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优秀中国式摔跤运动员无氧代谢能力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比较不同性别、不同训练水平优秀中国式摔跤运动员磷酸原、糖酵解和混合无氧供能能力的特征.方法:对27名优秀中国式摔跤运动员进行10 s、30 s和60 s无氧功测试,记录相关功率指标及运动后血乳酸.结果:磷酸原和糖酵解代谢供能能力有明显性别差异,男子10 s、30 s和60 s的最大功率、相对最大功率、平均功率、相对平均功率和疲劳指数均明显高于女子,但男、女运动员的血乳酸无明显差异;男子优秀组运动员10 s、30 s和60 s的最大功率和平均功率明显高于普通组,但优秀组和普通组间相对最大功率和相对平均功率无明显差异.女子优秀组10 s、30 s和60 s的最大功率显著高于普通组,但相对最大功率、平均功率、相对平均功率和疲劳指数无显著性差异;与散打相比,中国式摔跤运动员表现出较强的无氧代谢能力,但与自行车、举重和体操项目相比其无氧代谢能力较差.结论:优秀中国式摔跤运动员具有较强的无氧代谢能力,且男子明显高于女子;不同水平中国式摔跤运动员的无氧代谢能力具有明显差异,男、女优秀组分别明显高于普通组;结合中国跤运动员10 s、30 s和60 s无氧功相关指标,测定运动前、后的血乳酸变化,能更客观全面地反映优秀中国跤运动员的无氧代谢能力.  相似文献   

2.
许汪宇  蔡广  沈勋章  葛珺 《体育科研》2013,34(1):75-78,103
目的:探讨女青少年运动员生长发育与15S无氧功特点及其相关关系.对象和方法:以650名上海市10-18岁女运动员为对象,分别测试身高、体重、体脂率、肌肉量、瘦体重和立定跳远.并采集15S无氧功率自行车的最大功率、平均功率、最大转速、最大转速出现时间等指标,分析其特点及相关性、结果:上海市女青少年运动员身高及体重在10-13岁、最大和平均功率在㈤~15岁增长最快,15岁后趋于稳定,瘦体重、体重和肌肉与功率的相关性依次降低、结论:对女青少年运动员速度力量的训练要在15岁之前,评价女青少年运动员磷酸原代谢能力时最好使用瘦体重相对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不同性别、不同训练水平的优秀中国式摔跤运动员的糖酵解代谢能力,探讨其无氧耐力的特征。方法:对27名优秀中国式摔跤运动员进行30s和60s的无氧功测试,记录相关功率指标及运动后的血乳酸。结果:(1)糖酵解代谢供能能力有明显性别差异,男子30s和60s的最大功率、相对最大功率、平均功率、相对平均功率和疲劳指数均明显高于女子,但男、女运动员的血乳酸无明显差异;(2)男子优秀组运动员30s和60s的最大功率和平均功率明显高于普通组,但优秀组和普通组间相对最大功率和相对平均功率无明显差异。女子优秀组30s和60s的最大功率显著高于普通组,但相对最大功率、平均功率、相对平均功率和疲劳指数无显著性差异;(3)与散打相比,中国式摔跤运动员表现出较强的无氧耐力,但与自行车、举重和体操项目相比其无氧耐力较差。结论:(1)优秀中国式摔跤运动员具有较强的无氧耐力,且男子明显高于女子;(2)不同水平男、女中国式摔跤运动员的无氧耐力具有明显差异,优秀组明显高于普通组;(3)结合血乳酸指标可以更客观地评价中国式摔跤运动员的无氧耐力;(4)30s和60s无氧功测试相结合可以更全面地反映中国式摔跤运动员的无氧耐力。  相似文献   

4.
