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前竞技状态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建和  姜涛  李林 《体育科学》2007,27(7):70-74,85
在对竞技状态概念的各种定义加以综述,并就目前学界关于竞技状态讨论中的焦点即竞技状态的形成规律问题做出评述的基础上,阐述了竞技状态与运动成绩的对称与非对称性;讨论了“竞技状态的临场可调性”、“良好竞技状态的出现与关键比赛时段的高度吻合性”两个命题。  相似文献   

2.
<正> 在中小学生田径运动员全年训练计划的制订和执行过程中,准确而又科学地划分训练周期是非常重要的。这直接影响到中小学生田径运动员训练水平的提高和在预定的时刻表现出高度的竞技状态、创造出优异的运动成绩。为此,从理论和实践上认识、探索中小学生田径运动员全年训练分期问题,是担任中小学生田径运动员课余训练任务的教练员和体育教师的重要课题。笔者拟就这一问题谈点认识和看法。一、制约中小学生田径运动员全年训练分期的主要因素及其分析 1.受竞技状态形成、发展和保持的规律的制约。每一次竞技状态的发展过程都包含着获得、相对稳定(保持)和暂时消退这样三个阶段。运动员不可能始终保持竞技状态,但可以周期性地获得竞技状态。要提高运动成绩,就不能任意地取消和回避竞技状态发展的各个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优秀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的概念形成、最佳竞技状态内容、最佳竞技状态特征、最佳竞技状态影响因素、最佳竞技状态培养几个方面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以期为我国优秀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的培养提供.  相似文献   

4.
1首都体育学院田径队跳远运动员冬训期训练结构的安排。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发展变化的过程,良好竞技状态的形成需要科学系统的训练。适度的运动训练负荷能够使运动员机体产生生物适应现象,提高机体能力,让运动员在良好掌握技能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竞技状态,运动员对外界负荷刺激产生适应现象是形成竞技状态的机制,运动员获得竞技状态需要经历竞技状态的形成、竞技状态的保持和竞技状态的消失三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5.
立足于运动训练与竞技参赛实践,运用实践的和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对竞技状态的基本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竞技状态的3个维度即时间维度、水平维度和内容维度,认为竞技状态评价的3种范式即"生理生化指标评价范式"具有局限性、"运动成绩评价范式"具有相对性和"应对水平评价范式"具有客观性。运用逆境应对理论审视最佳竞技状态,提出竞技状态是"赛前准备状态"和"比赛状态"、"现实的高峰状态"及"峰前状态"和"峰后状态"、"理想的预期的状态"和"现实的实践的状态"的综合与统一。  相似文献   

6.
作为运动训练学理论与实践的核心概念之一,国内外对竞技状态的认识存在"特指"与"泛指"之分。本文认为,竞技状态是指运动员参加训练和比赛的准备与现实状态,而最佳竞技状态是指竞技状态的最高阶段。运动员的竞技状态表现呈现发展与提高、优化及保持、减退3个阶段的周期性变化。最佳竞技状态的培养与保持可以通过运用"延缓传导"现象、超量恢复规律、依据生物节律、心理和精神状态调控、合理膳食调配与营养补充等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7.
论群体项目竞技状态的最佳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探讨群体项目竞技状态的最佳调控,认为个体竞技状态是群体项目最佳调控的基础;战术训练是群体项目最佳竞技状态调控的重要条件;团队精神、核心队员、组合结构和赛场状态是群体项目竞技状态最佳调控的保证。  相似文献   

8.
试论田径运动中的竞技状态与最佳竞技状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动员取得的竞技状态是呈波动型的,一般赛事和训练应使运动员的有机体处于竞技状态波动的波峰期,重大比赛应使运动员有机体处于竞技状态波动的最高波峰期。  相似文献   

