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阐述中国式现代视域下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内涵、困境,并提出发展路径。困境:政策供给动力仍需激发,业态融合不紧密,产品供需不匹配,新质生产力赋能创新能力挖掘不足。路径:完善政策供给体系,加快培育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多元主体,建立多元主体协同机制,优化新质生产力赋能产品供需有效衔接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我国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状况并推动其深度融合发展,运用灰色关联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5-2020年我国体育产业及其子行业分别与文化产业及其下属类别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体育产业和文化产业融合态势明显,整体呈上升趋势;产业关联水平差距较大,内部融合发展不均衡;产业逐渐协同发展,处于勉强协调阶段。建议从产业制度、产业结构、产业资源配置三个维度出发,优化融合管理机制和发展体制,推动产业纵深融合;培育体育服务业新业态,探索融合创新路径;整合产业优质资源,促进产业协同联动。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新时代体育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发展现状及现实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地实现路径。体育服务业作为体育产业的核心,是新时代体育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对于推动体育产业结构优化、培育新发展动能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认为,在政策外向牵引、产业变革内部推动和市场需求强力拉动的时代背景下,体育服务业呈现出产业规模扩大、业态模式增多、产业融合增强、消费不断升级等表征,但也面临产业结构不合理,融资渠道单一、产品服务质量不高,有效供给不足、服务产品功能单一,同质化严重、技术创新不够,品牌建设能力不强等困境。据此,提出扩展融资渠道,建立政企银合作机制;以人民为中心,强调供需精准适配;推动多元供给,鼓励企业经营模式变革;建立服务差异化机制,提升品牌竞争力;坚持创新驱动,培育体育服务新消费等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基于需求迭代规律,研究后疫情时代我国体育产业的供需失衡及创新迭代策略。结合消费者初、中、高级需求对体育产业供需状况进行分类,疫情引发体育产业供需失衡,制约了当前体育产业的发展。提出体育产业第二曲线创新迭代策略:以现代科技推进初级需求智能化升级,包括重构比赛现场与消费者的联结方式,推进体育用品制造的迭代转型;以平台模式驱动中级需求网络化运行,包括畅通网络化的社会需求服务通道,发挥平台化的网络集聚效应;以文化驱动高级需求的第二曲线创新,包括以人为本创新第二曲线逻辑,跨界融合发展体育产业新业态。  相似文献   

5.
该研究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新时代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多元诉求、现实困境及实现路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发展非衡性、数字转型艰巨性、主体参与缺失性、产业结构失调性、有效供给滞后性和发展模式低阶性是新时代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据此,该研究提出了新时代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立足于区域均衡发展,以创造体育产业新增长点;贯彻于科技人才培育,以促进体育产业数字转型;注重于主体协同参与,以推动体育产业提质增效;生根于产业结构优化,以满足人民群众体育消费需求;植根于有效供给“三量”,以激发体育产业消费活力;扎根于高阶发展模式,以促使体育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比较研究、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国际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进行研究。国外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实践:数字化转型实现体育产业生态的革命性变迁、数字化转型与体育产业核心业态的颠覆性变革、数字化转型有效提升体育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国际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特点:加速产业融合,增加产品供给;改变消费习惯,重塑需求端;创新商业模式,破解发展难题;重构产业链,提升产业效率;确保精准营销,扩大有效供给。对我国的启示:整合产业资源,把产业融合作为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切入点;凝聚行业共识,把供需匹配作为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的主攻方向;创新体制机制,把培育新模式、新业态、新机制作为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点;加固产业基础,把提升产业效率作为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落脚点;强化保障能力,把精准服务作为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7.
基于四川体育发展的需要,为推动实现四川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数据对比等研究方法,分析了四川体育产业发展现状。结果发现:四川体育产业规模处于上升期,远景规划振奋人心;产业结构多样化,亟须升级产业结构的内部要素;产业布局广,区域空间发展不均衡;产业融合度不高、专业人才匮乏等现实困境。研究提出了四川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即:国家宏观产业政策引领,做强四川体育产业规模;调整四川体育产业结构,升级体育产业结构要素;优化四川体育产业布局,丰富体育产业产品内容;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多级市场融合机制。  相似文献   

