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千姓是一个多源姓氏,其发展是一部迁徙史,历经时间的雕琢,记录着时代的痕迹,最终形成了以"团结""孝贤"为核心的千姓文化。其"天下千姓是一家"的家族理念就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秘千姓的起源、迁徙及发展概况,是千姓子孙寻根问祖的重要途径,也是后人对先祖的认可。  相似文献   

2.
闻之 《生态文化》2009,(3):47-47
王桂君,山东省冠县人,原任山东省冠县林业局局长。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林业书法家协会会员。早年师法欧体,后专攻王羲之、赵孟顺行书及怀素小草。在《书法导报》等全国十余家报刊发表作品百余篇。2004g-2月,在“金猴之春”中国楹联书法大赛中荣获金奖;2005年,在第二届“盛世中华杯”中国美术书法作品大赛中获金奖,并被授予“中华书画艺术精英”称号。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一些较为典型的原始初姓与感生神话之间的关系予以剖析,认为“姓”之所出,源于“因生以为姓”,所以,姒姓犹言苡所生,子姓犹言卵所生,嬴姓犹言燕所生,姬姓犹言足迹所生,姜姓意为羊所生,姚姓意为桃所生。其原生态的文化内涵即是反映了原始初民的生殖崇拜和图腾崇拜观念向祖先崇拜的演进。而从社会形态来说,则反映了母权制氏族社会向父权制氏族社会的转变,以及家族公社向家族私有制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影响中国茶文化史的瀑布仙茗》一书,系余姚市茶文化促进会编撰,前不久由中国文史出版社正式出版。有识之士推荐它为好书,堪称一项茶文化工程。深究绿茶之源茶源于中国,兴于亚洲,传播于世界,茶的故乡在中国。而茶的原产地在哪里?中华大地上关于茶的原产地有多种说  相似文献   

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是推动我国社会发展、向世界展示中国魅力的重要工具。当今时代不断进步,要求我们重新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而实现中华优秀文化的生生不息、延绵发展。因此,本文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主线,回溯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历程,找寻其遵循的原则,并进一步探讨如何转化发展使之与当代文化及现代社会相协调。  相似文献   

6.
正青田印石千秋誉,谁见灯光胜月光。6月28日,由中国印学博物馆、杭州青田印石艺术馆主办的"国宝灯光冻印石展"在中国印学博物馆开展,共展出青田石雕研究院院长夏可承收藏的近百年来出矿的珍品灯光冻印石百余方。"这次展览展出的灯光冻印石,夏可承得之绝非易事。"著名书法篆刻家张耕源说,"在我刻过的印材里,青田灯光冻是刀感最佳、最让人得心应手。"灯光冻印石,素有"印石之祖"美誉,系中华"印石三宝"之一。大收藏家吴湖帆先生曾感慨:世传灯光冻为石章中至宝。  相似文献   

7.
在2012年1月31日召开的河北省文明委第十七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有关领导解释了"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名称的涵义。"善"就是引导人们讲道德,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和新时代的雷锋精神,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厚德重义的燕赵风骨;"行"就是实践,引导人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平凡事做起。提倡乐于助人、诚实守信、孝老敬老。"善行河北"不仅是在提倡善行善举,也是对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本文从"善行河北"之乐于助人与中华传统美德相一致、"善行河北"之诚实守信与中华传统美德相一致、"善行河北"之孝老敬老与中华传统美德相一致三个方面来论述"善行河北"对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  相似文献   

8.
徐勇 《文化交流》2014,(11):20-22
湖商蔡声白开丝绸模特表演之先河,影片《中华之丝绸》走出国门 时间定格在1927年12月的一天。上海,湖商蔡声白所在的美亚丝绸厂时装表演队,借座上海先施公司时装厅举行了专场表演,表演还约请了当时的著名演员黎莉莉(钱壮飞之女)、陈燕燕等加盟,这是中国首次丝绸模特时装表演,新颖华丽的时装展示,吸引了人们的眼光,表演大获成功,这场表演同时拍成了电影。此前,蔡声白邀请电影摄影师陈惟中到美亚任职,专事电影拍摄,专门深入乡间桑林、村户蚕房和市镇的丝绸企业,把种桑、养蚕、缫丝、织绸等中国传统的丝绸文化精心拍摄下来,又和时装表演的场景合成一部纪录片,名为《中华之丝绸》。  相似文献   

9.
泉·坡·樹     
一我的家乡属川南浅丘地区。那一个个小山丘像刚岀屉的馒头,给人以醇厚、馨香、舒适之感。它的骨骼是坚硬的岩石,撑起刚直的脊梁,彰显着铮铮骨气。那些坐落在小山脚下的山村,像依偎在父母脚下的小孩子,睑上洋溢着含笑的温情。其中一个土名叫"汪家街"的小山村,是我的衣胞之地,这是一个聚族而居的小山村。奇怪的是,村里人大多姓秦,却没有一人姓汪。这不由让人联想到一个丢失历史的王朝—一西夏。汪家街丢失历史了么?  相似文献   

