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湖北省体育旅游资源综合开发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旅游资源规划学相关理论,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实地考察、归纳分析法等,对湖北省体育旅游资源综合开发展开研究.湖北省体育旅游资源以水域景观、山岳景观、民俗体育和体育节事最具开发价值和前景;规划开发大武汉都市体育旅游带、鄂西北民俗体育文化旅游带和鄂西南生态体育旅游带;在体育旅游发展的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地域开发模式和资源类开发模式;具体开发对策为资源普查与统筹规划相结合,政府与社会共同开发,突出特色与精品,加强合作扩大开发,加快人才培养提高开发质量和效益等.  相似文献   

2.
海洋体育旅游已成为舟山群岛新区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舟山市海洋体育旅游资源的调查和分析,厘清海洋体育旅游资源的分类和分布,并对舟山市海洋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提出总体思路和开发原则,以期在海洋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为舟山群岛新区海洋体育旅游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采用专家访谈法等对中原地区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可行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体育文化资源丰富、底蕴深厚,区位优势突出,市场空间广阔,不同类型文化旅游资源联动开发为中原地区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了基础和条件。挖掘内涵、注重特色,调整经费投入结构,建立长效机制是中原地区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未来指向。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对黑龙江省不同年龄人群体育旅游需求现状和黑龙江省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进行调查,并针对体育旅游需求与资源开发的状况提出不同年龄群体的体育旅游资源匹配方案,以期为黑龙江省体育旅游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调查法,运用统计学原理,对南岳衡山体育旅游的前景进行分析,提出南岳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要以产业市场发展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据,并完善"体育+旅游"模式,建立新的开发模式,充分挖掘体育与旅游两大产业优势,全方位,多角度实施对南岳衡山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福建体育旅游开发进行研究,为福建体育旅游产业开发提供可考之依据。主要结论:福建可开发的体育旅游资源包含以地文资源为主、以生物资源为主、以水域为主的自然体育旅游资源及体育遗迹、体育建筑与设施、人文活动体育的人文体育旅游资源。尝试从加强宣传,提高知名度;充分挖掘整合体育旅游资源,彰显地域人文特色;突出原生态体育旅游资源特质,拓展国内外市场;重视体育旅游人才的思维意识和创新观念培养;强化闽台体育旅游对接及双赢合作开发理念等方面构思福建体育旅游。  相似文献   

7.
从文化的视角,以山东半岛城市体育旅游带为研究对象,综合半岛城市群体育旅游资源的历史文脉、发展现状、资源禀赋、客源市场和基础设施,依据地理学"点-轴"理论和景观生态学"斑块-廊道-基质"理论,对山东半岛城市群的体育旅游带空间结构进行优化,并制定山东半岛城市群的体育旅游带可持续发展对策,为优化体育旅游带资源布局、打造"好客山东"文化旅游品牌、推进蓝色经济区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影响体育旅游发展的因素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体育旅游在我国的体育和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国有着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适合大力发展体育旅游,但受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不够、体育旅游需求不足、体育旅游人才短缺、体育旅游政策缺乏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体育旅游难以快速发展。通过对几个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了促进我国体育旅游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近几年来,体育与其他领域的融合越来越普遍。"体育+旅游"成为拉动国民消费的新增长极,在此背景下,三明市建宁县抓住机遇,进行了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也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将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为建宁县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出建议,促进建宁县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方法: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法,实地调查法等方法,对建宁县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结合其他地区体育旅游资源开发路径,分析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要素,针对建宁县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合理中肯的建议。研究结果:建宁县的旅游资源丰富,尤其是山水风光。在开发体育旅游资源的同时,要将其与体育运动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明确大连体育旅游的特征,通过对大连旅游自然资源状况的审视分析认为:大连富含体育因子的可开发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但没有具体的体育旅游资源分类。文章重点指出了大连体育旅游资源的分类和以此相对应的可开发体育旅游项目,并在此基础上揭示大连在体育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