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典择抄     
陈流沙 《武当》2004,(1):22-22
《周易本义》序曰:“《易》之为书,卦爻彖象之义备,而天地万物之情见。……散之在理,则有万殊;统之在道,则无二致。所以《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极者,道也。两仪者,阴阳也。阴阳,一道也。太极,无极也。万物之生,负阴而抱阳。莫不有太极,莫不有两仪。”《易·系辞上传》第十一章曰:“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相似文献   

2.
邹强 《武当》2008,(7):53-53
太虚拳为武当内家拳种,由广东新会伍德文先生相传于世。 本拳与太极拳同源异流,其理均一,唯太虚主先天,太极主后天。太虚,即无极,阴阳未分,浑然鼓荡一气于其间。太虚拳就是根据宇宙河图洛书数理及其阴阳生化之机构造而成。  相似文献   

3.
邹强 《武当》2012,(1):9-11
太虚拳为武当内家拳种,由广东新会伍德文先生广传于世。太虚拳与太极拳同源异流,其理均一,唯太虚主先天,太极主后天,太虚即无极,阴阳未分,浑然鼓荡,一气于其间,是根据河图洛书数理及其阴阳生化之机而构造此拳。本拳动作以体松柔和为主,每一动作均以圆圈转动,连环不断。本拳发动时可分柔劲与刚劲,柔劲  相似文献   

4.
太极功德论     
杜子宇 《武当》2005,(3):20-21
无道不含理,无理不合道。故道即理,理即道,故谓"道理"。太极修炼,拳"以武演道",功"以文合道"。本天道为拳理,以拳理晓功理,依功理明生理,以生理化心理,借心理通世理,缘世理达天理,这百理归一是传统太极的正觉正悟。合道即合阴阳,阴阳无"中"而不合。"中"具体而言就是"德",故说"阴阳合德"。传统太极的精深内涵决定了拳功的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太极文化的视角,对黄梅岳家拳的拳理作了深入的理论透视,解析了黄梅岳家拳所蕴含的太极文化内涵,提出了“太极者,道也”是黄梅岳家拳的精武之道、“太极者,阴阳也”是黄梅岳家拳的构造之道、“一阴一阳之谓道”是黄梅岳家拳的化生之道的观点,为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承弘扬黄梅岳家拳,作了太极文化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太极拳、八卦拳都是内家拳,其理相通,取名同出一源,都是由古代太极八卦图取义得名。要知太极拳名称的由来,必先知太极之含意。“太”是大字加一点,所属指事字,盖大之有加焉。“极”,本是指屋极,取义为顶端或最高点。“极”又加“太”字组合,说明此量至广至大至精至微至中至正。太极即太虚。太虚为空空之境,真气所充,神明之宫府,无运不至,故主生化之本始,运气之真元。太极乘气,动而生阳,静而生阴。这就是太极生阴阳之理。  相似文献   

7.
太极是中国哲学中的一个术语,指派生物的本源。太极拳是以太极之理立论的一种拳术。古代方士以双鱼形太极图表示太极之理,以此图解释拳理、拳技。古人认为阴阳两者相互不离、相互消长、相互转化、产生万物、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万物中都包含此理。太极拳运动始终贯穿着阴阳、动静、刚柔、虚实、结合吐纳、导引,要求呼吸、意识、动作三者紧密配合,才能达到气沉丹田、开合鼓荡。学练太极,不能不懂道为何物。那么什么是道?身心平衡即为道。身心不平衡属阴阳失调。情绪不好或过分高兴都会造成身心失衡。“得而不喜,失而不忧”即讲此理。一个人如…  相似文献   

8.
大易太极拳     
李兆生 《武当》2012,(12):24-25
班固言:"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夫太极之名,源之于易,易与天地准,垂玄立世,经纬纵横,若以人身为用,其经脉复通,衡工天地,精均阴阳,此泛太极为用,操之为拳,岂可无内炼工于气血精神焉,易与拳合,名之为与。艺呈天下其不经  相似文献   

9.
张绍堂 《武当》2000,(4):2-4
天人万物是一个整体,同受大自然的普遍规律主宰。这一普遍规律古人称之为“道”。“道”者,道理,规律也。“一阴一阳谓之道”。《内经》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可见阴阳及宇宙万物的基本属性,自然界万物的生生化化,无不是阴阳运变的结果。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说:“五行,阴阳也;阴阳,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进一步指出五行统一于阴阳,阴阳统一于太极,太极是天地万物之根本。古人主张取象于天,并动用阴阳八卦五行之理探索宇宙万物。故《太极拳论》开篇即说:“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太极学说是太极拳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命名的由来。  相似文献   

10.
戚建海 《武当》2005,(2):13-13
太极易图者,宇宙之缩影,浑圆之象也。神明府中之渊微,炼丹术之精髓,行功火候之妙门。太极之初,恍惚之象,两极未生,阴阳难分,故日无极。无极之象数为(零),有极之象数为(一)。自无而有,天地人万物道同。无极动而太极生,太极动而天地互恋丝相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太极之阴阳两仪生。阳主动而阴守静。动极而静,静极而动。动静相间,昼夜分明,无始无终。  相似文献   

