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正>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正在快速推动传统媒体的转型,以及媒体融合的进程。在全媒体时代,从媒体运作到经济模式、个人消费方式和个体社会表达都产生了深刻变化,最终影响政府治理,以及政府形象的塑造与传播。在新的网络环境和全媒体的传播语境下,媒体融合不再仅仅是媒体的转型需要,它打破的是旧有信息传播模式下的社会关系的架构,因此将在人际沟通、政策传播、政府形象塑  相似文献   

2.
在新媒体时代,信息的开放和共享颠覆性地改变了原有的舆论生态和传播环境,能否构建一个符合大国地位的新型国际传播体系已成为我国顺利进行各项国际传播工作的关键。媒体融合作为一场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在削弱发达国家话语霸权的同时,也为我国加快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和提升国际话语权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在媒体融合背景下,中国的对外传播应不断聚焦、聚众、聚力,扩大"至"的范围,产出"质"的内容,挖掘"知"的深度。对外传播媒体应顺应趋势、踩准节奏,以一种更加开放的心态拥抱互联网,从传播理念、原则、内容、方式等多个方面入手进行战略和战术的设计,驱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通过重塑结构、再造流程、聚合平台,实现向新型主流媒体的转型,努力探寻迈向智慧全媒体生态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3.
正官方统计机构最新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已经超过9亿。这是一个关乎传媒行业生死的数字,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化,代表着在传播技术突破、传播平台更新的推动下,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正在深度融合,大众传媒与自媒体、大众传媒与社交媒体的界限正变得日益模糊,我们获取新闻信息的渠道,正不可逆转地流向"指尖",流向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各类社交媒体。作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新闻对外报道,利用社交媒体进行传播,甚至运用社交媒体的传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战略部署。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讲话中擘画了"加强顶层设计和研究布局,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的方向和路径,强调用战略传播思维推动国际传播的转型升级,将对外传播从以往由宣传、外事、文化等部门和外宣媒体、涉外文化机构负责的事务性工作,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新高度。在当前国际舆论生态日益复杂化及新冠肺炎疫情和社交媒体技术崛起等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国的国际传播事业面临新挑战。然而,机遇与挑战总是并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国际传播的精准触达、精准覆盖和精准传播提供了物质基础,中国的国际传播更加注重精准化传播。在我国初步构建起多主体、立体式的大外宣格局,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显著提升的背景下,如何从理论与实践上加强和改进精准传播能力,是应对新形势下国际传播一系列挑战必须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应用程序(APP)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即讯息,是人类感知能力的扩展或延伸",而手机凭借其高度的便捷性和兼容性,成功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真正实现了用户和媒体在时空中的无缝衔接和自由切换。新媒体时代国际舆论的复杂变化给外宣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对外传播需要不断从粗放型的传播方式向精准传播的方向转型。《中国新闻周刊》英文版APP(NewsChina)自2016年5月运行以来,聚焦中国舆情,倡导精准传播,受众定位西方国家的中产阶层和社会精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国际受众大规模向社交网站、移动客户端等数字平台迁徙,新媒体已经成为国际传播的兵家必争之地。不同于传统媒体"西强我弱"的传播格局,我国新媒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不大,从战略层面考量,新媒体是我国国际传播的重要突破口之一。~((1))从实践来看,中国主流媒体和民营媒体机构纷纷利用国外新媒体平台和自有新闻客户端拓展国际市场,微信、微博等本土新媒体公司也跨出国门,在其他国家和地区拥有数量可观的用户。  相似文献   

7.
正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和新兴科技应用的涌现使国际国内传媒发展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大量新的媒体形态、媒介终端及信息传播平台的使用日趋普遍,传播形态更加丰富,迫使传媒业纷纷变革生产组织与传播方式。新华网围绕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积极探索新闻信息集成服务,推进内容生产、传播渠道、多媒体业态等战略转型,打造提供个性化、对象化、专业化新闻信息集成服务的创新平台。  相似文献   

8.
正一、引言当前,中国形象研究关注的重点问题是中外媒体如何建构中国形象以及这种建构何以影响到他国民众对中国形象的认知。1在传统媒体时代,媒体机构的确是占据主导地位的中国形象塑造者,有能力设置公共议程,选择公共话语的阐释框架,影响国际民众对中国形象的认知。然而,随着信息与传播技术的革新以及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互联网已然成为全球公众获取信息与知识、参与公共讨论、建构公共话语的新传播场域。人们不仅直接从新闻网站、社交  相似文献   

9.
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随着互联网、手机等信息技术和产品的推广,中国进入信息社会。中国对外传播的主体开始多元化。具有政府背景的国家媒体和民间媒体都开始涉足这一领域。本文主要探讨新媒体时代,在广义对  相似文献   

10.
马川 《对外大传播》2020,(10):32-34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习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要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对于外宣媒体来说,推进媒体融合不仅有利于提升国际话语权、实现舆论引导,更具有推进传媒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意义。近年来,《中国日报》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创造性地将媒体融合的理念融入地方外宣工作,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和传播平台推动地方外宣专刊升级转型,逐渐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地方外宣融合传播之路。  相似文献   

