们一个全新的生活方式。城镇化在草原文化区的推进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由此引发了草原制度习俗文化的传承与革新的问题。当代能够代表草原文化的主体民族主要是保持着游牧生活方式的蒙古族,他们所代表的草原文化是生态文化,因而,即使是在现代城镇化的进程中也具有传承价值,这主要表现在他们所具有的物质生活方式、精神生活方式和社会交往方式各方面所具有的内在价值上。以新巴尔虎左旗阿木古郎镇的巴音塔拉嘎查为例,可以观察到城镇化进程中草原文化的制度习俗文化是如何进行自我调适的,即传承和革新的。  相似文献   

12.
正以纪实风格为基本特征、以文化传承为现实目标的纪录片,是中国推行文化外交、传播民族价值观念的重要影像载体。面对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与对外传播的"文化逆差",如何在拍摄主体选择、叙事模式创新、对话式语境构筑等方面跨越东西方文化障碍,是中国纪录片践行"影像大使"文化责任、实现民族观念国际表达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13.
流传于我国一些民族地区的傩舞,是人类早期文化和民间艺术的"活化石",它向人们传递着古老的文化信息。这种民间风俗,折射出人们对自己民族文化生态的深深眷恋。至今尚存在于青海同仁县年都乎村的"於菟舞",就是这样一种古老而又极富生命力的珍贵古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14.
祭祀仪式是群体借由祭祀活动表现对主宰自己命运的神灵或祖先的尊重、崇敬,并表达内心需求、期许生活美好等意义,但不同的行为表现隐喻着不同的文化内涵,本文以汉族"春节"与回族"古尔邦节"中祭祀仪式作比较,具体分析其民族文化内涵及普同性功能。  相似文献   

15.
《文化学刊》2009,(6):16-16
袁建新在《黄河之声》2009年第9期撰文指出:历史的实践再次证明,艺术的评价是绝对不能把接受者的感情排斥在外的,只有懂得生活,热爱生活的人,才能懂得民族艺术的真谛。越是扎根于民族土壤的艺术越具有顽强长久的生命力。真正民族的东西,也是最为世界所接受的东西。草原民族文化艺术,它代表着一个民族更深更广的文化背景,它的文化内涵来自中华的民族文化沃土,它净化了人的思想灵魂,升华了人的浩然正气,讴歌了人们的心灵。  相似文献   

16.
中国自古是一个多梦的国家。反映在电影中有表现老子的"无为梦"、孔子的"大同梦",还有表现百余年来的"强国梦",这些影像显示着人们面对个人、集体、国家时寻求和谐发展的渴望与追求。但当前中国电影在表现"中国梦"中,尤其是在具体阐释"中国梦"的文化内涵方面,如在对待民族文化经典、社会现实问题和国家形象等理解与表达上,中国电影整体上有着令人期待的上升空间,与国际电影接轨尚存在着一  相似文献   

17.
文化多样性     
正在文化多样性背景下,不同文化间需要有创建的交流。费孝通先生曾强调世界各民族的文化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句话不仅适合世界各民族,同样适用于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文化多样性的终极作用是提升人类自身。文化的民族性、多样性是整个民族文化生存与发展的根基。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我们需要一种能够代表国家民族、彰显文化特性、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征的"身份",进而达成一种基于文化自信之上的文化间的相互欣赏与赞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民间舞蹈是中国古代民族根据当时的物质与精神生活创作的,不同程度地积淀着民族心理、审美情趣、风俗习惯等文化现象.民间舞蹈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艺术再创作的过程,在传承过程中具有三个显著的特性,即群体性、民俗性和人类文化性.民间舞创作应该拥有多元并举的局面,在"传统"与"现代"这个永恒的话题中写下当代"中国民阃舞创作",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草原文明形成的文化标志有三个方面:草原文明的根基产生于草原特有的“群牧”的经济形态;草原文明的物质文化载体是其“细石器文化”传统;草原文明的文化载体依托于其“以自然为本”的文化特色。草原文明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草原文明是长城内外多民族文化“趋同发展”的重要动力资源。草原文明推动了人类文明传承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正>作为集视觉听觉于一身的媒介,纪录片在跨文化传播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纪录片被视为促进不同民族国家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因为它具有"真实与深度的特征和跨意识形态、跨文化、跨民族的属性"~((1))。通过纪录片,观众们能够更容易扩大眼界、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新世纪以来,新的纪录片观念、方法不断进入中国人视野,中国纪录片人不再满足于"拿进来",也越来越注重"走出去"。愈来愈多的中国纪录片通过参展、参赛和版权交易等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