8.
闵羿滔  刘刚 《体育科技》2023,(6):108-111+114
近年来,产业协同已然成为国家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长株潭都市圈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重新构建了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的战略定位,使长株潭在中部地区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为长株潭体育产业综合实力的提升提供了强大内生动能,然而,困扰长株潭体育产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行政体制束缚、人才短缺、立法执法缺失等。文章分析长株潭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价值、现实困境和实施路径,认为长株潭体育产业协同率不够,体制机制、人才培养、产业结构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同城化程度未达到都市圈规划设计的目标。建议:从体制机制、人才培养创新、产业结构和多业态融合等方面进行优化提质。  相似文献   

9.
对"十三五"时期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并依据未来一段时期我国体育产业所处的发展阶段、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发展战略前瞻。认为:"十三五"时期体育产业总体进展超过预期,主要目标和量化指标完成率较高;未来我国体育产业将处于发展模式"混杂"、体育服务业主导、产业融合深入、主场效应突出、治理体系完善、消费需求爆发性增长等发展阶段,同时也面临国际外部环境不稳定、新旧产品服务迭代、社会人口结构变动、新冠肺炎疫情持续等诸多挑战。从构建产业双循环格局、推动智能体育和数字体育发展、提升竞赛表演业能级、发展户外运动产业、促进产业融合、打造消费新空间和新场景等方面对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战略进行前瞻。  相似文献   

10.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而建设体育强国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温州市在响应国家号召的同时,率先探索了举国体制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改革之路,成为了中国体育改革的重要探路者。本文以温州体育产业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对温州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际困境与实施路径进行研究,研究认为:政策优势为温州体育产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经济环境为温州体育产业发展奠定物质基础;社会环境为温州体育产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技术环境为温州体育产业发展提供舒适动能。但是温州体育产业仍面临供需关系不平衡;人力资源支撑乏力;体育市场活力不足;品牌建设差距大等现实困境。基于此,提出:建立供给需求动态平衡机制,规范体育产业市场环境;建立人才驱动与技术创新协同机制,增强体育产业发展的软实力;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提高体育产业发展的经济效率;注重品牌建设培育机制,形成体育企业独特价值观,旨在促进温州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研究对当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促进“双循环”格局构建的理论逻辑、现实条件和制约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体育产业发展加速促进“双循环”格局构建的实现路径。研究认为,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需求扩张效应、供给提升效应、内外联通效应和分工深化效应能够推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制约我国体育产业促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的因素包括微观市场供给、中观产业发展及宏观政策环境等。未来我国体育产业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供给,以创新驱动实现产业价值链攀升,以深化制度改革健全产业外部发展环境,进一步释放国内需求潜力,重塑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从而为加快我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提供有效助力。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SWOT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新发展格局下我国体育产业的内部优势、本体劣势、发展机遇、潜在威胁等四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发展方略。研究认为,新发展格局下我国体育产业具有产业结构升级、大众购买意愿增强、加速创新发展的内部优势;存在供需不平衡、制度发布滞后、产业布局失衡的本体劣势;蕴藏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红利释放、发展理念变革的发展机遇;面临体育产品国际竞争力不足与、结构壁垒突出的潜在威胁。结合SWOT矩阵提出体育产业发展方略:(1)加强顶层设计,确保新发展格局下体育产业活性发展;(2)突出我国市场机制作用,充分挖掘超大规模体育消费潜力;(3)以大众需求为导向,持续优化体育产业供给结构;(4)提升体育产业对外开放水平,统筹国内国外体育市场良性运转。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分析供给侧改革的现实意义和发展要求,剖析武汉体育产业结构优化存在的困境,探讨武汉体育产业发展的新路径。研究认为,目前武汉体育产业存在产业规模较小、结构不合理、体育产品和服务供需不平衡等现状,需要借助供给侧改革的新思路破解发展难题,以此提高全要素生产效率。同时要构建以体育服务业为重点,体育用品制造业、体育场馆建筑业、体育生态旅游业等相关产业合理有序的体育产业多元市场体系,增强武汉体育产业的竞争力,使体育产业真正成为武汉经济增长的发力点和新动力。  相似文献   

