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李亚伟  范子莲 《精武》2014,(36):3-4
为促进我国职业篮球运动员运动生涯的可持续发展,采用文献法与调查法研究我国职业篮球运动员的流动特征。研究发现我国职业篮球运动员流动的范围包括国内俱乐部之间、国内与国外俱乐部之间以及特殊的流动,形式包括租借、互换、买断、共同培养、签约代培与被归化,流动动因包括个人动因和外在动因,并阐述运动员流动对俱乐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赵军 《体育科技》2014,(2):61-62
对亚洲篮球"归化球员"现象和"归化球员"现象给亚洲篮球带来的积极意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归化球员"的引进国应当合理引进能够真正推动本国篮球运动发展的高水平球员;对于我国来讲,现阶段还不可能引进"归化球员",但我国篮球主管部门应当重视其他国家的"归化球员"现象,制定我国篮球运动长远的发展战略,培养有潜质的本土球员,创造属于中国男篮自己的球风特点。  相似文献   

3.
自1998年曼谷亚运会卡塔尔归化田径100m运动员佛朗西斯,以9.99s打破亚洲纪录以来,西亚国家对非洲田径运动员的归化出现越来越多的趋势。对目前亚洲国家对非洲田径运动员的归化历程、归化的利与弊进行归纳与分析,指出西亚国家的运动员归化潮对他国和本国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而对归化这种情况的处理是亚洲田径运动目前面临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一、况概 (一) 中国国家女子篮球队于一九七六年十一月二日至十二日,参加了在香港举行的第六届亚洲女子篮球锦标赛。亚洲女子篮球锦标赛开办于一九六五年,已举行过五届。国际篮球联合会驱逐蒋帮,恢复了我国的合法会籍后,一九七五年十月十四日在曼谷召开的亚洲篮球联合会代表大会上也作出了同样决定。我国家女篮第一次出席了亚洲女子篮球锦标赛(第六届)。我女队参加比赛的前夕,正值华国锋同志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和粉碎“四人帮”反党集团两大喜讯传来,举国上下热烈欢呼,喜气洋洋。在全国一派大好形势的鼓舞下,我女篮代表团全体同志,满怀革命战斗豪情,遵循着毛主席的革命外交路线,为增进亚洲各国和地区人民与运动员之间的友谊和团结,促进我国和亚洲地区篮球运动的发展,互相学习,共同提高,而参加了这次锦标赛。  相似文献   

5.
运动员归化现象是体育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对运动员归化现象进行研究,认为:运动员归化的负面效应在于归化运动员的出现不仅给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带来了挑战,还会淡化对青少年的培养,使体育更趋于功利化倾向;正面效应在于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的人力资本优化配置与合理选择,对实现运动员的个人价值和落后项目的提升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对于我国而言文化差异、意识形态、种族意识和法律限制是制约我国归化他国运动员的主要因素;竞技人才饱和、个人价值的实现和利益的驱使等是我国运动员被归化的主要因素;要采取理性认识、完善制度规范、促进人力资本优化配置、增强凝聚力等措施应对运动员被归化现象;通过广泛提供交流平台,遵照先华裔后外籍的策略逐步实现弱势项目的外籍运动员归化。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当前世界范围内"归化"运动员现象以及"归化"运动员的国际趋势进行分析。"归化"运动员主要分为"血源"型、"小树苗"型和"拿来主义"型三种,在国际范围内流动特征符合世界体系理论,且在项目上呈现出多元化态势。中国目前受双重国籍和社会文化意识等影响,"归化"一直与中国无缘。在国际体育全球化发展的今天,我国可以尝试通过对政策制度的改变和社会文化意识的更新,"归化"优秀运动员,为体育发展全球化以及我国的体育事业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7.
对中美职业篮球运动员现阶段进攻技术差距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对中美职业篮球运动员的进攻技术水平进行对比研究,比较分析CBA篮球运动员与NBA篮球运动员的差距,旨在对我国篮球运动员的选拔和培养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归化运动员是在现代竞技体育规则下快速提升成绩的一个主要手段,但大众对于归化运动员了解的片面与浅薄导致归化运动员的社会认同问题加剧。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当前大众对归化运动员的认同视角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归化运动员虽然可以短期内提高中国国际体育竞技水平,但当前大众对归化运动员的认可程度尚存不足,需要借助社会认同视角去帮助大众接受归化运动员。鉴于此,从宣传成绩提升,提高大众接受度;展示国家威望;增强归化运动员认同感;增加交流频率,包容归化运动员身份等方面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是我国篮球职业队以及国家队的主要后备力量,体能训练是提高运动成绩的保证,但岛前在对青少年运动员进行体能训练的过程中,尚存在一些问题。拟从我国篮球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意义、存在的误区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等方面入手进行思考,旨在为更合理有效地进行青少年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分析亚洲竞技篮球发展的历程。主要结论:亚洲竞技篮球运动的演进过程划分为菲律宾称雄时期、各国群雄竞争时期、中国篮球突起时期、西亚篮球崛起时期和东西部篮球抗衡五个阶段;影响亚洲篮坛格局非均衡化发展的因素有多种,职业联赛、归化球员、外籍教练员及后备人才的培养等因素是导致亚洲篮坛格局出现变化的主要原因。建议:学习欧美强队,打造亚洲特色;加强职业联赛培育,促进交流;创立精品赛事,提升国际竞争力;重视后备人才培养等。  相似文献   

