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伦敦奥运会世界女子高低杠决赛选手的技术发展与格局变化以及中国女队发展前景进行分析.主要结论:成套动作的D分将接近7分,中外选手基本持平,继续提升的空间较小;动作难度、动作连接、高低杠的换杠编排给选手提供较大的发展空间;前三名的编排:俄罗斯的穆斯塔菲娜以短半径的回环转体接空翻连接为主,中国的何可欣以大回环单臂转体接空翻连接为主,英国的特维德尔的空翻接空翻连接为主;三人的成套动作代表了今后高低杠的发展方向,其中动感十足的欧洲选手的编排成为被推崇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以第42和第43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女子高低杠决赛运动员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中、外优秀运动员成套动作的难度、结构和质量等的对比分析,探索伦敦奥运会高低杠比赛前景:成套动作的D分将接近7分,中、外运动员基本持平,继续提升的空间较小。成套动作的结构以难度动作及其连接为特征,可分为:以我国擅长的连续大回环单臂转体与飞行动作的连接,以英国为代表的连续飞行动作的连接和以俄罗斯为主的两两混合连接等三种类型,其中动感十足的欧洲运动员的编排成为被推崇的方向。面对国际裁判的审美变化,中国运动员必须在大回环单臂转体和从低杠换握高杠的飞行动作两方面,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努力提高完成动作的规格标准,才能在伦敦奥运会上继续取得优异成绩。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国2010-2012年3次国内比赛高低杠决赛前8名选手以及30届伦敦奥运会高低杠决赛前8名选手所完成的成套动作进行研究。剖析伦敦奥运周期我国女子高低杠技术水平现状:上法以"跳上高杠—屈伸上"动作为主流;下法以"团身后空翻两周转体360°下"和"直体后空翻两周下"动作为主流;"帕克空翻"成为中国队员高换低动作的"规定动作";"低杠蹬杠弧形换握至高杠"仍是我国队员低换高的主流动作,成为被裁判严格扣分的"软肋";编排连接串以"三连接"为主流,其中又以"林转—凌转—分腿叶格尔"为主流连接,成套动作的连接价值与世界水平相比整体偏低;我国队员整体D分低于世界水平,而动作的完成质量则差距更大。建议中国女队尽快发展D组以上的低杠换握高杠动作,努力发展"回环转体—飞行"的二连接动作,提高"大摆回环"和"近杠回环"转体成倒立以及"屈伸上—后摆成倒立"的动作质量,尽快提高我国高低杠的整体竞技水平。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数理统计、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巴黎奥运新周期规则下第51届利物浦体操世锦赛男子自由操决赛8名运动员的成套动作编排及比赛成绩进行分析,探索新规则下自由操项目编排特征与发展趋势,为我国运动员提升自由操项目整体竞技实力提供参考。研究结果显示:(1)成套动作编排上优秀运动员多以E组、F组的高难度大空翻动作作为开场,以提升起评分,之后为单周空翻转体与单周空翻转体之间的连接串,中间为简单的单周空翻转体和非技巧动作进行过渡,而结束动作多为直体后空翻转体1080°。(2)连接串的选择上,8套动作中仅有4串使用了单周空翻转体和多周空翻的连接,但有3串出现坐地的重大失误;其余4串连接均为后直900°+前直的简单连接。运动员对新规则的运用还有所欠缺,对成套动作的执行能力还有待加强。(3)竞技实力上,运动员整体难度相差无几,完成情况上除了两位运动员出现坐地的重大失误和土井凌辅完成稍差,其余选手没有太大的差距。整体来看,运动员并没有很好的掌握和运用规则,但优秀运动员仍保持着较高的水准。  相似文献   

5.
通过录像分析、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从动作内容、难度价值及动作使用频率等方面对第11届全运会女子体操高低杠决赛动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回环动作特别是扭臂回环动作被广泛运用,D组以上难度动作成为运动员成套动作难度价值的主体,高难转体动作虽处于优势,但动作内容相对单一,因此在空翻和换杠动作上要有所创新和突破。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参加第49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的前8名单杠决赛运动员成套动作的编排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成套动作选择以Ⅱ、Ⅲ组动作为主,动作难度集中趋向C、D、E三个组别,A、B组动作使用数量锐减,并向着F、G、H组更高难度动作不断努力;(2)第Ⅰ组动作中大回环转体类动作成为首选,第Ⅱ组动作形成特卡切夫类、马尔凯洛夫类、空翻越杠类"三足鼎立"局面,第Ⅲ组动作中穿衍生动作为主体,正、反掏类动作使用稳定,第Ⅳ组下法仍未打破直体后空翻两周转体类动作的垄断局面;(3)"特卡切夫类+特卡切夫类"仍为编排主流,"马凯洛夫类+马凯洛夫类"成为编排亮点,"空翻越杠类+空翻越杠类"成为编排"杀手锏",连接串由"二连飞"向"三、四连飞"跨越发展,使动作连接技术更具惊险性、欣赏性、创新性。  相似文献   