优秀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无氧代谢能力特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比较不同性别和训练水平运动员无氧能力的差异,探讨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高能磷酸原供能、糖酵解供能和混合无氧供能能力的特征。方法:对16名优秀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进行10s(女)、15s(男)、30s和60s的无氧功测定,测定运动后即刻、运动后3min恢复心率和血乳酸。结果:1)磷酸原代谢能力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男运动员最大功率、相对最大功率、平均功率、相对平均功率、最大圈数都明显高于女运动员;2)30s和60s两种测试中,运动员爆发力表现出相同水平,但糖酵解代谢持续供能能力随运动时间的延长而明显下降;3)男子优秀运动员组15s无氧功最大功率、平均功率明显高于普通组。男、女最大圈数大于普通组,达到最大圈数时间小于或等于普通组;4)男子优秀组运动员30s、60s平均功率高于普通运动员组。女子优秀运动员组30s、60s平均功率、最大圈数明显高于普通运动员组,60s最大功率明显高于普通运动员组(P<0.05)。结论:1)优秀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具有较强的磷酸原代谢能力,男运动员明显强于女运动员;2)较强的糖酵解代谢能力是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无氧代谢能力的特征;3)评定磷酸原系统能力时,男、女运动员都使用10s无氧功测试为好;4)不同水平运动员的无氧代谢能力表现出明显差异,优秀运动员组强于普通运动员组。  相似文献   

5.
为了了解优秀女子散打运动员无氧代谢能力的水平与特征。文章以我国32名优秀女子散打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30s Wingate无氧功率中最大功率(PP)、平均功率(AP)、最小功率(MP)、疲劳指数(FI)、30s各时间段输出功率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运动员水平越高,ATP-CP系统供能能力越强;在评价时以30s Wingate功率自行车的PP和AP的相对值评价更为客观。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备战十三运会浙江省场地自行车短距离组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监控冬训前后各项生理指标,探讨和评价冬训引起自行车运动员专项能力及形态指标的变化规律,探寻科学化训练的有效性.方法:在冬训前后,对自行车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无氧功、体成分进行监测分析,运用统计学的相关系数方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冬训前后自行车运动员最大摄氧量、相对最大摄氧量几乎没有变化;(2)女子运动员最大无氧功、30s平均无氧功和体成分指标未见显著性差异而30s平均无氧功呈现显著性差异,但有较为明显的变化.结论:(1)有氧代谢能力的优劣并不是影响场地自行车短距离运动员专项成绩的主要因素,但对无氧训练后乳酸的消除起到积极的作用;(2)无氧代谢供能是影响场地自行车短距离运动员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峰值功率和30s平均功率评价运动员冬训训练效果是科学的;(3)体脂百分比下降,而瘦体重增加,对提高运动员专项成绩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优秀男子花剑运动员无氧代谢能力的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准确测定与评价个体优秀花剑运动员的无氧代谢能力,为其合理制定体能训练计划提供帮助。方法:以叶冲等4名优秀花剑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MONAK839E功率自行车,分别进行15s和30s最大用力持续运动的测试。测定最大功率(Pmax)、平均功率(AP)、功率下降速率(PD)、最大圈数(Cmax)、达到最大功率的时间(Pmax-time)、达到最大圈数的时间(Cmax-time)、心率(HR)、血乳酸(BLa)等指标。结论:男子花剑运动员需要较强的磷酸原代谢能力和迅速调动无氧糖酵解代谢供能的能力;而应用MONAK839E功率自行车,根据需要设计不同测试方式测定优秀花剑运动员的无氧代谢能力,可清楚诊断和分析花剑运动员的磷酸原代谢能力和糖酵解代谢能力,为运动员机能状态诊断和制定不同阶段的训练计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国优秀速度滑冰大学生运动员的无氧能力特征。方法:采用Wingate无氧功率试验法对26名现役运动员进行了无氧能力测试。结果:健将级大学生运动员的无氧能力均好于一级运动员;男大学生运动员的无氧能力都好于女大学生运动员。结论:研究发现我国男子速度滑冰大学生运动员无氧能力偏低,提示应重视无氧能力的训练;女子速度滑冰大学生运动员无氧能力较强;无氧能力的相对值比绝对值,对运动员的机能评价和训练监控更重要。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优秀青年女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无氧代谢能力纵向变化特点,以北京体育大学竞技体校女子摔跤队13名优秀青年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Wingate834E功率自行车对其无氧代谢能力进行为期3年的测试和分析。测试共进行了三次,测试时间分别安排在2008、2009和2010年全国青年女子自由式摔跤锦标赛的准备期第二阶段(专门准备期),测试对象为同一组运动员。结果发现:1)随着年龄和训练年限的增长,反映运动员无氧代谢能力的各项指标均得到不同程度提高,其中,PP(最大无氧功率)、AP(平均功率)和T-SP(维持最大功率的时间)这三项指标得到显著提高(P<0.05、P<0.01);2)T-AP和T-SP(达到和维持最大功率时间)这两项指标的变异系数(CV%)较高,表明无论优秀青年女子摔跤运动员竞技水平的高低,其无氧代谢能力都具备较高的储备和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0.
