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张颖 《体育与科学》2005,26(6):29-32
冷抽象艺术源于"包豪斯理论"的工业化文化背景,是一个重要的艺术流派.团体操是一项集体育与艺术为一体的运动项目,对于团体操工作者,了解"冷抽象"艺术 ,并从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为此,本文分析与研究了雅典奥运会开幕式,揭示当代艺术中"冷抽象"风格对团体操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采用“言-象-意-道”的符号学方法,比较分析全球化变奏时代语境下两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叙事模式及其叙事逻辑,发现:两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在符号选择、视觉修辞、呈现国家形象、传达主题意旨等方面,既有差异又有接续。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以民族文化展演为特征,建构了复兴的文明古国形象,意在融入国际社会,宣示重回强国之林。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则更进一步,突出共识性对话风格,塑造了自信的现代大国形象,旨在融合各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思想底色和价值内核上,两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都坚守了“和合”之道。两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言、象、意”的差异和接续反映了中国奥运传播应对全球化主题变奏的语态创新,一以贯之的“和合”之道则是对中国“和合”外交定位的战略配称。表明:“和合”之道作为元叙事在国际交往中具有极大的竞争潜力,两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成功经验揭示了讲好中国故事的可能进路,也说明了“和合”之道之于体育公共外交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从首届奥运会开始,音乐就在开幕式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文章在阐述奥运会开幕式音乐特点和功能的基础上,从音乐的表现形式、风格和主题等方面对历届奥运会开幕式的音乐流变过程进行了梳理,既填补国内奥林匹克研究的空白,又可以为之后的奥运会音乐创作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服装是奥运会开幕式表演的重要内容。奥运会开幕式表演服装设计既要突出开幕式表演主题,又要注意效果;既要突出自己的风格特色,又要便于演员进行动作表演。在体现奥运精神的前提下,更要追求至高无上的艺术表现力。文章以24届至27届奥运会开幕式表演服装为研究对象,从服装的基本情况、服装设计的特点以及设计发展趋势三个方面对开幕式表演作品服装设计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以雅典奥运会开幕式为参照,围绕北京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创意展开讨论,并就“中国8分钟”、奥运歌曲评选活动及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理念,阐述了作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人文奥运"的彰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奥运”是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三大理念之一,也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提出的新理念。它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和灵魂。本文对“人文奥运”的内涵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实现北京2008年人文奥运的对策。即大力宣传弘扬中华文化、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广泛开展教育培训活动等。  相似文献   

7.
论北京奥运会与"和谐体育"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体育是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2008年奥运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契机,必然要求体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因此,2008年奥运会既是绿色奥运、人文奥运和科技奥运,也将是“和谐奥运”。如何认识和谐体育,如何理解和谐体育的构建与北京奥运会的关系,如何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并利用2008年奥运契机推动和谐体育的构建等等,这是我们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一、和谐体育的内涵“和谐”一词由“和”与“谐”两个字组成。和者,和睦也,有和衷共济之意;谐者,相和也,有协调、顺和、无冲…  相似文献   

8.
高羽文 《新体育》2008,(3):15-16
“开幕式成功了,奥运会就成功了一半”——这是每届奥运会举办前耳熟能详的一种说法,由此可见开幕式对于奥运会的重要性。在整个开幕式中,点燃主火炬的方式与最后一名火炬手人选,往往是开幕式盛典的“核心机密”。试想,当经过全球传递的奥运圣火抵达开幕式会场,以人们意想不到的方式,由意想不到的人引燃高耸在奥运会主体育场的巨型火炬时,那该是一个多么震撼人心的时刻!  相似文献   

9.
北京奥运会"绿色奥运"理念与环境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新北京、新奥运”为主题,突出“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充分体现了“绿色”体育理念的深刻内涵。“绿色奥运”思想的提出极大地促进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和奥运精神的弘扬,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重要指导方针。面对“绿色奥运”的目标,文章阐述“绿色奥运”理念的形成及其对人类生存环境保护的价值,分析2008北京“绿色奥运”对北京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10.
厉智 《新体育》2008,(3):12-14
奥运会开幕式上的火炬点燃仪式和最后一名点火者历来是全世界瞩目的焦点,也是历届奥运会的“核心机密”。在已经进行过的冬、夏季奥运会开幕式上,最后引燃主体育场巨型火炬的,绝大多数都是曾经在奥运会上夺金揽银的体坛名将。将于8月8日揭幕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担负最后点火重任的,应该以现役或体坛老将希望最高。  相似文献   

