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育学习中成就目标定向与多维学习动机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究初中生体育学习成就目标定向与多维学习动机的关系.方法:采用<运动中的任务和目标定向量表>和<体育情境动机量表>对使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的240名初中生进行测量.结果:(1)任务定向与高自我决定的体育学习动机显著相关,而自我定向与低自我决定的体育学习动机显著相关;(2)初中生体育学习中存在3类复合目标定向类型:高任务/高自我型、中任务,中自我型和高任务,低自我型;(3)3类复合目标定向型学生在多维体育学习动机方面有显著差异;高任务结合适宜自我目标定向与高自我决定体育学习动机水平显著相关.结论:初中生体育学习高任务目标定向单独或结合适宜自我目标定向与高自我决定学习动机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体育活动中的内部动机和目标定向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自我决定理论和目标定向理论,调查了1609名9-21岁青少年的运动能力知觉、体育课满意程度、动机自主性和目标定向。研究结果发现,在能力知觉、体育课满意程度、动机自主性和学习定向上存在性别、锻炼次数和时间、年龄的显著差异,但在成绩定向上差异不显著。同时发现,能力知觉、体育课满意程度、动机自主性和学习定向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而体育课满意程度与成绩定向,动机自主性和成绩之间均存在显著负相关。为了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应该减少体育活动中的竞争性,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课的内部动机,促进学习定向。  相似文献   

3.
为丰富国内自我决定动机与体育学习效果的研究视角,系统综述了2000-2018年期间国外有关自我决定动机理论与体育学习效果的研究文献,探讨了自我决定动机对运动技能、身体活动、情感态度和认知学习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1)自主性动机对儿童青少年的身体活动、体育学习愉悦感、参与度、努力度和未来继续参与身体活动的意愿等方面的影响得到了肯定;2)自主性动机与运动技能和认知学习之间关系仍不明朗,有待更多的研究进行证明和挖掘;3)控制性动机和无动机对各维度体育学习效果的影响仍未达成共识,有待后续更多的研究加以验证。建议未来相关研究应加强自主性动机与运动技能和认知学习效果的关联研究,进一步关注控制性动机和无动机对各维度体育学习效果的影响,增加纵向研究和序列研究的比例,探讨自我决定动机对不同性别学生体育学习效果的影响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个体(目标定向、能力知觉)和情境(动机气氛、同伴关系)变量对青少年运动员体育道德取向的预测效应。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 对259名青少年运动员的目标定向、能力知觉、动机气氛、同伴关系和体育道德取向进行测量。结果:(1)任务定向与高水平体育道德相关,自我定向 与低水平体育道德相关,能力知觉与高水平体育道德相关,体育运动中运动员目标定向存在3种类型(即高任务/低自我、中任务/中自我和高任务/高 自我),不同类别复合目标定向型的体育道德取向存在显著的差异,高任务复合适宜自我目标定向与高水平的体育道德相关;(2)掌握气氛与高水平 体育道德相关,成绩气氛与低水平体育道德相关,同伴接纳与低水平体育道德相关;(3)掌握气氛、成绩气氛和能力知觉对自我定向与体育道德之间 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高掌握气氛、低成绩气氛和高能力知觉可以更加有效减轻自我定向对体育道德取向的消极影响。结论:个体和情境变 量对青少年运动员的体育道德取向有显著独立和交互预测效应。  相似文献   

5.
以英格兰824名初中生为调查对象,主要考察了在目标定向、行为调节、能力知觉和体育活动参与情况上的年龄和性别差异,并且采用动机变量预测校外体育活动参与情况.研究结果呈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男生有较高的自我定向、自我决定动机和能力知觉.与此一致的结果是男生比女生更喜爱体育活动.对男生来说,自我定向、自我决定动机和能力知觉是参加体育活动的正相关预测指标,而任务定向和无动机与体育活动参与没有关系.对女生来说,任务定向和能力知觉能够积极预测体育活动参与情况,而自我定向和无动机与体育活动的参与有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体育运动中动机的目标定向结构理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认知心理学认为动机的目标定向结构是影响成就行为的重要心理因素。在任务参与或自我参与为主导的目标定向时,人们将在运用策略,对集体的态度,对任务的挑战性态度,自我能力感和对成败归因上有明显差别。在高任务/低自我定向时,运动员在比赛中更能重视主体作用,立足于自我发挥(基源性),强调主观努力(稳定性),把握技,战术和表现(控制性);高自我/低任务定向时,则会导致动机,道德,健康和比赛发挥等方面的障碍。因此,任务参与的目标定向是运动员较为理想的成就活动行为方式,应置于尽量培养的位置。  相似文献   

7.
运用问卷调查法对北京市390 名中小学生进行的研究表明,体育课成就动机存在任务和自我目标两种取向。两种目标取向有着年龄差异,12 岁以下组倾向于任务取向,13 岁以上组倾向于自我取向,掌握性动机气氛感与任务目标取向,表现性动机气氛感与自我目标取向之间存在着一定相关,动机气氛感与高任务—高自我、低任务—低自我、高任务—低自我的目标取向结构有较高水平的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标定向是描述一个人在体育活动中采用何种动机模式的一种理论,该理论将个体的目标定向分为两种,即任务定向和自我定向.目标定向的不同主要依赖于个体对能力来源的认识不同,任务定向的个体主要认为运动能力是后天的,而自我定向的个体主要认为运动能力是先天的.不同目标定向的个体在参与体育活动的目的认识上有很大不同.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体育活动目的认识上的差异,以及目标定向与体育活动目的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运动目标定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北省8所普通高校的877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主要考察了不同组别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目标定向情况。结果表明:河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运动中目标定向得分表现出低任务定向得分和高自我定向得分的认知能力;男生在任务定向得分上高于女生且有显著差异;农村学生在任务定向得分上高于城镇学生且有显著差异;一年级学生在自我定向得分上高于二年级且有显著差异;跆拳道专项的学生自我定向得分低于武术和散打专项学生且有显著差异;按照目标定向的构成,可以将受试人群分为4类。建议在体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从项目特点和学生特点等方面出发设置目标。  相似文献   

10.
我国职业排球俱乐部教练员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标定向是描述一个人在体育活动中采用何种动机模式的一种理论,该理论将个体的目标定向分为两种,即任务定向和自我定向。目标定向的不同主要依赖于个体对能力来源的认识不同,任务定向的个体主要认为运动能力是后天的,而自我定向的个体主要认为运动能力是先天的。不同目标定向的个体在参与体育活动的目的认识上有很大不同。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体育活动目的认识上的差异,以及目标定向与体育活动目的的关系。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1.1研究对象本研究以236名大学一、二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其中男生为141人,女生为95人,平均年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