优秀男子公路自行车运动员专项体能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男子公路自行车运动员专项体能特征,对12名我国男子优秀公路自行车运动员进行专项体能测试.采用递增负荷进行VO2max和通气无氧阈测试,运用wingate方案进行无氧能力测试,采用等速力量测试仪对运动员膝关节力量进行测试.研究结果:我国优秀公路自行车运动员VO2 max为4.97±0.60 L·min-1,通气无氧阈为3.92 L·min-1,相当于VO2 max的78.88%;平均无氧功率为820.17±113.22 W,无氧功峰值功率为1 209.75±280.8 W.膝关节肌群力量与无氧能力之间呈显著相关关系(r=0.577~0.844,P<0.05或P<0.01),膝关节向心60°/s伸肌峰值力矩与VOzmax呈高度显著相关(r=0.633,P<0.05).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构建运动项目定位模型,探索“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选材测试指标体系对青少年运动员的运动项目定位的效果,进一步获得有助于人才识别的选材特征指标。方法:以近五年(2015—2019年)上海市两所市级体育运动学校的11~18岁青少年运动员(男性663名、女性662名)为研究对象,每两岁为一组,采用标准式判别分析探索基地选材测试体系对运动员所从事运动项目的正确定位能力,步进式判别分析更进一步筛选出在运动项目定位中相对重要的特征指标,皆由留一法进行交叉验证。结果:通过标准判别分析,基地选材测试体系对男性青少年运动员初始案例进行分类的正确率为11~12岁的77.0%,13~14岁的51.2%,15~16岁的60.6%,以及17~18岁的77.4%,经交叉验证后的正确分类率分别降为48.0%、36.5%、40.4%和63.2%;对女性青少年运动员初始案例进行分类的正确率为11~12岁的61.7%、13~14岁的54.0%、15~16岁的61.1%和17~18岁的90.1%,交叉验证后的正确分类率分别降为31.6%、32.5%、37.3%和71.8%。通过步进式判别分析,有助于项目正确定位的特征指标有男运动员11~12岁的肩宽和小腿长A,13~14岁的下肢长B、大腿围、肺活量和背力,15~16岁的下肢长B、小腿围、大腿围和背力,以及17~18岁的身高、胸围和背力;女运动员的项目定位特征指标为11~12岁的小腿长A和肺活量,13~14岁的体重、指距、下肢长B和背力,15~16岁的下肢长B、背力和皮褶厚度和,以及17~18岁的身高、体重、小腿围、皮褶厚度和与背力。结论:基地选材测试指标体系对青少年运动员的运动项目定位表现出中到高的有效性,会受到年龄和项目的影响。下肢长B和背力指标在青春中后期表现出较强的运动项目区分能力,小腿长A指标则在青春前期表现出区分优势,可作为运动项目定位时的特征指标。  相似文献   

12.
采用以色列Sunlight Omnissense8000s超声骨密度仪,对湖北省1186名年龄在20-80岁之间的正常成年人,进行超声骨密度测定。按不同性别、年龄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男、女桡骨远端SOS峰值(Peak bone mass,PBM)出现的年龄段均为40-49岁,此后都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各年龄段男女...  相似文献   

13.