10.
泉·坡·树     
我的家乡属川南浅丘地区.那一个个小山丘像刚出屉的馒头,给人以醇厚、馨香、舒适之感.它的骨骼是坚硬的岩石,撑起刚直的脊梁,彰显着铮铮骨气. 那些坐落在小山脚下的山村,像依偎在父母脚下的小孩子,脸上洋溢着含笑的温情.其中一个土名叫"汪家街"的小山村,是我的衣胞之地,这是一个聚族而居的小山村.奇怪的是,村里人大多姓秦,却没有一人姓汪.  相似文献   

11.
中华饮食文化之发达,与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息息相关。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曾说:“烹调之术本于文明而生,非深孕乎文明之种族,则辨味不精;辨味不精,则烹调之术不妙。中国烹调之妙,亦足表文明进化之深也。”北方游牧民族饮食文化作为中华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具有民族的特点、地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有着"日本战略之父"之称的大前研一是国际著名的企业策略家及经济评论家.大前研一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理工系,之后获得东京工业大学核工业硕士、麻省理工学院核工业博士学位.曾任麦肯锡公司日本分社社长、公司董事、国际著名企业顾问,被英国<经济学家>杂志评选为"全球五位管理大师"之一.  相似文献   

13.
正5部分典,7册书,1500余万字,囊括了中国古代森林资源及林业科技与文化的全部重要资料——2014年12月,在历经8个寒暑的艰辛编纂之后,《中华大典·林业典》终于全部出版。这部皇皇巨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集古代林业经典之大成的类书,也是有史以来林业领域最重大的一项文化工程。《中华大典》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建国以来最大的文化出版工程,2006年被列为国家文化发展纲要的重点出版工程项目。《中华大典》以现代科学分类方法,收集上自先秦、下迄辛亥革命的古代文献资料,收书  相似文献   

14.
在辽代,渤海人与契丹统治者有着灭国之仇,所以二者总有一种民族对立情绪,虽然有的渤海人在辽代也得到重用,但从总体来看,渤海人在辽代的社会地位还是相对比较低的。到了金代,由于金朝统治者提出“女真、渤海本同一家”的口号,所以渤海人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成为女真统治者的盟友。许多辽东的渤海大姓在金代政权当中担任显赫的官职,他们之中还有的与金皇室联姻,故辽东渤海人与金朝统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对金朝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南阳出土的汉画像石不仅是精美的古代石刻艺术品,也是研究汉代社会文化的宝贵资料,具有很高的价值。其画像内容折射出汉代南阳独具特色的社会风貌,主要体现在五方面:社会经济繁荣,贵族奢侈享乐;舞乐艺术繁荣,娱乐生活丰富;礼仪文化形成,百姓尊礼守节;民众崇战尚武,习武之风俗盛行;崇尚仁义道德,教化四方百姓。  相似文献   

16.
华裔新生代的双重文化身份特征,具有传承和传播中国文化、促进双方文化交流的多重优势。他们对中华文明的身份认同感能够促进中华文脉在海外华人华侨中的赓续与传播,在推动文明对话、实现文明互鉴中发挥积极作用,是融通中外的重要群体。对华裔新生代的文化传播活动,既要呈现中华文化的表征符号,又要体现内涵于表征中的精神意向;既要展示中华文化的根之所在、魂之所系,又要使这种同根同源的文化成为其梦之所萦。因此,传播主体要以传播效果为导向,在时机把握、符号选择、叙事方式方面要与受众的结构特征、接受心理、情感需求高度契合,以符号化、艺术化、故事化、视觉化相融合的表达范式进行传播,体现中国形象的亲和力、中国文化的感召力和中国国际传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中华茶文化与"一带一路"具有双向互动的关系。"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华茶文化的传播与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中华茶文化也可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中华茶文化在推进"一带一路"内涵式建设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中华茶文化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价值达成需要通过产业升级、文化创新、制度建设、跨文化交流等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8.
唐河大刀面     
河南唐河大刀面起源于清朝初期,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据传,清朝乾隆皇帝南游,路过泗洲府(古唐河县名),品尝大刀面之后赞不绝口,下旨御封为“天下第一面,中华一绝”之称号,后被御膳房选列入京,专供“御  相似文献   

19.
沙舟 《文化交流》2016,(2):68-69
正去年底,"东方文化论坛"之"茶与人类文明"研讨会在中国茶叶生产和中华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杭州召开。这次研讨会由杭州市发展研究中心、浙江省文化艺术研究院联合主办。研讨会就茶与人类文明、茶文化的核心价值、茶文化的传播、茶文化遗产保护以及"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茶文化及杭州"中国茶都"建设的转型升级等有关问题开展讨论对话。中华茶文化的核心理念是"和",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加大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力度,日益重视传统文化。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养料的汲取和继承。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也是我们国家的"魂"。中华传统文化中"道德"的内涵对今天社会建设更有不容忽视的作用,我们要从传统文化中找到新时代道德建设的路径。同时将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用新观念来阐释,用新方法来实践,使其在新的历史环境中再次散发光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