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不同性别游泳运动员高原训练生理生化的监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不同性别优秀游泳运动员在高原训练期间生理机能变化特点的研究,总结各生理指标变化规律,制定出运动员生理机能的评定方法,监控运动员高原训练期间的身体机能状况,保证教练员在高原训练期间训练计划的顺利实施。方法:通过血液分析仪、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等,对运动员的基本生理、生化指标进行监控。每周测定一次运动员安静时红细胞计数、血球压积、血红蛋白、肌酸激酶、尿素氮和睾酮值。结果:高原训练期间血液成分RBC、Hb、Hct明显升高,女性增高幅度大于男性;下高原后与上高原前相比,血液成分男性无显著性差异,女性明显高于上高原前;男性在整个高原训练期肌酸激酶(CK)和睾酮(T)均无显著性差异,尿素氮(BUN)仅在高原训练第4周和下高原后有差异;女性CK值在高原训练第3周、第4周和下高原后存在差异,BUN均存在显著性差异,T下高原后存在差异。结论:高原训练对提高血液成分RBC、Hb、Hct效果显著,且对女性的持续效应要高于男性。BUN可作为高原训练期间评价女性机能状态和训练负荷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2.
高原训练对我国优秀男子足球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男子足球运动员在一个完整高原训练周期内的身体机能变化特征。方法:以11名国家男子足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在高原训练期间各阶段对运动员进行身体机能测试。结果:1)RBC、Hct、Hb氧转运指标在高原训练期间未发生显著性变化;2)BUN与CK会随着运动负荷的增加而逐步增大;3)C值在高原训练期间较为稳定,T与T/C表现出高原训练第1周增大、第2、3周逐渐减小的特征。结论:1)4周高原训练未改变运动员血液携氧能力;2)CK与BUN对运动负荷反映较为敏感,可作为日后进行机能评定的重要指标;3)血睾酮水平受负荷的影响较高原的影响大。  相似文献   

3.
探索越野滑雪运动员高原训练期间运动负荷的安排与人体生理、生化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为建立我国越野滑雪运动员高原训练模式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生理、生化测试的方法,研究高原训练对提高越野滑雪运动员身体机能的效果和机理;认识越野滑雪运动员高原训练时血红蛋白(HB)、血清肌酸激酶(CK)和血清睾酮(T)等指标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高原训练负荷水平,能提高越野滑雪运动员的HB、T与降低CK水平,有效促进越野滑雪运动员身体机能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高原训练是利用高原环境的低氧和运动缺氧的双重刺激,提高耐力性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和生理机能,是耐力性项目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训练方式。采用文献资料法、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竞走国家队运动员备战2016年锦标赛前亚高原训练期间的训练负荷安排进行探索,结合晨脉、血红蛋白、血乳酸、尿蛋白、血尿素等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的监控,来分析身体机能指标及其特征,明确其代谢属性,发现影响其运动成绩的敏感生理指标,摸索亚高原训练后运动员的最佳比赛时间,旨在探索优秀竞走运动员高原训练和下高原后的赛前训练的普遍规律,进一步为优秀竞走运动员亚高原训练机能监控和训练计划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从各项指标的变化可以看出整个备战期运动员身体机能处于较好状态,说明此次备战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5.
通过实验法,选取测定了与运动负荷和身体机能有关的血红蛋白(Hb)、血尿素(BNU)、血清肌酸激酶(CK)等生化指标,对浙江男子赛艇运动员高原训练期间运动负荷及机能状态进行监测和评定。结果:高原训练期间Hb值高于高原前,高原第3周与高原前1周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BUN高原训练期间显著高于高原前(P〈0.05)。CK高原期间显著低于高原前(P〈0.05)。结论:HB、BUN、CK是高原训练身体机能的监测指标的有效指标。高原训练期间应有效调控训练负荷,避免训练量过大。  相似文献   

6.
由于高原赛前训练期间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均较大,所以在这期间进行跟踪训练的生理生化监控并及时反馈给教练来指导训练的科学化是非常必要的。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测验法、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及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将定量分析与定性描述相结合,从运动员机能状态,运动负荷量,运动负荷强度,过度训练,肌肉疲劳状态,身体恢复状况等六个方面结合运动员训练计划、运动员实际训练状态对运动员殷小龙的身体机能状况进行评定与分析,帮助教练员及时了解运动员的机能状态,并能及时调整训练计划。  相似文献   