14.
数字经济不仅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动能,还是文体旅产业深度融合的新引擎。本文在探究数字经济赋能文体旅产业深度融合的内在机理基础上,审视其现实困境并提出实践路径。研究认为:数字经济赋能文体旅产业深度融合面临政策供给主体“条块分割”,深度融合标准化建设滞后;数字基建规模不足,传统基建数字化转型受阻;数字平台应用场景缺失,深度融合尚存监管风险;产业链间数据传输不畅,信息不对称阻碍供需精准对接等现实困境。基于此,从政策保障、基建支撑、平台赋能、数据联结等层面,提出数字经济赋能文体旅产业深度融合的实践路径,为文体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5.
促进体育产业与养老产业融合发展是培育我国体育消费新业态的重要抓手。运用文献资料调研、专家访谈和定量分析方法,揭示新时代我国体育产业与养老产业融合的经济逻辑,并通过耦合协调度和灰色预测分析两产业融合的发展潜力。研究发现:两产业融合是在体育产业成长的理性约束和养老产业成长的内生激励作用下,以促进消费者福利和生产者剩余的整体改善目标为导向,由老年体育市场主体积极探索老年运动康乐消费新业态的集成创新过程;体育产业与养老产业的耦合协调度虽然逐年提升,但整体还未达到均衡水平,两产业融合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未来我国老年体育市场的消费空间虽然将伴随城镇老年人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而持续拓展,但总体上的增势在放缓,两产业融合的发展预期向好并且任务仍然艰巨。基于此,提出着力激发老年体育市场主体活力、稳步提高老年人体育消费支付能力、务实开展嵌入全民健身的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等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探究我国体育非遗保护现状、困境,并提出保护路径。现状:完善的顶层设计提供了政策保障,多样化的保护措施构建了多元化保护模式,产业化发展模式推动保护工作可持续发展。困境:机制建设不完善,业态融合不足,保护场域受限制,传承主体难以为继。路径:加强机制建设,营造良好环境;加强业态融合,全面激活动力;融入当代生活,展现时代价值;完善传承机制,增强存续力。  相似文献   

17.
“体育+养老”产业融合发展不仅是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关键举措,更是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的重要途径。文章以大数据技术为研究背景,对湖南省体育产业与养老产业融合的发展现状及需求端和供给端融合困境进行分析,旨在为两大产业的健康高效融合提供理论指导,也为政府和企业在体育产业与养老产业融合过程中及时调整定位、改善供给措施。研究认为,应发挥政府政策的引导作用,促进大数据技术融入体育养老产业;相关企业应充分重视大数据技术在优化体育养老产品或服务、提高体育养老产业资源配置效率等方面的巨大作用,利用大数据技术促进体育产业与养老产业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以体育产业发展中的问题为导向,构建体育产业发展理论逻辑,探索我国发展体育产业的内生动力和实践路径。研究结果:当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质量较低,发展不平衡。因此,建议:(1)构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理论逻辑,明确体育产业发展定位,优化体育产业发展的路径,从规划、平台、产业融合等途径入手,拓展体育产业链,从而增加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2)不断完善体育产业政策体系和治理体系,构建完善的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9.
供需适配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议题。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全面阐释“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体育产业供需适配的演变历程、作用机理与治理路径。研究认为,体育产业供需适配经历了市场化改革初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经济新常态高质量发展、新时代“双循环”新发展格局5个发展阶段。基于体育产品差异化视角,分别从规模经济、范围经济、质量经济与福利经济效应层面分析体育产业供需总量、结构、质量与均衡4个方面的适配机理。基于此,提出从有为政府角度完善体育产业政府治理机制、从有效市场角度健全体育产业市场治理机制、从内嵌技术角度推动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从内嵌制度角度构建体育产业融合创新网络的体育产业供需适配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20.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实地考察、专家访谈等方法,基于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视角,对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的投入要素、行动逻辑与实施路径进行研究。研究认为: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对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提出了新要求,而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可以有效破解体育产业中不平衡和不充分的发展问题;2)推进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工作是通过改革与创新,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劳动力、土地、资本、制度等要素的投入力度,提高全要素生产率;3)行动逻辑是构建“强政府-强市场”结合模式,不仅要用好政府“有形之手”,也要放开市场“无形之手”,发挥市场在体育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具体实践中,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促进产业跨界融合、实施产业创新驱动、补齐产业发展短板等途径推进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