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晓宁  马毅 《文化学刊》2008,(6):146-152
现代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大学存在的本质内涵。大学精神之于大学如同人之于灵与肉,它与大学的存在发展共生共存、紧密相联。现代大学精神的内涵包括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批判精神和和谐精神,其内在或终极指向的是科学的人文精神。在我国现实的教育中应从强化人文教育、高扬人文精神;促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倡导创新精神与追求卓越信念;营造科学、民主、和谐的理想环境四个方面入手来培育大学的人文精神,引导人本真地存在。  相似文献   

2.
大学精神对于大学文化的建设有较大意义,在提升大学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大学精神的建设需要与时代发展相适应。塑造大学的魂,既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客观要求,也是发展大学的文化特色、增强大学的凝聚力、感召力,提高大学竞争力的内在要求。以人为本是大学精神的核心;思想解放是大学精神的体现;学术创新是大学精神的源泉;承担责任服务社会是大学精神的根本。  相似文献   

3.
蓝燕 《职业圈》2007,(6S):62-63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之下,如何构建传承文明、培育智者和整体提高国民素质的现代大学直接决定了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在精神、思想、知识领域可以达到的水平。现代大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与日俱增,把握时代脉搏,创新大学制度,是化解当今大学所面临的危机与困境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4.
蓝燕 《职业圈》2007,(11):62-63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之下,如何构建传承文明、培育智者和整体提高国民素质的现代大学直接决定了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在精神、思想、知识领域可以达到的水平.现代大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与日俱增,把握时代脉搏,创新大学制度,是化解当今大学所面临的危机与困境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5.
曾华 《文化学刊》2008,(6):153-158
大学精神是大学本真的体现,是大学生命力延续的应有动力。大学精神充满了丰富的内涵,同时大学精神也有着普遍性与特殊性兼容的特点,每所大学既会体现共同的追求,又会产生自己独有的理想境界。现代大学精神与人文传统有着紧密的联系,二者互相丰富与内化着对方。但是随着日益多元化社会的出现,大学精神日渐式微,失落的状态显现无遗,如何重拾昔日的大学精神就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的目标与追求。  相似文献   

6.
大学对社会、对人的生存发展起着巨大思想导向作用,大学人文品格是人文价值和人文精神的最大程度展现。精神品格、教学品格、学术品格是大学人文品格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7.
文化实践是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这种实践形式是源于不断丰富发展的社会实际,也是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理论的现实进化。教育的本质是文化的,大学教育的本质即是在知识的生产与传承过程中,以体现学术的专业高深性为标志的塑造人的文化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8.
大学精神文化越来越成为提升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行为层面的文化是易于模仿和移植的,只有大学精神文化才是最深刻、最持久的大学之魂和个性品质。本文就大学精神文化与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关系入手,分析当前大学精神文化对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影响,以探寻大学人如何提炼培育现代大学精神文化,提升大学核心竞争力之道。  相似文献   

9.
洪刚  汪明峰 《文化学刊》2012,(3):145-149
西方现代大学和中国古代书院的精神传统,作为大学精神建构的资源,是重新审视现代大学教育的焦点和挖掘的对象,大学的精神传统是长期积淀而成的稳定的、共同追求的理想和信念,是大学生命的源泉,是大学精神的灵魂、精髓和内核,是对大学的生存、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思想导向,本文通过重温大学的内涵和回顾大学精神传统,探讨大学教育的目的和使命,以明析大学教育中师者和学生的价值定位,从而突显大学固有的精神意蕴和精神传统。  相似文献   

10.
《文化学刊》2010,(3):123-123
<正>黄子杰、程广文在《教育评论》2009年第3期撰文指出:大学的任何行为反映了大学文化,折射的则是大学精神。作为观念中抑或实践中的大学,无论其行为的哲学基础是"象牙塔"还是"服务站",在与社会互动过程中应保持自身应有的精神。没有大学精神,就  相似文献   