11.
张兴洲  李同喜  赵峰 《武当》2008,(4):26-26
太极、八卦、形意同属内家拳派,其拳理形同源,贯于一脉,又各成体系。道家从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之理论而演化生发出八卦转九宫功法。而形意拳则以太极、八卦之理,演化形成以五行生克之五行劈、崩、钻、炮、横。  相似文献   

12.
姚菊卿 《武当》2013,(6):22-22
习练太极拳的人都知道太极含阴阳动静之机,包含了天地万物变化、发展与对立统一,故日"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在人体结构中,既有主次之分,又有相互联系,腰与四肢就是如此。太极拳尤为重视腰劲。拳论云:"腰为主宰"、"命意源头在腰隙"、"刻刻留心在腰间"等等。一、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谢军 《精武》2005,(11):20-21
太极者阴阳之母也,想练好快拳,必须懂阴阳之理,明五行之道,全身照顾到阴阳方能平衡。人体气为阳,血为阴,气为卫,血为营。然气为君,血为臣,卫为重,营为轻,故血有不足可以暂生,气而不生,立即死矣。人身所恃以生者,此气也。所以练拳调息非常重要,因气出中焦,总统于肺,外护于表,内行于里,出入升降,全体周章,须臾不息,昼夜恒常,所以鼓血进行者,惟此气也。气分两种,气呼吸深沉,自然培元内气,内气足,  相似文献   

14.
李秒丰 《中华武术》2007,(10):53-53
一、传统太极拳必须定位于拳太极拳即为拳,必须定位于拳而非操舞,拳术更非神术、仙术、玄术。拳乃徒手的武术,武术之术乃是用武的技术,武乃力量实力的象征。所以说,拳属武入于兵,兵者战之用。太极拳无论多么特殊,健身效果多么奇特,只不过是依太极阴阳变化之理而运其拳,依然不过是以太极而名的拳术,太极只是拳术的名称而已,而其他功能都是为拳的本质功能服务的,不能本末倒置。拳的本质乃是技击,这是毋庸质疑的。拳不离攻  相似文献   

15.
虚空道人 《武当》2013,(7):16-17
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穿。注:太极者,由无极而生。无极者,混元一体也。《道德经》讲:"有物混成,先天地而生,周行而不殆。"又讲:"恍兮惚兮,其中有象,惚兮恍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从道家的角度讲,无极、太极、四象,其相生之意并非由初始而衍生,而是同期共存的。合之则一,散之则分。拳者,由动静开合吞吐沉浮而演。人体外由躯干四肢组成,内由精气神支配。内不失其意、守中,外不失其腰、胯。下盘宜稳,上盘宜灵。有人  相似文献   

16.
静在无极中     
《太极拳经》(明·王宗岳)说:“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几,阴阳之母也。”这就是说只有无极才能生太极。所以后来的太极各门派都遵守:练太极拳必须从无极式开始。什么是无极呢? 无极就是无念、无象。古人论道说:“盖未有天地先有理,理为气之阴阳主宰。”未有天地就是在鸿蒙混沌阶段,没有意念,没有形象。这就是阴阳未分,清浊未判的世界。这就是无极。  相似文献   

17.
李秒丰 《武当》2006,(5):17-19
太极拳虽小而理大, 以易理为拳理,博大精深, 奥妙无穷。今之太极尽管门派众多,分承有致,各具特色,虽变化万端,其理一贯,万变不离其宗。不论宗风脉传、泛化于俗,还是嫡传正宗、分派支流,更不论原传、时尚,都不过易变阴阳之理。悟真者皆真,弄虚者皆假!  相似文献   

18.
考证起来,“太极”一词最早出现于《易传·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作者以阴阳、乾坤、刚柔对立统一的观点来解释宇宙万物和人类社会的一切变化。故又云:“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相似文献   

19.
无极歌宋谱/宋书铭太极原生无极中,混元一气感斯通,先天逆运随机变,万象包罗《易》理中。太极原生无极中:重点在"中""太极者,无极而生"。学太极、练太极、感悟太极必须要从无极着手认识太极。无极:天地交泰达成一片,称为无极,又称中和。中和:空间(前后左右上下)、阴阳、虚实、矛盾等都要处于和谐、圆满、平衡。太极拳锻炼的中心思想就是要达到中庸无为的中和之道,太极拳真义就是要在虚无中求,在中和里练。  相似文献   

20.
1陈杨二式之相同点 1.1哲理同源 太极拳的太极一词源出自《周易·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取其含意为至高、至极、绝对、唯一之意;而太极图是中国古代思想家用来说明宇宙中阴阳相生相克、对立统一原理的模式图。陈式太极拳是依据中国古代“太极”理论创编的,从其内在哲理上实为“把握阴阳”、“动静结合”。《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至本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