7.
高低杠技术探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当今女子竞技体操高低杠比赛整套动作的结构与发展做了研究。结果表明 :动作难度以开发独具风格的多度转体与飞行动作、提高连接价值为主 ;动作连接以腾身回环、后空翻与孤形的转体等换杠动作的创新为动作质量和后空翻类下法稳度的基础上 ,稳步开发前空翻类动作 ,以实现下法动作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8.
采用统计比较法、分析归纳法和文献资料法,系统分析了第37届世锦赛优秀女选手高低杠成套动作编排的趋向特征及中国高低杠的不足。注重两杠动作与换杠动作的直接连接过渡,使成套动作的完成更加紧凑、流畅而富有感染力,是高低杠成套动作编排的特征和发展趋向;中国选手在换杠动作与两杠动作的多样性实力连接、专项素质及能力等方面存在差距。  相似文献   

9.
以参加第41、42、43届体操世锦赛及第30届奥运会高低杠决赛运动员完成的32套动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观察记录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当前高低杠连接加分、难度分及最后得分进行统计,用Excel统计分析出连接加分与难度分、最后得分高相关性,并对连接加分动作组合的趋势和特点做了全面分析,结果显示:高低杠成套动作中连接组合数量在逐年增加,难度也在不断提高;E、D组别难度动作是连接动作的主流,并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换杠类动作与杠上动作连接及长串动作连接将会是以后提高难度分值突破口。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统计法,对第28届奥运会、第37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及2004年全国体操锦标赛的空翻动作、换杠连接及难度编排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对我国在高低杠项目上出现的滑坡现象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我国高低杠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高低杠项目特点和动作的分类高低杠是女子体操比赛的项目之一,高杠离地面是2.30米,低杠是1.50米,两杠之间的距离,运动员可以根据自己练习动作的特点自由调整。在高低杠上可以做各种倒立、回环、转体、空翻、腾越……等动作,要求运动员具备有全面的身体素质和专项素质。一套高低杠动作,当前几乎全部运用动力性的动作来组成,在组织编排上,要求新颖,独特。近年来运用大摆技术来练习蹦杠、弹杠,发展了不少高难度扣人心弦的空翻、转体和出其不意脱手再  相似文献   

12.
对南昌城运会与新加坡青奥会体操比赛成套动作难度、连接加分、结束动作、结构组分布与编排模式等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我国青少年运动员成套动作价值主要是以D组难度编排成套的比例高于国外运动员,尤其是鞍马、单杠和吊环优势较为突出,但自由操、跳马难度价值优势不明显;自由操获得“一连接”或“两连接”加分人数具有优势,但缺乏空翻2周和其他空翻连接,单杠连接加分采用“杠上动作接飞行动作”的方式,优势较为突出,反映了我国运动员掌握单杠“近杠动作”能力较强特点;结束动作的优势体现在D组难度上,但双杠缺乏E组结束动作;跳马平均D分有一定优势,但运动员掌握高难动作优势不明显.探讨了青少年男子体操运动员主干动作和优势动作,发现主干动作总体上具有74.3%的一致性,说明主干动作呈现出集群性特点;我国运动员完成优势动作数量和完成人次较多,但自由操的前屈2周、鞍马的吴国年、Flops-组合动作、吊环慢翻上水平十字、跳马前手翻前空翻2周、双杠后上一杠倒立和前团2周下等,有待成为今后我国青少年运动员发展难度的优势动作;青少年运动员成套动作均采用“优势弥补式”的编排模式,我国运动员各单项不同程度存在着个别结构组优势难度数量与完成人次偏少、成套编排偏雷同等问题.根据我国青少年男子体操运动员成套编排的优势与不足,对现行国际体操男子评分规则对比赛的导向作用、存在不足进行了初步评述.  相似文献   

13.
第28届奥运会男子自由体操成套动作编排特点与趋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录像统计和文献资料法,对第28届奥运会男子自由体操比赛前8名运动员的起评分、比赛成绩、成套动作难度和编排及完成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了世界优秀男子自由体操运动员成套动作的编排特点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在空翻动作的使用上,主要以D组的单空翻动作和E D3个空翻动作连接来获得加分;成套动作的类型编排呈现出多样化,中间串主要采用不同类型的单串多个空翻动作连接;成套动作的难度和完成质量趋于提高。  相似文献   

