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网球击球步法移动中相关肌肉群做离心收缩减慢特定肢体动作速度,为击球准备合理的解剖姿态、保持身体平衡和预防肢体损伤的能力成为网球专项减速能力。肌肉离心收缩产生的减速效应是网球击球和移动技术中的核心要素,良好的减速能力有利于保持身体平衡、改善击球效果以及有效预防运动损伤。网球体能训练过多地将注意力放在运动员的直线加速能力上,大大忽略了减速能力的培养。本文通过查阅最新国内外网球体能训练方面的研究成果,探讨减速能力在网球运动员竞技能力中的重要性及其功能,并介绍了减速训练的若干训练手段,以丰富网球的专项化体能训练体系,使训练更加贴近网球比赛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网球运动员应重视专项速度素质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球运动员应重视专项速度素质训练网球运动员除须全面发展速度、力量、灵敏和耐力素质外,还应着重发展网球专项身体素质,网球比赛中,要求判断快、反应快、起动快、移动快、动作快。因此要求网球运动员必须具有良好的专项速度素质,这是获胜的基础和关键。网球运动所需的专项速度。是指运动员完成单个动作的速度,即为打好一个来球脚步的移动速度和击球速度。其特点:一是身体的移动和击球不是周期性的动作,在比赛中运动动作的先后顺序没有固定的规律;二是一个动作完成后到下一个动作开始前有一定的间歇时间。故在网球运动中参与运动的…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世界优秀网球选手击球时的观察和分析,并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头和非持拍手臂在网球击球时起到了维持身体平衡、保持良好的体轴、增大击球力量的作用,从而提高了击球的稳健性和威胁性。  相似文献   

4.
网球底线反手击球三种打法的比较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全面,特点突出是当今网球运动发展的趋势。而要特点突出,基础在于全面的技术。现代网球比赛激烈精彩,引人人胜,源于网球选手们既有强劲的正手击球又有稳定的反手还击,珠联合壁,全攻全守。然而,比较正手击球而言,反手击球明显弱势。究其原因是:用右手的人习惯在身体的右侧做事,动作顺畅,而在左侧工作时需要扭转身体,难度相对大些。  相似文献   

5.
王英 《新体育》2024,(2):16-18
正手击球技术是网球击球技术的基本击球方法之一,据统计运动员正手击球技术在比赛中所占比重超过70%,因其具有速度快、控制力强、力量大等特点,成为多数运动员用以得分取胜的主要手段,而力量和身体平衡性是正手击球技术当中两大基础素质。本次研究共选取某高校体育学院网球专项班20名男子,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网球正手击球深度、力度及精准度经过核心力量训练6周后与训练前相比有较为显着的提高,对照组接受传统力量训练6周后网球正手击球深度、力度及精准度改善情况低于实验组,表明核心力量训练比传统力量训练更能促进网球正手击球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6.
跑动、挥拍、击球到对方场地——网球运动需要长时间地重复这些动作。不过,有一种简单易行的身体训练方法,既能提高击球效率,又能消除疲劳,还能预防伤病。这就是“网球瑜伽”。无论青少年球员,还是元老网球爱好者,不管是初学者,还是水平已经相当了得的职业球员,都能从中受益。  相似文献   

7.
网球双手反手击球技术分析及其训练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网球双手反手击球是许多运动员特别是女运动员所采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反手击球技术,通过分析和了解它的技术特点,采取合理而有效的训练方法,可以使运动员正确掌握双手反手击球的技术动作,为比赛中合理运用这项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Carson  大志 《体育博览》2010,(1):110-119
现代网球运动中,正手击球是网球技术的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项技术。如果你能完美掌握正手击球技术的所有要点。加上一副好身体和一把好球拍,你在球场上的胜率就会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9.
浅谈网球训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浅谈网球训练TRIANINGOFTENNIS¥GaoWei高卫1网球运动素质训练的方法网球运动是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的混合体,又是一项复杂的竞技项目。运动员要技术好、意识强、反应快、移动灵活、击球多变有力而失误少。就需要具有较高的身体训练水平。身体训练...  相似文献   

