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利用肌电图测试技术测试分析我国两名优秀女子短距离速滑运动员冰上过程中以及主要陆上专项力量练习动作下肢主要肌肉的用力规律,通过对比分析确定我国两名女子重点运动员速滑过程和陆上专项力量练习的肌肉发力特点,指出陆上专项力量练习与实际速滑过程中肌肉用力特点的差异,进而对陆上专项力量训练提出相关建议,旨在为教练员和运动员提高专项力量训练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对高校速滑运动员专项训练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以哈尔滨工程大学速滑队2003、200404级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其2年在高校系统的速滑训练,使速滑运动成绩有了较大幅度提高的训练实践,阐述了高校速滑训练应根据大学生特点,结合高校具体情况,选择与冰上技术动作结构及肌肉工作性质相近似的专门训练手段。指出采取突出速滑技术重点的针对性训练和系统训练,可以取得显著的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3.
合理有效的陆地训练手段和内容,能够促进速滑运动员提高运动成绩。滑板训练不仅在技术动作结构方面,而且在速度力量和速度耐力训练方面为速滑项目提供一定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的支持。利用视频透视动态标尺法,通过与速滑直道技术动作和传统滑板技术动作的支点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一种新型滑板的专项技术训练机理。发现新型滑板支点轨迹特征明显区别于传统滑板支点轨迹特征,而近似于冰上滑行支点轨迹特征。新型滑板不仅充分借鉴和继承传统滑板运动方式,还弥补了传统滑板训练无法完成冰上利用体重进行蹬冰的技术动作训练的环节缺失,更好地模拟了速滑专项技术动作特点。新型滑板所具有的速滑专项技术动作的模拟性,为摸索有效的速滑项目新的训练方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通过多年对沈阳体育学院竞技体校速滑队运动员16人(健将6人,国家一级运动员10人)的非冰期训练的研究,并根据研究需要,查阅了大量的相关书籍和文献,通过访谈几名速滑专业教练员对本研究的意见,认识并发现陆上专门性所存在速滑技术是一个相对不稳定的因素、技术训练上存在差距等问题.把采用的专门性训练方法和手段进行比较和分析,重点探析陆地专门性训练中不同的问题采用针对性较强的训练方法和动作对冰上技术和运动成绩的影响,为陆地专门性训练提供有效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5.
通过运动图像解析技术获取速滑冰上滑跑技术动作、新型支点模拟滑板训练动作和传统滑板训练动作的支点运动序列及其运动学特征.基于上述运动学特征对比分析,探讨了支点模拟滑板对冰上单支撑滑行、双支撑蹬冰以及利用体重蹬冰技术动作模拟有效性.认为在提高速滑运动员单支撑、双支撑、利用重心蹬冰的陆地辅助训练效果方面,支点模拟滑板训练比传统滑板训练更为有效.运动学影像分析系统下新型滑板的有效性获得客观佐证,为应用新型模拟滑板提高训练效率的价值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对12名受过较好训练的少年短跑道速滑运动员竭尽全力地完成滑跳、屈膝走、滑板(2m长),在无冰期被广泛采用短道速滑陆上专门性训练手段的3分钟负荷,分别测得2分钟血乳酸值,同时在冰上以同样方法测得全力滑跑1500m的血乳酸值。并将陆上3种指标分别与冰上1500m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研究陆上训练指标对冰上 1500m专项训练的影响,进而分析陆上训练手段对冰上专项训练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陆上3种专门性训练手段对于 1500m短道速滑来说,都不是理想的专一性训练手段。  相似文献   

