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以浙江省场地自行车短距离项目男子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六年的训练负荷反馈指标和机能反馈指标的采集、测试和分析,探讨上述指标对我省场地自行车短距离项目男子运动员成长存在的影响,为我省场地自行车男子短距离项目的持续高效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在六年的训练周期中,对我省自行车运动员的血红蛋白、血清睾酮、血清肌酸激酶和血尿素氮进行定期测试,并形成比较完整的数据库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优秀组和普通组的血清睾酮、血清肌酸激酶和血尿素氮6年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而血红蛋白存在不同的变化趋势;②在机能反馈变化方面,与优秀组相比较,普通组的血红蛋白平均值在2012年、2016年和2017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血清睾酮则在2012年、2013年和2016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③在训练负荷反馈方面,仅在2017年,优秀组的血清肌酸激酶平均值与普通组相比较,出现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①对场地自行车短距离男子运动员来说,血红蛋白在训练初期可能不是最主要的机能指标,但是到训练中后期可能会成为评价运动员恢复能力的一项主要指标;②血清睾酮水平的高低对场地自行车短距离男子运动员的成才至关重要,是训练初期就需要重点关注的一个指标;③血清肌酸激酶和血尿素氮分别是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机体反馈指标,优秀运动员在训练内容转换的过程中,适应能力要好于普通运动员。  相似文献   

2.
优秀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无氧代谢能力特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比较不同性别和训练水平运动员无氧能力的差异,探讨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高能磷酸原供能、糖酵解供能和混合无氧供能能力的特征。方法:对16名优秀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进行10s(女)、15s(男)、30s和60s的无氧功测定,测定运动后即刻、运动后3min恢复心率和血乳酸。结果:1)磷酸原代谢能力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男运动员最大功率、相对最大功率、平均功率、相对平均功率、最大圈数都明显高于女运动员;2)30s和60s两种测试中,运动员爆发力表现出相同水平,但糖酵解代谢持续供能能力随运动时间的延长而明显下降;3)男子优秀运动员组15s无氧功最大功率、平均功率明显高于普通组。男、女最大圈数大于普通组,达到最大圈数时间小于或等于普通组;4)男子优秀组运动员30s、60s平均功率高于普通运动员组。女子优秀运动员组30s、60s平均功率、最大圈数明显高于普通运动员组,60s最大功率明显高于普通运动员组(P<0.05)。结论:1)优秀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具有较强的磷酸原代谢能力,男运动员明显强于女运动员;2)较强的糖酵解代谢能力是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无氧代谢能力的特征;3)评定磷酸原系统能力时,男、女运动员都使用10s无氧功测试为好;4)不同水平运动员的无氧代谢能力表现出明显差异,优秀运动员组强于普通运动员组。  相似文献   

3.
优秀中国式摔跤运动员无氧代谢能力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比较不同性别、不同训练水平优秀中国式摔跤运动员磷酸原、糖酵解和混合无氧供能能力的特征.方法:对27名优秀中国式摔跤运动员进行10 s、30 s和60 s无氧功测试,记录相关功率指标及运动后血乳酸.结果:磷酸原和糖酵解代谢供能能力有明显性别差异,男子10 s、30 s和60 s的最大功率、相对最大功率、平均功率、相对平均功率和疲劳指数均明显高于女子,但男、女运动员的血乳酸无明显差异;男子优秀组运动员10 s、30 s和60 s的最大功率和平均功率明显高于普通组,但优秀组和普通组间相对最大功率和相对平均功率无明显差异.女子优秀组10 s、30 s和60 s的最大功率显著高于普通组,但相对最大功率、平均功率、相对平均功率和疲劳指数无显著性差异;与散打相比,中国式摔跤运动员表现出较强的无氧代谢能力,但与自行车、举重和体操项目相比其无氧代谢能力较差.结论:优秀中国式摔跤运动员具有较强的无氧代谢能力,且男子明显高于女子;不同水平中国式摔跤运动员的无氧代谢能力具有明显差异,男、女优秀组分别明显高于普通组;结合中国跤运动员10 s、30 s和60 s无氧功相关指标,测定运动前、后的血乳酸变化,能更客观全面地反映优秀中国跤运动员的无氧代谢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不同性别、不同训练水平的优秀中国式摔跤运动员的糖酵解代谢能力,探讨其无氧耐力的特征。方法:对27名优秀中国式摔跤运动员进行30s和60s的无氧功测试,记录相关功率指标及运动后的血乳酸。结果:(1)糖酵解代谢供能能力有明显性别差异,男子30s和60s的最大功率、相对最大功率、平均功率、相对平均功率和疲劳指数均明显高于女子,但男、女运动员的血乳酸无明显差异;(2)男子优秀组运动员30s和60s的最大功率和平均功率明显高于普通组,但优秀组和普通组间相对最大功率和相对平均功率无明显差异。女子优秀组30s和60s的最大功率显著高于普通组,但相对最大功率、平均功率、相对平均功率和疲劳指数无显著性差异;(3)与散打相比,中国式摔跤运动员表现出较强的无氧耐力,但与自行车、举重和体操项目相比其无氧耐力较差。结论:(1)优秀中国式摔跤运动员具有较强的无氧耐力,且男子明显高于女子;(2)不同水平男、女中国式摔跤运动员的无氧耐力具有明显差异,优秀组明显高于普通组;(3)结合血乳酸指标可以更客观地评价中国式摔跤运动员的无氧耐力;(4)30s和60s无氧功测试相结合可以更全面地反映中国式摔跤运动员的无氧耐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住高练低训对提高CBA后备男子篮球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的影响.方法:将所测试的24名陕西东盛俱乐部的后备男子篮球运动员随机分成两组,实验对照组(12名)和HiHiLo组(12名).对递增负荷运动时两组运动员的无氧阈(AT),血乳酸水平(lactate of blood)和最大摄氧量(VO2max)进行测定.结果:HiHiLo组无氧阈功率从实验前(152.84±24.92)W提高至实验后的(168.86±25.39)W(P<0.01).血乳酸指标在150W至240W时段低于其实验前水平(P<0.05和P<0.01).VO2max指标从实验前(52.65 ±4.87)ml/kg/min提高至实验后的(63.86±6.82)(P<0.05).实验对照组无氧阈功率、血乳酸水平和VO2max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高住高练低训可以有效提高男子篮球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  相似文献   