7.
游泳项目青海高原训练期间血象指标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8名平原优秀游泳运动员在青海多巴高原训练期间的血象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平原游泳运动员的RBC、Hgb、HCT和MCV等血象指标末期比初期有所提高,表明经高原训练后运动员携氧能力和机能水平的改善;平原游泳运动员的WBC在青海高原训练期间有所增加,提示高原训练对平原运动员的免疫功能有所影响,特别在上高原的最初1周内;在高原低氧环境和训练的双重刺激下,平原游泳运动员机体的血小板会出现下降。建议对平原游泳运动员青海高原训练期间的血象指标,应以高原训练的目的和安排为主进行相应的监测和评定,在正常范围内与训练密切相关;在青海高原训练期间,特别在上高原的最初1周,对平原游泳运动员应加强免疫机能的监测,并采取措施以防止疾病。  相似文献   

8.
高原训练期间生理、生化指标的科学监控是十分重要的 ,它对保证运动员高原训练的圆满完成有着显著的意义 ,在进行身体机能评定时 ,要制定合理的测试计划 ,进行综合性和系统性的监测分析。  相似文献   

9.
着重介绍了中国女子皮艇队在高原训练时,利用某些生理生化指标进行评定的研究。研究发现,以血尿素指标和血红蛋白指标评定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况,能够很客观地反映她们的情况,而尿蛋白指标却不如以上两指标。血乳酸值能够很好地反映运动员的有氧和无氧代谢能力情况。利用心率指标时,应考虑到高原和平原时安静和最大心率状态有所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实验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对7名青海省竞走运动员(世居高原)在赛前33天高原训练期间的生理、生化机能指标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显示,世居高原运动员初、中、末期的血象指标呈先降后升趋势,至训练结束恢复到训练前水平,表明此次赛前高原训练对机体产生了一定的刺激,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良好;CK、BUN变化在正常范围内,表明机体恢复能力良好,训练负荷强度安排适宜;睾酮水平较初期值显著提高,皮质醇保持在初期水平,T/C比值大幅提高,提示机体蛋白合成加强,运动能力提高。研究结果表明,此次赛前高原训练对于提高世居高原运动员的运动能力有较好的效果。但对于最大摄氧量即有氧能力指标的提高效果不明显,建议应对其进行更高海拔或下到低海拔地区进行短期训练,以便更好地提高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3周海拔1550 m亚高原训练对优秀青年男子越野滑雪运动员生理机能和身体成分的影响,并且提出针对性的备战训练建议。方法:国家越野滑雪集训队10名优秀青年男子越野滑雪运动员[年龄(18.7±1.5)岁,身高(78.5±5.8)cm,体质量(66.6±4.7)kg]在亚高原(海拔1550 m)进行3周训练,并在亚高原训练前后对运动员的生理机能和身体成分进行系列测试。使用重复方差分析对运动员数据进行自身比较。结果:运动员由平原初上亚高原时,乳酸阈测试血乳酸浓度显著提升(P<0.05),最大摄氧量和红细胞浓度显著降低(P<0.05)。经过3周训练后,运动员的乳酸阈测试血乳酸浓度和最大摄氧量显著下降(P<0.05),全身总质量、上肢肌肉质量和下肢脂肪质量显著提升(P<0.05)。结论:由平原初上亚高原时,运动员乳酸阈能力和最大摄氧能力显著降低。3周亚高原训练后,运动员的乳酸阈能力和上肢肌肉水平显著提升,最大摄氧能力下降幅度明显。建议:在进行亚高原训练时,我国优秀青年越野滑雪运动员应当注重对心肺摄氧能力的训练,并且注意提升周平均高强度训练(high intensity training,HIT)训练总时间,以维持和提升最大摄氧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3周海拔1550 m亚高原训练对优秀青年男子越野滑雪运动员生理机能和身体成分的影响,并且提出针对性的备战训练建议。方法:国家越野滑雪集训队10名优秀青年男子越野滑雪运动员[年龄(18.7±1.5)岁,身高(78.5±5.8)cm,体质量(66.6±4.7)kg]在亚高原(海拔1550 m)进行3周训练,并在亚高原训练前后对运动员的生理机能和身体成分进行系列测试。使用重复方差分析对运动员数据进行自身比较。结果:运动员由平原初上亚高原时,乳酸阈测试血乳酸浓度显著提升(P<0.05),最大摄氧量和红细胞浓度显著降低(P<0.05)。经过3周训练后,运动员的乳酸阈测试血乳酸浓度和最大摄氧量显著下降(P<0.05),全身总质量、上肢肌肉质量和下肢脂肪质量显著提升(P<0.05)。结论:由平原初上亚高原时,运动员乳酸阈能力和最大摄氧能力显著降低。3周亚高原训练后,运动员的乳酸阈能力和上肢肌肉水平显著提升,最大摄氧能力下降幅度明显。建议:在进行亚高原训练时,我国优秀青年越野滑雪运动员应当注重对心肺摄氧能力的训练,并且注意提升周平均高强度训练(high intensity training,HIT)训练总时间,以维持和提升最大摄氧能力。  相似文献   