14.
第40 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中国女子高低杠的优势与差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及数理统计与比较法,系统分析中国女子高低杠的优势与不足。发现:中国顶尖选手成套A分动作的难度和完成质量与世界优秀选手相当,但多数选手整体技术实力不及外国选手,在杠间换握动作的实力连接、个性化特色动作的编排以及专项素质和能力等方面,存有一定差距;而比赛动作完成拘谨、缺乏表现欲及个别动作完成规格低等因素,是致使中国高低杠未能获得更好成绩的主要原因;强化提高专项素质和能力,进一步提高成套动作的难度和完成质量,并促使两杠换握动作的连接在完成上更加紧凑、流畅和颇具观赏性,是中国女子高低杠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王曼 《新体育》2009,(9):36-36
1979年12月她在美国沃斯堡举行的第20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以难、新、美的全套动作取得19.825分的优异成绩,与原民主德国名将格瑙克并排登上了高低杠冠军的领奖台,成为中国在世界体操比赛中首次获得冠军的运动员。当时她年仅15岁,是中国体坛最年轻的世界冠军。1984年,在洛杉矾第23届奥运会体操比赛中,她以其“绷杠后空翻转体360°下”的独创动作和高质量的成套表演,夺得高低杠冠军,成为中国第一个体操奥运会冠军,这一独创动作被称为“马燕红下”,也是第一个以中国运动员名字命名的体操动作。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世界女子高低杠项目成套动作难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第39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的女选手为研究对象,对新规则实施后世界女子高低杠发展特点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成套动作的平均难度为6.638分,位居4项之首,仍有继续提高的空间;其中飞行动作的难度变化不大,连接价值提高;从低杠换握高杠大多以B组动作为主,从高杠换握低杠则以D组为主;上法开发了挺身跳起成低杠手倒立的D组难度,且有连接动作加难的趋势;下法动作继续呈现多样化特征:今后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完成动作的成功率和动作质量,重点提高动作细节和下法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第39届世锦赛8名自由体操优秀选手完成的成套A分动作难度、编排连接方式及完成等情况的统计、对比,发现:使用"E组以上"更高难度的空翻,及发展和运用具有0.2分连接价值的"技巧空翻串",并采用稳定性较高的"D组以上"难度的空翻及连接为结束,是当今世界女子自由体操动作技术发展的新趋向。而在满足规则对舞蹈类动作要求的前提下,以相对较多的高难度技巧空翻,结合C组难度的舞蹈类跳步或加转体等动作,来配置10个最高难度的动作获取更高的A分价值,将是女子自由体操成套A分动作类型选择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第51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单杠决赛前八名运动员成套动作进行研究,探讨巴黎奥运周期单杠成套动作编排特征与发展趋势。研究结果:(1)Ⅱ、Ⅲ组别动作将是成套动作编排的主体动作,难度动作选择集中在C、D、E三个组别,不同类型动作选用呈现非均衡状态;(2)第Ⅰ组别动作倾向于向后大回环类,第Ⅱ组别动作形成特卡切夫类、空翻越杠类“平分秋色”发展局面,第Ⅲ组别动作以阿德勒类动作为标配,屈体回环类动作逐渐增多;第Ⅳ组别动作呈现直体后空翻两周转体720度下呈垄断局势;(3)“特卡切夫类+特卡切夫类”稳步发展、“阿德勒类+飞行动作”日渐增多、“空翻越杠类+空翻越杠类”短暂减少,连接串将由“二连飞”向“三连飞”快速发展;(4)D分和E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今后的比赛将是难度与质量的双重较量,建议要努力做到“提难度、保质量”。  相似文献   

19.
一、高低杠的特点和动作分类: 一套高低杠动作,当前几乎全运用动力性动作组成。组织编排要求新颖、独特。近年来运用大摆技术练习崩杠、(弓旦)杠,发展了不少高难的空翻、转体和脱手再握的越动作,动作之间换握、连接紧凑多变,有百花争艳之势,再加上燕子旋飞似的惊险下法,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与数理统计等方法,以参加里约奥运会女子高低杠单项决赛前8名优秀运动员及所完成的成套动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里约奥运会女子高低杠技术特征.研究发现:1)世界优秀高低杠运动员所选用的难度组动作多集中在D组和E组,且高难度动作使用率呈上升趋势,动作连接类型趋于集中化发展.2)以高杠D组以上难度接下法的“直接二连接”来完成下法并获得更高连接价值分的运动员呈增加趋势.3)亟待开拓“创新型”、“领潮型”动作编排,将D分最大化和E分扣分最小化的最优组合作为竞技体操成套编排追求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