10.
网球双手反拍技术要点分析及训练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手反拍击球是许多网球运动员特剐是女运动员所采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技术。通过分析其特点,采取合理而有效的训练方法,可以使运动员正确掌握双手反拍击球的技术动作,为比赛中合理运用这项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对第17届世界杯足球赛球队控球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统计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对第17届世界杯足球赛球队控球中进攻的传球次数及效果、发动至结束场区、进攻中断的原因、创造进球的最后进攻手段、中国队与世界及亚洲优秀队伍对比情况等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本届杯赛整体上传球次数越少,进球越多;传接球是导致进攻中断的主要原因;边路传中和中路传切配合是创造进球得分的主要进攻手段;中国队在控球能力上较世界及亚洲优秀球队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12.
叶飞 《湖北体育科技》2010,29(5):610-612
随着网球运动在全球的蓬勃发展,网球早已告别"贵族运动"走向全民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网球,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网球大军,落点更准、力量更大、速度更快、变化更多,是当今网球发展的主流,各种技术都是以争取时间、掌握主动来制约对手的。运动员的致胜武器也从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而对于打网球的人们来说,发球无疑是最关键也是较重要的一项技术,根据当今网球发球技术的发展和个人在发球技术上的训练较为详细地论述了现代网球发球技术及其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3.
对第13届亚洲杯足球赛日本队传球特点及进攻节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旨在了解当今亚洲高水平足球队——日本队进攻的一般规律,并找出中国队与之差距,为足球教学、训练和科研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数理统计及文献资料调研方法,通过对第13届亚洲杯足球赛决赛阶段中国队、日本队的进攻策动情况统计、分析和比较,对打法先进的日本队进攻战术运用进行分析。认为日本队控制球能力强,多数进攻形成由于对球的成功控制所获得;从攻击点分布来看,日本队的进攻手段是以中路渗透和中边转移为主,边路进攻为辅;从进攻战术的运用来看,日本队表现出高度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能针对对手具体情况,合理运用战术。  相似文献   

14.
乒乓球多球训练方法之双人供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乒乓球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围绕乒乓球这项运动的特点,通过对双人供球的实验设计和理论研究,探究其在技术和战术中的速度、力量、旋转、弧线和落点5个竞技要素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对新型乒乓球性能的计算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国际乒联透露,为提高乒乓球的观赏性,吸引群众,将把现用乒乓球的直径由38毫米改为40毫米,被称为“新型球”或“大球”,并将在1997年第44届世乒赛期间举行一次实验性的大球比赛。为了解大球的性能,探索其可行性,以尽快掌握其运动规律,对大球的参数和性能进行了计算与分析。如果制作大球的材料与小球的相同,计算结果:大球的质量增加0.2717克,材料体积增加0.1884厘米3,球的体积增大4.781厘米3,绕通过质心额状轴为转动惯量增加1.391立方厘米。如果用大球比赛,以与击小球同样的方式和大小相等的力来打击大球,大球的转速将比小球减少9.41转/秒(约减少1/5),速度减慢4.14米/秒(约减少1/10),但大球的性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对篮球无球进攻队员技术运用要点和质量要素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篮球竞赛中,无球进攻队员的技术运用对本队争取主动,获取胜利起重大作用.通过对无球进攻队员技术运用要点和质量构成要素展开研究,分析归纳了技术运用5要点:一是要有强烈的攻击性和策略性;二是提高应变能力;三是进攻目标的指向性;四是配合的时间性;五是个人攻击与配合的协调性.分析归纳了质量构成4要素:一是强化提高移动质量;二是掌握接球要点;三是与假动作紧密结合;四是重视协同配合质量.只有明确要素,掌握运用要点,才能破坏对方的平衡,作掩护助攻和自身攻击,由此提高无球队员的技术动作攻击力.  相似文献   

17.
'98世界女排锦标赛冠军决赛评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笔者对1998 年世界女排锦标赛冠军决赛中国队与古巴队发球得分能力、进攻能力以及拦网能力进行了技术分析, 得出中国队与古巴队之间在发球、后排、强攻和拦网存在着差异, 为中国队日后的提高, 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运用实验、数理统计和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通过测试心率、血乳酸、血尿素、尿蛋白等生理生化指标,对两种网球多球训练效果进行比较,阐述了多球训练在网球运动中的具体应用,旨在为网球教学提供参考与借鉴。结果表明:4球×12组的网球多球练习,着重发展运动员的糖酵解供能系统,时间结构与网球比赛实际运用一致,训练更有实用性。16球×3组的网球多球训练,着重发展运动员糖酵解供能系统,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的乳酸耐受力,促使运动员在大强度比赛中保持技术动作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9.
An explicit finite-element (FE) model of a pressurised tennis ball is presented. The FE model was used to model an oblique impact between a tennis ball and a rigid tennis surface, to further the understanding of this impact. Impacts were also conducted in the laboratory and the results from the FE model we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is experimental data. The FE model was used to illustrate why a tennis ball rebounds with a higher vertical coefficient of restitution in an oblique impact compared to an equivalent impact perpendicular to the surface; this equivalent perpendicular impact has the same inbound velocity as the vertical component of the oblique impact. The FE model was also used to illustrate that the structural compliance of the felt covering on a tennis ball was a contributing factor to the ball attaining more spin in the impact than would have been calculated using a conventional analytical model. Also, the spin values calculated in the FE simulation we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experimental data.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第8届世界女子排球赛 中、日比赛的统计资料。判明中国女 失利的原因是进攻战术单调、发球及扣球质量均弱于日本队。建议中。建议中国女排抓身体训练的同时,坚持全面、高度快速多变的战术指导思想,努力提高进攻技战术的质量,为实现攻势排球的战略目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