9.
武术运动员大赛前最佳竞技状态的调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分析了武术运动员竞技状态的类型和表现方式的基础上,给出大赛前竞技状态诊断与评定的要点,最后论述了从生物节奏规律、运动负荷、心理特性等方面调控竞技状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的形成与科学调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重大比赛中,运动员能否取得最佳成绩,不仅取决于体能和技能优势,而且需要具备良好的竞技状态.从运动训练学的角度分析了影响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形成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科学调控最佳竞技状态所采用的一些方法,力求为运动员在重大比赛中获得和保持最佳竞技状态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随着竞技武术套路的日趋发展,竞技武术套路规则的改革,对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与体力分配要求越来越高,在整套的套路比赛中,体力的合理分配是取得优异成绩的保障.通过多年的训练、比赛实践,对竞技武术自选套路整套体力的分配进行探讨,进而提出训练建议,为今后科学训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针对高水平运动员竞技表现及人格进行理论研究,是运动训练学理论中备受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这也反映出在21世纪的今天,人类对竞技场上文明理念的呼声。运动员竞技表现所追求的应是一种“更干净、更人性、更团结”的和谐境界,也只有在这样的和谐环境下,人类本身才能为这个世界不  相似文献   

13.
竞技能力结构理论的发展与"双子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由其体能、技能、战能、心能、智能等要素所组成。由“木桶模型”和“积木模型”组合而成的“双子模型”,全面而形象地诠释了各个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展示了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结构特征,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田径运动员的赛前训练与比赛能力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田径运动员能否把艰苦训练所获得的训练水平在比赛中充分发挥,创造理想的运动成绩,取决于运动员的比赛能力。运动员的比赛能力与赛前训练安排得合理性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如何合理地安排赛前训练,提高运动员的比赛能力,这是当前教练员和体育科研人员十分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心理调整与最佳竞技状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最佳竞技状态是与运动员心理状态直接相关的,不能正确地起用记忆系统的信息,就难以使身心进入高度统一化的功能态。本文就冲破心理障碍、自觉控制心理状态、建立动力定型、保持宁静的心理状态、自我训练法五个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将新制度经济学、民法学理论结合起来,对运动员的肖像权、无形资产的所有权、运动员与投资者(或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形成机制进行研究。认为运动员无形资产包括运动员的荣誉、知名度、亲和力和影响力等内容,肖像权不属于运动员的无形资产,而是保护、开发运动员无形资产必不可少的权利:投资主体多元化不能改变运动员无形资产的私有性质,运动员的无形资产只属于运动员本人;投资者(或用人单位)拥有的并非是运动员无形资产的所有权而是债权,即运动员无形资产的部分使用权和收益权;债权、债务关系是界定投资者与运动员之间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依据.据此,对国家体育总局有关运动员无形资产,开发的文件进行了评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持续发展观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系统学方向入手,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展问题进行理论研究,认为系统的持续发展具有时空的统一性,在时间维度上表现为发展的持续度,在空间维度上则表现为数量维的发展度和质量维的协调度。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的发展既表现为空间维度上的各竞技要素的数量增长以及系统结构质量的提高,也表现为时间维度上的发展持续性,在整体上具有时空统一性、个体发展的时空有限性、不稳定性等特点。保持多年训练的系统链接是运动员竞技能力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而项群协同模式则是实现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竞技健美操女子单人项目难度动作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第9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女单前3名运动员成套动作中难度动作的编排、类别、完成率以及根命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世锦赛优秀女单运动员在难度动作编排分值、难度类别、完成率及根命名上一致性程度较高;大部分难度集中在0.5~O.7之间,高分值(≥0.8)难度已演变为优秀运动员难度分值提高的着眼点;难度动作以C类组别为主,均衡发展体能各子因素是运动员难度动作合理化的关键所在;高难度动作的掌握不够稳定,运动员专项体能有待加强;动作根命名较为集中,针对性体能训练已成为个性化难度发展的突破口;(2)优化运动员体能结构,使各体能因子能够达到最佳匹配是难度动作得以全面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在某一水平上对自己能否完成某一活动的主观判断能力和信念,它对竞技健美操运动员无论在训练和比赛中都具有独特的作用,培养良好的自我效能对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能刻苦认真的训练、自信有能力掌握技术和在比赛中竞技水平稳定良好的发挥具有重要的作用。建议各竞技健美操专业队在日常训练中重视队员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于文谦  李强  牛静  刘科 《体育科学》2004,24(7):16-18
由于竞训体制的不合理和运动员自身文化素质的低下,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我国竞技运动员退役难和就业安置不畅。以辽宁省退役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研究,进一步提出了在转型时期解决运动员退役的具体措施,包括竞技与高等院校有机联合、竞技与职业技术型学校有机联合、宏观控制政策化、法规化、运动员退役市场化等,以期更好地促进我国竞技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