6.
受试者最大无氧能力与第2次相比较有显著性增加(P<0.05),同时第2次测定的 Lamax、LT、OBLA-V 与第1次相比均有显著性增加(均为P<0.05)。在男女组之间相比有相同的结果。结果表明,比赛前期进行高强度训练对男女手球运动员有氧无氧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优秀男子公路自行车运动员专项体能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男子公路自行车运动员专项体能特征,对12名我国男子优秀公路自行车运动员进行专项体能测试.采用递增负荷进行VO2max和通气无氧阈测试,运用wingate方案进行无氧能力测试,采用等速力量测试仪对运动员膝关节力量进行测试.研究结果:我国优秀公路自行车运动员VO2 max为4.97±0.60 L·min-1,通气无氧阈为3.92 L·min-1,相当于VO2 max的78.88%;平均无氧功率为820.17±113.22 W,无氧功峰值功率为1 209.75±280.8 W.膝关节肌群力量与无氧能力之间呈显著相关关系(r=0.577~0.844,P<0.05或P<0.01),膝关节向心60°/s伸肌峰值力矩与VOzmax呈高度显著相关(r=0.633,P<0.05).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我国男子登山运动员的体能特征.方法:运用形态机能测试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以2008北京奥运珠峰火炬传递队21名男运动员和15名男性登山爱好者为研究对象.结果:1)优秀男子登山运动员的大腿围、小腿围、腰围、臀围、克托莱指数与登山爱好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2)优秀男子登山运动员的体脂率、瘦体重率、BMI指数、基础代谢率与登山爱好者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优秀登山运动员的心功指数、心率、肺活量/体重、血红蛋白含量明显优于登山爱好者(P<0.05);4)优秀登山运动员的最大耗氧量为4.78±0.57 l/min、通气无氧阈为3.83±0.35 l/min、无氧功率为847.02±109.25 W,无氧功峰值功率为1197.64±245.1 W,氧功率递减率28.21±14.2 W/s.结论:优秀登山运动员具有身材中等、四肢发达,下肢尤为粗壮,身体强壮的形态特征;具备基础代谢率低、体形偏胖,体脂含量高的身体成分特征;具有良好的有氧、无氧代谢能力以及对高原缺氧低压环境的良好适应性的机能特点.  相似文献   

9.
分别了解末端释放训练和不同负荷强度的传统抗阻训练对高水平男子网球运动员平击发球速度与准确性的后激活增强效应及其最佳时间节点的变化。以7名高水平男子网球运动员为实验对象,采用4×6混合实验设计,利用手持式雷达测速仪与记录表分别对对照组、实验组的Pre与Post3、6、9、12、15 min时间节点上的平击发球速度与准确性进行科学验证与监测分析。结果发现:(1)对照组在12、15 min时间节点上的发球速度与Pre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12 min节点上的发球准确性与Pre相比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末端释放训练组的发球速度在6 min节点达到了峰值,9 min后逐渐下降,3、6、9、12 min时间点均与Pre相比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15 min节点上的发球准确性达到了峰值,与Pre相比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3)30%1RM传统抗阻组的发球速度在6 min节点达到最高值,之后保持平稳变化,在15 min时达最低点,6、9 min与Pre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6 min与3 min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6个时间节点上的发球准确性呈波浪式变化特征,在12 min时达到了峰值,其中,6 min节点的发球准确性与3 min相比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12 min与Pre相比也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4)80%1RM传统抗阻组发球速度在3 min节点最低,然后缓慢上升,并在12 min时达到了峰值,9、12、15 min与Pro相比较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发球准确性在6 min达到峰值,与Pre相比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5)在3 min和6 min节点上末端释放训练组发球速度与对照组相比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80%1RM传统抗阻组发球准确性在12 min节点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末端释放训练明显提高了高水平男子网球运动员3 min、6 min和9 min时间节点上的一发球速,其中在6 min节点上达到了峰值,明显早于大负荷(80%1RM)传统抗阻训练在12 min和15 min的最佳PAP节点,末端释放训练和传统抗阻训练对网球平击发球准确性的PAP效应较小。  相似文献   

10.
对中外优秀女子单人皮艇运动员桨频及划桨节奏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imi Motion运动分析系统,对国内外优秀女子单人皮艇运动员一个完整划桨周期技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外优秀运动员左侧桨频及各个阶段的时间比例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右侧动力阶段时间比例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国内优秀运动员左右两侧划桨的对称性和一致性要优于国外优秀运动员;优秀运动员菜频的提高有提高拉桨时间比例,相应缩短回桨时间比例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