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刘艳  谢正阳  薛原 《体育科研》2011,32(2):96-100
公民的体育权利是全民健身体系的理论基点和终极目标,全民健身体系则是公民体育权利的实现方式和有效途径。公民参与是实现民主和维护公民体育利益的重要工具,它不仅有助于公民表达自己的体育需求,而且也是公民自我教育的重要方式和公民能力提高的重要手段。在阐释了公民参与的涵义、必要性及其意义的基础上,探讨公民体育权利与全民健身事业的法律保障问题,提出了全民健身体系中公民参与的宏观条件和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2.
我国公民体育权利法规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研究结果显示:公民时体育权利实现的认识程度较低,加强宣传,强化公民对体育功能的认识、激励公民参与体育活动、参与适合自己的体育活动是实现公民体育权利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公民体育权利实现意识不强,对体育权利救助机制设置的重要性和体育权利保障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地方有关体育法规制定及宣传仍然满足不了公民对体育权利实现的需要.公民对体育权利实施的法律程序缺少了解,这种现状不利于公民体育权利的顺利实现.建议:修改完善体育法;制定配套的体育法规,构建保护公民体育权利的法规体系;建立体育仲裁制度,依法解决体育纠纷等.  相似文献   

3.
《体育与科学》2014,(5):109-113
本文运用质性研究的范式,通过对B市L社区女性居民体育参与的调查分析,讨论城市女性居民对体育权利的认知。结果表明:从整体上来看城市女性对于体育权利的认知是模糊的;不同年龄、阶层的女性对体育权利的认知存在差异,在体育权利的实现上已退休的女性居民要明显好于正处于工作期的女性居民;女性居民对体育权利认知的背后蕴含着性别角色和社会文化期许;研究进一步认为城市女性居民体育权利认知是传统社会观念笼罩下的理想世界,原因在于:法律上对体育权利界定的模糊导致公民体育权利的整体认知不明晰,在权利享有上存在性别差异;法律、制度和观念是制约我国公民体育权利实现的障碍;"有钱有闲"是实现公民体育权利的基础。将体育权利提高到和生命权、健康权等同的位置,积极制定完善相关法律保护公民的体育权利,大力提高国家体育公共服务的能力是实现公民体育权利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4.
城市社会体育组织参与体育公共服务的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社会体育组织是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主体之一,是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组织基础及提高服务效率的重要推动力。城市社会体育组织参与体育公共服务存在体制不顺、机制不畅、组织自身服务能力不足等现实困境。提出:构建社会体育组织参与体育公共服务的功能对接发展模式,按照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具体服务功能,社会体育组织分类承接;建立面向居民基层体育服务需求的三级服务网络;强化社会体育组织专业化能力建设,提升体育公共服务水平;政府为社会体育组织参与体育公共服务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相似文献   

5.
论体育权利与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民的体育权利是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主要依据。当前,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供给存在明显的区域不均衡、阶层不均衡、城乡不均衡,造成实际上的公民体育权利不平等。为保障公民享有平等的体育权利,必须优化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方式,不断推进体育公共服务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6.
新公共服务理论视角下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从新公共服务理论视角对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问题进行探讨。研究认为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我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有以下启示:政府应确立体育公共服务理念;政府在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定位;注重公民参与体育公共服务等。研究还提出以下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路径:树立“以人为本”的体育公共服务理念;强化政府在体育公共服务中的主导职责;加快政府职能转移,实现体育公共服务社会化;充分发挥社会体育组织在体育公共服务中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7.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调查法,对城市弱势群体体育行为和体育权利保障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弱势群体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偏低,跑步、健身器械、健身操舞是参与较多的体育项目,公园广场和社区场地是主要的运动场所,体育消费内容单一,消费水平较低。影响弱势群体参与体育活动的不利因素主要有经济困难、缺乏运动知识技能、没有兴趣、缺少运动场地器材、没有时间等。为了更好地促进弱势群体参与体育活动,需要加强公民体育权利的法律保障建设、加强政府对体育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建立体育公共服务利益制衡机制、加强城市社区体育建设、开展多样的城市体育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8.
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供给主体及实现路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孔祥 《体育与科学》2011,32(4):66-71
文章分析了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供给主体的基本要素结构,论述了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不同供给主体的构建模式,提出了实现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途径,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合理的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供给模式,达到有效配置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资源,为城市社区居民提供健全的体育公共服务,为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政策提供决策依据,以指导和推动新时期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周涛  邱宗忠  任保国 《体育与科学》2011,32(2):60-64,73
加快城乡结合部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实现城乡社区体育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举措。城乡结合部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事关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是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必须破解的一道难题,对它的研究目前国内相对薄弱。文章从城乡结合部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内涵的理论和时代意义等方面对其进行全方位的探讨,最后提出加快城乡结合部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为促进我国城乡结合部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从提倡到保障:新中国体育权利立法的发展与期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法治的基本内容是保障人的权利.新中国建立以来,从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提倡国民体育的条款,到2009年<全民健身条例>对保障公民健身权利的明确,呈现出我国公民的体育权利在国家法治进程中不断进步的历史足迹.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为民众健康不断创立法治保障的基础上,随着改革开放和人权事业及其立法的发展,公民的体育权利逐渐成为我国公民权利体系的重要内容,最终以明确的法律语言宣示了公民的体育权利,将公民体育权利的法治保障发展到新的境界.而迈向体育强国,则需要进一步依法实现广大公民对体育权利更加充分普遍而真实的享有.  相似文献   