13.
男子皮划艇运动员赛前高原训练部分生化指标监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甘肃男子皮划艇队进行高原训练期间的部分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监控研究。研究表明:与平原相比,队员血红蛋白值高原训练期间显著增加(P&lt;0.05),个人血红蛋白平均增加1.1g/dl,增加幅度为0.6~1.9g/dl;血尿素值平原与高原没有差异,血红蛋白、血尿素变化与训练负荷安排有关。建议上高原前,在训练负荷安排上要为高原训练做好准备,以缩短在高原上的适应时间,同时高原训练也要重视力量素质训练。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法,梳理了国内外高原训练期间补铁研究进行探讨和归纳,分析总结了国内外有关高原训练与铁元素主要研究热点:高原训练与铁代谢;高原训练中铁对最大摄氧量影响;高原训练中铁对运动耐力影响;高原训练中铁流失的主要原因;高原训练中补铁方式等。回顾铁元素对高原训练的影响,为健康保护与合理训练,应对从事高原训练的运动员进行血液学铁蛋白监测。建议对计划进行高原训练的运动员提前进行铁储备检测,确定每位运动员体内血清铁蛋白量,制定针对性补充方案应对高原训练期间更高的铁吸收、血浆铁代谢和血红蛋白的生成率,同时可避免盲目补铁增加肝脏代谢负担。  相似文献   

15.
孟志军  高炳宏  高欢 《体育科技》2012,33(2):75-80,85
目的:探讨八周高原训练对优秀男子赛艇运动员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和红细胞系等指标的影响。方法:12名男子赛艇运动员在云南会泽(2210米)进行8周高原训练,在高原训练前的第3天、高原训练的第2天、第5天、第10天、第24天、第35天、第56天以及高原训练结束后的第14天、第28天等测试运动员的EPO和红细胞系等指标。结果:与高原训练前相比,高原训练的第2天EPO、RBC和Hgb分别提高了27.21%、6.04%和2.88%;在第56天分别提高了8.37%、10.63%(P<0.05)和4.72%;在高原训练结束后14天分别提高了21.92%、9.11%(P<0.05)和7.74%(P<0.05)。结果提示,8周高原训练能够有效地提高运动员EPO和红细胞(RBC)等水平,但其变化规律不同于常规的4-6周高原训练。而RBC和血红蛋白(Hgb)等呈现波浪形的变化趋势,这可能跟运动训练的量和强度密切相关。而初次与多次高原训练的运动员在相关指标的变化上具有不同的规律,提示初次进行高原训练的运动员对高原环境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16.
对2名国家竞走运动员赛前高原训练进行身体机能监控,综合分析其高原训练期间血清睾酮(T)、皮质醇(C)、睾酮/皮质醇比值(T/C)和血尿素(BU)变化特点,探讨赛前高原训练中运动员体内物质代谢调节与身体机能状态的变化情况。结果:第1阶段T水平上升,后3个阶段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C整体呈上升趋势;T/C值逐渐下降,且运动员a较运动员b下降明显;BU水平呈先下降后明显上升趋势。结论:高原低氧环境下,受运动负荷控制、运动员个体差异和高原饮食的影响,运动员表现出不同的适应能力,对机体物质代谢平衡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文章主要就山西省参加十一运会柔道队的重点运动员预赛前两次高原训练,以生理机能测试,身体本体感觉的问卷及运动能力的变化为依据,进行探讨柔道运动员高原训练机能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青海高原地理环境与高原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玲 《体育科学》2004,24(8):53-55
近年来,我国高原训练在开展的运动项目数量、参与的人数及科学研究等诸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并积累了许多经验。通过对青海高原地理环境、气候特征、海拔高度及高原训练对生理机能的影响进行分析,表明高原地理环境对促进高原训练,提高运动成绩具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Winter sports are played in cold conditions on ice or snow and often at moderate to high altitude. The most important nutritional challenges for winter sport athletes exposed to environmental extremes include increased energy expenditure, accelerated muscle and liver glycogen utilization, exacerbated fluid loss, and increased iron turnover. Winter sports, however, vary greatly regarding their nutritional requirements due to variable physiological and physique characteristics, energy and substrate demands, and environmental training and competition conditions. What most winter sport athletes have in common is a relatively lean physique and high-intensity training periods, thus they require greater energy and nutrient intakes, along with adequate food and fluid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training. Event fuelling is most challenging for cross-country skiers competing in long events, ski jumpers aiming to reduce their body weight, and those winter sport athletes incurring repeated qualification rounds and heats. These athletes need to ensure carbohydrate availability throughout competition. Finally, winter sport athletes may benefit from dietary and sport supplements; however,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safety and efficacy if supplementation is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