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国体育产业财政投融资体制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华 《体育与科学》2007,28(3):9-12
在体育产业市场经济中,体育产业财政投融资具有动态的内涵界定和独特的功能定位。良好的财政投融资体制能将体育产业市场和投资者的优势很好地结合起来,对体育产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作出贡献。?文章在论述我国体育产业财政投融资的内涵界定、基本特征与功能定位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体育产业财政投融资体制滞后的原因,提出了完善我国体育产业财政投融资体制的若干对策,为构建新型的体育产业财政投融资体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我国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发展现状与政策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资本市场投资与融资是以追求最大利润或资本最大增值为目的,而体育产业要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低成本高效益扩张,实施资本市场投资融资是最佳手段。文章对我国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的发展现状与政策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表明:发展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对促进国民体育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外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发展的实践以充分证明,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是实现体育产业超常规发展的有效途径。面对中国加入了WTO、申奥成功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实行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的条件已基本成熟。但是,目前我国关于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方面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因此,需要在借鉴国外发达国家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探讨我国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的实现途径,进一步推动我国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加快我国体育产业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运用投融资学的有关理论,在分析构建我国体育产业政府和市场投融资体制相结合的总体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我国体育产业多元化投融资体制的设想,讨论了构建我国体育产业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应当重视的问题,为我国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投资融资渠道,为制定新时期发展我国体育产业的投融资决策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4.
我国财政支持体育产业发展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行为对体育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围绕我国近年来财政投入对体育产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来展开分析,首先建立体育产业发展的财政支持模型;然后选取近年来的系列数据对模型进行实证考察。研究发现,我国的体育产业投资的即期效果比较差,地方政府支持体育产业发展的积极性不高,财政支持并没有使得体育产业的就业情况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此外,还从三个方面提出财政支持体育产业发展的改善路径。  相似文献   

5.
结合投融资学的原理,分析现阶段我国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的状况,指出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建议实行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在社会上广泛筹募资金,为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积蓄力量。同时,还要加强体育产业市场的中介组织服务的建设,并对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体制进行改革,其目的在于完善体育产业出资人制度。借此,为我国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6.
《湖北体育科技》2017,(12):1058-1061
采用资料收集、科学文献分析工具Cite Space软件方法对我国体育产业投融资研究进行梳理。我国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体育产业投融资问题进行了探讨,在宏观层面对我国和国外体育产业投融资体制进行比较,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对策;在微观层面对融资主体、不同的融资模式进行了深入剖析,主要集中在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研究、体育彩票投融资研究和特许经营项目融资研究等,同时从体育产业具体细分行业出发研究有针对性的投融资解决方案,俱乐部、体育场馆两个细分行业是学者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7.
论“民生改善”作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基本利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重要任务是要转变体育产业发展方式,主要矛盾在于破除民生改善怪圈。需要做到完善投融资和财税体制建设、重塑城乡分割的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并以法制来维护体育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  相似文献   

8.
体育产业投融资不足与应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体育产业不断发展,并显示出继续增长的巨大潜力,但其投融资体系仍相对落后,主要表现为投资不足与融资困难,无法满足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的客观要求;为此,本文分别从融资理论和公共经济学的角度对我国体育产业投融资的发展方向进行分析,指出政府应建立扶持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性金融机构、适当干预和引导体育产业的发展,并对这种方式在我国的适用性和该机构应具备的功能作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9.
我国体育产业融资渠道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分析了我国体育产业融资渠道的制约因素,理清了我国体育产业各种融资渠道的资金来源等,探讨了我国体育产业融资发展的瓶颈问题,阐述了完善我国体育产业投融资体系具体措施,提出了拓宽我国体育产业融资渠道的建设性意见。解决我国体育产业融资问题对促进我国体育产业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后奥运我国体育产业投资基金发展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育产业投资基金作为一种创新、高效的投融资方式可以有效推进体育产业的发展。北京奥运会后快速发展我国体育产业投资基金是实现奥运经济后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在探讨体育产业投资基金的概念、内涵、投资要素和分类的基础上,论述了北京奥运后发展我国体育产业投资基金的战略意义,提出了后奥运加快我国体育产业投资基金发展的对策建议:(1)突破体育产业投资基金发展的3大难点;(2)创新多种体育产业投资基金模式;(3)重视体育产业投资基金项目筛选与汇报率的结合;加大政府对体育产业投资基金扶持力度;(4)建立有利于体育产业投资基金发展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11.
考察金融促进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方式、困境和政策选择等问题。研究表明:国家政策虽然促使大量资金注入了体育产业,但由于法律制度缺失、优惠政策不连续、财政投入不足、既有政策缺乏耦合性、体育类需求被挤压等不利因素的制约,体育企业融资难和体育保险发展落后,金融助推体育产业发展的效果欠佳;须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国情来创新体育金融产品、建设体育融资平台、创新担保机制、完善相关法律,并确保金融政策具有耦合性,增加财税政策的支持力度,进而促进金融业与体育产业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体育产业规模和经济总量在全国已处于领先地位,但近几年由于经济下行趋势影响,体育产业发展趋缓。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法,统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福建省近十年体育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提出福建省体育产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注重因地制宜,进一步突出体育产业发展特色,大力发展体育服务业,促进体育产业融合发展,拓展体育消费,完善体育市场体系建设,加大体育产业投入,创新体育投融资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采用解释结构模型法(ISM)对我国体育产业竞争能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首先根据ISM方法的工作程序通过调查法与逻辑分析法得到了影响我国体育产业竞争能力的18个因素,然后对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明确层次关系。结果表明,影响我国体育产业竞争能力的中深层次原因是发展战略、人才队伍、管理创新;根本原因是领导团队能力、竞争环境因素、产业文化、研发投入四个方面,为培养与打造我国体育产业竞争能力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和综合分析等方法,对中外体育产业风险投资的发展,以及引入风险投资对发展我国学校体育产业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论述,为我国政府有关部门推动体育产业风险投资与学校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美国,体育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依托强大的职业体育联赛,体育产业结构发展合理,在国民生产总值和产业总量上占有重要地位。相比之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刚刚起步,生产总值低,产业结构不合理,职业联赛经营不善。体育产业将向国际化、吸引资本投入、突出本体产业和与相关产业共同发展的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16.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影响及相应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卓建南  白震 《体育学刊》2004,11(2):30-32
阐述了我国体育产业的现状以及经济全球化以后,体育产业迎来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我国企业规模、产品质量、技术水平与国外同行相比差距较大,国外资本的进入和体育产品的投资使国内一些企业受到较大的冲击甚至被淘汰出局。建议有关部门有计划逐步地开放市场,进行行业保护,加大培育体育经营商,建立体育产业投资基金,以拓展体育产业投资发展空间,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创立体育投资基金的融资经验和方式,根据目前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研究我国创立体育投资基金的融资方式,分别对概念、运作程序和可行性进行阐述和分析,并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体育产业风险投资需求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体育产业风险投资需求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体育产业风险投资需求严重不足是我国体育产业风险投资发展面临的根本性问题。认为:应培育体育产业风险投资需求主体,刺激体育产业风险投资有效需求的增长。提出了发展我国体育产业风险投资有效需求策略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