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本文通过不同拉伸时间试验组的比较确定发展少儿游泳运动员踝关节韧性的静力拉伸最佳时间。比较结果表明:50秒、l分20秒、2分三种不同时间的静力拉伸对提高踝关节柔韧性的影响基本相同。为使训练时间更为.经济,最佳的拉伸时间可控制在50秒一1分钟。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跨栏运动员有效的拉伸练习方法,通过对45名跨栏运动员进行拉伸练习的比较试验研究,分析跨栏运动员在准备活动中分别进行两种不同的拉伸练习(静力拉伸练习和PFN法拉伸练习)后,其对跨栏运动员柔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FN法拉伸练习更能有效提高跨栏运动员的柔韧性。  相似文献   

3.
<正>柔韧性训练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静力拉伸法,一种是动力拉伸法。在训练时,有动有静、动静结合,效果是最好的。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训练经验,对自己所采用的训练方法进行了总结,供广大同行参考。一、肩部柔韧性练习1.体前屈折体后伸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拉伸方式对股后肌群柔韧素质的影响及其差异。方法:选取40名健康且无拉伸习惯的大学生,随机分为试验组(静力、动力、PNF 和振动拉伸组)和控制组(无拉伸组),热身结束后进行前测(主动和被动柔韧测量),随后进行拉伸(控制组不拉伸)并记录各时间点的后测,在 半小时内每隔5 min测量一次关节活动度,取前测与后测0 min的差异为拉伸后增加柔韧的即时效应,取前测与后测5~30 min差异以观察柔韧后续各时间点的持续效应变化情况,并用方差分析和Scheffe法确认差异发生的组别。结果:各拉伸组提高柔韧的效应皆优于无拉伸组,而不同拉伸方式的即时及持续效应在主动柔韧上波动较大,对被动柔韧的影响则较相近。其中,主动柔韧即时效应较明显,而组间静力拉伸显著高于PNF拉伸(P<0.05),持续效应分别为静力拉伸20 min、动力拉伸10 min、PNF拉伸5 min、振动拉伸30 min;被动柔韧即时效应也较明显,但组间比较则无显著差(P>0.05 ),持续效应分别为静力拉伸30 min、动力拉伸25 min、PNF拉伸30 min、振动拉伸30 min。结论:各拉伸方式皆能立即提升股后肌群的主被动柔韧性,但效应存在差异,因此应结合拉伸后所进行的具体运动,对不同拉伸方式的组合搭配和应用时机进行合理设计。  相似文献   

5.
柔韧性训练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静力拉伸法,一种是动力拉伸法。在训练时,有动有静,动静结合,效果是最好的。 静力拉仲法是指通过动力拉伸的缓慢的动作,将肌肉等软组织拉长,当拉长到一定程度时静止不动。动力拉伸法是指有节奏地通过多次重复同一动作练习,使软组织逐渐拉长的练习方法。  相似文献   

6.
静力拉伸作为提高运动员柔韧性素质的主要手段之一,可以有效提高运动员柔韧素质,但有研究指出大强度、长时间静力拉伸会影响运动员的爆发力水平。对静力拉伸与无静力拉伸的情况进行实验对比分析,以30名近期腿部无大损伤的山东大学男性跆拳道专选学生为被试对象,对其分别施加蹬车和蹬车,拉伸两套不同方案的训练,然后对最大肌力、力量-时间曲线的主要指标,以及参与工作部位的肌电图进行对比分析,分析拉伸对运动员以上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适量的拉伸练习不会显著地影响上述指标,从而提出适宜拉伸训练的负荷强度、时机,为科学训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静力与弹振拉伸方式对股四头肌功能表现(氧饱和度及肌力表现)的影响。方法采用重复测量及抵消平衡顺序原则的实验设计,20名大学男性运动员为受试对象,以惯用腿股外侧肌为测试肌群,肌肉收缩型态为向心收缩(膝关节伸展)。受试者在等速肌力测试前分别接受3种不同拉伸,每种拉伸间隔72 h,包括无拉伸(CON)、静力拉伸(SS,3×30 s)、弹振拉伸(BS,3×60 s),拉伸过程中使用NIRS监测肌氧饱和度,包括氧合血红蛋白(O2Hb)、脱氧血红蛋白(HHb)、总血红蛋白(t Hb)与组织氧合指标(TSI)。拉伸后进行等速肌力(60°/s,240°/s)测试,每种速度2组,每组3次重复,间隔休息2 min,以评估峰力矩值(PT)、平均峰力矩值(APT)、总作功(TW)与平均功率(AP)。结果 60°/s第2组PT(BS,CON,P<0.05)和2组测试均值(BS,CON,P<0.05),BS均显著高于CON。60°/s APT第2组,BS显著高于CON(P<0.05)。2组测试均值部分,BS显著优于SS与CON(P<0.05)。240°/s的PT、APT和TW部分,在3种拉伸间皆无显著差异。拉伸时第1组TSI,SS显著低于CON(P<0.05)。SS的t Hb均值,显著不同于BS与CON(P<0.05)。结论静力拉伸不会抑制随后的等速肌力表现,但可能会导致肌肉缺氧;弹振拉伸能提高随后低速度的等速肌力,且能改善静力拉伸所引起的肌肉缺氧情况。  相似文献   