11.
"视觉时代"奥运会开幕式教育意义的消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以视觉传媒为主的时代,奥运会开幕式因为媒体暴力和霸权作用而发生了许多质的变化,其中最让人担忧的就是其教育意义的淡化,甚至消退。而开幕式的教育意义是顾拜旦等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先驱设置开幕式等仪式的最根本目的。比较了视觉时代前后开幕式的变化,探讨媒体导致了哪些变化以及变化的机制。在此基础得出视觉时代的开幕式正逐渐丧失了其基本的奥林匹克教育意义等结论。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从文化学视角分析奥运圣火点燃仪式的文化价值,从文化学的物质、制度、精神3个层面解读奥运圣火点燃过程中所蕴含的理念与创意,从而深入理解和传承奥运文化。奥运火炬作为奥运精神的物质文化载体,其设计造型对彰显东道主本土文化与教育传播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与意义;奥运火炬传递作为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前奏,具有自己独特的结构和功能,体现出明显的文化特性,符合奥运文化的发展要求;奥运圣火点燃更是整个开幕式中的核心环节,是主办国对奥运情感的抒发、奥运精神的理解、奥运承办的勇气的现实见证,为体育、艺术、科技精髓的融合提供了现实舞台。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梳理了法国巴黎百年奥运会的创意历史,分析了2024年巴黎奥运会“破墙”办赛的举措,认为:打破奥运会“观赛场地”之墙,开幕式推动城市再生;打破奥运会“超额开支”之墙,多项措施降低举办成本;打破奥运会“碳排放”壁垒,增强奥林匹克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推动;打破奥运会“传统竞技”之墙,更新运动项目促进奥运会年轻化。基于此,探讨了2024年巴黎奥运会所面临的风险挑战,提出2024年巴黎奥运会“破墙”办赛的启示:奥运会融入历史文化,推动城市再生;奥运会遵循环境保护准则,推动可持续化发展;增设新潮运动项目,推动奥运会年轻化发展;利用奥运会,增加对特殊群体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文化特征、奥运会开幕式的艺术特征以及奥林匹克运动对人类文化的贡献进行归纳分析,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为例阐述奥运会开幕式对世界不同文化间传播交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论“人文奥运”理念的和谐内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文奥运"是北京奥运会的核心理念,和谐是北京奥运会的灵魂."人文奥运"包含了身与心、人与人、国与国等丰富的和谐内容;主张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和谐交融,认为人的身体与精神应该和谐发展;坚持弘扬"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比赛"的奥林匹克精神,认同"为建立一个和平而更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的奥林匹克宗旨;贯彻"和谐奥运"的理念有助于建设"和谐北京",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奥运会开幕式表演是体育、艺术与科技融合的典范。研究通过对奥运会开幕式表演的哲学美学探讨,及作为审美对象、对象化过程和艺术美与崇高美的象征考察,得出以下结论:(1)观众观看奥运会开幕式的审美历程是经由审美直观到审美欣赏再到审美鉴赏的不断螺旋上升的过程;(2)奥运开幕式表演是人类审美对象化过程,包含主客审美关系、审美距离、理性思维等审美判断要素;(3)奥运开幕式表演的美有两种:一种是形式上作为艺术象征的优美;一种是内容上作为崇高与壮美象征的崇高美。研究为丰富发展我国体育美学理论,促进奥运开幕式表演观赏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7.
董宇 《冰雪运动》2015,(2):37-42
中国申办2022年第24届冬奥会必然对奥林匹克运动和冬季项目在中国的发展提供新的契机,举办冬奥会将带动中国3亿多人参与冰雪运动,这将是对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巨大贡献.以具有典型特征的奥林匹克仪式中的缺憾环节为研究对象,并从文化学、传播学、美学视角进行理论探析,客观论证奥林匹克仪式的缺憾与美的文明界限,积极提倡和谐、包容、文明的奥林匹克运动的不朽精神.以期用新的研究视角解读奥林匹克仪式文化并引起学界共鸣,推动奥运文化在我国的传播与推广.  相似文献   

18.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传承中国优秀历史文化元素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归纳总结了历届奥运会开幕式在传承本国优秀历史文化方面的特点,其成功的经验值得举办北京奥运会时去借鉴,将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历史文化元素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展现在世界的面前。  相似文献   

19.
现代开幕式的结构分为形态结构和意义结构,前者主要包括时间、空间、器物、角色和行为,在二战后发生了显著变化,从而导致开幕式的本质从仪式转向了展演.本文在分析了这些具体变化的基础上,根据“结构决定功能”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阐述了其对奥运会的影响及其功能的演变.最后,本文试图剖析这种带有一定程度“失范”意味的变化的原因,以期梳理出其变化的清晰脉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