以我国优秀举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以年龄为依据,采用数理统计和文献资料法。界定我国优秀举重运动员各训练阶段。并对各训练阶段下的运动等级组成与竞技成绩进行相关分析研究,以验证训练阶段划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我国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的专项提高阶段为16-18岁,最佳竞技阶段为19-24岁。竞技保持阶段为25-29岁;女子各阶段的来临较男子早1.2年;另外,无论从运动等级在各训练阶段上的人数分布,还是各训练阶段下运动成绩的变化轨迹,均能证明对我国优秀举重运动员训练阶段的划分是正确的、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运用实验法,对123名9~17岁男子青少年运动员的身体成分和无氧代谢能力发育状况进行测试与分析,探讨青少年运动员身体成分与无氧代谢能力的发育特征及两者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Wingate无氧功率与下肢骨骼、肌肉形态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探讨30秒Wingate无氧功率测试指标与骨骼、肌肉的形态的关系。研究对象与方法:29名19-21岁青少年参加测试,超声法测量小腿三头肌及其肌腱,常规方法测量其它形态学指标,Wingate法测量下肢无氧功率,运动5min后测取血乳酸值。结果:最高功率、最高功率/公斤体重、平均功率、平均功率/公斤体重男性均高于女性,WAT运动后5分血乳酸值男性显著高。结果表明:男性组瘦体重与平均功率显著正相关,女性组大、小腿围度与平均功率显著正相关,下肢肌肉骨骼的形态学指标与下肢无氧功率在两组间均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6.
In the literature there is a lack of data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top level athletes in cross-country mountain biking (XCO).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analyze anthropometric and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ome of the best XCO bikers aged between 13 and 16. The study involved 45 bikers (26 males and 19 females) belonging to a youth national team. The evaluations, consisting of anthropometric measures, incremental cycling tests (VO2max, PPO, P@RCP), and 30 s Wingate Tests (PMax, PMean), were conducted over a lapse of 4 years. Our findings showed in bikers, already at young age, a specific athletic profile advantageous for XCO performance. At the age of 16, just before entering the junior category and competing at international level, male and female bikers showed physiological values normalized to the body mass comparable to those reported in literature for high level athletes (VO2max>70 and >60 ml/kg/min, PPO >6.5 and >5.5 W/kg, respectively in males and females). The production of high power-to-weight ratios and high peaks of anaerobic power attests the presence of highly developed aerobic and anaerobic systems in young XCO cyclists reflecting the high physiological demand of this sport.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身体成分特征与运动能力及体质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刘卫  李丰祥 《体育学刊》2004,11(1):52-55
18~ 2 3岁男、女大学生随年龄、体重的增长体脂缓慢增长 ,而去脂体重即瘦体重 (LBM)却呈下降趋势 ;18~ 2 3岁各年龄组大学生中 ,男生 18、19岁年龄组的无氧工作能力及 18岁年龄组的有氧工作能力明显好于其他各年龄组 (P <0 .0 5) ;女生 18、19岁年龄组的无氧及有氧工作能力均明显好于其他各年龄组 (P <0 .0 1) ;18~ 2 3岁各年龄组男、女大学生中 ,体脂高的学生的坐位体前屈、肺活量体重指数、立定跳远、10 0 0m跑 (男子 )及 80 0m跑 (女子 )、握力体重指数等 5项体质指标与体脂正常学生比较 ,有显著或非常显著差异 (P<0 .0 5或P <0 .0 1)。建议采取适当手段对大学生特别是体脂高的学生进行必要的体质健康干预 ,以增强其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构建男子越野滑雪运动员选材指标体系,研制选材标准的评价模型。方法: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实验测试、数理统计等。结果:(1)构建了11~12岁、13~14岁、15~16岁、17~18岁四个年龄组的男子越野滑雪运动员选材指标体系,其中4项身体形态指标包括下肢长B/身高、体脂百分比、年龄-骨龄、指间距-身高;2项身体机能指标为最大摄氧量相对值、血红蛋白;5项运动心理指标包括反应时、速度知觉、意志品质量表、注意力测试、操作思维;10项运动素质指标包括上肢爆发力、纵跳、3 000 m跑、立位体前屈、闭眼单脚站立、立定跳远、20 m冲刺、引体向上、六边形跳、功能动作筛查(FMS);3项专项成绩指标包括雪上计时1.2 km、5 km、10 km。(2)选材评价模型集成于Web端自动化评估软件,基于越野滑雪运动员选材指标体系与评价标准表,通过百分位数法建立的“P60入围”与“P90精英”两条临界线,评价模型回代检验结果客观有效。结论:我国男子越野滑雪运动员选材指标体系涵盖4个年龄组,包括5项一级指标、15项二级指标、24项三级指标,并依据不同指标权重研制评价模型,为创新越野滑雪项目的精英运动员选拔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