8.
静力性拉伸是竞技体育热身环节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拉伸方式,如何充分发挥其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减少运动损伤的急性效应,同时避免其降低力量或爆发力表现的急性效应是摆在教练员和运动员面前的一个难题。通过对静力性拉伸相关文献的梳理,讨论了静力性拉伸对关节活动范围、运动损伤和力量或爆发力表现急性效应的多重作用,厘清其产生急性效应的生理机制,并分析影响其急性效应的相关变量。研究认为,在既定的拉伸时间下,重复次数对静力性拉伸急性效应的影响甚微,把拉伸时间控制在45s左右、使用次最大拉伸强度、把静力性拉伸与动力性练习组合、将静力性拉伸置于专项练习之前进行,既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静力性拉伸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减少运动损伤的急性效应,又能有效地降低其对力量或爆发力表现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9.
在短路的身体素质教学中,要经常注意柔韧性的训练。因为柔韧性是决定动作幅度的关键因素。短路运动员要增大步幅,很大程度上在于加大腾空时两腿的夹角。有资料表明,运动员在腾空时两大腿间的夹角加大5°~7°,步幅可增加10~12厘米。因此,加强柔韧性练习具有重要意义。 基本练习方法为拉伸法,分动力性拉伸和静力性拉伸。这两种拉伸法又都可采用主动和被动两种练习形式。在运用拉伸法发展柔韧素质时,要掌握好练习的强度、重复次数  相似文献   

10.
以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13级36名武术专选生为研究对象,以前俯腰、横叉、纵叉、正踢腿为指标对PNF拉伸法(A组),动静力结合训练法(B组),传统的武术下肢柔韧训练方法(C组)的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经过10周的训练,A、B、C三组学生的各指标成绩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且变化幅度A组>B组>C组。可见,PNF拉伸法是三种训练方法中对提高武术专选生下肢柔韧性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在针对青少年短跑运动员进行的全面身体素质教学训练中,应该经常注意柔韧性的训练。因为柔韧性在短跑中是决定动作幅度的关键因素,再加之青少年时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最佳时期,肌健、韧带、肌肉和关节等可塑性大,如此时期忽视了柔韧性练习,无疑是失败之举。短跑运动员要增大步幅,很大程度上在于加大腾空时两腿的夹角。有研究证明,运动员在腾空时两腿的夹角加大5°~7°,步幅可增加10~12厘米。因此,加强青少年短跑运动员的柔韧性练习具有重要意义。 进行柔韧性的基本练习方法为拉伸法,从形式上分动力性拉伸和静力性拉伸。这两种拉…  相似文献   

12.
美国游泳专家埃米利·萨威纳和泰里·马隆专著指出,“柔韧性可归纳为关节灵活性的范畴。发展柔韧性的准则取决于运动项目。肩关节和踝关节柔韧性在很大程度上对游泳提供出色的成绩起着决定性的因素”。 在训练时,时间的因素显得格外重要。最理想  相似文献   