11.
从人才跨国流动的视域,运用人才流动理论分析亚洲篮坛归化风潮现象。归化球员现象本质是一种以技术移民形式的篮球技能人才跨国流动现象,它是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社会现象。球类技能人才的跨国流动即受球员对高酬劳、自身实现的追求,输入国家的政治经济需求以及国际环境的开放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又要遵循人才流动的饱和度趋衡定律。  相似文献   

12.
我国优秀篮球运动员成长规律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国以来,我国篮坛曾先后涌现出多批优秀的篮球运动员,他们为我国篮球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些优秀运动员成长的规律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可以为今后篮球运动员的培养提供启示与借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当前我国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力量训练中的若干误区,分析了导致这些现象的原因,对改进和完善当前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力量训练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综合运用了SWOT-PEST矩阵分析、数据统计、走访调查等研究方法,尝试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四个角度对影响归化球员发展的机遇、优势、挑战、劣势四个外部及内部因素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认为:“归化”外籍球员并非万能,但将成为和青少年培养、职业联赛齐头并进的一种有益补充形式。我们应该辩证地去看待亚洲“归化”球员的现象,只要是符合法律规定与道德规范就应该去接受、发展,而缺失法律或道德支撑的则应主动摒弃。运用SWOT-PEST矩阵挖掘现阶段归化球员的问题所在,提出了发展型、多元型、扭转型和防御型等战略建议,为归化球员合理规范选择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篮球储备资源需要加强,而青少年的篮球运动员是主要的储备力量,运动员需要提高自身的体能和身体素质,这就需要教练对运动员进行针对性的体能训练,科学的体能训练可以帮助篮球运动员获得更充沛的体力,在比赛的最后关头仍然可以发挥出良好的竞技水平从而取得更理想的成绩。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处于发育时期,体能往往存在着不足,因此体能训练是运动员练习篮球的基础课程,众所周知,一场篮球赛的身体对抗强度大,对运动员速度、力量、耐力都有很高的要求,身体素质过硬才能掌管一场比赛。在日常的体能训练中,教练应结合每一个篮球运动员自身的特点,制定适合运动员的体能训练计划,要全面考虑多方面因素。  相似文献   

16.
少年篮球比赛中基本技术和身体素质测试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对参加1994年全国少年甲组女篮比赛和1998年全国少年甲组男篮比赛的180名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基本技术及临场技术运用等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揭示了目前我国少年男女篮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7.
张葳 《湖北体育科技》2011,30(3):275-277
针对中美篮球校园文化的对比,尤其是我国高校篮球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篮球不应仅仅作为一种大学生娱乐健身的方式,而应该充分理解篮球的精神和人文情怀,在篮球运动中健全自己的心智和适应能力,并提出高校竞技篮球应作为大学生球员接受教育的一种途径,充分融入到校园生活中,建立健全的校园篮球文化.  相似文献   

18.
以110名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用R型聚类分析方法从20项初选体能结构指标中筛选出能有效反映我国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体能水平的10项指标,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求出各指标的权重,建立我国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体能特征模型、体能单项评分标准和体能综合等级评价标准。旨在为教练员科学规划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提供依据,并为篮球项目选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篮球运动中应重视视觉观察能力的训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篮球运动中视觉观察是非常重要的,它是篮球技术得以发挥必须依赖的一项基础 战术。在篮球训练和比赛时,由于运动员视觉能力跟不上,往往影响篮球技、战术的发 挥,也影响到篮球运动水平的提高。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结合训练比赛实际,对蓝球运 动为什么应重视视觉观察能力训练进行了分析,找出提高视觉观察能力训练的方法,为 提高我国篮球运动水平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