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是人类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不仅是当代人的职责,更是实现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围绕成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漆器开发的价值、问题和策略,阐述应用3D打印技术在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我们已经步入了新媒体时代,新媒体对于很多行业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而言亦是如此。本文以新媒体多元化形式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为分析对象,首先介绍了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形式,接着阐述了新媒体形式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实现形式,以便可以进一步做好新媒体多元化形式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保护。  相似文献   

3.
《文化学刊》2010,(5):12-12
安葵在《文化遗产》2010年第1期撰文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复杂工程,既具有学术意义,又与社会生活有密切联系;包含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因此要避免认识的片面性,不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狭隘化,不要把民间文化与文人文化对立起来,不要把保护传统文化与文化创新、社会生活现代化对立起来,不要把保护与利用对立起来。  相似文献   

4.
我国以往惯用的"民间文化"(或"民族民间文化"),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创立、我国已接受采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两个术语及其含义之间,并不能简单地划等号,二者之间是存在差异的。新造的祭典项目,有悖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宗旨,应该尽快刹车,回到正常的"文化理念"上来。在非遗的评价上,不能只运用社会政治的价值观作为唯一的标准,还必须顾及到其他许多方面的价值观或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5.
地方高校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人才、教育、学科专业、技术设施等方面有着潜在优势,其实现"非遗"保护工作的途径主要有以先进技术实现数字化保护,以学术科研提供理论支撑,以学科建设培养"非遗"项目传承人,结合校园文化建设促进"非遗"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命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文化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新媒体时代,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创新实践,实现文化与科技融合互动发展,从"口授心传"到数字化传播,运用现阶段可实施的数字技术手段,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多方位诠释、展示和传播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7.
<正>目前,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成为我国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主要方向和重点内容。随着国家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力度,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俗话说"百里不同俗",生活在不同地域的各族人民受到居住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物质生产民俗活动也显示出各自的差异。少数民族文化历史悠久,种类丰富,覆盖音乐、舞蹈、建筑、医学、历算、文学等许多方面,以物质文化、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用薄薄的一张纸托举世界文明向前迈进了一大步。铅山连四纸制作技艺毫无悬念地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凝聚自然之精粹的传统手工造纸技艺正面临巨大的生存危机,本文将主要针对"非遗"文化视角下铅山连四纸的保护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加强传统手工造纸保护和发展的策略及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在我国劳动人民实践生产中诞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从活态保护视角下进行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利用研究,可以在保护与推广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提升经济效益,有助于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期的继承、保护与传播。  相似文献   

10.
杨茵 《文化学刊》2024,(3):112-115
非遗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随着全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动画作为一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媒介,将非遗文化融入其中,不仅可以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还可以拓展动画的艺术内涵和商业价值。如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文化与动画IP设计有机结合,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承,是当前动画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