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为了深化西部地区高职院校素质教育改革,提升高职学生人格及人际关系发展水平,利用自编体育锻炼行为调查问卷、人格量表及人际关系量表对新疆1 659名高职学生进行调查,探究课外体育锻炼对人格发展及人际关系的影响。结果显示:新疆高职学生体育锻炼的参与度、锻炼时长、锻炼频率、锻炼次数较为合理;高职学生的人格及人际关系水平存在性别及年级的差异性;体育锻炼对高职学生人格及人际关系的影响显著;体育锻炼与人格发展呈现正相关,与人际关系呈现负相关。建议:新疆高职院校应加强对学生体育锻炼的宣传及鼓励,通过积极的引导,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参与度,从而促进学生健康人格发展及人际关系水平的提高,推动高职学生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王磊  樊宗山 《体育世界》2013,(10):105-106,59
为了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和效率,推动高职院校学生素质的整体发展,本研究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河南省高职院校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状况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发现:高职生对体育锻炼持有积极态度,也有强烈的锻炼动机,但参加体育锻炼的程度、频度、强度均较低,锻炼时间较短,学生对体育设施满意度一般,课余锻炼组织形式丰富,但措施不得力。  相似文献   

3.
郭克军 《体育世界》2014,(11):119-120
高等职业院校的学校体育,肩负着培养学生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人格使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和未来职业所需求的综合能力。为实现体育教育的多功能目标,发挥体育教育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独特作用,积极研究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内涵及其本质规律,从而科学构建体育课程新体系,使学校体育更好地服务于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尤其是在促进学生就业方面发挥体育教育的积极作用就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辽宁部分高职院校女大学生体育意识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研究表明:辽宁省高职院校女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形成的原因主要受我国现行的体育教育制度、办学条件、经济环境、社会对人才需要及自身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大部分女大学生对体育锻炼能够增强体质、健美的价值认同较高;绝大多数女大学生认为体育锻炼具有心理调节作用。因此,加强高职院校女大学生的体育意识教育,培养积极的体育意识及持久的体育兴趣和体育锻炼习惯,对实现提高高职院校女大学生体育教育的质量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陈功 《体育科技》2014,(1):158-159
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体育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热情和体育锻炼能力,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保持学生的身体健康,也有利于学生心理、思想等方面的健康发展。目前,在高职院校中,校园体育文化得不到重视,管理不当,管理体制不完善,造成学生淡漠体育文化精神,不积极地参与校园举行的体育活动,对体育锻炼的热情不够,日常很少进行主动的体育锻炼,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6.
宋志荣 《体育世界》2011,(10):52-53
本文通过对现阶段高职院校体育课的分析和学生学习需求情况的调查、结合选项课上课的情况等几个方面,对在高职院校篮球选项课中运用分层次教学进行了实践与研究,进一步促进了篮球选项课的教学工作,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促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全面发展体能和提高篮球运动技能水平,促进每位同学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采用SCL-90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揭示体育干预对超重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表明通过两个阶段6个月的课外体育干预,超重学生的心理症状的强迫症状和精神病性因子得到了改善,超重学生的心理更趋健康;有氧运动能使超重学生的心理更趋健康;利用课外体育时间对超重学生进行积极地干预,是有效改善超重学生心理的途径;高职院校应积极通过体育锻炼特别是有氧运动改善超重学生的心理症状。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冬季体育教学观念转变,应当首先改革教学的培养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以"快乐体育"为基础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与冬季冰雪运动的职业技能型人才为教学培养目标。改革高职院校冬季体育教学内容,一般性冬季体育运动教学,应当选取丰富的教学内容,结合"快乐体育"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体育运动的能力;冰雪运动体育教学,因地制宜地选取可行的教学内容,培养切实满足冰雪运动产业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积极探索开发与创造教学环境与条件的新思路,结合我国北方高职院校教学实际情况,以北方冰雪资源优势为依托,采用自用与对外营业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冰场的使用价值,积极促进校企合作办学,发挥双方的人才与资源优势,使高职院校冬季体育教学向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社会性体格焦虑是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对杭州9所高职院校的900多名学生进行抽样调查,从而得出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性体格焦虑的现状,并通过调查数据分析获得每个量表的内部结构,各个量表和维度的相关性,各个量表之间的结构,为高职院校大学生更好地参与体育锻炼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调查法,对江苏省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体育需求状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指出江苏省高职院校多数学生对体育活动表现积极,对体育锻炼认知程度较好,但对科学体育健身方法的认知程度较差;大学生的活动动机主要集中在调解情绪、增强体质上,体育锻炼的形式以自己单独锻炼为主,多数学生对于锻炼频度与效果的认识不够明确。  相似文献   

11.
董斌 《精武》2012,(3):9-9,11
各高职院校都应重视高职学生的健康教育工作。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预防和消徐大学生的亚健康。建议加强对学生的体育锻炼的工作,增强学生.的体质。  相似文献   

12.
陈辉 《当代体育科技》2020,(12):157-158
目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都设置了艺术体育专业,但是如何才能够使学生在利用体育实现强身健体的同时,展现出体育的美呢?本文通过对艺术体育和艺术美育的基本介绍,阐述了艺术体育美育的价值,并就如何构造高职院校艺术体育美育课程的路径进行了简单的研究,旨在能够帮助高职院校艺术体育专业的学生更好地提高其自身的艺术修养能力。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从学生的特点、课余生活方式、锻炼的时间、强度、持续时间方面对云南省高职院校学生体育习惯锻炼的状况进行分析,旨在了解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状况,提高学生锻炼习惯,使其健康成长为国家有用人才。  相似文献   

14.
对南通市4所高职院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情况做了调查,就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了影响高职院校学生自我锻炼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女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女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调研分析,探讨了课外体育锻炼对高职院校女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的影响,提出针对个体特点与职业倾向,提高他们体育锻炼的能力,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对增强提高个体的竞争力和提高生活品味、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实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体验,积极丰富的情感能促进认识过程、意志过程,使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在体育选项课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教与学的主体,教师与学生的情感因素必然成为影响教学效果的极为重要的因素。通过对高职院校体育选项课教学中学生消极情感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如何培养学生积极情感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二十一世纪不仅是高科技较量的时代,也是国民素质较量的时代,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健康教育,思想品德素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新世纪国民的素质,就高职院校如何在体育教学工作中进行健康第一教育,对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提高体育教育的效果有着积极的作用。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意识与行为习惯和经常、主动、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是预防疾病、提高学生身心健康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不但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有助于全民素质的提高.搏击操将搏击技术、健美操和音乐相融合,应用于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不仅能够给学生带来身心上的愉悦感受,还能促进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本文将针对搏击操教学对高职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随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快速发展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改革也日益推进。通过对河南省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分析,力求寻找目前高职院校在开展体育锻炼中所遇到的问题,为进一步推进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改革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高职院校女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玉谦  马麟 《体育科技》2007,28(4):82-84
通过对河北省大学体协所属的27所高职院校的女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分析发现,大部分女生对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有兴趣,健身娱乐、缓解紧张与疲劳是她们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70%左右的女生能够不同程度地参加课外锻炼,但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人数、次数和时间明显不足,场地器材短缺、锻炼氛围不佳等外在因素成为制约高职院校女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