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老年人的体育锻炼与身心健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回顾了近十年来国外有关老年人的体育锻炼与身心健康方面的研究成果,具体讨论了老年人体育锻炼的生理心理效应,老年妇女与体育锻炼,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以及影响老年人参加和坚持体育锻炼的因素等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的体育锻炼与身心健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回顾了近十年来国外有关老年人的体育锻炼与身心健康方面的研究成果,具体讨论了老年人体育锻炼的生理心理效应,老年妇女与体育锻炼,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以及影响老年人参加和坚持体育锻炼的因素等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浅谈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君  王晓玲  徐坚 《体育世界》2010,(5):116-117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阐述了体育锻炼的心理健康效应研究进展,旨在发掘体育锻炼对促进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以及如何发挥体育锻炼的心理效应,使大学生进一步认识体育锻炼对自己和他人带来的益处,懂得体育锻炼的多元价值,积极参与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的不断发展改变了居民体育锻炼的方式,扩大了体育锻炼人群的范围,增强了居民体育锻炼的意识。媒体的快速发展和全民健身的促进使得体育社交媒体应运而生并发展迅速,成为体育锻炼者之间良好的沟通纽带。利用体育社交媒体进一步提高居民体育锻炼的兴趣,调动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十分必要。借助体育社交媒体的平台,让居民形成全民健身的意识,为居民体育锻炼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5.
研究充分考虑到个体差异和不同社会环境对锻炼坚持行为的影响,识别了影响体育锻炼坚持的主要心理和行为因素,构建了大学生体育锻炼坚持结构模型,采用问卷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对模型进行分析和验证,研究结果显示,体育锻炼承诺对大学生体育锻炼坚持影响重要,学校制度因素对于大学生体育锻炼坚持具有较大效果,大学生退出体育锻炼现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体育锻炼意图不强。提出以下建议:大学阶段体育教学的核心任务应致力于使大学生形成参与体育锻炼的心理倾向并养成体育锻炼的行为习惯,大学体育教育的核心在于改善大学生的体育偏好而不是过多的强调影响体育锻炼的外因。  相似文献   

6.
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家庭因素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生  吴健 《体育学刊》2008,15(3):67-70
对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家庭因素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影响因素中,父母参加锻炼状况与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关系呈正相关,父母学历与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关系呈现低度负相关;父母对子女参加体育锻炼的态度对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相关不密切;兄弟姐妹参加体育锻炼状况对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有正性影响;大学生的原居住地与其参加体育锻炼行为有一定相关.来自农村乡镇家庭的大学生体育锻炼情况优于居住地为城市的大学生;而对于同一居住地的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而言,男生的体育锻炼情况要明显优于女生.  相似文献   

7.
体育锻炼心理学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本文通过对此领域中主要研究文献的回顾和分析,具体讨论了体育锻炼心理学的内涵,影响体育锻炼行为的心理因素,体育锻炼的心理健康效益,体育锻炼产生心理健康效益的可能机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思维法对运动技能与可持续性自主体育锻炼的关系进行探讨。目的是使体育锻炼的所有参与者,即体育锻炼管理者、体育锻炼指导者、体育锻炼受益者明确运动技能与体育锻炼之间是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结果认为:人对体育锻炼的需求是自主性的、可持续性的。运动技能影响着体育锻炼的自主性和可持续性;可持续性自主体育锻炼是在具备了心仪的体育项目运动技能的基础上相互发展并持续着的。  相似文献   

9.
胡勇滨 《精武》2012,(14):52-52,54
本文采用自编问卷《杭州市中学教师体育锻炼行为调查问卷》对杭州市9所中学在职教师的体育锻炼行为进行了调查,归纳出参与体育锻炼项目、频度、场所,体育锻炼方式等行为特征。对影响中学教师体育锻炼的因素进行了探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基于当前部分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不足和忽视体育锻炼的现状,从自我效能感与社会环境对体育锻炼态度影响的视角出发,描述了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模型。基于间接态度测量的思路,采用模糊评价理论,研究了不同大学生群体体育锻炼态度测量的方法,并以绍兴市大学生为例给出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1.
体育锻炼心理学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本文通过对此领域中主要研究文献的回顾和分析,具体讨论了体育锻炼心理学的内涵,影响体育锻炼行为的心理因素,体育锻炼的心理健康效益,体育锻炼产生心理健康效益的可能机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大学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现状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可以看出,高校体育的各种课程的开设,虽注意了加强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却忽略了对学生体育锻炼重要性认识的培养,大多数学生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也比较欠缺,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性也比较差,更没有养成科学的体育锻炼习惯。  相似文献   

