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学生身心健康与体育锻炼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64,自引:0,他引:64  
采用EPQ和CAS等研究工具对我国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大学生心理健康,人格特征与运动锻炼的关系进行了测量分析。结果表明:(1)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较高,并存在显著的专业与性别差异;(2)人格特征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检测指标,运动锻炼可以改变学生的个性特征;(3)运动兴趣,运动成绩以及运动知觉能力等与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关于少年儿童动作协调能力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清 《体育科研》2005,26(2):73-77
采用文献资料查阅法,对我国关于少年儿童动作协调能力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指出我国对青少年儿童协调能力的进行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广泛研究,研究领域可归纳为3个方面:一是对青少年儿童协调能力的有关理论的研究;二是对一般和从事运动专项的青少年儿童的协调能力的测量与评价方法;三是采用特定的训练方法提高青少年儿童的协调能力。我国应加强运动协调发展的过程和机制的研究,以进一步建立信度和效度的测试和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3.
人体结构与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了解人体结构中骨、关节和肌肉的运动规律对提高体育教育质量和指导运动训练有其积极的意义。西洋古典舞(芭蕾)的基本训练有其系统的教材内容和科学的训练方法,对人体进行芭蕾基本训练能发展肌肉的伸展性、其收缩的力量、速度以及各关节的灵活性和转体、跳跃等技巧,并且还能培养协调性、节奏感和平衡能力等。  相似文献   

4.
采用理论概括和逻辑分析法探讨现代运动训练方法理论体系建构的基本问题,从理论上确定运动训练方法理论研究的指导思想、研究的方向及研究的主要课题。运动训练方法理论是现代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现代竞技体育的发展,对训练方法的科学性要求越来越高,训练方法的理性化程度和创新水平,是训练方法科学性最为直接的体现。训练方法的理论体系包括了各种不同项目训练方法理论、运动训练方法学理论和科学哲学理论中的方法论这样一种层次结构基础上的系统。运动训练方法理论是对现代竞技体育训练方法运用、选择及创新的普遍规律的概括和总结。  相似文献   

5.
训练能否使两类骨骼肌纤维产生互变之我见山东师范大学体育系高慧莲目前,在运动生理、运动生物化学的学术研究中,对人体骨骼肌的两类肌纤维-红肌(慢肌)、白肌(快肌)与运动训练的关系及相互转化问题的研究,尚存在着两种不同观点,还未取得一致的结论。人体两类骨骼...  相似文献   

6.
短道速滑属于冬季项目中较具代表的一类运动项目,在实际运动中,不仅考验运动员的身体协调能力,还对运动员的腿部爆发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从我国目前的短道速滑运动发展现状来看,呈现出运动技巧与专项力量不均衡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在开展短道速滑的运动训练时,过于注重对运动技巧的练习,而忽视了短道速滑项目多赛事的特点,在运动员专项力量和耐力不足的情况下,在后半场的比赛中很难取得好的成绩。基于此,要求相关人员加大对专项力量训练的重视力度,积极探索提升运动员专项力量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学校课余运动训练得到了蓬勃的开展,为了有助于广大体育教师提高课余运动训练的指导水平与训练效果,我刊从本期开始,举办“运动训练方法讲座”,特邀我国著名的运动训练学专家田麦久博士撰稿。本讲座共分十讲:第一讲运动训练方法引言;第二讲耐力素质的训练方法;第三讲速度素质的训练方法;第四讲力量素质的训练方法;第五讲柔韧性的训练方法;第六讲协调能力的训练方法;第七讲技术训练方法;第八讲战术训练方法;第九讲心理能力的训练方法;第十讲运动智能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协调能力在投掷运动实践中的表现特征、协调能力的生理基础以及影响协调能力的因素,提出了发展协调能力的训练方法与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9.
通过文献资料法,阐释了悬吊训练的生物力学原理,分析了悬吊法体能训练的应用价值、应用现状,指出了其存在的主要现实问题,并对该训练方法的前景进行展望。结果:悬吊法体能训练是一种新兴的体能训练方法,1)其在提高运动员躯干核心稳定性、平衡能力,改善协调控制能力,促进运动员专项能力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初步应用于足球、跳水、武术、风浪板等技能主导类的运动项目之中,有望广泛应用于技能主导类的运动项目和体能主导类需要提高核心稳定性、平衡能力,改善控制能力的运动项目之中;3)从运动康复领域逐步应用于运动损伤的治疗领域;4)其在对训练方法的选择、训练理论的深度研究、训练强度的安排、测量评价体系等方面还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10.
纵跳是跳跃运动的基础之一,在体育运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一切借助下肢运动的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必备的运动素质,目前在国外已受到广泛和高度的关注。在我国,对其有关方面的专门报道研究尚不深入和完善。因此,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在对国内外有关纵跳训练文献研读的基础上,通过对构成纵跳运动能力的组成因素分析、归纳出提高纵跳能力的最佳训练方法,并以此制定出发展纵跳训练的周期性训练模式,挖掘人体潜能,提供科学的训练策略。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人体运动技能学习原理与运动员临场比赛能力可以看出,运动员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信息反馈形式是影响运动员临场比赛能力的重要因素。研究从运动机能学习原理的角度提出了提高运动员临场比赛能力的训练方法,以期为运动员训练和比赛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运动生物力学重点实验室研究与工作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玉生 《体育与科学》1998,19(5):6-11,5
AComprehensiveReviewofResearchandDevelopmentinBiomechanicalLanofJiangsuProvinceDaiYusheng;CaiGuojun“研究人体结构与机能的生物力学特征和体育运动的一般规律,探索现代体育高新技术原理,设计提高运动能力、增进人体健康的训练方法和手段。”这是运动生物力学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它反映了运动生物力学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任务和特色。1实验室发展概况70年代后期,随着我国竞技体育新的发展需要,江苏省体育科研所应运而生。建所伊始,即筹建运动生物力学实验室。80年代初,成立了实验与研究为一体的运动生物力学研究室。…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 平衡能力是人体活动的基本能力之一,然而,它又几乎与所有运动项目有关。前苏联等国,在七十年代已将平衡能力的研究成果用于运动员选材上面。近年来,我国在总结训练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平衡能力的训练方法,然而,由于平衡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人体保持静态或动态姿势  相似文献   