13.
在查阅文献、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短跑准备活动组合练习中不同拉伸内容的实验比较研究,分别测试两组的股后肌群柔韧性、膝关节活动幅度、体温、心率等指标,通过数据比较分析,以探求短跑项目准备活动组合练习中不同拉伸内容的练习效果,为科学化训练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的目的旨在确定静力伸展练习的不同时间在髋关节柔韧性方面所起的作用。实验组由20名20—30岁长期坐姿工作的妇女组成,他们参加重点在于腘绳肌的伸展练习课程。实验课程延续十周,每周两次,每次50分钟。控制组由15名长期坐姿工作的妇女组成,她们不参加实验课程。我们采用我们发展的而其他场合也曾出现过的角度测量技术,分别测出实验前、实验中和实验末髓的柔韧性。把实验组分成三个实验小组,对每一组施行同样的练习课程,只是时间各有不同(第一小组10秒钟,第二小组20秒钟,第三小组30秒钟)。方差分析检验表明除了控制组以外,所有被试经10周实验后,髋柔韧性均有显著性增进(p<0.05)。而在实验末,三个实验小组之间髋柔韧性没有显著性差异。这一发现表明,持续时间为10秒钟的静力伸展练习对髋关节柔韧性的增进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5.
拉伸训练作为一项常规训练运动,对于中长跑运动员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训练方法,特别是对于中长跑运动员整体柔韧性的提高有很明显的效果。在进行拉伸训练的时候,需要运动员对全身进行拉伸,保证力量的均衡,这样才能够有效地让运动员身体柔韧性能够得到锻炼,也可以有效地防止拉伸出现反弹情况。基于此,本文主要讨论了拉伸训练在中长跑运动中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赵宜玲 《体育世界》2009,(6):114-115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实验法,对健美操运动加强身体柔韧性训练进行研究,认为柔韧性是顺利实现健美操运动目标的重要条件,应综合运用拉伸法与PNF拉伸法,结合不同情况进行灵活的系统的柔韧性练习,以充分提高柔韧素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测试静态拉伸训练前、后男性青年排球运动员踝关节跖-背屈动作和落地缓冲动作生物力学参数,分析静态拉伸对踝关节动力学及下肢缓冲特征影响的机制及意义。方法:22名健康男性青年高水平排球运动员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进行36组下肢静态拉伸训练。分别于训练前、12组训练后、24组训练后、36组训练后、停训4周恢复期后测试踝关节跖-背屈动力学和缓冲期下肢及下肢各关节动力学、运动学数据,同步测试小腿后肌群影像学。结果:12组训练后至恢复期踝关节跖-背屈范围增加非常显著(P<0.01),小腿后肌群被动刚度显著降低(P<0.05),二者的增加/降低率%于36组训练后改变最明显(P<0.05),且变化率%之间呈非常显著正相关(P<0.01)。训练后小腿后肌群滞后%明显降低(P<0.05),肌腱弹性回缩率%明显升高(P<0.05),且二者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下肢刚度显著降低(P<0.05),髋、膝、踝关节做功均显著增加(P<0.05),训练各阶段踝关节做功贡献度均最大(P<0.05)。结论:静态拉伸训练早期即可通过降低肌肉-肌腱复合体被动刚度而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和通过降低滞后而提高肌腱弹性回缩率并保持至恢复期,提示,静态拉伸训练急性期和慢性期均能提高肌肉-肌腱复合体的柔韧性及肌腱的弹性能利用率,从而有利于提高拉长-缩短周期运动表现。训练后各阶段下肢刚度降低的同时各关节缓冲吸能增加且踝关节是吸能的主要部位,提示,静态拉伸可通过调整缓冲模式、提高关节能量吸收、增效踝关节作用降低排球运动员下肢损伤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1、柔韧性的训练方法 1.1静力拉伸法。静力性伸展是一种缓慢而被动的伸展,是对抗肌的伸展;它是使伸展的肌肉等软组织处于最大限度的伸展状态,并加以固定。用静力性方法进行伸展练习主要是为了使肌肉在已定的姿势伸展时得到相应程度的超量负荷,以使被拉伸的肌肉和韧带在最大动作幅度的条件下,形成能保持几秒钟的、一定方向的动力定型。一般固定的时间要大于6秒,当肌肉被伸展,  相似文献   

19.
球友都知道赛前热身的重要性,会进行比较到位的拉伸练习,但比赛结束之后,不做拉伸或拉伸敷衍了事的大有人在,殊不知,这样对自身的伤害极大,尤其是在硬地球场。最新研究表明,比赛前应进行动力拉伸。动力拉伸是有节奏多次重复同一动作的拉伸练习,能够提升人体的柔韧性和力量,提高肌肉的温度,使心率加快,达到“热身”目的,从而有效避免伤病。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通过对河北师大附中在校的高中短跑运动员的柔韧性进行测试,结果显示队员们的脊柱和髋关节柔韧性较好,但大腿前群肌肉和肩关节柔韧性较差。根据队员的实际测试情况,建议教练员在训练中不要忽视柔韧性训练,应将科学、合理的柔韧训练列入训练计划中,并重点加强大腿前群肌肉和肩关节柔韧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