11.
聚焦新媒体     
<正>新媒体(New media)概念是1967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P.Goldmark)率先提出的。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  相似文献   

12.
<正>国际传播能力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国家形象的重要手段。当前,伴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裂变式飞速发展,引发了世界媒体格局的深刻调整和舆论生态的重大变化,新兴媒体发展之快、覆盖之广超乎想象,对传统媒体带来很大冲击,打破了信息传播时空,颠覆了传统新闻规律,刷新了传统新闻传播理念。着力打造现代新型主流媒体,构建现代传播体系,提高我国国际传播能力,是适应国际社会了解中国、提升国家文化软实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传统的媒体生产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快速变化的国际传播形势。以5G、人工智能、大数据、深度学习为代表的新技术,给新闻报道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并助力媒体从融合媒体向智能媒体转型升级。在对外新闻报道实践中,利用智能机器人提升对外新闻生产力,借助智能分发技术实现新闻精准传播,并重视用户体验,丰富融媒体报道产品,是技术变革时代推动技术赋能对外新闻报道业务的路径探索。  相似文献   

14.
正数字传播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国际传播生态,也将公共外交带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数字公共外交"(Digital Public Diplomacy)也相应呼之欲出。数字公共外交不但对传统公共外交形成延展,其传播主体也从政府主导走向共同参与的多元行为体。我国政府近年来特别重视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从公共外交着眼,加大了对外传播的投入,形成了以国家传统媒体为主的对外传播格局。随着互联网成为信息及文化传播的新平台,数字技术正在改变国家软实力的构建方式。一方面,通过互联网及数字化媒体平台展开信息与文化的国际传播,正成为多国  相似文献   

15.
正蓝海云平台(BON CLOUD)是蓝海传媒集团继蓝海电视台后,于2014年推出的又一个创新举措,也是国内率先将云技术运用于对外传播领域的媒体,是"国家文化走出去重点项目"。如果说几年前蓝海电视台的诞生开创了民间创办对外传播机构的先例,那么蓝海云的诞生可以说开创了融媒体对外传播的先例。它基于互联网与云储存,汇聚全球数千家媒体用户,成为一个媒体聚集的"媒体"。蓝海云上目前有6000多家注册媒体用户,分布在  相似文献   

16.
信息社会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信息传播技术的最新成果在全球范围应用与普及的速度不断加快,对外传播的创新发展迎来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宏观格局和微观变局。人工智能、大数据与对外传播融合发展的模式创新值得关注与探索。我国的对外传播工作者需要对传播内容、渠道和对象进行模式创新,推进对外传播从移动化、社交化到智能化、数据化的变革,将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于国际传播内容的生产、分发和交互环节,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用户使用体验,不断开辟国际传播的新形式、新手段、新领域。同时,还要以开放的态度积极整合国内外在人工智能、大数据领域的发展成果,构建具有传播闭环特征、科技融合创新发展的对外传播体系,从而持续有效、与时俱进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17.
随着媒体融合不断深入,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在此背景下,历史虚无主义借助网络信息传播的便捷性得以快速传播,一些思想不良者通过主观、片面的历史解读,利用各种假设来肆意裁剪修改历史,对我国的历史、社会制度和发展成果进行无端指责和批评,影响了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历史虚无主义不仅阻碍中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且对青年人群价值观形成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故本文对该问题进行深刻研究,旨在维护青年群体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应对旅游产业的时代变革,媒体要从web2.0时代的满足受众信息需求,转变为创造受众信息需求,在旅游产业链中找到媒体新的定位,重塑媒体的角色。为此,应注重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多层覆盖,以新媒体手段为依托,通过加强与相关旅游机构的合作,助推国内外旅游城市资源在全球广泛推广的平台,深化旅游文化对外传播,促进世界旅游城市民众间的了解与沟通。拓展媒体旅游营销新渠道2014年,是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的第20个年头。20  相似文献   

19.
正研究的重要性与方法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人类社会,信息的传播和接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在这场全球性的媒体巨变之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它们既古老又年轻,它们有158年的历史,当前却勇于接受新媒体的洗礼。它们使用中文,却为世界服务,现在已遍布五大洲超过一百个国家和地区。这个特殊的群体就是海外华文媒体,在数字化的浪潮中,近年来它们的传播场域发生了怎样的嬗变?  相似文献   

20.
正通信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催生了形态各异的传播管道,人类进入到了一个"经常被媒体环绕的时代"。1日趋先进的传播技术使媒介消费者不但有了更多的选择,而且得以日趋深入地参与到媒介内容的生产活动当中。因此,从传媒业和受众关系的角度看,媒介融合的过程暗含着从业者对"媒体应该提供什么给消费者"这一问题的认识的转变。这一转变对媒体组织的形态、市场定位以及日常运营等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伴随互联网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