11.
《职业圈》2006,(2)
科学史从历史事实出发,总结科学发展的历史经验,揭示其发展规律。它是科学精神的最集中的载体,能够帮助人们超越一堆事实和定律组成的固定体系,掌握严密的科学方法,发扬向教条主义宣战的批判精神。普及科学史知识有助于提高我国国民素质。正确认识科学史的功能,对于科学本身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大学精神内涵、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大学精神在大学发展中的主要功能,并阐述了高校如何培育大学精神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把师德建设纳入到大学精神培育和弘扬的大格局中来,有利于形成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氛围。教师是培育和弘扬大学精神的主力军,师德积淀和锤炼是大学精神形成的前提和基础,立足于培育和弘扬大学精神,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制度上严格管理、环境上积极营造3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4.
大学作为文化的载体和文化的积淀,承担着提升民族素质和传承文明的重任。面对大学的大众化、商业化和世俗化,日渐严重的大学生就业难现象,以及可以预见的生源的逐渐萎缩,必须树立危机意识,探寻建设大学文化的新路径,包括强化大学的知识本位与学术功能,强调回归大学的文明教化作用,推动大学管理体制创新,加强大学符号识别,扩大社会辐射等,减轻现代性与传统性的冲突,使大学文化振兴成为我们民族文化复兴的先声。  相似文献   

15.
大学阶段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阶段,大学阶段的学习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大学生要尽快地掌握大学阶段的学习规律,以积极的心态和科学的方法,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和他人的关系;学做人与学知识的关系;成绩与能力的关系;自律与他律的关系;课内与课外的关系;身体与心理的关系,实现自身的健康、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引言 大学是传授知识的殿堂,培育社会公民的圣地。大学教育的本质在于通过科学研究创造、积累知识并实现文化的薪火相传。“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优秀的大学不仅要制定明确的行动目标,建立独具创新活力的大学文化载体,更需树立先进的科学教育理念。因而,需要确立清晰的大学精神、教育理念和办学模式。 本期“文化观点”精选一组有关金泽工业大学的办学宗旨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以及办学经验的文章,供研究大学文化参考。  相似文献   

17.
赵亚平 《文化学刊》2008,(6):142-145
中国共产党经历过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的精神实质是与旧思想、旧传统和旧的条条框框相对立的一种崇尚超越、崇尚科学、崇尚创造力的自我超越的先进思维模式和积极的精神状态。十七大后新一轮思想解放运动确定新的发展观就是实践创造论、辩证发展观和自我批判精神相结合的发展观。高校各级领导干部的责任是正确认识解放思想的实质意义,积极思考把解放思想和建设高品位大学的目标结合起来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8.
刘金寿 《文化学刊》2008,(4):155-158
大学科学素质教育课程不但要传授知识,而且更应该通过知识背后的人文历史背景,展示学科文化,产生文化效应,让学生领略一种文化、感悟一种精神,在绵长醇香的回味中得到精神熏陶。  相似文献   

19.
大学的教育精神凝聚在大学"校训"里,目的是将其铸造于大学人的生命中,激励大家在尽善尽美的理想中奋进,直至生命终结。慎读、铭记这些"校训",传承大学教育的根本传统,将育人、博学、笃行、笃志作为大学教育的精神宗旨,使其成为每个大学人追求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20.
"育人为本"是大学存在的第一要义和"科学为根"是大学存在的价值基础是早已被实践证明了两个极其重要的大学哲学观,它们共同构成了大学存在的根本以及大学应有的文化品位和崇高理想。近一个多世纪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大学逐渐融入到社会中去,面对外部世界越来越强烈的种种挑战和诱惑,当前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一种大学精神衰微现象,其突出表现是一些大学在积极应对文明社会众多领域不同层次广泛需求的同时,不能自觉地坚守应有的文化品位和崇高理想,时代呼唤当代大学实现新的文化觉醒。通过研究,人们认为,在当代,大学继续坚守应有的文化品位和崇高理想的关键是确立"‘文化为魂'是大学赖以存在的精神支柱"这个崭新的大学哲学观,它既深深地蕴涵在"育人为本"是大学存在的第一要义和"科学为根"是大学存在的价值基础之中,又是时代精神的深刻反映,大学理性正在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相互融合的基础上向和谐理性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