7.
在少年业余体校速滑技术教学与训练中,经常采用陆上诱导动作练习,以使少年初学者能较快地掌握速滑动作。但在具体训练中仅限于上冰前的陆上实践诱导性练习,而在整个速滑训练课尚未运用诱导法进行系统教学与训练。本文通过多年来训练实践,在理论上总结了速滑诱导法教学:语言诱导、技能诱导、直观诱导、同伴诱导等4种方法。教学与训练结果表明,系统、灵活地运用诱导法教学可以提高少年运动员的专项能力、达到技能和素质尽快地迁移,使少年速滑选手尽快地掌握所学动作。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花样滑冰陆上模仿跳与冰上相应跳跃各动作阶段技术对比分析,找出在冰上技术训练中,陆上专门性模仿跳跃练习对形成冰上正确跳跃技术的影响,并提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荷兰速滑专家艾地·沃黑金关于速滑蹬冰技术中,双脚支撑时间比单脚支撑时间长的论述,以及在其理论影响下有些教练在安排陆上、冰上技术训练中,采用一些延长双支撑蹬冰的专门练习手段,让运动员掌握和改进蹬冰动作。笔者认为,如何正确理解荷兰专家理论以及在其理论启迪下深入探索速滑蹬冰技术的关键性动作,确是速滑蹬冰技术中值得探究的一个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以哈尔滨工程大学速滑队97、98级3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其2年系统的业余训练使速滑运动成绩有了较大幅度提高的训练实践,阐述了高校业余训练应根据大学生特点,结合高校具体情况,选择与冰上技术动作结构及肌肉工作性质相近似的专门训练手段,指出采取突出速滑技术重点的针对性训练,坚持长年系统的业余训练,可以取得显的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11.
薛瑞梅  于涛 《冰雪运动》2011,33(6):16-19
起跑技术训练是速滑训练的重要环节.在分析少年速滑运动员有关起跑技术的辅助训练动作特点和要求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对比表明,起跑基础素质和力量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少年速滑运动员起跑技术水平的发挥.指出在进行起跑技术训练过程中,采取科学合理的陆地和冰上辅助训练方法与手段,提高起跑技术所需要的相关素质和能力水平,对于少年速滑运动员形成正确的起跑技术动作和日后速滑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冰上运动     
G862.1 19 9703913对速滑直线测蹬冰动作的解剖学分析=Ananatomic analysis of rectilinear side-kicks in speedskating[刊,中,A]/董萍,李连群,李迪//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97(2).-12-14参6(SML)速滑//测蹬冰//技术分析//解剖学//训练//蹬冰技术速度滑冰是人体在冰上进行的一种非对称性的周期运动,一个动作周期是由两步组成的,每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6~8岁少儿速滑选材与训练的生理和身体素质指标,冰上成绩与技术的对比分析,得出少儿速滑宜自6岁开始训练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短道速度滑冰是由速度滑冰衍生出来的,与速度滑冰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在冰上训练阶段不间断地穿插一定的陆上针对性的专项训练,进一步加强冰上训练的专项能力和技术的稳定性,不但可以弥补冰上训练的不足,也可以作为一种调节训练强度的手段,在促进运动员体能恢复的同时,也可以由于训练项目的变换增加训练的兴趣。科学合理地运用速度轮滑这一辅助训练手段对促进短道速滑训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速滑运动技术是高度协调的周期性运动项目。而速滑短距离放松技术是运动员在滑跑过程更经济地运用自身体能、更有效地发挥最大潜能 ,以保持高速滑跑取得理想运动成绩的一个重要的技术训练内容。为此 ,本文试图运用运动人体科学理论和速滑专项训练学的理论就放松技术对青少年速滑运动员形成正确技术动作 ,对短距离成绩的影响以及采用哪些训练方法手段解决运动员的放松技术加以探讨。为青少年速滑运动员短距离训练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速度滑冰是人体在冰上进行的一种位移运动。它是由四个时期,六个阶段、十二个动作所组成。其中蹬冰动作是速度滑冰的技术核心。本文拟就蹬冰动作的肌肉工作如何进行分析,从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探讨。实践证明,速度滑冰肌肉工作分析与冰上实践,模型示教,肌拉力分解相结合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一、与冰上实践相结合冰上实践,就是在进行肌肉工作分析之前利用一小节课(50分钟)时间,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按照速滑的技术要求到冰上进行滑行练习,切身体会思考人体在冰上滑行的各个动作阶段,髋、膝、踝等关节做什么运动,是由哪些肌肉收缩完成的,肌肉工作条件是什么等等。然后,再让学生回到课堂,结合速度滑冰动作分析图,师生共同  相似文献   

17.
速滑冰刀的改革使世界速滑技术和运动成绩出现了空前的大飞跃,引起国际速滑界的高度重视。如何认识这一重大变革对速滑运动发展产生的作用和影响,使我国速滑技术、训练理论、训练方法跟上现代速滑训练的步伐,应采取何种应对措施,来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重振我国速滑雄威。就此,对速滑冰刀改革本质、新技术的主要特征、新技术对速滑运动的影响及更新观念、改革训练方法等方面,作以分析和论述,并对我国今后速滑运动训练提出几点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大学体育课冰上教学中,初学者在上冰上课前的非冰期中,利用陆上模仿练习,可以增强学生的腿部力量和专项支撑平衡能力,进而能较快地掌握速滑基本动作。  相似文献   

19.
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体育教学和训练不断提高.速滑运动是北方冬季的重要运动项目.速滑技术结构比较复杂,在学校冬季体育课中,学生在仅有的几周冰上课中,难于掌握速滑技术.为解决技术难学时短的矛盾,改进直道滑跑的教学顺序是必要的,实  相似文献   

20.
陆上训练是速滑运动的重要训练内容,体能训练是速滑陆上训练的主要内容。短距离高水平速滑运动员陆上体能训练的主要内容包括力量素质、速度素质和耐力素质三个方面,陆上体能训练方法手段主要有力量、弯道皮筋、自行车、滑板训练、跑跳及灵活性训练,全年的负荷量、强度变化曲线呈现倒"U"字型的走势,并指出陆上体能训练应具备专项化训练的特点。探讨短距离高水平速滑运动员陆上体能训练,对提高教练员重视体能训练的意识和项目体能训练的科学化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