14.
动作协调能力属性及其相关定义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20,自引:7,他引:13  
从动作协调的运动学特征,生理心理学实质以及动作协调能力与运动技能的关系方面对人体动作协调能力的本质属性及其相关定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笔者认为,动作协调能力是运动个体生理特性和心理特性的综合体现。从概念上讲,协调能力是运动技能的下位概念。从包容关系上看,运动技能包含着协调能力因素,但从因果关系上看,协调能力是运动技能形成的条件。因此不能把协调能力与运动技能相互混淆,更不能把协调错误的理解为一般体能素质,因而建议使用“协调能力”这一概念更能反映动作协调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15.
力量素质和协调性对于健美操教学效果起关键作用,但它又难于发展和提高。在健美操教学实践中,对如何发展力量素质、提高协调能力进行探讨,一直是教学的重点和关键所在,经过实践探索并结合人体解剖及生理特点,遵循运动训练原则对发展力量素质和协调性提出一些可行的训练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6.
以国内外训练方法理论研究的差异为切入点,从理论基础、分类标准及实践应用指导等方面对我国训练方法理论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训练控制方法层次来看,任何项目都追求建立一种行之有效的训练模式,并不存在程序训练与微机辅助训练等相互独立的现象,程序训练控制法只是模式训练法的初级阶段;从具体应用层次来看,分解训练法与完整训练法更偏向于运动技术的教法范畴,变换训练法则属于持续训练法的范畴,循环法、重复法、比赛法按照对训练主体的刺激目标与生物性发展效果,都可归类于间歇训练法大类中。  相似文献   

17.
<正>协调性(coordination)是指身体作用肌群之时机正确、动作方向及速度恰当,平衡稳定且有韵律性。协调性不仅与遗传因素有关,还与肌力和肌耐力、速度和速度耐力、身体平衡、肌肉放松和收缩、身体柔韧、灵敏等素质有关。协调性是人体运动中应具备的基本能力,是学习、掌握和运用运动技术的前提和基础。近期,人体运动协调能力成为了教育学门类中儿童发展研究的热点问  相似文献   

18.
论核心力量及其在竞技体育中的训练——起源·问题·发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核心力量是指人体核心部位(腰椎-骨盆-髋关节)的肌肉,以稳定人体核心部位、控制重心运动、传递上下肢力量为主要目的产生的力量能力,它主要受神经支配能力、核心部位肌肉的支撑力量能力和呼吸与运动之间的配合等3方面因素的影响.核心力量不同于传统的力量训练,它更加突出神经对肌肉的支配与控制,更加强调小肌群的发展以及大肌群与小肌群之间的协作,更加重视力量与协调和柔韧之间的联系.核心力量是一种刚由康复和健身领域进入竞技运动训练的新型力量素质,在理论研究、训练方法、检测与评定以及与传统力量训练之间的关系等方面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世界优秀游泳运动员的心脏容积指数(18—20ml/ks)和最大摄氧量(80—90ml/kg)等指标并无明显增长,但运动成绩仍在不断提高,这就从能量代谢的角度提示我们骨骼肌代谢能力的提高较心血管系统功能对运动能力的提高更为重要。从上述实证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明确的启示:即在当今的运动训练实践中,教练员已经在有意识和无意识地采用“力量耐力”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但由于训练学理论的滞后,使体能类耐力性项群的体能训练仍处于方向不清、层次不明的混乱状态,从训练学的角度提出“力量耐力”的训练理念以促使相关学科在基础理论和训练方法手段方面展开全面深入的研究,已成为当今训练学理论研究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制约科学理论向运动训练方法转化的主要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并与运动训练实践紧密结合,探析制约科学理论向运动训练方法转化的主要因素。研究认为,由于运动训练所作用的人体系统复杂性,所涉及的因素多样性,运动员个体之间的差异性,使得运动员竞技能力发展的因果性和规律性,表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而很多体育科学研究的理论成果是运用统计方法获得的,这些成果对具体的训练活动只能提供一种概率式的预言性指导。这是目前制约科学理论向运动训练方法转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