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1 毫秒
1.
《湖北体育科技》2018,(2):176-178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结合教学实践,从基本体操创编、技术动作示范、保护与帮助、体操教学网格化管理及网络交流4个方面进行论述,深刻阐明了网络时代湖北省普通高校体操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同时也指出湖北省普通高校体操教学比赛应从竞赛组织和网格化管理、竞赛内容变革、专业课程设置及师资配比方面进行相应调整。以期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改进、提高体操教学质量,把握时代脉搏,为科学、有效地普及和推广体操运动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我国少儿快乐体操自2014年由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提出至今,已经开展将近三年.“快乐体操”作为新兴运动项目,在全国范围的推广中存在诸多机遇与挑战.为了促进我国少儿快乐体操运动项目的持久健康发展,并为其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提供借鉴和理论依据,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分别从学校、社会和国家政府三大层面中探析我国少儿快乐体操发展的现存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认为:在学校层面上,高昂的器材场地成本与有限的教育资金、师资力量不足和受众群体有限是少儿快乐体操进校难的主要问题;在社会层面上,体操俱乐部营销模式古板、大众消费水平有限以及社会对体操观念的固化是快乐体操大众化、市场化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在国家政府层面上,政府主导的推广模式过于行政化是一大问题所在.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分别提出了促进学校与快乐体操俱乐部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推进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共同管理,发展快乐体操俱乐部营销模式多样化,构建和完善快乐体操产业链,弱化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以及加强对大众快乐体操概念的教育这六大对策.  相似文献   

3.
整合体操的概念和功能,分析中国当前体操发展存在的问题,为促进竞技体操和大众体操的和谐发展提出见解;建立量化评析标准,为科学评价体操事业发展提供参考。我国对体操概念的界定存在偏差,社会大众对体操的认识极为狭隘。无论从竞技体操还是大众体操来看,我国还不是一个体操强国。通过数理统计和层次分析,提出了体操事业发展的评价指标,以便更加科学地量化评析体操事业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4.
1999年全国体操锦标赛男子比赛调研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 1 999年全国体操锦标赛进行赛场实地调查、统计 ,结合有关文献资料对目前我国男子体操的技术发展情况进行总体及单项分析。总体分析重在运运员比赛得分和使用动作难度 2个方面 ,分析了实施新的体操比赛评分规则 2年来 ,中国男子体操队技术水平的发展情况、实力和优势 ,揭示了我国一些高水平运动员在有些方面仍然存在不足 ,目的是为我国体操训练和管理部门制订规划、发展战略、准备奥运会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5.
1 研究目的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化,体育系体操学科广大教师以完成培养目标要求,提高人才质量为目的,对体操救学的组织形式,教学方法,能力培养等进行了多方面的实验和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文通过对辽宁省十一个市、地中学体操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并针对调查情况提出体育系体操教学改革的建议,为深化体操教学改革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6.
林琳  董文旭 《体育科技》2008,29(1):48-52
通过文献赍料法、录像观察法、专家调查法对第40届世界体操锦标赛我国女子体探运动员比赛成绩统计分析,发现我国体操运动员在比赛能力上与国外运动员相比仍然存在着一定差距,尤其在团体比赛中动作失误过多,弱项差距大,其中落地稳定性差是最主要的弱点,中国女队团体技术实力与美国队相比存有较大差距,各单项比赛中小将发挥出了自己的水平.针对比赛能力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希望在今后的训练中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专家调查法对第28届奥运会中国女子体操运动员比赛成绩统计分析,发现我国体操运动员在比赛能力上与国外运动员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距,提出了对我国体操运动员比赛能力的影响较大的三个因素,希望在今后的训练中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古代、近代、现代体操运动各阶段分类与发展的研究,对不同时期体操分类促进体操运动发展,作了简要的论述。着重研究了我国现代体操的分类,找出其弊端,提出科学分类的设想。将体操分为三类:即大众体操、竞技体操、表演性体操。  相似文献   

9.
以我国体操在大众体育和学校体育中的现实状况为出发点,借鉴中国知网上相关文献的调研结果,通过分析体操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初步定义了标准中的"全能思想"和"6选1"两个概念,并指出"全能思想"不适合我国体操的发展,解决不了器材缺乏和师资缺少这两大问题;"6选1"是较好的选择,有助于提高体操练习者的积极性,增加体操练习的人数,扩大体操等级运动员队伍,增强体操师资力量,利于体操的推广与普及.  相似文献   