13.
2007年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分析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了解全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基本状况,国家体育总局于2008年1月1日至4月30日在全国范围内,对全国16周岁及以上的城乡居民(不合在校学生)在2007年里参加体育锻炼状况进行调查.就此次调查的主要数据进行分析.分析发现,自我国政府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来,经过10余年的努力,全国城乡居民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有所提高,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增强,体育锻炼的科学性逐步提高.居民选择体育锻炼项目呈现多样化特点,使得体育锻炼的针对性和健身效果得到加强;居民主要选择附近的公共体育场所参加体育锻炼,初步显现了近年来群众身边体育健身场地建设的成效,大大方便了居民参加体育锻炼;城乡居民体育消费水平持续提高.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居民参加体育锻炼中存在亟需解决的问题有:1)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激增,使得大部分人由于忙于工作而缺乏时间进行体育锻炼;2)体育锻炼场地设施的缺乏仍然是影响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3)居民参加体育锻炼仍以自发性为主,一些活动不能吸引更多居民更持久地参加,居民在体育锻炼过程中依然缺乏有效的科学指导,降低了锻炼的针对性和效果;4)体育锻炼的消费结构不够合理,居民体育消费以购买体育用品等实物消费为主;5)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城乡差异和区域差异依然存在,其中,城乡差异更大.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通过对486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体育锻炼状况的调查,揭示了大学生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表明:(1)体育锻炼和体育锻炼后的感觉与心理健康关系明显,而体育锻炼的次数和时间与心理健康关系不明显;(2)体育锻炼促进心理健康的效益主要表现在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偏执方面。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福建省属22所中职学校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福建省属中职学校普遍对学生的体育锻炼重视不够,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安排不足,课外体育锻炼没有安排专门的体育教师或班主任指导,影响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2)福建省属中职学校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频率过低,体育锻炼的强度不够、持续时间不稳定,严重影响学生的体育锻炼效果。针对这一研究结果,本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不同年龄段城乡居民体育锻炼开展状况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河南省不同年龄段城乡居民体育认知水平差异显著,体育锻炼动机、体育锻炼项目、体育锻炼场所、体育锻炼时间段、体育锻炼的主要形式及接受健身指导状况等也存在城乡与年龄段差异.同时对差异产生的原因及河南省城乡群众体育协调发展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合肥市社区居民体育锻炼意识与行为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综合分析法对合肥市20~70岁社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与行为进行了研究分析,从中发现了潜在的体育锻炼意识、体育锻炼能力、体育锻炼行为及体育锻炼环境等各个方面均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同时,对更好地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做了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8.
课外体育锻炼是大学生增强身体素质的一种好的手段。但目前高校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人数有下降趋势。怎样调动大学生持久地参加课外体育锻炼,通过对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动机的研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9.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查阅文献等途径,对四川省城市农民工体育锻炼情况进行了调研,总结了四川城市农民工在体育锻炼动机、项目、组织形式、锻炼时间、锻炼频率、体育锻炼消费情况等方面的现状和特征。进一步分析影响四川城市农民工参与体育锻炼活动因素,建设性的提出改善当前四川城市农民工体育锻炼窘迫现状的多途径干预措施,以期对四川省城市农民工体育锻炼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高校体育教学的开展与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紧密相关。良好的运动习惯与运动规律有助于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实现全面化发展。本文从学生主体对体育锻炼的认知、体育锻炼的外部环境和氛围、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的过程、高校体育锻炼的基础设施4个维度探究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学生体育锻炼认知,丰富体育锻炼内容;完善体育锻炼场地器材,提高学生参与兴趣;加强体育锻炼科学指导,提升学生运动技能;采用多元创新教育方式,强化体育锻炼意识的措施,以期为高校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