11.
对苏州城市社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现行措施所取得的成效进行实证调研,结果显示:当前苏州的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步伐逐步加快,公共健身场地已经百分之百地覆盖到城市各个区域;全民健身队伍的组织管理措施加强,公共服务经费来源的渠道形式多样;群众参与健身锻炼活动趋于常态化,着力打造“特色体育”品牌;体育指导的创新推进得以深化,健身指导与体质监测服务具有“苏州特色”等。  相似文献   

12.
摘要:以人为本的社会转型期,人的健康在其发展过程中毋庸置疑是处于极其重要的位置,全民族的身体健康应是民生之本。通过文献检索、文本研究和逻辑分析阐述了公民体育权利包括公民的健康权、体育活动参与权、参与体育活动的平等权、体育教育权以及社会经济、文化方面的体育权利。公民体育权利的提出现实意义在于:有利于提高公民个人健康素质和民族整体健康素质、有利于提升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推动我国体育法制建设进程、有利于现代政府公共行政理念的贯彻,更是人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中国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正处于从经济建设型社会向公共服务型社会转型时期,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和体育公共服务不足是现阶段中国体育发展的主要矛盾。文章从公共管理相关理论的视角审视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现状,借鉴一些发达国家体育公共服务的先进理念与管理经验,建议构建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适度竞争、监管有力"的模式提供体育公共服务,允许和鼓励私人部门、社会组织、企业参与体育公共服务的供给,满足广大人们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公共需求,促进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概念开发及其结构探讨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在分析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开发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概念,指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是指由满足公共体育需求的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依据系统分析方法以及公共体育需求的结构和内容,探讨了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组成结构,提出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包括9个组成部分:体育活动体系,体育组织体系,体育场地设施体系,体育信息体系,体育指导体系,体育资金体系,体育政策法规体系,体育监督反馈体系,体育绩效评价体系,并对各子体系的结构及内容等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5.
社团组织是多元化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各地体育社团组织发展迅速,但其在公共体育服务中发挥的作用还不充分。对公共服务模式的转型和多元化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进行思考,分析体育社团在多元化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意义。在实证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在建设多元化公共体育服务体系视角下,分析我国地方体育社团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提出地方体育社团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分析体育公共服务的概念、政府的角色与功能及提供公共服务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体育公共服务是指在一定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以体育行政部门为主的公共组织,运用公共权力或体育公共资源为满足社会公众公共的、基本的体育需求所提供的各种服务;政府在提供体育公共服务中应承担生产者、付费者、监管者、制度制定者和绩效评估者的角色;影响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因素包括政府的经济能力、服务理念与意识、公共服务相关制度等。  相似文献   

17.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的创新途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政府公共体育服务职能创新、加强公共体育服务政府发展是当前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进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对我国政府供给公共体育服务的创新路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政府供给公共体育服务的创新途径包含政府供给公共体育服务的价值导向、产品结构、运行机制、供给方式和绩效评估五方面.我国政府供给公共体育服务应从主导理念、产品结构、运行机制、供给方式和供给评估等途径进行,即实现由管制向服务的理念、单一向多元的产品结构、垄断向竞争的运行机制和重视绩效向投入等方面转变.  相似文献   

18.
公共投入对社区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公共投入的内涵入手,着眼于公共投入对社区体育服务的影响,分析居民的体育需求与体育消费发展情况,评价社会体育投入产出效益,从中挖掘社会体育发展中需求与投入不足的矛盾。建议:建立体育投入—产出—需求新的均衡态系统和新型的社区体育投入产出方式,从而合理配置体育资源;建立体育公共投入产出关系模型,对投入的优先次序选择进行科学决策,形成人性化的管理体系。确立社区体育在社会公共投入中应有的地位,使其真正被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规划之中,为构建符合我国实情的社区体育服务体系和运行机制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