10.
第33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中国女子体操的优势和差距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第33 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俄罗斯、罗马尼亚两支强队及其优秀选手与中国女队各项比赛成绩、个人全能各项比赛成绩、各项动作难度及完成情况的统计、对比与研究,系统分析了中国女子竞技体操的优势和差距。中国女队总体技术实力与俄、罗两队相当,个别项目编排有欠缺,完成动作的稳定性及比赛表现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11.
运用数理统计、分析归纳、录像分析等研究方法,对2010年艺术体操"全国冠军赛"成年个人单项决赛前8名运动员的4项器械成套动作进行研究。主要依照2009国际艺术体操评分规则变化特点,对我国艺术体操个人项目器械难度的选编特征进行系统、深入的剖析,并顺应规则的变化规律探索器械难度的发展走向。结果表明:我国运动员对圈操难度选编与技术驾驭的最好,其次为绳操、球操,带操为弱势项目;各项器械熟练性动作的选编形式较为简单,缺乏多样化;提高带操器械难度技术与惊险性是目前关注的重点,选用器械惊险性动作作为成套结束动作是艺术体操技术发展的一大趋势,"不用手"运用器械将是今后艺术体操技术发展的潮流。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初步分析,认为我国现代竞技体操运动发生了明显分化。一方面,作为奥运会比赛项目的竞技体操,我国在国际上已经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运动水平处于世界领先。但另一方面,竞技体操项目的普及存在诸多不足,体操人口较少,特别是各级学校的竞技体操项目,并没有得到同步发展,青少年中鲜见参加体操运动,我国竞技体操项目的基础并不雄厚。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自1995年国际体操联合会开始举办首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至今,我国几乎参加了全部该项赛事,混合双人的最好成绩已从1999年世锦赛的第18名上升至2006年的第5名,我国混双项目已经呈现出较强的上升趋势。以三个周期FIG的规则变化及2002-2010年五届世界锦标赛混双项目决赛前三名及我国选手成套动作为研究对象,探求影响我国混合双人项目成绩的主要因素,为提高我国混合双人项目的竞技水平,在世界大赛中取得更大的突破提供理论参考依据,并对当前竞技健美操混双项目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初步探讨,探寻国际竞技健美操混双项目难度动作的选择与均衡性发展,为竞技健美操的教学与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体操是我国竞技体操传统优势项目,也是湖北省的重点项目。对湖北省基层业余少儿体操启蒙训练的现状及训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旨在为科学开展基层业余体操训练提供依据,为竞技体操、跳水等项目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相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中国男子体操队在42届体操世锦赛和16届亚运会体操比赛成绩进行分析,总结目前中国男子体操队目前存在的优势和不足.研究结果:中国男子团体冠军的主要竞争对手为日本队;男子个人全能型选手相对缺乏;单项中吊环、双杠项目优势明显;鞍屿和跳马项目后继无人.在"533"赛制下,比赛偶然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和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本文对第39届和第40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体操比赛团体、全能和单项前8名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动作难度和完成情况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规则对竞技体操运动发展具有导向性;稳定性是团体决赛制胜的首要因素,世界男子体操的格局趋于多极化;全能比赛呈现出强项突出,单项均衡发展的特点;单项比赛的竞争呈现出垄断性的发展趋势。要求在动作难度和编排上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权重统计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2000—2009年世界体操三大赛事中夺得冠军的我国32名竞技体操运动员成才的非技术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32名竞技体操世界冠军的气质类型主要为多血质和粘液质;场地设施条件是影响运动员训练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教练员的技术水平及领悟规则的能力,直接促进运动员技术水平的提升;初级选材的最佳年龄男子为5岁和6岁,女子为4岁和5岁。掌握好这些共性和规律可为运动员的初级选材和科学化训练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抛接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是我国与世界艺术体操强国产生差距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对我国竞技艺术体操集体项目抛接器械的准确性进行研究,以期为提高我国竞技艺术体操集体项目的成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The 2004 Olympic Games saw a range of judging scandals in the sport of artistic gymnastics that prompted the International Gymnastics Federation to make changes to the sport's judging system. Therefore, following these games, the International Gymnastics Federation reworked the gymnastics scoring system, where the most prominent change was the removal of the ‘perfect 10’ as the highest score possible, to be replaced by an open-ended scoring system. The goal of this paper is to examin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open-ended system that was introduced in 2006 through examining some of the sport's key values – an approach loosely aligned with broad internalism.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dual purposes of analysing what is achieved and the manner of achieving it are key values of the sport and are differentiated through the way judging utilises two categories known, in gymnastics, as ‘difficulty’ and ‘artistry’.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method of judging ‘difficulty’ is an improvement on previous judging methods. Our analysis of the definition and judging of ‘artistry’ in artistic gymnastics, however, reveals a less certain result.  相似文献   

20.
1991年全国体操锦标赛男子比赛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参赛人数、参赛者水平、竞争激烈程度等方面看,都是近年来比较突出的一次全国体操大赛。运动员技术动作的完成质量,在比赛中虽有长进,且出现了13个创新动作,但在各个项目上并不平衡。为此,提出3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